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妞從嬰兒時期就「精力旺盛」,睡眠時間比我朋友的家的天使每天要少4個小時!一周下來,當媽的要多三個工作日工時。
到了五、六歲,妞妞的精力再創新高!無論把我玩得多麼精疲力盡,她在晚上9點前絕不會睡著(妞:睡了算你贏)。
一個娃能玩廢兩個大人。
前不久我們去海邊遊泳,墨爾本盛夏的海水溫度也就20-21 度,很冰。大人下海都哆嗦著「emm refreshing ~」,妞妞下海,上岸,下海,上岸,下海,上岸,下海,上岸 …… 在海邊玩3個多小時,她在水裡得有 2 小時,來回遊(並且沒用任何浮力裝備,就狗刨式)。
最後嘴唇都紫了(能不紫嗎?),還想玩。我就沒見過這麼能玩的 …… 早上七點醒,晚上十點半睡,從來不睡午覺,怎麼就這麼能玩!
隊友帶著娃遊泳半天,晚上 12 點睡,直接睡到第二天中午11點,腰酸背痛地醒來。可妞妞,照樣十點半睡,不到八點起 …… 最後一天晚返程,有4小時車程,到家都晚上10點,妞妞一直聽故事聽到回家,還洗了個澡,才倒頭睡去。
是誰說聽故事、坐車可以哄睡來著?
我實在忍不住要問,小孩子的精力到底有多好?為什麼待機時間那麼長?到底要多大的運動量才能放倒他們?!
有研究曾經對比過孩子和成人的耐力,然後發現:
8-12 歲男孩的抗疲勞能力與訓練有素的專業運動員相當,並且在運動後,他們的身體恢復速度還會比專業運動員更快(普通成人組已被淘汰出局😂)。
而 6 歲的孩子一天的平均運動量則是大人的兩倍,6 歲之後,他們的運動量會一年年的下降,平均每年下降約 4%,直到他們成年。
所以,帶娃累真的不怪我們體力不行,而是娃的體力實在是太好了!
@娜姐在前進:白天想安靜地看會兒手機是不可能的,他會搶走手機、在你身上翻山越嶺,一會兒揪頭髮、一會兒掐鼻子、時不時要我們變個魔術給塊糖吃……
@一隻快樂的水缸:今天大概也就喊了 500 句「媽媽」吧,一直跟著我走,從一樓跟到二樓,客廳跟到陽臺,上廁所還總是喊「媽媽」。
@五無伍-555:我常常覺得:他們是太陽能充電的吧邊玩邊充電,永遠不會累。
@妞妞果2018:有次和她爸爸走了 3 萬步,還意猶未盡 。。。
@薛江浩: 上次爬華山,有個 4 歲的小孩爬完全程,就連百尺峽也是自己拉著上,父親護著,我驚呆了。
找到這個問題的原因之前,首先我們要了解孩子們的發電原理。
人體「發電」的能量,來源於很多地方主要包括:
1. 少食多餐
2. 多喝水
3. 睡眠充足
4. 規律運動
5. 攝入咖啡因,比如茶和咖啡(此條小孩不適用!)
▲來源:Havard Health Publishing
獲取能量後,我們的身體會通過一種叫ATP(三磷酸腺苷) 的有機物質將得到的能量,轉化為人體可以利用的「電量」 ,即讓糖類、脂肪等有機物中的化學能轉化人可以利用的能量,供肌肉收縮之需。
打個比方,如果人體是個卡車,ATP 就像一個發動機,它將你從各種地方獲得的能量變成了汽油,讓汽車可以開起來~~
這樣的發電模式,為小孩子長時間待機提供了能量基礎,因為他們睡得比大人多,還少食多餐~
不用多說,睡覺是休息最好的方式。在人處於非快速眼動期睡眠時,大腦裡的 ATP 水平會增加,這意味著睡覺就是在給身體「充電」。
哪怕睡得少的小朋友,他們的實際睡眠也是比成人多的:
新生兒(0-3 月齡):14-17 小時/天
嬰兒(4-11 月齡):12-15 小時/天
幼兒(1-2 歲):11-14 小時/天
學齡前兒童(3-5 歲):10-13 小時/天
兒童(6-13 歲):9-11 小時/天
青少年(14-17 歲):8-10 小時/天
青年(18-25 歲):7-9 小時/天
成年人(26-64 歲):7-9 小時/天
老年人(65 歲以上):7-8 小時/天
▲美國睡眠基金會推薦睡眠時長 ,
注意,在推薦區間外多睡或少睡兩小時也可能是正常的。
也確有調查表明,小朋友們每天的實際睡眠時間要比大人多 至少2 小時,充電時間長,他們自然就會儲備更多的「電量」。
我們的大腦自身的能量儲備是很少的,所以它更需要穩定的營養供應。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一歲以上的幼兒,每天3-4次正餐,如果需要的話,再給1-2次營養加餐。想想看,算上零食時間,你家孩子一天吃幾次?每個幾個小時就有一頓小餐點「加油」,對於他們的快速成長的大腦和身體來說非常有必要,同時也讓孩子們活力滿分!
大人正常情況下,一日三餐,每一頓的大餐都會導致胰島素水平飆升(這會使身體的血糖先迅速下降,再升高),所以餐後容易讓身體感到疲勞和睏倦(尤其是吃白米飯這種升糖指數很高的食物)。於是飯後的大人,靜靜地癱在沙發上,反而比飯前更困了 ………
當然,如果大人能夠合理安排飲食,比如吃升糖指數低的全穀物,富含纖維素的果蔬,優質蛋白質等,讓血糖持續保持穩定,也能保證我們身體有穩定的電量,為精力加分。
小朋友精力旺盛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呼吸。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孩子的呼吸,可以發現他呼吸時整個身體都在跟著運動(睡覺時觀察尤其明顯,看他們的小肚子輕微起伏)。
這是因為他們的肺還在發育中,所以在呼吸時會使用更多的肺活量,甚至全部的肺活量來呼吸,而大部分的成年人則不會這樣。
這種呼吸方式會讓孩子血液內的氧氣更加的飽滿,所以他們會更加有能量,再加上他們的個子小,肌肉離心臟泵出的富含氧氣血液較近,就能更有效利用氧氣。
另外,在進行高強度的運動時,孩子們由於擁有更多的慢肌纖維(和長跑運動員很像~),所以能更多地進行有氧代謝,而成年人則會相對於兒童更多地進行無氧代謝。無氧代謝會產生更多的乳酸,而當肌肉中的乳酸水平高時,則會引起疲勞。孩子的乳酸水平不高,自然也沒有成年人這麼累。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在高強度運動後不怎麼累,不等於他的體質堪比運動員,這只能說明他的身體裡還沒有發展好無氧代謝的能力。等他慢慢長大,如果平時運動也不充分,那也會變得容易累。
你別看小朋友們一天都在動,其實大部分時候都在重複相同的動作。比如,做一條小尾巴跟大人在後面碎碎念、在家裡蹦床、在客廳兜圈……
太沉的東西,人家搬不動;技巧性強的東西,人家做不來…… 他們擅長做的,一般都是省力的動作。
電量那麼滿,能做的事情又不多,那就只能同一件事情一天重複一百遍😂。
最後一個原因是,小朋友的心態很好!
七歲以下的小朋友都很擅長「活在當下」:他們很容易找到生活中的小確幸,一個新玩具、一個故事就可以讓他們激動半天;他們也不會像大人一樣,對於過去、現在、未來都有煩惱的地方。
他們的心理包袱很小,會更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大哭和大笑每一天都在發生,發生無數次,而這種情緒表達是非常解壓的。
我最近聽澳洲廣播,有一條廣告裡說,孩子平均每天要笑300多次,而成人只笑20次!(我查了一下確切的數據是,幼兒每天要笑300-400次,而成人每天笑17.5次。)
有人說,1 個小時的焦慮導致的疲憊約等於 8 小時的體力勞動。從這種角度上來說,有心事的大人們還承受了額外的電量損失。
美國體育運動指南的最新推薦是,對於 3-5 歲的小朋友來說,全天放電是最佳選擇:保持一整天的積極活動對於他們的成長發育特別有好處。輕度、中度和劇烈強度的玩耍都很適合這個階段的小朋友。如果沒時間/機會,也至少要保證他們每天 3 小時的活動量。
而對於 6 歲以上的小朋友來說,推薦每天運動至少 1 小時。大部分活動可以是有氧運動,比如散步、跑步,同時,還可以搭配一些強健骨骼和肌肉的運動,比如攀爬、打籃球、跳繩等。
這樣看起來,有個全天待機的孩子也是好事,這說明他的活動量充足!至於放電的「度」問題,等到孩子累了再停也不遲。
那怎麼判斷孩子「沒電」了呢?沒電的情況通常會出現在 —— 玩了一整天后、晚上熬夜了、做不喜歡做的事情、生病了的時候。在沒電的時候,孩子的疲憊是寫在臉上的。
還有一種「沒電」的情況需要特別留意!就是孩子一天到晚總是在說自己很累,並且一天天變得不愛動,甚至平時喜歡玩的東西也不想玩了時,也許是其他身體問題的徵兆:
1. 睡眠問題,比如睡眠時間少於 8 小時、頻繁夜醒、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藥物副作用。
2. 病毒感染,生病會導致孩子感到疲憊,常常持續幾天到一周。
3. 有慢性病,比如哮喘。慢性病控制不好會讓孩子很虛弱,所以孩子總說累也可能是慢性病的徵兆。
4. 心臟病,這在孩子身上非常少見,不過如果有先心病,也會導致疲憊。
5. 癌症或其他嚴重疾病,這非常罕見,不過總是感覺累也是嚴重疾病的早期症狀。
6. 抑鬱、焦慮或其他心理問題,孩子們喜歡用「累」來概括自己的心理問題,心理問題導致的「累」在孩子中很常見,需要重視!
▲來源:Havard Health Publishing
每天帶妞妞和小酒出去玩,雖然累,但是真的很喜歡他倆對玩的激情,什麼東西都覺得有意思,永遠玩不夠!high 起來的時候,也會帶動著全家人一起放電,最後每個人都放電成功!
希望大家今天看了文章後,可以在假期陪娃多多放電、一起玩起來!全天放電,有益身心!對於小朋友來說,幫助成長發育,對於我們來說,吃喝搭配運動,假期可以少長肉哦~
Anthony Birat, Pierre Bourdier, Enzo Piponnier, Anthony J. Blazevich, Hugo Maciejewski, Pascale Duché, Sébastien Ratel. Metabolic and Fatigue Profiles Are Comparable Between Prepubertal Children and Well-Trained Adult Endurance Athletes. Frontiers in Physiology, 2018; 9 DOI: 10.3389/fphys.2018.00387
Markus Dworak, Robert W. McCarley, Tae Kim, Anna V. Kalinchuk, and Radhika Basheer. Sleep and Brain Energy Levels: ATP Changes during Sleep. J Neurosci, 2010; 30: 9007-9016 DOI: 10.1523/JNEUROSCI.1423-10.2010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 Human Service, Healthy People 2030. https://health.gov/healthypeople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 Human Service,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 2nd edition. https://health.gov/sites/default/files/2019-10/PAG_ExecutiveSummary.pdf
Verywell fit, The amount of pedometer steps for healthy kids. https://www.verywellfit.com/how-many-pedometer-steps-per-day-do-children-need-3435738
Bareket Falk, Raffy Dotan, Child-adult difference in the recovery from high-intensity exercise, doi: 10.1249/00003677-200607000-00004
Harvard Health Blog, A tired child? What you should know. https://www.health.harvard.edu/blog/a-tired-child-heres-what-to-think-about-2018041713672
Harvard Health Publishing,Refueling your energy levels. https://www.health.harvard.edu/staying-healthy/refueling-your-energy-levels
KateSurfs, The fascinating reason why kids have so much energy: balance, behavior and longevity. http://katesurfs.com/2015/10/27/the-fascinating-reason-why-kids-have-so-much-energy-balance-behavior-and-longevity/
The newdaily, Children have muscles that perform like those of endurance athletes, study finds. https://thenewdaily.com.au/life/wellbeing/2018/04/25/children-muscles-perform-like-endurance-athletes/
Brains on! Why do kids have more energy than adults? https://www.brainson.org/episode/2020/06/30/why-do-kids-have-more-energy-than-adults
Nature,Kids beat elite runners in fitness tests.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8-04961-0
Kurzgesagt – In a Nutshell,Why are you alive - life,energy and ATP.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ImCld9YubE
如果喜歡,請轉發分享:)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到其他公眾號,
請在評論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關注「夏天的陳小舒」,
回復以下關鍵字,就可以看到對應的推送啦
回復【懷孕】備孕知識、孕期疼痛、孕期營養、孕期美容 等;
回復【哺乳】開奶、母乳不足怎麼辦、母乳成分、哺乳期用藥 等;
回復【奶粉】配方奶知識及奶瓶餵養;
回復【乳腺炎】漲奶、母乳過多怎麼辦以及如何擠奶餵養;
回復【溼疹】了解嬰兒溼疹;
回復【生病】關於感冒、打鼾、發燒、咳嗽、便秘等幼兒常見病;
回復【睡覺】嬰兒睡眠知識綜述、新生兒睡眠安全等;
回復【頭型】如何塑造寶寶的漂亮頭型;
回復【食譜】輔食食材與食譜目錄;
回復【兒歌】兒歌精選與推薦;
回復【繪本】 繪本推薦、書單、親子共讀等;
回復【雙語】 雙語、英語學習;
回復【刷牙】 兒童牙刷的選擇,刷牙方法,牙膏用量等;
回復【語言】 語言學習、語言發育遲緩;
回復【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遊戲;
回復【生長曲線】 正確解讀生長曲線,判斷孩子的發育狀況;
回復【不吃飯】 孩子不吃飯怎麼辦;
回復【輔食】 了解關於孩子輔食添加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