石之瑜:自願慰安 是臺獨主體精神

2021-03-05 中評社

  中評社臺北8月8日電(特約作者 石之瑜)臺獨學者主導的歷史教科書爭議正如太陽花運動一般燎原,其中特別強調,日本在臺灣不是「殖民」統治,而是政府「治理」,更重要的,是否認慰安婦是受迫,堅持有人是自願。這些令人髮指的立場為什麼臺獨師生如此堅持、如此理直氣壯呢?這絕對不是就憑「親日」兩個字能說清楚的。
  六零年代美國的女性主義者為了刺激平等意識,在胸前T恤上印著:「如果妳被強暴,就享受吧(If you get raped, enjoy it.)」!如此恢復自己與強暴犯在意識上的平等地位。雖然驚世駭俗,引發衛道者撻伐,但指出了詮釋與虛擬是一種意志力的來源。
  當下臺獨師生對歷史的詮釋,就是在嘗試這種反轉歷史的意志。國民黨的教科書版本試圖恢復日本在臺殖民的紀錄,而臺獨師生所鼓吹的新史觀,則是力圖透過虛擬,恢復臺灣人在歷史上從未淪為殖民的歷史意志。這是整個教科書爭議的方向所在,而在對慰安婦是否被迫的問題上最為凸顯。
  慰安婦如果都是被迫,就表示臺灣人在歷史上是被宰制的,如果要消弭臺灣人被宰制的意識,就要如同六零年代美國的女性主義者,建立慰安婦自願的詮釋。臺獨師生乃越俎代庖,替慰安婦說出舊歷史未曾紀錄的心底話:起碼我有賺到一點錢。
  自願慰安與先前柯文哲提醒外界臺灣是戰敗一方,其間精神一致,目的都是強調臺灣人曾有意識地在二戰中選邊,並非身為殖民地人遭到裹挾而不情願地捲入,所以要提出戰爭中臺灣有遭美軍轟炸過,藉由恢復臺灣在戰爭中作為攻擊的對象,取得歷史主體性,超越日本以殖民地看待臺灣的日本中心主歷史觀。
  這就像受害者告訴強暴犯,你太弱了,我還不過癮呢!臺獨也告訴美國,炸啊!我也是你敵人!

  日本人承認二戰前在臺灣遂行的是殖民統治,中國人對此一歷史界定憤怒但同意,可是如果臺獨接受這樣的被殖民史觀,那麼臺灣的能動性在哪?主體意識如何營造?現在臺獨師生有意無意間所採用的,正是六零年代女性主義的詮釋方法,強調的是臺灣人向來擁有選擇能力與主動性。一旦恢復了歷史主體意識,才能宣稱,不屬於任何其他人的臺灣人的主體意識始終活躍地存在,進而確認1996年首次大選是受壓迫的主體意識的展現。
    可見,臺獨師生看似享受日本殖民,不能說全是殖民史觀,畢竟日本是把臺灣當殖民地。當日本人強調慰安婦是自願時,是從慰安婦個人位置出發,而臺獨師生所嚮往的,不是慰安婦個人主體性,而是要透過自願慰安的可能性,影射日本在精神上無法殖民臺灣的歷史翻轉。否認自願慰安的話,等於是摧毀臺灣作為主體,於是引發莫名死亡恐懼,故其激烈反應是出自集體求生意志的想像。
   在中日史觀中所沒有爭議或邊緣的議題上,開發出隔代遺傳的抵抗議程,過程比內容更重要,而且愈瘋狂,愈違反常識,愈能暗示其理性。這是超越個別參與師生情感與恩怨的大理性,是在歷史時間與經驗之外虛擬的致命的邏輯,並促成日本在臺皇民與網青的跨世代聯盟。

相關焦點

  • 臺慰安婦是「自願」? ——很傻很天真的學生與很黃很暴力的政客
    聲淚俱下「我阿祖真的是自願的啊」前不久才落幕的臺灣「反課綱」學生運動中,竟有人聲稱曾祖母是自願隨軍的慰安婦
  • 臺獨分子在大陸辦駕照後,稱大陸精神強暴了他
    ,說辦個駕照,大陸精神強暴了他。帳戶名稱叫做「辛普春」的人,於5月7日發布的內容是,他在大陸考了駕照,然後他之前還在大陸辦了銀行卡、手機卡,他說他的國籍是臺灣,每次大陸都讓他在臺灣面前加上中國,他就感覺他被精神強暴一樣。
  • 陳映真:論「文學臺獨」
    一九九九年開始,陳芳明發表了野心勃勃的書稿《臺灣新文學史》,企圖全面依照「臺獨」史觀和「文學臺獨」全面炮製合於「臺獨」尺碼的「臺灣新文學史」。臺灣文學論領域中的統獨之爭如前所述,「文學臺獨」的發展,其實是「文化臺獨論」、「臺灣自主論」、「臺灣主體論」發展的一個組成部份。
  • 【潘朝陽】「去中」臺獨歷史教育的圖謀及未來
    憂心或憤慨臺獨思想如何透過文化教育坐大和深化者,一般只會注意到中學歷史課綱及課文明顯「去中國化」的問題,譬如書寫為「中國唐朝的詩人李白」,而非「我國詩仙李白」;再則是諂媚日本殖民帝國主義之說,譬如稱「日治時期日本政府的建設讓臺灣走向現代化」、「日治時期慰安婦是自願的」。人們多半不太警覺到,文化臺獨的另一條實踐路線,是臺獨觀點的臺灣文學創作與詮釋。
  • 九月開學,臺灣毒害下一代的新「臺獨」歷史課本又要上路了
    臺灣新版歷史課本裡「去中國化」的部分遠不止上面所列的幾處,臺灣「中時電子報」7日報導,臺灣有一版高一《臺灣史》第136頁:「我國現今領土主要由臺灣、澎湖群島、金門群島、馬祖列島、太平島、東沙島等島嶼所組成……」這是赤裸裸的分裂中國、毒害青少年的「臺獨」言論。
  • 石之瑜:臺灣接受一國兩制才有真民主
    同時,在執政初期的陳水扁,獲得民眾的認可也在七成以上。足見,統獨不必是兩個互斥的情感,儘管兩者可能不會在同一個時空發生,但輪流受到青睞而總體都上揚,似乎並不陌生。如今,蔡英文主政了。雖然蔡英文與陳水扁一樣主張臺獨,但不像陳水扁會有意識地用臺獨來進行政治鬥爭,以至於陳水扁反而挫傷臺獨的信用。
  • 如果戴立忍不是臺獨,佩服他和桂綸鎂11年精神戀愛
    在趙薇新作《沒有別的愛》中,自打公布臺獨藝人戴立忍也參演其中的時候就遭到大批觀眾和網友的反對,當然,就算他是一個再好的男演員人選,但是他是臺獨分子,那就是不可以忍受的,再者說,大陸沒有優秀的男演員了嗎?這一點,就算再怎麼用尊重藝術的理由來說,都是不可以的。
  • 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 兩岸各界代表籲弘揚抗戰精神反「臺獨」
    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 兩岸各界代表籲弘揚抗戰精神反「臺獨」 2020-10-22 23:27:11多位兩岸各界與會代表表示,臺灣光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勝利重要成果,兩岸同胞要弘揚抗戰精神,堅決反對「臺獨」分裂,攜手實現民族復興和國家統一的光明前景。  全國政協副主席、臺盟中央主席蘇輝指出,兩岸同胞要牢記臺灣光復歷史,以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化育後人,弘揚偉大民族精神,捍衛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統一是歷史大勢,是正道。
  • 「頑固臺獨份子」清單出爐,去大陸賺錢又罵,自己都會精神錯亂
    「頑固臺獨份子」清單,在臺灣也引起震動。媒體人趙少康說,如果要搞臺獨的,那就自動、自發不要去大陸賺錢,如果搞臺獨還說什麼政經分離,就是沒品、沒志氣。他在《鄉民來衝康》節目裡說,自己不是臺獨份子,也絕對反對臺獨。
  • 拿「汶川地震」和「慰安」當梗來調侃?他粉絲的洗白思路也是很清奇了……
    其實張雲雷不光拿「汶川地震」等天災國難當「梗」來逗趣過,更讓人無語的是,他還拿「慰安」來當「梗」。還是在一次他和楊九郎的演出中,張雲雷調侃楊九郎:去部隊「慰安」去了。「慰安」這詞是什麼意思想必大家都懂,看過《二十二》的朋友們更是能了解當年那些受害者老人們經歷過的苦難和受過的屈辱,現在能安度晚年已經是很不容易了,和「慰安」有關的一切都是國人心中的疤啊。
  • 國家公祭日,臺獨叫囂炸大陸核電站
    她同時指出臺獨當局操弄臺獨,不但不紀念國恥日,反而篡改教科書、稱「慰安婦是自願的」,為日本軍國主義的罪行粉飾太平。昨天,整個臺灣島上,只有一個「中時新聞網」直播了我們舉行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公祭活動。
  • 文化臺獨:割裂兩岸的無形利刃|《遠望》
    《遠望》長期、明白地指出,即便未經「正名」、制憲,綠營還是可以達到「法理臺獨」的目標。更何況,如果大多數(而且越來越多)的臺灣人否認自己是中國人,又把中國當敵國,臺灣當局是否丟棄「中華民國」的招牌,改稱「臺灣國」,已經成為次要問題。今(2020)年6月12日臺北市文化局推出「小太陽養成計劃-同化不童話」特展,展場以日據時期的兒童教育為主題,布置出日本殖民時期在學校體制內外的生活樣貌。
  • 兩蔣時期國民黨反「臺獨」活動綜述(下)
    三、在文化上反對「臺獨」     從政治上直接組織「臺獨」活動容易受到打擊,因為出現一些「臺獨」人士從文化上宣揚「臺獨」的現象。這些「臺獨」思想在臺灣的傳播引起國民黨當局的高度關注。雖然這種文化上的「臺獨」在兩蔣時期大體上只處於萌芽階段,蔣氏父子及秉持一個中國立場的學者,也給予嚴厲批駁。
  • 獨家揭秘|臺灣自願慰安的背後
  • 拿「汶川、慰安」說笑,張雲雷就是這麼說相聲的?
    這件事發酵之後,中國反邪教立刻掛了張雲雷,並配文,德不優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孟鶴堂是直接說,自己的三個姐姐發配邊疆慰安。
  • 兩種「臺獨」一脈相承??評李登輝的「隱性臺獨」與彭明敏的「顯性...
    評李登輝的「隱性臺獨」與彭明敏的「顯性臺獨」(1996.04) 2001-06-26 16:50:23        華夏經緯網 人所共知,臺灣島內現有兩種「臺獨」:一種是以彭明敏為代表的「顯性臺獨」,亦稱
  • 「臺獨」新課綱欲把中國史併入東亞史
    這份草案聲稱,要減少歷史內容、略古詳今,不只將社會領域普通高中課程從8學分減為6學分,歷史課也將大減資料性內容,「扭轉以漢人為主軸的史觀,強調臺灣近500年的歷史脈絡」,並且「把中國史放在東亞史的脈絡,世界史則更著重臺灣與世界的互動」,期望「更以臺灣為主體去建構下一代的史觀」。
  • 這部直面地獄的慰安題材的韓國電影,你真的應該看看
    你好呀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電影是2015年為紀念朝鮮半島光復70周年特別製作的雪路 (눈길)這是一部直面戰爭後方的慰安題材催淚電影Part.1 故事發生在1944年,崔鍾芬(金香起飾)是一個普通家庭的小女孩,打扮土氣,媽媽獨自養活著她和弟弟
  • ...精神分析動力學Ⅲ:自體(主體間性)/大師系列(弗洛伊德·榮格...
    無論是自體心理學、主體間理論,還是依戀理論、波士頓變化過程小組,或是家庭治療、團體治療、督導關係等等各個領域,都分別有與之相關的理論書籍,但幾乎沒有將這些理論整合應用於臨床工作的資料——此書恰恰可以填補這一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