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05年,春秋時期的陳國。陳厲公生了個兒子:陳完,字敬仲。
其時恰逢東周負責天文曆法和祭祀的太史路過,被陳厲公請來用周易算了一卦,得到的卦象是觀變否。
太史預見了這個新生兒離奇的人生:「他將據有一個國家,但要到他的後代才能實現。所佔據的國家不是陳國,而是一個姜姓之國。陳國衰弱之時,就是他的後代興盛之時。」
果然,年少的陳完就感受到人生無常。陳厲公後來被殺,侄子媯林自立為陳莊公。陳莊公即位七年後去世,其弟杵臼繼任,是為陳宣公。本該由自己繼承的江山,卻一再轉手漸行漸遠;昔日熟悉的親友反目為仇,危及自身性命。沒辦法,陳完不得不投奔到了齊國。
他改姓了田,低調地在齊國開啟了「空降兵」生涯。沒想到,286年之後,他的後代果然佔有了齊國,這便是「田氏代齊」。
作為一個毫無根基的外人,田氏家族,是如何一步步站穩腳跟,開闢了一片新的天地?
田氏代齊
高官厚祿惹人心動
田完剛到齊國時,齊桓公正處於稱霸的上升期,求賢若渴。對於名士田完,提出了優厚的待遇:齊桓公想讓田完做卿,進入齊國的核心管理層。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對外來人士,自然應當以禮相待。可人家為了表示熱情,自然會給出超過預期的待遇和允諾。
如果此時你一個外來人員,敬的酒你全喝,給你的讚美欣然接受,給你的待遇照單全收......那你就麻煩了。人家會認為你沒有自知之明,不知天高地厚。而你則認為這是人家對你的常態,時時指望獲取更多。這樣,矛盾的種子便開始種下,你的未來之路勢必充滿坎坷。
田完對此有清醒的認識。作為一個合格的「空降兵」,他必須時刻保持頭腦的清醒。對於空降初期的熱絡和恭維,必須適當地拒絕。這裡可以運用「奧卡姆剃刀原理」。14世紀英格蘭的邏輯學家、聖方濟各會修士奧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約1285年至1349年)提出此原理,內容為「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即「簡單有效原理」。正如他在《箴言書注》2卷15題說「切勿浪費較多東西去做,用較少的東西,同樣可以做好的事情。」
田完的想法很明確,就是在齊國找到一方立足之地。保證一家老小的安全,是當前他的最大任務。作為一個逃亡公子,幾乎沒有交易的籌碼,能夠讓齊桓公善心大發管吃管住,田完就已經很滿足了。
「我作為漂泊之人,能不做勞苦的工作,就已經非常感謝您的恩惠了。這個高官,我可不能擔任。」「《詩經》說:『翹翹車乘,招我以弓,豈不欲往,畏我友朋。』(雖然高官厚祿惹人心動,但若與自身不相符,就算獲得了也恐為朋友們所責備。雖愛慕君王以高位禮聘我,但又擔心為朋友所譏責。)」田完說。最終,他接受了工正的官職,負責工匠營造。
從陳國到齊國
遲遲不散場的酒席
齊桓公好飲酒。他深知酒品如人品。他想借酒試試,看田完究竟為人如何。
——到了一個新的工作環境,你必須要與周圍的人,尤其是領導完成一波信息交換。即使周圍的人不找機會了解你,你也應該找機會去了解別人。
怎麼了解?想辦法在工作或者生活中了解。通過工作了解智商,通過生活了解情商。
之前的拒絕高位,顯示出田完在工作上頗為實際,對職場套路十分熟捻。接著,通過生活中的小事,齊桓公想進一步了解這位「空降兵」的為人處世。
啥也別說了,喝酒,一杯接著一杯地喝。齊桓公展示著他引以為豪的酒量。田完也不拒絕,配合地喝著。
齊桓公看在眼裡,到這一步,就說明了2點:1、田完是個實誠人,服從性不錯。2、田完的酒量也不錯,齊桓公從此將又添一酒友。
開心地齊桓公一時嘴滑,竟然從白天喝到了晚上。
「點燈,繼續喝。」齊桓公吩咐道。
「不,君上。微臣喝酒是喝得,但只知道白天喝,徹夜地放肆豪飲,恕臣難以從命!」田完起身告辭。
田完清楚,作為一無所有的外來人員,必須要有自己的堅持和底線。否則為了融入環境,事事順從他人,到最後只會被認為是個可憐的好好先生。
今天,在喝酒這個事情上,齊桓公顯然有點過分。無論齊桓公是否是故意,田完必須拿出自己的態度。
好,那今天就到此為止吧。齊桓公一揮手,喝了一整天的宴席,散了。
至此,齊桓公算是了解了田完的基本個性:不貪圖高位,也不會無底線地溜須拍馬。遇事敢于堅持原則,還能勸諫領導適可而止。
這個「空降兵」不是個草包,才堪大用。齊桓公美滋滋地想。
田完這才算得到了領導的了解和信任。
嗜酒好色的齊桓公
結婚,融入圈子
想要融入環境,最好是能進入各種小圈子。
研究人員發現,有些員工,利用公司休息時間,加入喝咖啡討論的同事圈子,在職場上將會發展得更快更順利。對于田完而言,能融入職場「圈子」的最好辦法,就是婚姻。
齊國大夫懿仲此時伸來了橄欖枝,他想將自己的女兒嫁給田完。
懿仲事先算了一卦。卦辭曰:「鳳凰于飛,和鳴鏘鏘。有媯之後,將育於姜。五世其昌,並於正卿。八世之後,莫之與京。」按照卦意,這樁婚姻很有前途。不僅雙方生活美滿,而且五代後,子孫昌盛,榮居正卿之位。到了八代之後,將有可能代君而立,榮耀無人能及。一聽有這等好事,懿仲趕緊將女兒嫁給了這位金龜婿。
這樣,田完真正地在齊國貴族圈內紮下了根。果然如佔卜中所說,經過了120多年,田氏後代田無宇步入政壇,在公元前549年,田無宇堅持出兵討伐衛、晉兩國,並獲取勝利。齊莊公由此十分寵信田無宇,並將自己的女兒孟姜嫁給了他。從此,田氏開始成為齊國的頭部家族。
田無宇
大鬥借糧小鬥還
得到上層的認可,融入相關圈子,只能說空降兵暫時站穩了腳跟。
但這還遠遠不夠。為啥?沒有追隨者,就算個人再厲害,也形成不了勢力啊。
於是,田氏後人開始想辦法壯大自己的實力,並爭取民心。
當時的齊景公並非是個守成之主。他野心勃勃,與晉國爭霸,在齊桓公之後又過了一把霸主的癮。到了晚年時他更是奢侈無度,大修宮室,聲色犬馬。經此一番折騰,國家再好的底子也會被掏空。於是一時間稅負增加,勞役不止,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對於百姓的反抗,齊景公推行高壓政策,動不動判人有罪並施以砍腳之刑,導致假腿都漲價了。
田氏後人,大夫田桓子,針對性地推出收買人心的一攬子政策。他將齊國糧食的量鬥進行了改造,將小鬥改成了大鬥。人們向田桓子借糧時用大鬥,而還糧時,則用小鬥計量。
這種做法一直延續到田桓子之子田成子田常。為此,齊國人還專門寫歌讚揚田常:「老太太採芑菜呀,送給田成子!」這樣,田氏通過向普通百姓施予恩惠,樹立了良好人設。
——當空降兵站穩腳後跟之後,要想有所作為,就必須要盡最大可能與員工們接觸,廣施恩惠,爭取員工們的支持,為下一步的作為營造良好環境。
仁義的田常
田常和他的70個兒子
經常看到一些「空降兵」遭遇窘境。自己能力突出,跟公司領導關係不錯,人際關係也尚可。但就是說話不管用。
可能問題就在於缺乏執行者。你的建議很高明,得到從上到下普遍支持,但一到落實階段,要麼就進展緩慢,要麼就走了樣。
田氏到了田常這一代,開始逐步著手培養執行者。
第一步,是擴大封地,安排好田氏家族。田恆利用自己齊相的地位,不斷擴大領地範圍,割取了從齊安平以東到琅琊的大片土地作為自己的封邑。
除了常規操作外,田常還出了個奇招:
田常為齊相時,在齊國選擇了一批七尺以上的高挑女子進入自己的內宅,到最後他的「後宮」為數眾多,數以百計。對這些女子,田常出了個規定:他的賓客和舍人到內宅暢行無阻......於是,眾多田氏子孫。據粗略統計,田常的兒子達到了七十多人。這些田氏子孫,都被安排到齊國的大小城池擔任主官。
可以想像,短時間內,突然冒出的這麼多以「血緣」為紐帶的自己人,極大地擴充了田氏家族的實力,讓田氏家族人丁興旺,甚至超過了某些本土家族。
最終龐大的田氏家族,打垮了其他卿族,逐步削弱了齊君勢力,最終公元前386年,田和正式成為齊侯,並隨後得到周王室的承認。齊國由此易主,呂氏政權被田氏所替代。
在現實工作中,田常的方法同樣適用。我們可以通過學習、培訓、項目等多種渠道,搭建自己與他人的紐帶,從而找尋到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僚,共同為完成某個目標而努力。
田氏終代齊而立
結語:適應、融入和新建
庖丁解牛,出自《莊子·養生主》。意思是,通過反覆實踐後,人們可以掌握事物的規律,從而能夠事事均得要領,得心應手。
這,就是目無全牛的功夫。融入新的環境,同樣要把握關鍵。
新的城市、新的公司、新的領域......外來的空降兵,往往會面臨全新的挑戰。
職場如戰場,如不能適應,就將被淘汰。
看起來,職場空降兵們基本上跟「新人」差不多,人際上幾乎一片空白,時時刻刻都處在被動狀態。
但若此時能沉心靜氣,主動適應與融入,找準自身定位、發揮自身作用,構建起自己的人際關係,定當會有一番作為。
田氏家族歷時近三百年,從外來戶成為齊國之主。恰恰就是最好的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