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數百年間,禮崩樂壞,群雄紛起,爭權鬥利,可謂於遠古中華大地上一臺場面恢宏的歷史大劇。而長期活躍於其中的真正主角,除了強秦的嬴氏、趙國的趙氏、楚國的熊氏,便是齊國的田氏。但如果以最後的勝利者嬴氏為「男一號」的話,無疑齊國的田氏將是絕對的「男二號」。不但如此,田氏在長期擔任「男二號」之後,其後代仍然活躍於中國歷代政治、軍事舞臺之上,成為一個英雄輩出的軍事家族。今且述而論之:
西周初年,周王朝封呂尚於齊地始建齊國。春秋末,呂氏政權被田氏所取代,從此,齊國的主人由姜姓(呂氏)演化成媯姓田氏,史稱「田氏代齊」。田氏代呂氏,齊國由「呂(姜)齊」變為「田齊」,經過了長期而複雜的演變過程,其中有諸多可供後世借鑑之處。
第一階段:此間約計一百二十二年。田完,本陳國陳厲公媯躍之子。田完出生之後,其父陳厲公為他預卜未來,卜辭的意思是說這個孩子將來可能要代替陳而有國家,但又不是在陳國而是在其他國家,不應驗在他本人身上,而應驗在他的子孫身上。如果是在他國,必定是姜姓之國。陳厲公去世後,弟弟媯林即位,為陳莊公;陳莊公去世後,弟弟媯杵臼即位,就是陳宣公。史載陳宣公於公元前672年殺死了太子禦寇。陳(田)完和禦寇相友好,恐怕災禍牽連到自己,就出奔齊國。時在齊桓公十四年即公元前672年。齊桓公呂小白欲任他為卿,田完推辭說:「羈族之臣幸得免負擔,君之惠也,不敢當高位。」齊桓公遂讓他擔任了管理百工的工正。
田完去世之後,田氏世襲其工正之職,至四世而傳至田文子須無。時須無侍奉齊莊公,深受莊公賞識和寵愛。田須無去世,其子無宇繼爵。史載齊莊公四年,無宇力排眾議,斷然出兵伐衛、晉,並取得了勝利。《史記》載:「田桓子無宇有力,事莊公,甚得寵。」齊莊公還將自己女兒孟姜嫁給了田桓子。
第二階段:田無宇之後,其孫田乞為齊景公大夫。齊景公是著名的奢侈之君,晚年好治宮室,聚狗馬,喜奢侈而厚賦重刑。公室倉廩中布、帛、稷、粟都放得腐爛,生了蟲子,人民卻生活無著,餓殍載道,勞役不止,抗爭的人民被鎮壓,遭到砍腳的人很多,以致出現了「國之諸市,屨賤踴貴」的異常現象。遇到災情,亦不賑濟。此時,大夫田僖子乞開始施恩德於百姓,他將齊國的量制由四進位改為五進位,向人民借貸糧時用新制,而還貸時用舊制。一時間田氏得到了齊國民的擁護和愛戴。田氏家族開始日益強大。據《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齊景公九年,晏嬰出使晉國,曾私下對叔向說:「齊國之政其卒歸于田氏矣!」
田氏採取的第二項措施是武裝奪權逐滅強宗。齊景公病,讓國惠子國夏、高昭子高張二相輔佐他和寵姬芮子生的兒子荼為太子。景公去世,荼即位,史稱晏孺子。可是田乞不高興,想立景公的另一個兒子陽生。陽生與田氏關係很好。晏孺子即位後,陽生逃到了魯國。田乞假裝擁護高、國二相,熱心侍奉,暗地裡卻在大夫中間挑撥高、國的關係,掀起了一場武裝爭權的鬥爭。在他的反覆離間下,田乞和其他大夫們發動了宮廷政變,最終迎回了陽生並扶立為王。是為齊悼公。悼公即位後,田乞任相國,獨攬齊國大權。
田氏採取的第三項措施是通好鄰邦,外結諸侯。齊景公五十五年,即公元前500年,晏嬰去世後,晉國的範氏、中行氏起來反晉定公,到齊國請求援助借糧。按常規而言,齊景公是不應當去支持範氏、中行氏反對定公的,田常卻勸景公說:「範氏、中行氏對齊有恩德,不可以不救。」於是景公派田氏去營救並答應借糧。於是田常開始在諸侯樹立威信。田常為齊平公相後,為安定鄰邦,取信於諸侯,還盡歸魯國、衛國的故地,並與晉國韓、魏、趙氏訂立盟約,南方和吳、越互通使節。
田氏採取的第四項措施是擴大封地,安排田氏宗族。田恆為相時,修治武功,論功行賞,親近百姓,使齊國內部進一步得到了安定。同時,田恆割自齊安平以東到琅琊之地作為自己的封邑。這個封邑比齊平公的食邑還要大。史載田常為相時,為了讓他子女眾多,他一方面盡擇齊國七尺以上女子入後宮,使後宮嬪妃數以百計,一方面授意其賓客及舍人入後宮不禁。以致其田常去世之時,竟然有子七十多人。他的兒子田襄子盤做齊宣公相時,讓他的兄弟和本族人都做了齊國大小城邑的大夫。此時,田氏幾乎已經擁有齊國。
第三階段:從襄子盤為齊宣公相至田和列為諸侯,計從公元前455年至公元前386年,約六十九年。此間,田氏主要是外爭盟國,求立為侯。同時也展開了一系列的軍事行動。田襄子去世,子莊子繼父位,輔佐齊宣公展開了一系列戰爭。齊宣公去世後由子呂貸即康公即位。貸即位二十四年,沉溺於酒色,不理朝政。田和就把他遷到海濱,只給一座城做食邑,權作對其祖先的祭祀費用。齊康公十八年(公元前387年),田和與魏文侯在濁澤相會,求他代告周天子,請列為諸侯。魏文侯派使臣報告周天子,請求立田和為諸侯,周天子準許。齊康公十九年(公元前386年),田和正式成為齊侯,列名於周朝王室,齊國呂氏政權完全由田氏所取代。
田氏代齊,從本質上是一個家族「忘恩負義」、「竊國興家」的長期陰謀行動,可謂戰國時期「禮崩樂壞」時代一個經典事件。世人皆知田氏竊國之「陰謀」,卻不知正是這樣一個長於謀略的家族,為以後之培養了諸多軍事家和謀略家。據史記記載,被唐肅宗列奉為「武廟十哲」、被宋徽宗列為武廟七十二將之一的齊國名將司馬穰苴是田完的苗裔;被列為一代武聖的孫武祖上也是田氏,穰苴與孫子還有同一宗族的血緣關係,到孫武的祖父才改姓孫(孫武的軍事思想很可能受到穰苴的影響。有史家認為,司馬穰苴在齊景公時為高、國、鮑等貴族所譖害,以致「發疾而死」,可能是孫武由齊奔吳的直接原因),再後來於齊國採用「圍魏救趙」之策的孫臏亦是田氏後裔;除了這三位顯赫於後世的大軍事家之外,戰國後期活躍於歷史舞臺的孟嘗君田文,以及後來與漢高祖劉邦和項羽角力的齊王田橫(後有專論),都是田氏子孫中的謀略與忠義之士。另外,據歷史考證,三國時期的孫氏三英,皆為孫臏後代,追其根源,亦為田氏之後代。而和田氏同支的陳氏、孫氏等後代,更是軍事人才輩出,在此不一一贅述。以此觀之,田氏可謂中國今古第一軍事家族。
《讀史要略》簡介:濃縮歷史的精華,獨闢歷史的蹊徑,還原歷史的真相,探尋歷史的原力。原來歷史可以這樣讀,一本幫助您們快速了解中國歷史的書籍。
精裝版:原價:128/套,上下冊;
簡裝版:原價:98/套,上下冊;
小編推薦價:八折包郵(偏遠地區除外,如:新疆,西藏等地)!
感興趣的朋友們,快來購書。關注公眾號:歷史的回望與遠眺,回復《讀史要略》,即可購買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