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麥路人》定檔上映,郭富城和楊千嬅演繹「無家者」的快餐店生活
近日由鄭保瑞監製、新晉導演黃慶勳執導,郭富城、楊千嬅兩大香港電影金像影帝影后領銜主演,萬梓良、張達明、鮑起靜、劉雅瑟、顧定軒、黃悅珈等出演的電影《麥路人》定檔上映。電影《麥路人》取材於社會真實事件,講述了發生在一個24小時快餐店,每到夜晚這裡都會聚集很多各行各業的人,他們是這個社會最底層的人
-
《麥路人》一部因為影片名字而錯過,屬於我們社會角落的聲音
(來自網絡)生活是一種很無奈的事情,麥路人,麥路人,每一個麥當勞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或者也有我們的故事一群無家可歸,或者有家不能歸的人,每晚在24小時營業的快餐店過夜。」24小時快餐店是整部電影最重的基調,屬於另一個層面的烏託邦,短暫的讓人忘卻了生活上的辛苦,這裡有一個特別的花絮,郭富城接到劇本後,曾於夜間去往24小時麥當勞,體驗夜宿快餐店的無家者的真實生活,以便更好地塑造角色。
-
《麥路人》——年度最期待的港片,真的好暖!
《麥路人》由香港金像獎和臺灣金馬獎雙料影帝郭富城領銜主演,影片取材於社會真實事件,「麥路人」又被稱為「無家者」,指很多底層勞動者晚上無家可歸,選擇在24小時快餐店過夜。即使被生活所「拋棄」,但他們並沒有自我「放逐」,「麥路人」的陌路相逢,是路人,也是家人。
-
《麥路人》:失意者的烏託邦
注意:本文有劇透9月17日上映的電影《麥路人》,講的是個總體上很喪,喪中有溫暖的故事。
-
《麥路人》:失意者的烏託邦
郝煢注意:本文有劇透9月17日上映的電影《麥路人》,講的是個總體上很喪,喪中有溫暖的故事。但可能因為這份溫暖,又讓這部電影顯得更喪了。另一位戲份很重的內地女演員劉雅瑟,貢獻了群像中極為完整的一條故事線,雖然不是香港面孔,但模糊的移民身份和身處香港社會中因身份帶來的壓力,也十分自然貼切地構成了當下香港語境中屬於「港味」的一部分。「麥路人」,是一群以快餐店為家的人,更確切地說就是借宿在快餐店裡的人。
-
麥路人:失意者的烏託邦
9月17日上映的電影《麥路人》,劇情總體上很喪,但是喪中有溫暖的故事。但也因為這份溫暖,又讓這部電影顯得更喪了。這有點《小偷家族》的意味,一群失意者,無家可歸地組成了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大家庭,用自身難保的微光,試圖努力去照亮他人。
-
《麥路人》想努力活著的人都死了
香港夜裡萬千盞通明的燈火漸漸滅去的時候,影片《麥路人》中的「歸家」場景才姍姍開演:24小時營業的快餐店門前是人行道圍欄,也是夜歸者們的行李安放處——他們心照不宣地佔用掉一小塊空間,將自己的全部家當同鐵欄杆緊緊鎖牢;走進餐廳,他們大多只要了一杯滾燙的白開水,最多再點一個漢堡算是晚餐,便找一個僻靜的位子坐下——這方桌椅的地盤就是這一夜他們各自的臥房;前後左右的鄰座都是同為天涯的「麥路人」,
-
《麥路人》這部良心港片,賺足眼淚
可以說,每一個夜晚的快餐店,都是一個充滿故事的地方。後來,大家才發現,不獨北上廣深有一群這樣的人,在香港、臺北,同樣有這樣的人。只有那些24小時營業的快餐店仍燈火通明,這些快餐店一般不會趕客,於是,它便天然成為無處可去的人們借宿一宵的好地方。
-
《麥路人》拍攝成本是多少?
由郭富城夥伴楊千嬅主演的新片《麥路人》日前舉行了開機典禮,影片由鄭保瑞操刀監製、黃慶功執導,聚集於香港貧窮線以下的人的境遇,為了更靠近形象,不少藝人忍耐飢餓乃至自毀形象,十分垂青這部實際體裁電影。 《麥路人》講的是一群無家可歸的人,晚上露宿在快餐店,這群陌生人漸漸共處後變成了一家人。
-
他們都是麥路人,他更是《麥路人》中的擺渡人
先看看劇情簡介(摘自豆瓣):曾是一位金融才俊的阿博(Bowen),終日在24小時快餐店借宿,店內有不少同路人與阿博為伍,相互改寫了各自的人生。分別有一直為奶奶還債而債臺高築的媽媽帶著囡囡、不敢回家的等伯、剛離家出走的少年深仔,還有暫居庇護宿舍的歌女阿珍都以阿博為首,各人互相扶持,希望能盡力幫助彼此走過人生低谷…這個24小時快餐店指的就是麥叔叔的那家,所以就用了&34;。而路人在劇情簡介中都很清楚了,這些人不是沒有家,就是&34;歸家,所以香港用&34;來形容,也是非常貼切的。
-
《麥路人》:年度最悲劇電影,努力想活著的人都死了
24小時營業的快餐店成為很多無家可歸人休息的港灣,在這裡得到阿博幫助的人有倒賣遊戲卡的青年,有張達明飾演的落魄漫畫家,有過港沒有身份證打黑工照顧女兒為婆婆還賭債的媽媽,還有萬梓良飾演的有家不回深念亡妻的老人。每個人聚集在這裡,都有自己的故事。電影《麥路人》的英文片名 I’m living it,其實套用的是麥當勞的宣傳語,I『m loving it。
-
娛樂脫口秀丨同是天涯「麥路人」
院線新片《麥路人》的片名有意思,用粵語念是「陌路人」,在此又指那些無家可歸、被迫寄居於24小時快餐店裡的人。據說源自日本,也很容易讓人想起近年出版的《低欲望社會》《老後破產》等日本社會話題作品,光是書名就透露出一種生存焦慮,即使於我們而言是隔岸觀火。
-
《麥路人》戲骨撐場,演繹陌路人的溫情故事
而港產文藝片也漸漸趨向生活化,比如《男人四十》、《天水圍的日與夜》,這些電影拍攝手法平淡而埋有伏筆,沒有濃墨重彩卻處處昭示著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艱難。而這部《麥路人》,在看似落寞中緩緩道出人間仍存在的溫暖,底色灰暗晦澀卻講述了一個救贖的故事。暗流湧動,動人心魄。戲骨撐場影片由香港金像獎和臺灣金馬獎雙料影帝郭富城領銜主演。
-
麥路人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嗎
《麥路人》聚焦底層小人物,一群陌生人相互取暖的暖心故事,據悉,該片是取材於真實的社會事件,那麼,電影麥路人名字有什麼含義?下面小編就來說說。 《麥路人》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嗎 據悉,電影《麥路人》取材於社會真實事件,「麥路人」又被稱為「無家者」,指很多底層勞動者晚上無家可歸,選擇在24小時快餐店過夜。 即使被生活所「拋棄」,但他們並沒有自我「放逐」,「麥路人」的陌路相逢,是路人,也是家人。
-
《麥路人》簡評
《麥路人》這部片子已經上映了有一個月了。我是在節前才看的。這是一部比較沉重的影片,是一部現實題材的影片,也是一部帶有悲劇色彩的影片,整部影片都有一種陰沉灰暗的色調。故事講述的是幾個在香港無家可歸(或者是有家不能歸)而只能在晚上棲身在麥當勞餐廳的人的生存以及他們背後的痛楚。就故事的這個設定來說,我個人有感觸的。因為我就曾經棲身在香港的麥當勞裡。當然,我晚上在麥當勞裡過夜是因為不想去旅館,就找個地方打發時間,休息一下。我不是在那兒常住。不過,正因為這樣,我也能親身觀察到電影中所呈現的一些情景。
-
後窗放映 057 | 相依相惜的麥路人
你有多久沒有在影院看一部純正香港風味的電影了?我想了又想,真的很久了。9月17日將在全國公映的《麥路人》是我一直在期待的電影,影片的靈感取材於這個全世界社會中都存在的悲情實況,「麥路人」指許多底層勞動者,晚上無家可歸,挑選在24小時快餐店過夜。
-
《麥路人》被速食的苦情
文/夢裡詩書無家可歸,寄居在麥當勞裡的香港邊緣群像,是《麥路人》預聚焦的現實主義所在。然而電影在一個足夠引人入勝的開篇後,卻並沒能講好一個本自溫暖的故事,其劇情結構的散亂,牽強附會的煽情,使電影在最後給人的感觸僅只是一股自上而下的悲憫。
-
寰亞出品《麥路人》喜獲金像獎10項提名 郭富城再戰最佳男主角
電影靈感取材於全球普遍存在的社會悲情現實,描繪一群生活在貧窮線下的小人物,基於各種原因聚結於24小時快餐店守望相助互勉的感人故事。《麥路人》劇照《麥路人》講述一班無家可歸、需要在24小時快餐店「寄宿」電影反映現今社會的貧苦民生和居住問題,都值得各界關注和探討。影片真實演出了當今樓價高企、貧富懸殊,食物鏈下最底層人群,每天過著的貧苦生活。有人因為付不起租金、家庭或個人問題、或是節省交通費等不同原因,每當夜幕降臨,便會不約而同流連在各種地方借宿,如公園、天橋甚至通宵快餐店等地方借宿的故事。
-
《麥路人》的失利再次證明了片名的重要性
在香港,有一類因無法負擔租金而被迫寄居於一些24小時營業的快餐店內的人士,當地人稱他們為「McSleepers(麥睡族)」、「McRefugees(麥難民)」。此處的「麥」指的便是麥當勞。片名《麥路人》便是引申自這個群體。影片的「麥路人」粵語發音與「陌路人」相同,英文名「I&39;m lovin' it. 」。
-
《麥路人》的失利再次證明了片名的重要性
在香港,有一類因無法負擔租金而被迫寄居於一些24小時營業的快餐店內的人士,當地人稱他們為「McSleepers(麥睡族)」、「McRefugees(麥難民)」。此處的「麥」指的便是麥當勞。片名《麥路人》便是引申自這個群體。影片的「麥路人」粵語發音與「陌路人」相同,英文名「I'm livin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