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開學,臺灣毒害下一代的新「臺獨」歷史課本又要上路了

2021-01-11 中國臺灣網

【兩岸快評第135期】

九月即將開學,在臺灣,備受關注的2019年版高中歷史課本也將上路使用了。

直到8月,臺灣新的歷史課本終審版才逐一露面。據臺媒報導,臺灣新版的高一臺灣史課本,竟宣稱「臺灣主權未定論」。

臺灣歷史課本竟宣揚「臺灣主權未定論」。(圖片來源:臺媒)

兩岸同文同種,同根同族,大陸人看到臺灣人就有親切感,但是我們需要關注到,兩岸孩子們學的歷史課本大有不同,臺灣青少年學的東西,尤其是歷史,是和大陸有很大區別的。

首先說一下臺灣教科書審查制度。臺灣的教科書版本不統一,只是在同一的課綱指導下編寫,也就是「一綱多本」政策。

具體實行從李登輝時代開始,臺當局以自由化、多元化的民主為名,取消教科書統一標準本,決定開放審定教科書,推行中學教科書自由市場化的「一綱多本」政策,出版界可以依臺灣「教育部」定的課綱自行編教科書,送臺灣「教育部」審定後出版。

因此,臺灣的歷史教科書,會有很多個版本。

臺灣新歷史教科書。(圖片來源:網絡)

大家之所以如此關注2019年即將上路的歷史課本,是因為它是在新的修改過後的「108課綱」的指導下編寫的。

2018年8月13日,臺當局「教育部課審大會」通過了新的12年義務教育高中歷史課綱。即所謂的「108課綱」。

據臺媒報導,新的歷史課綱裡,分成臺灣、東亞及世界等3個分域的議題,這意味著照此課綱編寫臺灣歷史課本再無「中國史」。

無疑地,這是教育臺灣青少年離「去中國化」又邁出了關鍵一步。不學中國史的孩子,長大了,會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嗎?

「臺獨」勢力持續推動修改減少臺灣教科書裡的「中國」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面對即將上路的臺灣新歷史課本,臺灣「中時電子報」7日發表石文杰的文章表示,陸續推出的新高一歷史課本,堂而皇之灌輸青年學子早已過時的臺灣地位未定論,否定《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的效力,宣稱《舊金山和約》、《中日和約》未明定臺灣的歸屬,為「臺灣獨立」預留法律空間,不啻表示「臺灣國名國號」未定。

我們知道,依民進黨黨綱「臺灣前途決議文」,主張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目前「國號」暫時叫「中華民國」,未來待「主權」確立後,可能叫「臺灣國或臺灣共和國、臺灣民主國」,而新課綱指導下的臺灣課本竟然將臺灣地位未定論堂而皇之地寫了進去,民進黨當局明顯通過教科書為「臺灣獨立」做鋪墊。

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段心儀日前在「中時電子報」發表評論說,看看美國中學歷史課本,大都從前殖民時期,殖民地時代,一路講到獨立戰爭、兩次大戰勝利迄今。版本雖因人因地而有不同,但都有效建立了美國國民榮耀感。其他世界各國也莫不如此,戰後70年了,日本歷史教科書一直在持續淡化二戰的侵略過程與殖民事實,視主流史觀為「自虐史觀」,即使因此與亞洲各國反目也在所不惜。段心儀認為,人們能理解美、日政府國家立場的史觀,但看不懂臺灣的史觀。

段心儀沉痛地說:我擔心的是,長成這樣的歷史課本,將把青年帶往何處?朋友就讀香港大學的孩子暑假返臺,提到正在如火如荼「反逃犯條例」的香港同學,語帶同情:「他們沒有文化、沒有歷史,沒有根,沒有安全感,他們不認同中國,又不知道未來在哪裡?」2019年後,臺灣的孩子,將來也會如此嗎?

今年5月,華為創始人、CEO任正非在深圳接受了接受了央視《面對面》記者的採訪。對於這次專訪,任正非有一個條件,要更多地談基礎研究和基礎教育。

當外界認為華為正處在生死攸關的時刻,為什麼任正非一再地談基礎教育?因為任正非認為,一個國家強大的基礎在於什麼?硬設施沒有靈魂,靈魂在於文化、在哲學、在教育。可見他對教育的看重。

而民進黨和「臺獨」勢力,就是在如此重要的國之基礎教育上,毒害青少年,給他們灌輸所謂「臺灣獨立」理念,妄圖使他們自斷與中國的聯繫和認同,成為蔡英文口裡所謂「天然獨」一代。

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段心儀還指出,臺灣準備執行的「108課綱」(2019年課綱)歷史課時數減少、教材刪減、主題式編寫。於是,中國史的的安排如下:

臺灣的小學沒有中國史。

臺灣初中歷史18個單元,與中國相關的只有3單元,佔1/6。1個單元就從商、周講到隋、唐、宋、元。1個單元從明、清的東亞,到晚清的東西方衝突。至於「中華民國」的建立與發展只佔0.5個單元。

臺灣高中的中國史更是碎片式的嵌入東亞史,單元如「從漢、晉到宋、元時期東亞人群移動的特色與影響」等。

段心儀認為 ,中國史地位如此微不足道世界罕見,怎麼可能培養對國家的認同與榮耀感?

臺灣各版本編輯面對外界的質疑,只能無奈:「教科書該長什麼樣子?我們知道。但審查委員一審二審三審,最後就變成這個樣子。9月開學,關心的人不妨去搜集各家版本,看看初審版跟終審版差多少?看看爭議處是否各家版本都低頭?請細細比對,一定還有許多讓你驚嚇的說法呢!」

臺灣新版歷史課本裡「去中國化」的部分遠不止上面所列的幾處,臺灣「中時電子報」7日報導,臺灣有一版高一《臺灣史》第136頁:「我國現今領土主要由臺灣、澎湖群島、金門群島、馬祖列島、太平島、東沙島等島嶼所組成……」

這是赤裸裸的分裂中國、毒害青少年的「臺獨」言論。

即使根據臺灣現行的「中華民國憲法」,第4條明文規定:「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變更之。」

臺灣一位中學歷史老師石文杰7日在「中時電子報」發文表示,臺當局「教育部」這一課綱及已審定通過的課本,是公然進行「法理臺獨」,搞「固有」與「現今」兩字之異,公然變更「中華民國憲法」中的「固有」疆域,不但中國大陸不見了,連釣魚島也消失了。

石文杰說,就臺灣「教育部」審定的高中課本而言,臺灣在法理上顯然已從中國分裂出去。這嚴重觸犯「憲法」,恐不只是臺當局「教育部長」潘文忠一人所擔待得起的罪刑,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與民進黨「立委」都得擔負分裂國家與喪權辱國的罪名和後果。

石文杰還說,當年民進黨執政的縣市公然抵制馬英九當局通過的課綱微調,拒絕新課本,為何如今國民黨執政的15縣市不敢如法炮製,拒絕蔡英文違背「憲法」的「臺獨課綱」及「臺獨史觀」的新版高一臺灣史課本?

國民黨民代強烈抗議歪曲歷史的歷史課綱。(圖片來源:臺媒)

臺灣歷史老師石文杰表示,希望臺灣能早日撥亂反正,停止蔡英文的「臺獨」課綱,別再讓莘莘學子已被洗腦淨盡,再來阻止已經晚了。他認為,藍營縣市應抵制「臺獨課綱」,當年臺南市前市長賴清德都敢公然侵奪各中小學教學研究會自主選用課本的權利,為何國民黨縣市長毫無作為?難道國民黨連這個魄力都沒有,還奢言撼動蔡英文?(石葦)

相關資料:

自上世紀90年代李登輝上臺以來,臺灣的歷史課綱已經經歷了「88課綱」(即公元1999年實行,臺灣用所謂「民國」紀年,稱為「88課綱」,以下課綱稱謂同理)、「95暫綱」、「98課綱」、「101課綱」和「104課綱」5次變遷。

加上這次即將上路的「108課綱」,除了馬英九當局執政時候打算微調課綱撥亂反正之外,歷次修改,中國的部分越改越少,「臺獨」的成分越改越多。生生把在「兩蔣」時期90%以上的民眾都堅持「一個中國」,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臺灣,改成了現在竟然有一批「天然獨」青年的臺灣。

「天然獨」還是「人造獨」,天生的還是被歪曲灌輸的,歷史自有公論,但是縱觀歷年來民進黨推行的臺灣歷史課綱的變化,有兩個趨勢值得警惕:

一是大量更改代表國族認同的稱謂。如「國父」改為「先生」,「國字」改為「中國字」,「國曆」改為「陽曆」,「光復」改為「戰後」,「我國國土面積是3.6萬多平方公裡」,這裡的「我國」僅指臺灣,「李白是中國的偉大詩人」,而不是「我國」的詩人,如此等等,共有幾千個詞的修改。

二是美化日本的殖民統治,不提二戰時日本在臺灣徵兵和慰安婦,也不提臺灣人參加中國抗戰。比如,以「日治」取代「日據」,「抗日戰爭時期」改為「二戰時期」,隨後按課綱編出來的高中歷史書,談及臺灣慰安婦時,竟有的說「除了風塵女子外,也有自願到海外去從事『慰安』的婦女」。而馬當局2014年修改課綱時,在關於「慰安婦」的內容上加入了「被迫」二字,一些「臺獨」分子竟叫囂,「有何證據證明所有的慰安婦是被迫的」。

相關焦點

  • 九月開學,臺灣的新「臺獨」歷史課本又要上路了!
    九月即將開學,在臺灣,備受關注的2019年版高中歷史課本也將上路使用了。直到8月,臺灣新的歷史課本終審版才逐一露面。
  • 臺灣高中歷史課本再變臉,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這樣洗腦下一代
    這種宰割史實的歷史教學設置,是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邁出的又一步,他們要從校園教育開始徹底洗腦臺灣下一代,讓他們認「中國」為「外國」。這樣的歷史劃分,將葡萄牙、西班牙、鄭成功、清朝、日本、蔣氏父子列為同一性質,都是「外來政權」,誤導「臺灣是被中國侵略」的印象。但李登輝時期「大中國」意識仍然是臺灣的主流,他只能「挾帶私貨」,放任學者鼓吹「臺獨」史觀,其中便有杜正勝的「同心圓」理論,這個理論將臺灣視為和大陸毫無聯繫的一個孤立的點,鼓吹改變中國視角,從臺灣出發,由內而外,由近而遠了解歷史,認識世界。
  • 臺灣課本宣揚「加入聯合國」,「臺獨」洗腦連小學生都不放過
    編輯:鰻魚眾所周知,自古以來,臺灣都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政府也都一直在強調這一點。但是自從臺灣民進黨當局上臺之後,就不斷鼓吹「獨立」思想,意圖把臺灣從中國中分離出去,這是絕對不能容忍的。民進黨當局為了「反中」,使出了各種手段。不斷的在對島內民眾洗腦,有時更是製造假新聞混淆視聽。
  • 學者批「臺獨」教育惡意更改歷史 臺青要找回中國心
    臺灣教育界的「媚日」問題被島內民眾詬病已久,甚至出現在歷史課本中直接稱日本為「母國」的情形。島內眾多學者批評臺當局實施「媚日」、「去中國化」教材,炮製最「獨」教科書,切斷兩岸的歷史聯結,向臺灣青少年灌輸「臺獨」思想。
  • 蔡英文政府灌輸「臺獨史」犯眾怒 臺教育界奮力搶救中國歷史
    從事歷史教育工作36年的臺北市內湖區中學老師曹若梅,多年來每次課綱改革,都用標記記錄其中的變化。她說,「新課綱撕裂兩岸,表明『臺獨』勢力要從根上刨斷兩岸歷史連結。」 曹若梅向大公報表示,她在7月底接觸到新的歷史課本時已相當震撼,「當時以為自己眼花了:唐朝之前的2400年竟以1600字講完。臺當局辯稱『略古詳今』,但其實連太平天國等一系列內容也被刪除了。」
  • 臺灣歷史課本大幅刪減中國古代史,我又被氣到了!
    這不,一條由央視網快看頻道發布的話題#臺灣歷史課本大幅刪減中國古代史#,已經上升到熱搜第4位了,138萬多的熱度且還在持續上升。新聞內容是這樣的:不怕趙雲變馬雲,就怕趙雲成了外國人!臺灣「108課綱」這學期上路,中國史被大幅精簡,漢唐盛世、帝王將相的名字基本上幾乎消失在臺灣新世代的記憶中。新課納大幅增加東亞史,把中國史納入到東亞史的一部分。其實早在前幾年,臺灣課本就把中國歷史併入東亞史了。三國鼎立為什麼消失?
  • 高雄市議員稱屈原 「不是中國人」,還勸人多讀書,網友:你才要多讀書
    延伸閱讀臺灣教師憂「臺獨」歷史教科書戕害後代「從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代起,『臺獨』勢力一刻不曾放鬆對青少年的毒害。他們將『臺獨史觀』一點點塞進教科書。時至今日,蔡英文當局搞出史上最『獨』歷史課本!」臺灣師範大學退休教授潘朝陽痛心疾首地說。
  • 臺灣歷史課本大幅刪減中國古代史,「三國鼎立」時期的內容甚至完全...
    有島內歷史教師向臺媒反映,由於新課綱把「中國史」改為「東亞史」,臺灣初中二年級學生拿到的新歷史課本中,中國古代史被大量刪減,「三國鼎立」時期的內容甚至完全消失。臺媒查證後發現,新課本第一章、從商周到隋唐的歷史被刪到僅剩4頁,2000多年歷史僅用1600字就講完了,課程簡化到「令人髮指」的地步。延伸閱讀臺灣小學課本宣揚「加入聯合國」?
  • 台歷史學者批新版歷史教科書為臺獨鋪路
    臺灣新課綱在新學期投入使用,嘉義大學教授吳昆財等歷史學者30日召開記者會,質疑新歷史課本中存在大量違反史實的「去中國化」內容,未來10年會有400萬學子受影響,他們呼籲高雄市長韓國瑜等2020參選人表態,若當選是否會廢除新課綱。
  • 強行「去中國化」,臺灣歷史課本大幅刪減中國古代史,從商周到隋唐...
    有島內歷史教師向臺媒反映,由於新課綱把「中國史」改為「東亞史」,臺灣初中二年級學生拿到的新歷史課本中,中國古代史被大量刪減,「三國鼎立」時期的內容甚至完全消失。臺媒查證後發現,新課本第一章、從商周到隋唐的歷史被刪到僅剩4頁,2000多年歷史僅用1600字就講完了,課程簡化到「令人髮指」的地步。
  • 民進黨向幼童傳播「臺獨」思想,其心當誅!
    編輯:化蝶 「臺獨」勢力利用媒體渠道和教育資源去改變下一代的思維模式、引進西方式「自由民主」思想,從各方面去中國化民進黨政客陳亭妃和臺北議員陳怡君在記者會上稱這是「中國紅讀計劃入侵臺灣」,要將這些書和出版社拒絕在臺灣之外。 民進黨自詡是人權標兵,在疫情背景下,卻被一個兒童繪本裡的「武漢加油、中國加油」給嚇住,「恐中」到了極致,原因在於他們為了去中國化的所作所為都是令人不齒的,極其害怕民眾通過其他渠道識破他們的謊言。
  • 蔡英文又拿歷史教課書「撒氣」!民進黨的數典忘祖怎能改變真實歷史...
    事實上,「臺獨」分子刪史、篡史的傳統由來已久。早在李登輝時代,這位「日本心」的「臺獨」政客就曾拋出所謂「同心圓史觀」,即「以臺灣為中心,一圈圈往外認識世界、認識歷史」。這種反智動作,無異於讓人們從原本就跑偏的日心說倒退為地心說。在李登輝推動下,這一荒謬的「同心圓史觀」逐漸成為臺灣當局教育主管部門的指導思想。
  • 民進黨力推的「臺獨」教科書,教育出了臺灣新一代「天然獨」
    如果你翻開「臺獨」教科書,會發現在臺灣歷史書中,有關臺灣的各種記載常常模糊不清、自相矛盾。什麼很多歷史事件僅僅用了短短幾個字一帶而過,有些事情或問題實在沒辦法「一筆帶過」的,通常會出現「待定」兩個字,意思很簡單,就是有爭議、不確定。
  • 又一個日本人被「臺獨」拱成「爹」!蔡當局遭痛罵:簡直數典忘祖
    據環球網7月13日報導,近日,"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剛剛開幕,有細心的臺灣民眾發現,該博物館在展品介紹中公然篡改歷史,將"臺灣鐵路之父"改成了日本人長谷川謹介。對此,作家張方遠糾正道,最早在臺灣修建鐵路的是清代名臣劉銘傳,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他怒斥民進黨當局的行為簡直是在捏造歷史。前國民黨籍所謂"立委"蔡正元也在社交平臺上諷刺臺當局稱,"臺獨"不拜日本人,要怎麼活下去?
  • 臺灣學者潘朝陽:杜正勝或被列入「臺獨」分子清單
    據海峽導報報導(海峽導報記者 吳生林)「陳水扁時期的『教育部長』杜正勝,被綠營支持者稱為『臺獨教育總工程師』,實質上也是李登輝至陳水扁任上的『臺獨教育的操盤手』,大陸制定『臺獨』頑固分子清單時,有可能會把這個人列入。」
  • 「臺獨」大佬史明在絕望中死了
    臺灣深綠媒體曾報導,史明曾炮製所謂「臺灣人四百年史」,是所謂「臺獨理論」主要頭目之一。島內媒體人孫明禮曾介紹,史明曾偷渡日本,其後醉心於所謂「臺獨理論的創造」及「臺獨史觀的撰寫」,為「臺獨」組織炮製「臺獨理論及歷史基礎。史明最後一次為「臺獨」公開站臺,是在6月30日,他妄言要「防範」大陸,稱這樣不只是「保護臺灣」,也是在「保護日本跟全世界」,還說「我快要走了,以後靠大家打拼。」
  • 臺灣囊中之物,「臺獨」甕中之鱉
    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三國時期,吳國孫權就派將軍衛溫等率萬人船隊到夷州(今臺灣);明朝時,鄭成功收復臺灣;1885年,清朝在臺灣設行省,歷朝歷代大陸與臺灣政治、經濟、文化的聯繫不斷加強。尤其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兩岸關係全面上了一個新的歷史臺階。
  • 臺灣歷史教材簡化惹議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有島內歷史老師向臺媒投訴,開學後最新版的初中二年級歷史課本被大量刪減,「三國消失,武后不見」,臺媒經查證發現,新課本第一章「從商周到隋唐的國家與社會」刪到只剩短短4頁,2400年歷史僅以1600字講完,歷史人物幾乎只提到秦始皇,漢武帝等人匆匆帶過,課程簡化到「令人髮指」的地步。
  • 臺灣學者潘朝陽:「臺獨教育」操盤手杜正勝或入「臺獨」分子清單
    杜正勝吳生林 「陳水扁時期的『教育部長』杜正勝,被綠營支持者稱為『臺獨教育總工程師』,實質上也是李登輝至陳水扁任上的『臺獨教育的操盤手』,大陸制定『臺獨大陸有關方面正在研究制定「臺獨」頑固分子清單,將終身追責。如何擬定這份清單,島內知名統派史地學者、長期公開反對「臺獨課綱」的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前院長潘朝陽教授,今天(11月6日)接受筆者採訪時,談到「臺獨教育」問題,點名「臺獨」分子杜正勝。杜正勝在推行「臺獨教育」中扮演了怎樣推波助瀾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