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田氏家族,367年始終不忘根在中國,來華認親後幫助故鄉發展

2020-12-25 文史風情

在韓國有一個廣平田氏家族,300多年的家族歷史充滿著無限輝煌。家族成員現今涉足韓國軍、商等眾多領域,且大都是其所涉足領域中的精英階層。而其家族的祖先也官至高位,為當時的統治者所重用。但就是這樣一個顯赫的韓國家族在三百多年中卻一直遵循著各種中國傳統風俗,例如:用漢字書寫家譜,吃除夕團圓年夜飯,過春節,貼對聯,過元宵節等等。這背後有什麼歷史淵源呢?原來在300多年前他們的祖先來自於中國,現今的他們是中國人的後裔。而現今居住在河北雞澤縣風正鄉的田氏族人則和他們是血脈相連的同族親人。

韓國廣平田氏祖先畫像

南宋末年一戶姓田的人家生了四個兒子,其中老二遷居到了現今的河北雞澤縣風正鄉。明朝後期,遷居到風正鄉的田氏家族第七代後人中有兩人位居朝廷重職,其中哥哥田應弼官拜御史大夫,弟弟田應揚官拜兵部尚書。兄弟二人都為官清廉,秉公辦事,是一心為民的好官。為了表彰他們的清正廉明,當朝皇帝將其老家的村名御賜為「風正村」,這也就是風正鄉的由來。而正所謂是「虎父無犬子」,弟弟田應揚的孫子田好謙自幼聰穎好學,長大後為人謙虛有禮,頗有才幹。公元1367年,他去古朝鮮國收取生意上的帳款時,被古朝鮮國王看中才華,留下重用,參政議政和掌管軍隊。

自田會一開始韓國廣平田氏家族踏上尋根

田好謙也就在古朝鮮國娶妻生子,繁衍後代。到了晚年時期,他雖然身居王國重職,家產萬千。但是因為十分思念故鄉而心中鬱結,他常常對兒孫們說:我們的故鄉是大海那邊的中國廣平府風正村(現今則是雞澤縣風正鄉)。以後我一定帶你們回故鄉認祖歸宗。這也就是他們自稱廣平田氏家族的原因。而對于田好謙來說這終究是個美好的願望,直到他病逝都沒能實現。父輩們沒能實現的願望,自然由子孫後代來完成。康熙年間,田好謙的二兒子田會一在出使清朝期間通過清廷幾位官員的幫助,打聽到了當年故鄉風正村中高中兩名舉人。他們分別是田思齊和胡御枚。

廣平鄉的田氏宗祠

雖然因為田思齊丁母憂,田會一併沒有在京城見到這位血脈相連的同族親人。但是他讓胡御枚將父親田好謙的畫像和自己寫的認親信帶回了風正村。在看到異國族人的親筆認親信後,風正村的田氏族人非常高興,立即燃香祭告祖先。而在田思齊匆忙趕到京城後,田會一已經啟程回古朝鮮國了。在走之前他留下了父親田好謙一脈在古朝鮮國用漢語書寫的田氏家譜。此後,風正村的田氏祠堂中供奉著田會一留下的田好謙畫像,總家譜中也寫上了田好謙一脈的子嗣傳承。在以後的歲月中,風正村的田氏族人始終沒能和遠在異國的同族親人相見。只是有次數不多的書信往來。

現今的雞澤縣風正鄉

而田好謙一脈的第十二世傳人官至大將軍的田得雨在臨終前和宮內的漢語翻譯官說:我是中國人,故鄉在中國廣平府雞澤縣風正村。把此事記入田氏家譜,傳之子孫後代。這句祖訓也為其歷代後人所銘記,他們一直在尋找中國田氏同族親人。並且在自己的身後墓碑上刻著「廣平府田氏」五個漢字,以表明家族的根在中國。但是,在近代時期由於時局混亂,戰爭不斷,分處兩國的同族親人始終都沒能相見。一直到田好謙一脈的第二十世傳人田文這代,分處兩國三百多年的同族親人才終得以見面。得益於一直以來良好的家學傳承,田文在韓國是位成功人士,是著名的高麗海運株式會社的社長。

田氏家族祭祀祖先

從1994年2月開始,高麗海運公司在我國上海、天津、青島等地區開設了分公司,為我國提供海運航線服務。因此,田文利用職務之便在中國多方打聽下,最終找到了中國的田氏同族親人。04年6月29日,田文帶著韓國著名的語言學家等一行九人來到雞澤縣風正鄉尋根祭祖。見到同族親人後和巨大的族譜圖後,田文難掩激動,淚灑當場,並跪在祖墳面前久久不起。同年11月13日,在田文為代表的韓國田氏宗親會的邀請下,雞澤縣風正鄉的第21世傳人田連平和其他兩位族人飛到韓國認親。田文90歲的老父親田明煥在看到故鄉的親人和他們帶來的家譜後,熱淚滿眶。

田氏宗譜

韓國廣平田氏家族從田好謙開始在到2004年的367年中,即便在異國身居高位,富貴榮華,仍不忘自己來自於中國,是中國人的後代。而在三百多年中,他們也一直為了能夠再回故鄉,和故鄉的同族親人團聚做著各種努力。這就是時間、距離等所有客觀因素都割不斷的同族血脈親情啊!現今,田文也遵循父親的遺囑,在風正鄉的風正小學中設立了「明煥獎學金」,每年劃撥款項獎勵品學兼優的田氏後人。同時也幫助雞澤縣加大和韓國國內相關企業的商業合作,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後代們終於回到了故鄉,見到了故鄉的同族親人,還推動故鄉的教育和經濟發展,想必田好謙泉下有知會非常欣慰吧!月是故鄉明,遠方的遊子你在思念故鄉嗎?你回到了故鄉嗎?

相關焦點

  • 身處韓國367年,田氏家族從不忘根,2004年終認祖歸宗
    指著故鄉的方向,他一遍又一遍地囑咐:那是廣平府風正村,我們的祖先就在那裡,千萬不要忘了。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回去認祖歸宗,那才是我們真正的根。田氏田好謙這一分支,遠離故土,在朝鮮國定居,三百多年間逐漸發展成一個大家族。他們被冠以韓國田氏家族之名,卻深知根在中國。
  • 流亡韓國381年的家族,以中國人自居,世代尋親,誓要找到中國根
    因為祖國是我們的"根",也是我們在外漂泊有力的精神支柱,所以漂泊在外的人們時時刻刻的都在思念著自己的故土。韓國廣平府田氏,一個流落海外381年的家族。在這981年裡,他們時刻銘記自己的祖國,堅持中國習俗,堅信自己是中國的血脈,是炎黃子孫。
  • 中國田氏家族,流落韓國近4個世紀,帶著族譜回國認祖歸宗
    有一個家族流落海外381年,然而時間並不能夠磨滅他們思念家鄉的心。在381年之後,他們帶著族譜來到中國認祖歸宗,他們始終堅信他們是中國人。風正村田氏迎來意外來客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非常注重宗族的國家,一個家族的人常常生活在一起,慢慢的,這些家族便慢慢地繁衍成為了一個個村落。因此,當人們打開地圖的時候,就會發現很多村莊的名字都是由姓組成的。
  • 韓國田氏後人尋祖381年,終在中國認祖歸宗,並強調自己是中國人
    韓國的廣平府田氏的後代,在歷經381年後,終於是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即使困難重重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們的回鄉之路,在過去的日子裡,他們始終堅信自己是中國人的後代,終於在381年後他們與同在中國的風正村的田氏後人相認,這其中的緣由還得從田好謙說起。
  • 韓國田氏家族海外漂泊381年,到河北認祖歸宗,表明自己是中國人
    在韓國 ,有一個名為廣平府田氏的家族,這個家族流落海外381年,仍然心繫中國,他們時時刻刻牢記自己中國人的身份,並且一直延續著中國的傳統習慣和風俗。那這中間有著怎樣的故事呢?為什麼他們不能夠重新踏上祖國故土呢?
  • 田氏代齊:中國第一軍事家族的誕生
    而長期活躍於其中的真正主角,除了強秦的嬴氏、趙國的趙氏、楚國的熊氏,便是齊國的田氏。但如果以最後的勝利者嬴氏為「男一號」的話,無疑齊國的田氏將是絕對的「男二號」。不但如此,田氏在長期擔任「男二號」之後,其後代仍然活躍於中國歷代政治、軍事舞臺之上,成為一個英雄輩出的軍事家族。今且述而論之:        西周初年,周王朝封呂尚於齊地始建齊國。
  • 韓國廣平府田氏:流落異國300餘年,如今拿族譜證明是中國人
    今天子淵要講的故事就是韓國田氏家族的回歸歷程。01韓國廣平府田氏,祖籍為河北邯鄲雞澤縣風正鄉。田氏始祖田好謙,字遜宇,世代為官,家世煊赫。其曾祖田悌曾官至雲南御史,祖父田應揚是襄府長史,父親也在外做官。
  • 梁洛施從小被父親家族拋棄,成年後奶奶要認親,想讓她回歸家族
    梁洛施從小被父親家族拋棄,成年後奶奶要認親,想讓她回歸家族。俗話說虎毒不吃子,梁洛施的奶奶卻不是這樣的人,竟然是個不顧親情的人。在梁洛施出生半年後,她的父親因病逝世,母親帶她到婆家去認親,結果婆家人毫不理睬,本不承認這個孫女。無奈之下母親只得帶著她流落江湖。
  • 韓國一顯赫家族,每年來華祭祖,激動地說:我們是抗日名將的後人
    很多人應該都看過這部電視劇,它就是韓國的《來自星星的你》,在2013年的中國也火爆了很長時間,講的是一個來到地球的外星人,這個就是男主,名字叫都敏俊,女主大家肯定也是印象深刻的,在初中就拍廣告,之後更加火了起來,它就是長得漂亮性格火爆的千頌伊。
  • 一個流落海外381年的家族,到中國來認祖歸宗,族譜:我是中國人
    推薦語:故鄉的羈絆是深遠的,對於故鄉的眷戀也不會因為時間而變淡,故鄉的情愫永遠縈繞在我們的心頭,獨在異鄉的遊子牽掛著故鄉的親人,當初礙於生計背井離鄉,而今生活質量是提升了,可是他們都成了外鄉人。一想到故鄉,田好謙老淚縱橫,經年流轉,他始終沒有回到自己日思夜想的故鄉,而他的子孫謹記田好謙的遺願,經過了381年,流落在朝鮮的田氏子孫終於踏上了故鄉,田好謙也終於魂歸故裡了。田好謙1610年的時候出生於廣平府,田氏後人家教森嚴,人才輩出,他們個個襲承祖訓,知書達理。田家一直以來都在從事著海上運輸的工作,最盛時把業務一度拓展到了朝鮮。
  • 田氏代齊的啟示
    陳國(今河南周口市淮陽縣)人,春秋時陳國陳厲公之子,字敬仲(一說敬是諡號);陳國滅亡後逃到齊國,為避姓改為田氏。其後裔中有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田穰苴(司馬穰苴)、孟嘗君田文等。周朝能夠建立,姜子牙可以說是功不可沒,所以周武王在分封諸侯時,將齊國分封給了他。
  • 姜子牙創立的齊國,最後怎麼就被田氏集團取而代之?
    七年後,即公元前379年,只剩下一座城邑的齊康公去世,沒有兒子。姜齊徹底滅亡。之後的齊,戰國的齊,不再姓姜,而是改姓田。從此,姜子牙創立的齊國再不復是「姜齊」,而是搖身一變成為「田齊」。當初,在自己根基尚淺,勢力不大之時,田氏家族始終奉行概不介入的策略,明哲保身,置身於政治鬥爭的漩渦之外。比如,魯襄公二十五年( 前548年),齊國權臣崔抒弒莊公,與另一權臣慶封擁立景公。當時,田文子逃奔他國以避難;等到慶封剪滅崔氏後,他又回到齊國。出奔他國,讓田氏家族避開了齊國國內紛繁複雜的動蕩時期,沒有捲入到崔、慶兩大家族的權勢之爭中,為田氏家族保留了實力。
  • 引起爭議,你支持韓國明星來華發展嗎?
    近日韓網熱貼稱限韓令解除,中國境內開始銷售韓國商品,相應的文化領域也有所鬆動。而韓方旅遊發展文化局似乎承認了限韓令解除正式化。對該事件,國內也是議論紛紛,大部分網友表態不支持解除限韓令,也有的希望韓星來華可以近距離追星。
  • 血緣還是名分——「田氏代齊」背後的「綠帽」王
    這種觀念不但在外國,在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也不例外。與晉國的「三家分晉」幾乎同時,在東海之濱的齊國也發生了一場「內部演變」,由來自陳國的田完家族取代了源出姜太公的呂氏家族,史稱「田氏代齊」。而齊景公的大夫田桓子,主動將齊國的量制由四進位(即四升為豆,四豆為區,四區為釜,十釜為鍾)改為五進位,向人民借貸時用新制,而還貸時用舊制,因此,田氏得到了齊國人民的擁護和愛戴。據《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齊景公九年(公元前539年),晏嬰出使晉國,曾私下對叔向說:「齊國政權最終將歸于田氏。田氏雖無大的功德,但能借公事而施私恩,有恩德於民。」
  • 韓國來華航班爆滿?官方數據來了
    對外國公民和本國公民無差別執行防疫措施崔愛民指出,在當前形勢下,中國各地根據當地的疫情防控需要,對來自於疫情嚴重國家和地區人員入境後採取有關檢驗檢疫和防控舉措,如測量體溫,實施居家或集中觀察等。根據疫情發展情況,中國地方政府還將及時動態調整對外國來華人員入境後的防控措施。
  • 田氏代齊的時候為什麼沒有人反對?反而還都支持田氏
    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冊命田和為齊侯,這標誌著田氏開始成為齊國的正式君主。還有就是得到了所有諸侯的承認。這也就是聞名的田氏代齊。
  • 新加坡「神鵰俠侶」范文芳李銘順回中國認親,村民排隊迎接.
    相戀多年來一直很恩愛,兩個人在09年結婚,並且在14年的時候生下了一個baby。被稱為新加坡的「神鵰俠侶」。范文芳的曾祖父在100多年前下南洋謀生,後來幾經輾轉定居在新加坡,雖然離故鄉很遠,但他一直都很思念家鄉,他要求後輩堅持講客家話。但幾十年前,由於戰亂,範家與國內的親戚失去了聯繫,這麼多年來,估計因為工作繁忙,范文芳一家一直沒有時間回家認親,不過這件事情卻一直放在他們的心裡。范文芳只要來中國就會堅持找親人,前幾年還通過電視節目尋找自己的家鄉。
  • 田氏代齊的真相,比一百多頂綠帽還慘...
    咱們大傢伙兒都知道,春秋時期的齊國,一開始是姜姓呂氏的,後來被姓田的給搶了,歷史上把這事兒叫做「田氏代齊」。姜子牙當年的河邊釣了幾十年的魚,才釣來周文王這條大魚,輔佐周朝滅了商,成就一番霸業。事後論功行賞,姜太公本人被分封到了山東,便是後來的齊國。
  • 大秦賦:齊王田建不戰而降,忘恩負義的田氏,終於走到了盡頭
    就這樣,陳完變成了田完,頂著賢德的名聲就在齊國住下了,安了家慢慢發展成了齊國一支非常重要的政治勢力。田氏家族上位有個非常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喜歡討好別人,收買人心樹立自己的道德形象,對於老百姓窮的,看誰家沒糧食,然後你就上我這兒來借糧食吃,你可以還,也可以不還。還的時候也是採取「大鬥出,小鬥進」的辦法。
  • 當年「得罪」中國人的韓國樂天,退出中國市場3年後,發展如何?
    現如今,有一些外國企業不僅享受著中國帶來的好處,還做著一些不利於國家的事情。這些外國企業中就包括韓國的樂天集團。這個曾「得罪」中國人的韓國樂天,遭到中國人「抵制」後,現狀如何?遭到抵制2017年7月27日,韓國的樂天集團決定將星州高爾夫球場用於部署「薩德」反導系統。此事一出,鬧得是滿城風雨。對於這個決定,國人紛紛聲討樂天集團,我國也表示堅決反對和強烈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