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裡尼:我是個說謊者,卻是真誠的

2021-02-21 取走

有一位導演曾這樣說過:「我一天不拍片,就覺得少活了一天。這樣說來,拍片就像做愛一樣。」

可是他又這樣說過:「如果不是電影,我想我會過得更好一些。」


費裡尼導演

費德裡科·費裡尼,五次榮獲奧斯卡獎,堪稱電影史上名聲赫赫的大導演。

1920年1月20日,費裡尼出生於義大利北方的裡米尼海濱小城。

 

裡米尼,那是費裡尼的故鄉……

 

小鎮上的小丑、馬戲、嘉年華會式的熱鬧嘈雜……底層生活的喜怒哀樂,那些小丑式人物的幽默和純真,孕育了費裡尼電影的生命和靈感……


《八部半》劇照

 

費裡尼喜歡夢境,喜歡幻想,他在電影中繼續營造著兒時在裡米尼的夢。他說:「夢是惟一的現實。」


小丑是費裡尼一生的情結。費裡尼曾經說過:如果電影並不存在,如果當初沒有遇見羅西裡尼,如果馬戲表演還像從前那樣風行,我現在一定是個快樂的馬戲團領班,而不是什麼導演。

 

日後談起馬戲團,他這樣描述:「早自第一次開始,在我內心就已對那喧鬧、震耳欲聾的音樂,令人蠢蠢欲動的登場和死亡威脅深感震驚並全盤接受。」

 


《八部半》劇照

費裡尼鍾愛馬戲團裡惹人笑憐的小丑角色,而他的妻子就總是以孩子氣般小丑式的形象出現在他的影片之中。

 

1943年,費裡尼遇到了他一生的愛人——瑪西娜。 「她單純、甜美、善良,並且非常崇拜我。之前從沒有人那麼崇拜過我,我猜想,我們的戀情中有一部分,是我在跟她瞳孔裡所映照出的自己戀愛。」關於他們的愛情,費裡尼曾這樣說。


費裡尼導演和妻子瑪西娜

瑪西娜不僅成為他相伴一生的妻子,也是費裡尼電影中的重要的女主角。《大路》中的傑爾索米娜,《卡比莉亞之夜》中的卡比莉亞……瑪西娜的臉上的憂鬱笑容和純真感傷,都是費裡尼通過銀幕述說著他內心的世界和感受……


《卡比莉亞之夜》劇照


1950年,費裡尼以《雜技之光》開始自己的導演生涯。

1954年,電影《大路》公映,這使得費裡尼名聲大噪,這部電影榮獲當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獲得60多個國際獎項,堪稱電影史上偉大的影片之一。

《大路》劇照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可憐的姑娘——傑爾索米娜被母親賣給了流浪藝人藏巴諾,她的悲慘際遇。關於這部影片,費裡尼這樣說,「是我整個神秘世界全面的總攬,是我的個性的毫無保留的大暴露 。


《大路》劇照


1960年,費裡尼執導了《甜蜜的生活》,該片獲第13 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本片展現了驕奢淫逸和光怪陸離的社會眾生相,勾畫出一個整體墮落的世界。影片中,男主人公遭遇的問題和困境不斷,儘管浮華掠影和女性的騷動一直在,卻沒有任何意義,誰也無法給予他救贖。

 

費裡尼在自述 《甜蜜的生活》的創作初衷時曾說 :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影片是一種自我懺悔。五年來,不論是由於職業需要和個人的好奇心,我一直生活在一個與影片中那種表面的興奮和真正的好逸惡勞很相似的環境中……從表面上看,一些日常事件是富於運動性的,有時還有冒險性的。但當人們深入地去看事物時,人們所見到的主要是空虛煩惱和焦慮不安……」


《甜蜜的生活》劇照


當費裡尼的電影走入人的內心困境之時,他迎來了自己導演生涯的最高峰。1963年,費裡尼拍攝了他著名電影《八部半》,又名《八又二分之一》。《八部半》被許多影評人評為「有史以來最出色的電影之一」,榮獲多項國際大獎,包括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八部半》劇照

《八部半》展現了人類的精神危機以及他們在危機中的迷亂與掙扎。本片講述了一個已經靈感枯竭的名叫吉多的導演,他的創作危機和生活危機。他在籌拍第九部電影時的經歷,夢境與現實、幻想與回憶的各種片斷交織在一起,展現出了一個處於混亂中的靈魂。本片被認為具有濃重的「意識流」風格。


《八部半》劇照

費裡尼在接受採訪時說:「在《八部半》裡,人就像涉足在記憶、夢境、感情的迷宮裡,在這迷宮裡,忽然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誰,過去是怎樣的人,未來要走向何處?換言之,人生只是一段沒有感情、悠長但卻無法入眠的睡眠而已。」


《八部半》劇照

費裡尼的作品都帶有濃重的個人色彩。費裡尼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歐洲藝術電影的高峰,他與英格瑪•伯格曼、安德烈•塔爾柯夫斯基並稱為世界現代藝術電影的「聖三位一體」。

 

與英格瑪·伯格曼和安德烈·塔爾科夫斯基相比,費裡尼的電影哲思不算多,卻多了市井氣息,那是塵世生活的味道……

《阿瑪柯德》劇照

費裡尼的很多電影都沒有走出他的故鄉,1973年,費裡尼拍攝了《我的回憶》(又名《阿瑪柯德》),這部描述費裡尼記憶中的故鄉——裡米尼小鎮生活的影片,摘得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費裡尼說:「我拍的一切都是自傳式的,即使是一個漁夫的生活,也是自傳式的。」

 
《阿瑪柯德》劇照


幻想和夢境是費裡尼的鐘愛。在《虛構的筆記本——費裡尼的塗鴉》中,費裡尼這樣述說:「我應該有過一本筆記本……那些摘要和注意事項差不多是這樣的:在奇蹟般的寧靜中,海面上降下雪來。難以形容的堆雲,明亮的月色,夜鶯的歌聲在空中迴蕩,然後突然一片靜默。」由此可見費裡尼擅長將回憶與幻想,編織成迷人的夢境,這是他電影的迷人之處……


《八部半》劇照

1993年,費裡尼被授予奧斯卡終生成就獎。同年10月30日,是費裡尼和瑪西娜50年的金婚紀念日,而一天之後,電影大師費裡尼就與世長辭。就在4個月後,瑪西娜也追隨他的腳步離開塵世。


導演費裡尼

「我是個說謊者,卻是真誠的。有人批評我用不同的方式講同一個故事。」費裡尼在《訪談錄》這樣說,大導演費裡尼提及這些,居然說自己是個說謊者。

 

對於電影的一生,費裡尼也曾經這樣說:我幾乎捏造了一切:一段童年、一個名人、某些懷舊、一些夢、一些記憶。這是為了享有述說它們的樂趣。在我看來,述說似乎是唯一值得參與的遊戲。也許,這就是大導演費裡尼對自己電影人生的看待吧……

 

上海國際電影節的4K修復單元,首批片單包括費裡尼的《阿瑪柯德》,影片將帶領觀眾走進費裡尼的童年記憶.


《阿瑪柯德》海報

►  歡迎加我個人微信號「小趣」( xiaoqu-a),來表達出你自己的觀點。

版權聲明

本文版權歸「取走」所有。

轉載請通過後臺與「取走」取得授權。

相關焦點

  • 費裡尼電影大師展 | 百年誕辰紀念放映
    在羅西裡尼回顧展中,已有三部費德裡科·費裡尼擔任編劇和副導演的作品在列,分別是《羅馬,不設防的城市》《戰火》以及《愛情》。費裡尼在《愛情》的第二個故事中驚豔亮相,出演使徒聖約瑟,迷倒了安娜·馬尼亞尼飾演的村婦。羅西裡尼之於費裡尼,是後者電影之路的指路明燈。在羅西裡尼的片場學習,是費裡尼電影生涯的起點和決定性的魔幻時刻。
  • 費裡尼:將夢糅進現實的魔法師
    ,仿佛我就是幹這行的,我怎麼能做其他事呢?那是我的生命。 如其所言,費裡尼一生只做了一件事,留在義大利拍電影。今年是費裡尼誕辰100周年,有關他和他的電影的爭議仍然是業內常說常新的話題。 費裡尼在世時,就有記者問過他,為何對友人講了四個版本的初戀故事。費裡尼反問,「為什麼不可以,她值得更多版本。」
  • 費裡尼的4部電影筆記
    今年是費裡尼誕辰100周年,雖然他成就了上世紀60年代以來歐洲藝術電影難以逾越的高峰。但同時,他的記憶時常真假難辨。有記者問過他,為什麼對友人講了四個版本的初戀故事。費裡尼反問,「為什麼不可以,她值得更多版本。」
  • 「我的一切都在電影裡」——費裡尼誕辰百年紀念放映
    而在《騙子》和《卡比利亞之夜》中,費裡尼將妓女、騙子投放於殘酷、複雜的社會環境中,歷經欺騙和挫折,其中最感人之處莫過於主人公在經歷這些痛苦之後仍然以「微笑」面對世界的鏡頭。在「孤獨三部曲」中,費裡尼在呈現小丑滑稽可笑的同時,揭開其面具,將冷峻殘酷的現實展現在觀眾面前,給作品塗上一層悲劇色彩。正如費裡尼自己所說:「我為什麼喜歡小丑?
  • 費裡尼 將夢糅進現實的魔法師 | 封面人物
    類似的「事故」貫穿了他的人生,他也曾坦言:「我對外說過小時候跟著馬戲團流浪幾天的事,母親卻告訴我她印象中沒有我離家出走的經歷,其實,我也記不清了。」費裡尼的記憶時常真假難辨,有人揶揄他為騙子,他也自嘲,給自傳起名《我是說謊者》。
  • 「身為說謊者的我在說一個謊話」——那麼我是在說真話還是謊話?
    公元前六世紀,克裡特人中有位哲學家Epimenides提出了一個非常怪異的命題——「無論我說什麼都是謊話」,這個悖論可以簡化一下,譬如設定A是X這個地方的人,那麼A說「X這個地方的人都是說謊的人」,我們就很難對這個命題進行判斷了。
  • 費裡尼去世24周年,馬戲團不會死
    偶然翻看費裡尼的自傳《我是個說謊者》,我才終於知道《大路》是費裡尼獻給他的妻子朱麗葉塔·瑪西娜的禮物,這也是兩人結婚十周年的最美見證。瑪西娜在影片中扮演的女小丑傑索米娜,堪稱影史上最惹人心疼的角色之一。
  • 《阿瑪柯德》:在精神情感折射出的鄉愁中 拆解費裡尼的影像主題
    對於《阿瑪柯德》,費裡尼一定是偏愛的,因為這是關於他故鄉裡米尼的故事。裡米尼,一個溫柔多情甚至有些性感的義大利小鎮,在費裡尼的鏡頭下,小鎮中的廣場、街道、電影院、戲院、海港、鄉村、學校都變成了一種定格在歷史中的標籤。揭開這些標籤,就好像揭開了費裡尼的身世秘密。當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出現時,一副趣味橫生的「浮世繪」全景圖昭然若揭。
  • 電影 甜蜜的羅馬:——記費裡尼逝世20周年
    他成了一名周旋於羅馬上層各色名流之間的著名記者,並如願以償登上了上流社會的權力之巔。但華美的派對、眾人的簇擁,帶給他的卻依舊是「殘破的生活」。這部片子於2013年坎城電影節上首映後,被羅馬人熱議了整個夏天,獲得了4個歐洲電影節獎項,目前又入圍角逐2013年度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在費裡尼逝世20周年之際,這部片子無疑提供了重新談論費裡尼的一個契機。
  • 經典影片《大路》:費裡尼的悲憫氣質與愛情理想
    威爾第和普契尼,一個理智思辨,熱情如火,一個異想詩意,溫婉如水,將文藝復興的遺留下來的人文高標傳遞給多年以後的電影藝術,一個是安東尼奧尼,一個是費裡尼。文化就是如此有趣味的事,費裡尼的電影《大路》就是一部詩性十足的電影,美得疼痛,疼痛得讓人落淚。
  • 比利·懷德悼念費裡尼:不會再有費裡尼的電影了
    我說:「不會再有劉別謙了。」威廉說:「更糟的是,不會再有劉別謙的電影了。」現在是,不會再有費裡尼的電影了。我是先看了他的電影,再認識他本人的。我告訴他我願意相信他的話。他讓人拿了一些雞蛋過來。「拿一個!」他說,同時給我遞了一個蛋,「還是熱的呢。」不過那天我並沒有點蛋餅這道菜。在《八部半》(8½,1963)這部片子之後,我們又見了一次,而且去了同一家餐廳。桌上仍有雞在走動,但我想該不是我上回看到的那幾隻吧。他對食物有極大的興趣,是個非常典型的義大利人。
  • 費裡尼:為什麼給我終身成就獎,我又不是快死了
    而關於他如何遇到了一生的繆斯、如何在混亂的生活與夢境之間生產出了一部部傑作、以及長達半個世紀的電影事業中的挫折與榮辱,費裡尼通過口述的形式記錄了下來。在最近出版的《小丑的流浪》中,費裡尼對整理了其口述稿的作者說:「我把我僅有的一生都說給你聽了」。
  • 再「見」費裡尼
    寫在前面 20世紀40年代,以納粹德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和匈牙利王國等僕從國的法西斯勢力席捲全球,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 為了抵抗反法西斯戰爭,1942年1月1日,英美蘇中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舉行會議
  • 先拿下費裡尼大套裝,王家衛侯孝賢都在路上
    原創 深焦DeepFocus 深焦DeepFocus 收錄於話題#深焦收藏指南9個七月經歷了復工和上影節後,八月一大批電影的定檔與北影節的召開延續了大家高漲的觀影熱情。這個月的碟市好消息依舊不減,但是有一件事情得要先提一提。
  • 費裡尼的夢與夢書
    1990年,他們同時參加了坎城電影節,林奇的《我心狂野》是在費裡尼的最後一部電影《月吟》之後放映的,這令林奇十分興奮,他說:「我太激動了,我的電影居然要挨著費裡尼放映,這簡直令人難以置信!」1993年,林奇去羅馬拍一個傑拉爾·迪帕裡約代言的廣告,攝像師正是費裡尼的合作者託尼諾,託尼諾告訴他,費裡尼正在羅馬住院,於是就有了他們的會面。
  • 掌握這點知識,讓說謊者原形畢露
    為此,說謊者會竭盡全力地構造一個謊言,當事態緊急,時間不夠的時候,他們便會採取拖延時間,來爭取多一些的時間。舉一個小例子,看有沒有中槍的男同袍在你玩遊戲玩得正嗨的時候,你的老婆大人忽然湊到了你的面前,嬌滴滴地向你詢問,是否存有私房錢(是否在外面有女人……),你頓時驚醒,後背冒出絲絲冷汗。
  • 【電影大師系列8】費裡尼
    1973年,喜劇片《我記得》,該片獲得第4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1976年,拍攝愛情片《卡薩諾瓦》,獲得第4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和最佳改編劇本提名。1980年,執導劇情片《女人城》。1987年,喜劇傳記片《費裡尼訪談錄》,獲得第40屆坎城電影節40周年獎。1990年,執導喜劇片《月吟》。
  • 費裡尼的「異想世界」
    費裡尼被認為是20世紀影響最廣泛的導演之一,他與英格瑪·伯格曼、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並稱為現代藝術電影的3位大師,鑄就了上世紀60年代以來歐洲藝術電影難以逾越的高峰。費裡尼曾說:「必須把電影拍得像畢卡索的雕塑一樣,把故事拆成小塊,然後根據突發奇想把它們重新拼在一起。」他的作品中總是藏著這些元素:怪誕的夢、絢麗的色彩、超現實主義、馬戲團和小丑,還有巴洛克風格。
  • 「高考掉包」的鬧劇背後,說謊者是否應當付出代價?
    這件事情本身並不複雜。無論是邏輯動機還是所謂的依據——學生事後作文的筆跡,都清晰地證明「掉包說」子虛烏有。明年河南還會有大約80萬考生,今年只是4個說謊者,明年來上40個、400個效仿者,估計河南考試院與招辦正常工作就沒有辦法進行了,河南紀委與監察委估計也不要忙其他事情了。說謊沒有成本,似乎正在成為一種社會現象。老人摔倒在地,幫扶的年輕人被訛詐,藉助監控錄像還了年輕人的清白,但說謊者卻安然無恙。
  • 法西斯美學下,費裡尼與義大利「三導」的決裂與救贖
    如此對任何人平等互動的追求,費裡尼獲得真傳、學到真髓,如在《卡比莉亞之夜》的歌舞廳,我們看到明星茱莉艾塔·瑪西娜(Giulietta Masina)在前景展現命運,後景的臨演卻個個生龍活虎,以不亞於主角的活力,自主活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