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快評第135期】
九月即將開學,在臺灣,備受關注的2019年版高中歷史課本也將上路使用了。
直到8月,臺灣新的歷史課本終審版才逐一露面。據臺媒報導,臺灣新版的高一臺灣史課本,竟宣稱「臺灣主權未定論」。
臺灣歷史課本竟宣揚「臺灣主權未定論」。(圖片來源:臺媒)
兩岸同文同種,同根同族,大陸人看到臺灣人就有親切感,但是我們需要關注到,兩岸孩子們學的歷史課本大有不同,臺灣青少年學的東西,尤其是歷史,是和大陸有很大區別的。
首先說一下臺灣教科書審查制度。臺灣的教科書版本不統一,只是在同一的課綱指導下編寫,也就是「一綱多本」政策。
具體實行從李登輝時代開始,臺當局以自由化、多元化的民主為名,取消教科書統一標準本,決定開放審定教科書,推行中學教科書自由市場化的「一綱多本」政策,出版界可以依臺灣「教育部」定的課綱自行編教科書,送臺灣「教育部」審定後出版。
因此,臺灣的歷史教科書,會有很多個版本。
臺灣新歷史教科書。(圖片來源:網絡)
大家之所以如此關注2019年即將上路的歷史課本,是因為它是在新的修改過後的「108課綱」的指導下編寫的。
2018年8月13日,臺當局「教育部課審大會」通過了新的12年義務教育高中歷史課綱。即所謂的「108課綱」。
據臺媒報導,新的歷史課綱裡,分成臺灣、東亞及世界等3個分域的議題,這意味著照此課綱編寫臺灣歷史課本再無「中國史」。
無疑地,這是教育臺灣青少年離「去中國化」又邁出了關鍵一步。不學中國史的孩子,長大了,會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嗎?
「臺獨」勢力持續推動修改減少臺灣教科書裡的「中國」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面對即將上路的臺灣新歷史課本,臺灣「中時電子報」7日發表石文杰的文章表示,陸續推出的新高一歷史課本,堂而皇之灌輸青年學子早已過時的臺灣地位未定論,否定《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的效力,宣稱《舊金山和約》、《中日和約》未明定臺灣的歸屬,為「臺灣獨立」預留法律空間,不啻表示「臺灣國名國號」未定。
我們知道,依民進黨黨綱「臺灣前途決議文」,主張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目前「國號」暫時叫「中華民國」,未來待「主權」確立後,可能叫「臺灣國或臺灣共和國、臺灣民主國」,而新課綱指導下的臺灣課本竟然將臺灣地位未定論堂而皇之地寫了進去,民進黨當局明顯通過教科書為「臺灣獨立」做鋪墊。
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段心儀日前在「中時電子報」發表評論說,看看美國中學歷史課本,大都從前殖民時期,殖民地時代,一路講到獨立戰爭、兩次大戰勝利迄今。版本雖因人因地而有不同,但都有效建立了美國國民榮耀感。其他世界各國也莫不如此,戰後70年了,日本歷史教科書一直在持續淡化二戰的侵略過程與殖民事實,視主流史觀為「自虐史觀」,即使因此與亞洲各國反目也在所不惜。段心儀認為,人們能理解美、日政府國家立場的史觀,但看不懂臺灣的史觀。
段心儀沉痛地說:我擔心的是,長成這樣的歷史課本,將把青年帶往何處?朋友就讀香港大學的孩子暑假返臺,提到正在如火如荼「反逃犯條例」的香港同學,語帶同情:「他們沒有文化、沒有歷史,沒有根,沒有安全感,他們不認同中國,又不知道未來在哪裡?」2019年後,臺灣的孩子,將來也會如此嗎?
今年5月,華為創始人、CEO任正非在深圳接受了接受了央視《面對面》記者的採訪。對於這次專訪,任正非有一個條件,要更多地談基礎研究和基礎教育。
當外界認為華為正處在生死攸關的時刻,為什麼任正非一再地談基礎教育?因為任正非認為,一個國家強大的基礎在於什麼?硬設施沒有靈魂,靈魂在於文化、在哲學、在教育。可見他對教育的看重。
而民進黨和「臺獨」勢力,就是在如此重要的國之基礎教育上,毒害青少年,給他們灌輸所謂「臺灣獨立」理念,妄圖使他們自斷與中國的聯繫和認同,成為蔡英文口裡所謂「天然獨」一代。
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段心儀還指出,臺灣準備執行的「108課綱」(2019年課綱)歷史課時數減少、教材刪減、主題式編寫。於是,中國史的的安排如下:
臺灣的小學沒有中國史。
臺灣初中歷史18個單元,與中國相關的只有3單元,佔1/6。1個單元就從商、周講到隋、唐、宋、元。1個單元從明、清的東亞,到晚清的東西方衝突。至於「中華民國」的建立與發展只佔0.5個單元。
臺灣高中的中國史更是碎片式的嵌入東亞史,單元如「從漢、晉到宋、元時期東亞人群移動的特色與影響」等。
段心儀認為 ,中國史地位如此微不足道世界罕見,怎麼可能培養對國家的認同與榮耀感?
臺灣各版本編輯面對外界的質疑,只能無奈:「教科書該長什麼樣子?我們知道。但審查委員一審二審三審,最後就變成這個樣子。9月開學,關心的人不妨去搜集各家版本,看看初審版跟終審版差多少?看看爭議處是否各家版本都低頭?請細細比對,一定還有許多讓你驚嚇的說法呢!」
臺灣新版歷史課本裡「去中國化」的部分遠不止上面所列的幾處,臺灣「中時電子報」7日報導,臺灣有一版高一《臺灣史》第136頁:「我國現今領土主要由臺灣、澎湖群島、金門群島、馬祖列島、太平島、東沙島等島嶼所組成……」
這是赤裸裸的分裂中國、毒害青少年的「臺獨」言論。
即使根據臺灣現行的「中華民國憲法」,第4條明文規定:「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變更之。」
臺灣一位中學歷史老師石文杰7日在「中時電子報」發文表示,臺當局「教育部」這一課綱及已審定通過的課本,是公然進行「法理臺獨」,搞「固有」與「現今」兩字之異,公然變更「中華民國憲法」中的「固有」疆域,不但中國大陸不見了,連釣魚島也消失了。
石文杰說,就臺灣「教育部」審定的高中課本而言,臺灣在法理上顯然已從中國分裂出去。這嚴重觸犯「憲法」,恐不只是臺當局「教育部長」潘文忠一人所擔待得起的罪刑,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與民進黨「立委」都得擔負分裂國家與喪權辱國的罪名和後果。
石文杰還說,當年民進黨執政的縣市公然抵制馬英九當局通過的課綱微調,拒絕新課本,為何如今國民黨執政的15縣市不敢如法炮製,拒絕蔡英文違背「憲法」的「臺獨課綱」及「臺獨史觀」的新版高一臺灣史課本?
國民黨民代強烈抗議歪曲歷史的歷史課綱。(圖片來源:臺媒)
臺灣歷史老師石文杰表示,希望臺灣能早日撥亂反正,停止蔡英文的「臺獨」課綱,別再讓莘莘學子已被洗腦淨盡,再來阻止已經晚了。他認為,藍營縣市應抵制「臺獨課綱」,當年臺南市前市長賴清德都敢公然侵奪各中小學教學研究會自主選用課本的權利,為何國民黨縣市長毫無作為?難道國民黨連這個魄力都沒有,還奢言撼動蔡英文?(石葦)
相關資料:
自上世紀90年代李登輝上臺以來,臺灣的歷史課綱已經經歷了「88課綱」(即公元1999年實行,臺灣用所謂「民國」紀年,稱為「88課綱」,以下課綱稱謂同理)、「95暫綱」、「98課綱」、「101課綱」和「104課綱」5次變遷。
加上這次即將上路的「108課綱」,除了馬英九當局執政時候打算微調課綱撥亂反正之外,歷次修改,中國的部分越改越少,「臺獨」的成分越改越多。生生把在「兩蔣」時期90%以上的民眾都堅持「一個中國」,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臺灣,改成了現在竟然有一批「天然獨」青年的臺灣。
「天然獨」還是「人造獨」,天生的還是被歪曲灌輸的,歷史自有公論,但是縱觀歷年來民進黨推行的臺灣歷史課綱的變化,有兩個趨勢值得警惕:
一是大量更改代表國族認同的稱謂。如「國父」改為「先生」,「國字」改為「中國字」,「國曆」改為「陽曆」,「光復」改為「戰後」,「我國國土面積是3.6萬多平方公裡」,這裡的「我國」僅指臺灣,「李白是中國的偉大詩人」,而不是「我國」的詩人,如此等等,共有幾千個詞的修改。
二是美化日本的殖民統治,不提二戰時日本在臺灣徵兵和慰安婦,也不提臺灣人參加中國抗戰。比如,以「日治」取代「日據」,「抗日戰爭時期」改為「二戰時期」,隨後按課綱編出來的高中歷史書,談及臺灣慰安婦時,竟有的說「除了風塵女子外,也有自願到海外去從事『慰安』的婦女」。而馬當局2014年修改課綱時,在關於「慰安婦」的內容上加入了「被迫」二字,一些「臺獨」分子竟叫囂,「有何證據證明所有的慰安婦是被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