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有一個廣平田氏家族,300多年的家族歷史充滿著無限輝煌。家族成員現今涉足韓國軍、商等眾多領域,且大都是其所涉足領域中的精英階層。而其家族的祖先也官至高位,為當時的統治者所重用。但就是這樣一個顯赫的韓國家族在三百多年中卻一直遵循著各種中國傳統風俗,例如:用漢字書寫家譜,吃除夕團圓年夜飯,過春節,貼對聯,過元宵節等等。這背後有什麼歷史淵源呢?原來在300多年前他們的祖先來自於中國,現今的他們是中國人的後裔。而現今居住在河北雞澤縣風正鄉的田氏族人則和他們是血脈相連的同族親人。
南宋末年一戶姓田的人家生了四個兒子,其中老二遷居到了現今的河北雞澤縣風正鄉。明朝後期,遷居到風正鄉的田氏家族第七代後人中有兩人位居朝廷重職,其中哥哥田應弼官拜御史大夫,弟弟田應揚官拜兵部尚書。兄弟二人都為官清廉,秉公辦事,是一心為民的好官。為了表彰他們的清正廉明,當朝皇帝將其老家的村名御賜為「風正村」,這也就是風正鄉的由來。而正所謂是「虎父無犬子」,弟弟田應揚的孫子田好謙自幼聰穎好學,長大後為人謙虛有禮,頗有才幹。公元1367年,他去古朝鮮國收取生意上的帳款時,被古朝鮮國王看中才華,留下重用,參政議政和掌管軍隊。
田好謙也就在古朝鮮國娶妻生子,繁衍後代。到了晚年時期,他雖然身居王國重職,家產萬千。但是因為十分思念故鄉而心中鬱結,他常常對兒孫們說:我們的故鄉是大海那邊的中國廣平府風正村(現今則是雞澤縣風正鄉)。以後我一定帶你們回故鄉認祖歸宗。這也就是他們自稱廣平田氏家族的原因。而對于田好謙來說這終究是個美好的願望,直到他病逝都沒能實現。父輩們沒能實現的願望,自然由子孫後代來完成。康熙年間,田好謙的二兒子田會一在出使清朝期間通過清廷幾位官員的幫助,打聽到了當年故鄉風正村中高中兩名舉人。他們分別是田思齊和胡御枚。
雖然因為田思齊丁母憂,田會一併沒有在京城見到這位血脈相連的同族親人。但是他讓胡御枚將父親田好謙的畫像和自己寫的認親信帶回了風正村。在看到異國族人的親筆認親信後,風正村的田氏族人非常高興,立即燃香祭告祖先。而在田思齊匆忙趕到京城後,田會一已經啟程回古朝鮮國了。在走之前他留下了父親田好謙一脈在古朝鮮國用漢語書寫的田氏家譜。此後,風正村的田氏祠堂中供奉著田會一留下的田好謙畫像,總家譜中也寫上了田好謙一脈的子嗣傳承。在以後的歲月中,風正村的田氏族人始終沒能和遠在異國的同族親人相見。只是有次數不多的書信往來。
而田好謙一脈的第十二世傳人官至大將軍的田得雨在臨終前和宮內的漢語翻譯官說:我是中國人,故鄉在中國廣平府雞澤縣風正村。把此事記入田氏家譜,傳之子孫後代。這句祖訓也為其歷代後人所銘記,他們一直在尋找中國田氏同族親人。並且在自己的身後墓碑上刻著「廣平府田氏」五個漢字,以表明家族的根在中國。但是,在近代時期由於時局混亂,戰爭不斷,分處兩國的同族親人始終都沒能相見。一直到田好謙一脈的第二十世傳人田文這代,分處兩國三百多年的同族親人才終得以見面。得益於一直以來良好的家學傳承,田文在韓國是位成功人士,是著名的高麗海運株式會社的社長。
從1994年2月開始,高麗海運公司在我國上海、天津、青島等地區開設了分公司,為我國提供海運航線服務。因此,田文利用職務之便在中國多方打聽下,最終找到了中國的田氏同族親人。04年6月29日,田文帶著韓國著名的語言學家等一行九人來到雞澤縣風正鄉尋根祭祖。見到同族親人後和巨大的族譜圖後,田文難掩激動,淚灑當場,並跪在祖墳面前久久不起。同年11月13日,在田文為代表的韓國田氏宗親會的邀請下,雞澤縣風正鄉的第21世傳人田連平和其他兩位族人飛到韓國認親。田文90歲的老父親田明煥在看到故鄉的親人和他們帶來的家譜後,熱淚滿眶。
韓國廣平田氏家族從田好謙開始在到2004年的367年中,即便在異國身居高位,富貴榮華,仍不忘自己來自於中國,是中國人的後代。而在三百多年中,他們也一直為了能夠再回故鄉,和故鄉的同族親人團聚做著各種努力。這就是時間、距離等所有客觀因素都割不斷的同族血脈親情啊!現今,田文也遵循父親的遺囑,在風正鄉的風正小學中設立了「明煥獎學金」,每年劃撥款項獎勵品學兼優的田氏後人。同時也幫助雞澤縣加大和韓國國內相關企業的商業合作,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後代們終於回到了故鄉,見到了故鄉的同族親人,還推動故鄉的教育和經濟發展,想必田好謙泉下有知會非常欣慰吧!月是故鄉明,遠方的遊子你在思念故鄉嗎?你回到了故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