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夢見烏鴉
這一次,是真的動了心。
記得小時候,86版《西遊記》裡最不喜歡的就是女兒國那集,因為這集兒女情長,猴子神通廣大也使不上勁兒,和尚成了主角,所以不喜歡。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女兒國》這集是越來越喜歡,原因嘛,大家都懂哈哈。
所以,也就不難理解,在如今這個市場環境之下,為什麼會將《女兒國》作為該IP下的改編對象了。
如今改編自《西遊記》的影視劇這麼多,而這套作品算是很特殊的一類,因為該系列不像早期那些作品走傳統路線,也就是完全按照86版《西遊記》那樣給觀眾先入為主的印象來改編原著;也不如《西遊降魔篇》《伏妖篇》這樣大刀闊斧進行風格上的改編,突出原著的神怪世界,當然更不如《大話西遊》這樣顛覆結構了。
這套作品,從《三打白骨精》上就可以看出,該系列是在傳統風格不變的情況下,對故事進行解構,也就是說,電影呈現的還是我們相對比較熟悉的《西遊記》故事,甚至還有許鏡清的主題音樂,但故事卻是全新的。比如「三打」中,很規矩的講了一個傳統的故事,卻將「三打」中人物關係進行了一次整合,增強了因果和輪迴之說。
到了這部《西遊記之女兒國》中也是一樣,唐僧在女兒國的經歷,原著中並不是我們都熟悉86版《西遊記》的劇情,後者是進行了改編的。原著中唐僧是一個只會念佛、不動聲色的和尚,86版中增強了唐僧的主觀能動性,讓這個角色顯得更加有血有肉,記得在導演楊潔的自傳中,曾經說過,這段改動是頂著很大壓力的,但最終效果卻是出奇的好。
而本片則進行了另一層面的改編,保留了我們熟悉的「說什麼王權富貴怕什麼戒律清規」的故事,但唐僧與女兒國國王之間的情劫,最終不是因妖怪出沒而渡劫,卻依然是「解鈴還須繫鈴人」的因果關係。
唐僧與國王,呼應多年之前國師與忘川河神之間的情感,以情化情,唐僧穿不上的袈裟與結尾處河神誦經千遍超度的誓言之間的對比,苦海行舟之後發現的出路,點出了「情關難過」的核心,為西行路上九九八十一的故事增添了新的註解。
就連我們熟悉的師徒幾人喝子母河水懷胎的搞笑情節,在本片中也有了新的詮釋。潘斌龍飾演如意真仙實力搞笑,「你們去西天取經幹嘛啊?渡眾生啊!可是這些胎兒不也是眾生嗎?每墮一次胎之後我都點一個白色的蠟燭。」一番話頗有深意的話也在他逗趣橫生的演技下變得更富聲色。
電影對《西遊記》傳統化卻又巔峰的改編,才是真正的對《西遊記》的解構,師徒四人為了「取得真經」,路上打死那麼多妖怪,難道妖怪就不是眾生了嗎?世上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愛一個人,與愛眾生,沒有分別。」一語道破影片精髓所在。
電影前半段搞笑,後半段動情,當然個人最關注的還是視覺場面,電影的班底來自香港,在這個相對比較傳統改編的故事基礎上,該片的港式風格也體現的淋漓盡致,這裡主要體現在配角的設定和特效方面,且電影的特效指導和美術總監一定看過邱玉龍的港漫《大聖王》。
該片在特效風格的展示上,有別於西方好萊塢特效電影美工,也不是純粹的東方理念,而是中西結合的產物,雖然很多特效設定似曾相識(玩網遊的朋友估計都不會陌生),但總體還是呈現出港式漫畫中那種誇張而炫目的視覺風格(其實《西遊降魔篇》中的特效風格也是這樣),也是港漫中獨有的「武俠科幻」理念。
說到特效,令人欣慰的是,電影工業水準在《三打》之後是有著保證的,尤其是結尾大戰,是CG特效中最難以製作的水形特效,為什麼難做,這裡不再多說,只要明白,當年卡梅隆的《深淵》就因為做出來透明水形的外星生物,可是被稱為劃時代的CG特效啊。
同時電影在真人與特效背景結合的問題,以及宏觀場面和細節刻畫切換的問題在電影中得到解決。之前說過,電影的美工和特效很像港漫,說白了就是遊戲風,但比起前作,電影中的特效鏡頭一點也不廉價,最起碼中段大戰蠍子精的效果,以及結尾水漫西梁女國的效果不錯。而那段苦海行舟,好似「少年唐僧的奇幻漂流」。
這是唐僧與國王的初戀啊,馮紹峰與趙麗穎,配一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