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氏代齊:中國第一軍事家族的誕生

2021-02-13 國史鏡像

        戰國數百年間,禮崩樂壞,群雄紛起,爭權鬥利,可謂於遠古中華大地上一臺場面恢宏的歷史大劇。而長期活躍於其中的真正主角,除了強秦的嬴氏、趙國的趙氏、楚國的熊氏,便是齊國的田氏。但如果以最後的勝利者嬴氏為「男一號」的話,無疑齊國的田氏將是絕對的「男二號」。不但如此,田氏在長期擔任「男二號」之後,其後代仍然活躍於中國歷代政治、軍事舞臺之上,成為一個英雄輩出的軍事家族。今且述而論之:

        西周初年,周王朝封呂尚於齊地始建齊國。春秋末,呂氏政權被田氏所取代,從此,齊國的主人由姜姓(呂氏)演化成媯姓田氏,史稱「田氏代齊」。田氏代呂氏,齊國由「呂(姜)齊」變為「田齊」,經過了長期而複雜的演變過程,其中有諸多可供後世借鑑之處。

        第一階段:此間約計一百二十二年。田完,本陳國陳厲公媯躍之子。田完出生之後,其父陳厲公為他預卜未來,卜辭的意思是說這個孩子將來可能要代替陳而有國家,但又不是在陳國而是在其他國家,不應驗在他本人身上,而應驗在他的子孫身上。如果是在他國,必定是姜姓之國。陳厲公去世後,弟弟媯林即位,為陳莊公;陳莊公去世後,弟弟媯杵臼即位,就是陳宣公。史載陳宣公於公元前672年殺死了太子禦寇。陳(田)完和禦寇相友好,恐怕災禍牽連到自己,就出奔齊國。時在齊桓公十四年即公元前672年。齊桓公呂小白欲任他為卿,田完推辭說:「羈族之臣幸得免負擔,君之惠也,不敢當高位。」齊桓公遂讓他擔任了管理百工的工正。

        田完去世之後,田氏世襲其工正之職,至四世而傳至田文子須無。時須無侍奉齊莊公,深受莊公賞識和寵愛。田須無去世,其子無宇繼爵。史載齊莊公四年,無宇力排眾議,斷然出兵伐衛、晉,並取得了勝利。《史記》載:「田桓子無宇有力,事莊公,甚得寵。」齊莊公還將自己女兒孟姜嫁給了田桓子。

        第二階段:田無宇之後,其孫田乞為齊景公大夫。齊景公是著名的奢侈之君,晚年好治宮室,聚狗馬,喜奢侈而厚賦重刑。公室倉廩中布、帛、稷、粟都放得腐爛,生了蟲子,人民卻生活無著,餓殍載道,勞役不止,抗爭的人民被鎮壓,遭到砍腳的人很多,以致出現了「國之諸市,屨賤踴貴」的異常現象。遇到災情,亦不賑濟。此時,大夫田僖子乞開始施恩德於百姓,他將齊國的量制由四進位改為五進位,向人民借貸糧時用新制,而還貸時用舊制。一時間田氏得到了齊國民的擁護和愛戴。田氏家族開始日益強大。據《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齊景公九年,晏嬰出使晉國,曾私下對叔向說:「齊國之政其卒歸于田氏矣!」

        田氏採取的第二項措施是武裝奪權逐滅強宗。齊景公病,讓國惠子國夏、高昭子高張二相輔佐他和寵姬芮子生的兒子荼為太子。景公去世,荼即位,史稱晏孺子。可是田乞不高興,想立景公的另一個兒子陽生。陽生與田氏關係很好。晏孺子即位後,陽生逃到了魯國。田乞假裝擁護高、國二相,熱心侍奉,暗地裡卻在大夫中間挑撥高、國的關係,掀起了一場武裝爭權的鬥爭。在他的反覆離間下,田乞和其他大夫們發動了宮廷政變,最終迎回了陽生並扶立為王。是為齊悼公。悼公即位後,田乞任相國,獨攬齊國大權。

田氏採取的第三項措施是通好鄰邦,外結諸侯。齊景公五十五年,即公元前500年,晏嬰去世後,晉國的範氏、中行氏起來反晉定公,到齊國請求援助借糧。按常規而言,齊景公是不應當去支持範氏、中行氏反對定公的,田常卻勸景公說:「範氏、中行氏對齊有恩德,不可以不救。」於是景公派田氏去營救並答應借糧。於是田常開始在諸侯樹立威信。田常為齊平公相後,為安定鄰邦,取信於諸侯,還盡歸魯國、衛國的故地,並與晉國韓、魏、趙氏訂立盟約,南方和吳、越互通使節。

        田氏採取的第四項措施是擴大封地,安排田氏宗族。田恆為相時,修治武功,論功行賞,親近百姓,使齊國內部進一步得到了安定。同時,田恆割自齊安平以東到琅琊之地作為自己的封邑。這個封邑比齊平公的食邑還要大。史載田常為相時,為了讓他子女眾多,他一方面盡擇齊國七尺以上女子入後宮,使後宮嬪妃數以百計,一方面授意其賓客及舍人入後宮不禁。以致其田常去世之時,竟然有子七十多人。他的兒子田襄子盤做齊宣公相時,讓他的兄弟和本族人都做了齊國大小城邑的大夫。此時,田氏幾乎已經擁有齊國。

        第三階段:從襄子盤為齊宣公相至田和列為諸侯,計從公元前455年至公元前386年,約六十九年。此間,田氏主要是外爭盟國,求立為侯。同時也展開了一系列的軍事行動。田襄子去世,子莊子繼父位,輔佐齊宣公展開了一系列戰爭。齊宣公去世後由子呂貸即康公即位。貸即位二十四年,沉溺於酒色,不理朝政。田和就把他遷到海濱,只給一座城做食邑,權作對其祖先的祭祀費用。齊康公十八年(公元前387年),田和與魏文侯在濁澤相會,求他代告周天子,請列為諸侯。魏文侯派使臣報告周天子,請求立田和為諸侯,周天子準許。齊康公十九年(公元前386年),田和正式成為齊侯,列名於周朝王室,齊國呂氏政權完全由田氏所取代。

        田氏代齊,從本質上是一個家族「忘恩負義」、「竊國興家」的長期陰謀行動,可謂戰國時期「禮崩樂壞」時代一個經典事件。世人皆知田氏竊國之「陰謀」,卻不知正是這樣一個長於謀略的家族,為以後之培養了諸多軍事家和謀略家。據史記記載,被唐肅宗列奉為「武廟十哲」、被宋徽宗列為武廟七十二將之一的齊國名將司馬穰苴是田完的苗裔;被列為一代武聖的孫武祖上也是田氏,穰苴與孫子還有同一宗族的血緣關係,到孫武的祖父才改姓孫(孫武的軍事思想很可能受到穰苴的影響。有史家認為,司馬穰苴在齊景公時為高、國、鮑等貴族所譖害,以致「發疾而死」,可能是孫武由齊奔吳的直接原因),再後來於齊國採用「圍魏救趙」之策的孫臏亦是田氏後裔;除了這三位顯赫於後世的大軍事家之外,戰國後期活躍於歷史舞臺的孟嘗君田文,以及後來與漢高祖劉邦和項羽角力的齊王田橫(後有專論),都是田氏子孫中的謀略與忠義之士。另外,據歷史考證,三國時期的孫氏三英,皆為孫臏後代,追其根源,亦為田氏之後代。而和田氏同支的陳氏、孫氏等後代,更是軍事人才輩出,在此不一一贅述。以此觀之,田氏可謂中國今古第一軍事家族。

《讀史要略》簡介:濃縮歷史的精華,獨闢歷史的蹊徑,還原歷史的真相,探尋歷史的原力。原來歷史可以這樣讀,一本幫助您們快速了解中國歷史的書籍。

精裝版:原價:128/套,上下冊;

簡裝版:原價:98/套,上下冊;

小編推薦價:八折包郵(偏遠地區除外,如:新疆,西藏等地)!

感興趣的朋友們,快來購書。關注公眾號:歷史的回望與遠眺,回復《讀史要略》,即可購買本書!

相關焦點

  • 田氏代齊的啟示
    陳國(今河南周口市淮陽縣)人,春秋時陳國陳厲公之子,字敬仲(一說敬是諡號);陳國滅亡後逃到齊國,為避姓改為田氏。其後裔中有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田穰苴(司馬穰苴)、孟嘗君田文等。周朝能夠建立,姜子牙可以說是功不可沒,所以周武王在分封諸侯時,將齊國分封給了他。
  • 田氏代齊的時候為什麼沒有人反對?反而還都支持田氏
    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冊命田和為齊侯,這標誌著田氏開始成為齊國的正式君主。還有就是得到了所有諸侯的承認。這也就是聞名的田氏代齊。
  • 田氏代齊的真相,比一百多頂綠帽還慘...
    咱們大傢伙兒都知道,春秋時期的齊國,一開始是姜姓呂氏的,後來被姓田的給搶了,歷史上把這事兒叫做「田氏代齊」。姜子牙當年的河邊釣了幾十年的魚,才釣來周文王這條大魚,輔佐周朝滅了商,成就一番霸業。事後論功行賞,姜太公本人被分封到了山東,便是後來的齊國。
  • 血緣還是名分——「田氏代齊」背後的「綠帽」王
    這種觀念不但在外國,在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也不例外。與晉國的「三家分晉」幾乎同時,在東海之濱的齊國也發生了一場「內部演變」,由來自陳國的田完家族取代了源出姜太公的呂氏家族,史稱「田氏代齊」。頗有意思的是,面對繁衍近千年的龐大呂氏公族,勢單力薄的田氏家族在田成子田常這一代突發奇想,採取了不禁門客出入後宮的「非常規」措施,很快就在子嗣方面迎頭趕上,為其後來篡奪齊國政權奠定了良好的人力基礎,頗令後人嘆為觀止。田氏代齊在景公時就已初露端倪。景公是個奢侈之君,特別到了晚年,更是好治宮室、聚狗馬,厚賦重刑、喜奢侈。
  • 從避難者到一國之君丨田氏近三百年終代齊:空降兵如何闢出一片天
    沒想到,286年之後,他的後代果然佔有了齊國,這便是「田氏代齊」。作為一個毫無根基的外人,田氏家族,是如何一步步站穩腳跟,開闢了一片新的天地?田氏代齊高官厚祿惹人心動田完剛到齊國時,齊桓公正處於稱霸的上升期,求賢若渴。
  • 戰國七雄之田氏代齊
    田氏代齊春秋時陳國陳厲公之子陳完,在陳國滅亡後逃到齊國,為避姓改為田氏。公元前489年,齊景公死,田氏掌握齊國國政,拉開了「田氏代齊」的序幕。公元前481年,田成子發動政變,殺齊簡公與諸多公族,另立齊平公,進一步把持朝政,又以「修公行賞」爭取民心。公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孫田和廢齊康公。
  • 中國田氏家族,流落韓國近4個世紀,帶著族譜回國認祖歸宗
    有一個家族流落海外381年,然而時間並不能夠磨滅他們思念家鄉的心。在381年之後,他們帶著族譜來到中國認祖歸宗,他們始終堅信他們是中國人。風正村田氏迎來意外來客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非常注重宗族的國家,一個家族的人常常生活在一起,慢慢的,這些家族便慢慢地繁衍成為了一個個村落。因此,當人們打開地圖的時候,就會發現很多村莊的名字都是由姓組成的。
  • 韓國田氏家族,367年始終不忘根在中國,來華認親後幫助故鄉發展
    在韓國有一個廣平田氏家族,300多年的家族歷史充滿著無限輝煌。家族成員現今涉足韓國軍、商等眾多領域,且大都是其所涉足領域中的精英階層。而其家族的祖先也官至高位,為當時的統治者所重用。但就是這樣一個顯赫的韓國家族在三百多年中卻一直遵循著各種中國傳統風俗,例如:用漢字書寫家譜,吃除夕團圓年夜飯,過春節,貼對聯,過元宵節等等。這背後有什麼歷史淵源呢?原來在300多年前他們的祖先來自於中國,現今的他們是中國人的後裔。而現今居住在河北雞澤縣風正鄉的田氏族人則和他們是血脈相連的同族親人。
  • 姜子牙創立的齊國,最後怎麼就被田氏集團取而代之?
    那麼,田氏集團是如何一步步蠶食齊國,對「姜齊」取而代之的?準確地說,田齊代姜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從一開始的韜光養晦,到最後的鋒芒畢露,田氏集團經歷了好幾代人的經營努力,從而讓齊國歸田形成了一個順應時代的、不可逆的趨勢。最開始的時候,是在齊桓公十四年(前672年),陳國落難的貴族田完逃到齊國。當時,齊國的國君正是大名鼎鼎的齊桓公。因田完頗有才幹,故而被齊桓公所接納。從此,田完便在齊國落戶安家了。
  • 身處韓國367年,田氏家族從不忘根,2004年終認祖歸宗
    田氏田好謙這一分支,遠離故土,在朝鮮國定居,三百多年間逐漸發展成一個大家族。他們被冠以韓國田氏家族之名,卻深知根在中國。他們牢記祖訓,跨越近四個世紀,開始艱難曲折的尋根之旅。龐大的田氏家族發源於華北平原,後遷徙移居到全國各地,其中一分支就搬遷到了河北風正村,在這裡落地生根。風正村田氏家族綿延幾代,家世平平,到明朝時家族方興盛起來。明朝商業發達,田家也開始經營生意,經歷了幾代人的努力,家族生意逐漸做大。
  • 讀懂田氏篡齊為何不改國號,便明白:周公不叫姬旦,嬴政不叫趙正
    春秋時周天子失勢,而到戰國時期,則徹底淪為擺設,標誌是三家分晉、田氏篡齊。為何是這兩個事件呢?因為它們的本質是以下克上。戰國以前,無論諸侯間怎麼兼併,大國吞併小國,那是諸侯間的戰爭。雖說諸侯有的是公,有的是侯,地位有高有低,但他們的本質都是君主。君主吞併君主,誰也也無話可說。
  • 餓死宮闈齊桓公
    《風雲戰國之齊國篇:綏靖之謎》正片一開始就講述這個故事,在李贄《藏書》記載戰國七雄「簡史」的目錄中也標明了「田齊」。 也就是說戰國之齊並非春秋之齊,「田氏代齊」也是中國歷史由春秋轉入戰國的標誌之一。
  • 韓國田氏家族海外漂泊381年,到河北認祖歸宗,表明自己是中國人
    在韓國 ,有一個名為廣平府田氏的家族,這個家族流落海外381年,仍然心繫中國,他們時時刻刻牢記自己中國人的身份,並且一直延續著中國的傳統習慣和風俗。那這中間有著怎樣的故事呢?為什麼他們不能夠重新踏上祖國故土呢?
  • 大秦賦:齊王田建不戰而降,忘恩負義的田氏,終於走到了盡頭
    中國歷史長文物多,看一件青銅器是不是價值大,就看他裡面有沒有字,中國的鎮國之寶就是因為裡面字多,這件文物比較有趣的地方在於,裡面出現了最早關於黃帝的記載。這個話題以後說,裡面的落款也很有意思,你要是第一看說不動會看懵你,落款是表示這個東西的主人,「陳侯因齊」。
  • 家族這條忒修斯之船
    在中國古人眼裡,個體生命只是家族生命鏈條裡的一環,是負責傳遞香火的載體,最重要的責任就是點亮"下一盞燈"(傳宗接代),如果沒有完成點亮下一盞燈的任務,那就是人生最大的失敗。所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即便過繼一個,也要延續家族的香火。
  • 齊景公奪權後再圖爭霸,然後院起火,埋下田齊取代姜齊的引子
    齊國(公元前1044年—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被周天子封為侯爵,第一位封君正是西周的開國丞相姜子牙但是齊國,他又分為姜齊和田齊兩個時代。田氏取代姜姓齊國,田和正式稱侯,沿用齊國名號,乃戰國七雄之一雖然是在田和時期,田齊才正式取代姜齊,但是早在齊景公時期,就已經埋下了這個引子齊景公,他的繼位之路是極為戲劇性的。齊景公之前的齊莊公,和卿大夫崔氏的老婆私通,被崔氏聯合慶氏發動政變殺害崔氏本來是打算自立的,但是被一幫老臣反對,他也不敢輕易為之。
  • 《四川田氏》雜誌創刊號(周年特刊)薦讀16-田氏部分字輩排行
    湖北蘄春蘄州田氏字輩:雲日鳥禮金魚九同土之仁禾自生明良開泰運鴻彰德澤鄉存世吉祥忠義傳家人孝本詩書光國定華昌永代先道文武旺恩意連天江宇振信智浩潔秋桂揚 湖北來鳳田氏字輩:「國盛玉有光祖兆鳳呈祥學利輝先德家和萬事寬」。 湖北孝感田氏字輩:「可春現洪果傳仕宗年光世澤德紹先忠」。
  • 「五世其昌」,田氏的起源
    「五世其昌」大致的意思是歷經五代之後將會昌盛,這一典故出自《左傳》,其內容講述了齊國一個重要勢力集團——田氏家族的起源。
  • 韓國田氏後人尋祖381年,終在中國認祖歸宗,並強調自己是中國人
    韓國的廣平府田氏的後代,在歷經381年後,終於是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即使困難重重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們的回鄉之路,在過去的日子裡,他們始終堅信自己是中國人的後代,終於在381年後他們與同在中國的風正村的田氏後人相認,這其中的緣由還得從田好謙說起。
  • 稷下學宮由齊桓公創建,齊宣王光大,二人是什麼關係?
    稷下學宮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舉辦、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學府。中國學術思想史上這場不可多見、蔚為壯觀的「百家爭鳴」,是以齊國稷下學宮為中心的,官學為黃老之學。它作為當時百家學術爭鳴的中心園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學術爭鳴局面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