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情13天,看古巴飛彈危機,赫魯雪夫如何「一敗塗地」

2021-01-09 大風國際觀察

要說古巴飛彈危機究竟有多動魄驚心,一句話就是——差那麼一點點讓人類滅絕。

古巴飛彈危機是世界離核戰爭最近的一次,同時也是離世界毀滅最近的一次,可以說是"危情13天"。

1962年10月28日,莫斯科電臺傳來了一個聲音,那是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雪夫給美國總統甘迺迪的回信。

在那一刻,或許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全人類,終於躲過了一場滅頂之災!

導火索——"豬灣事件"

事情的導火索還要從1961年的"豬灣事件"說起。

1959年1月,卡斯楚推翻了長期被美國扶持的巴蒂斯塔政府,建立古巴新政權。起初,美國和古巴的關係還算不錯,卡斯楚還以總理的身份出訪美國,受到了當時美國總統艾森豪的熱烈歡迎。那時的古巴同蘇聯沒有任何聯繫,也不知道什麼是共產主義。但是後來,卡斯楚一系列激進的政策遭到了美國的反感。於是,卡斯楚成為了美國的頭號敵人。

1961年4月17日,1500名流亡在美國的古巴人,在美國的策劃下,於"豬灣"登陸,對古巴進行轟炸侵略企圖推翻卡斯楚政權。

沒想到的是,這支1500人的僱傭軍如此不堪一擊,僅僅72小時就被古巴政府擊潰了。90人喪生,1000多人被俘。

此為"豬灣事件"。

豬灣事件

"豬灣事件"造成的後果雖並不嚴重,但是國內外對此次事件的評價卻非常強烈,剛剛上任90天的約翰·甘迺迪政府為此大失信譽,其本人也被冠上了"膽小懦弱"的印象。

古巴剛剛建立政權就遭此重創,又擔心美國不會就此罷休,所以只能尋求他國幫助。於是卡斯楚選定了蘇聯,這個唯一能和美國抗衡的紅色帝國。

這直接導致了之後令全世界驚心動魄的——古巴飛彈危機!

赫魯雪夫的野心

此時的兩國,正值冷戰時期。美國在歐洲擁有很多軍事基地,甚至在土耳其部署了核彈,可以說蘇聯所有的工業基地都在美國核飛彈的打擊範圍之內,此種情況之下蘇聯完全處於劣勢,赫魯雪夫急於破局。

這個時候,讓赫魯雪夫沒想到的是,美國居然"後院起火"。這真是打著瞌睡就有人送枕頭。

古巴的地理位置,對於美國來說太重要了,距離佛羅裡達州只有90海裡,若在此地部署飛彈,近的美國來不及反應。

卡斯楚

於是,赫魯雪夫利用這個絕佳的機會,將古巴納為盟友。再加上,經過"豬灣事件"後,赫魯雪夫認定甘迺迪是個"膽小懦弱"的人,於是兩人一拍即合,準備在古巴部署核飛彈。將毀滅美國變成喝一口伏特加的事。

於是,蘇聯開始悄悄向古巴運輸飛彈和軍事人才。

危情13天

1962年8月25日,5艘蘇聯貨輪和1艘客船從黑海起航前往加勒比海。這些船隻看似普通,實則裡面裝有幾十架飛機的零件和十幾枚核飛彈,其中每一枚飛彈都攜帶一個威力比廣島原子彈大20或30倍的核彈頭,隨行的還有300多名蘇軍士兵。

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從蘇聯出發,所有裝有核武器的船隻全部被偽裝成了客船,士兵在下船後也都會換上格子襯衫,偽裝成平民。就這樣,兩個月後,蘇聯基本完成了在古巴的飛彈部署。

赫魯雪夫以為這一切都"偽裝"的完美無缺。

但事實上美國早在8月就已經發現了蘇聯設置在古巴的發射場。

10月16日,中情局向總統匯報了這一情況,當即五角大樓就吵開了鍋:這是要開戰啊。

10月22日,甘迺迪向美國和全世界公開了蘇聯的這一"惡行",同時也宣布將對古巴進行全面的海上封鎖。

10月23日,蘇聯政府"堅決拒絕美國攔截",並加快了速度,想在封鎖前抵達古巴。

10月24日,美國派出了8艘航母戰鬥群,90多艘軍艦將古巴圍成了一個鐵桶。美國戰略空軍司令部宣布全軍進入三級戰鬥戒備狀態,飛彈部隊全部嚴陣以待,在發射臺上聽候指令,隨時準備發射。

與此同時,蘇聯也不甘示弱,全軍進入備戰狀態,大部分的R-12飛彈都已經可以發射。

局勢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緊張,核戰爭的陰影籠罩著整個加勒比海上空,整個世界危在旦夕。

落下帷幕

上午10點,兩隊蘇軍艦艇帶著核武器企圖突破美軍的封鎖線進入古巴。

此種情況下,美軍也是異常緊張,現場進行指揮的美海軍上將表示,只要蘇聯軍艦進入封鎖區,立刻派遣驅逐艦進行攔截!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只見蘇聯的船隻離封鎖線越來越近,甚至能清楚的看到船上的蘇聯旗幟。此時,所有人都盯著雷達板上那個代表蘇聯軍艦的紅點,一旦靠近美軍艦,立馬下令開火,戰爭一觸即發。

就在此時,蘇聯的軍艦在即將靠近封鎖線的地方停了下來,不再前進。

此時,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

面對懸殊的海軍實力差距,蘇聯選擇了妥協。

整件事,打敗赫魯雪夫的不是別的而是他的天真。說白了,在古巴部署的飛彈,他自己也沒打算用,古巴的布局僅僅是為了對美國在土耳其部署飛彈的報復,等他亮出底牌,美國一定會求饒。沒想到卻險些毀滅世界!

10月28日,赫魯雪夫發表講話,蘇聯同意撤走在古巴部署的飛彈,隨行的軍艦也開始返航。

這場震驚世界的核危機終於宣告結束。

1962年11月11日,蘇聯部署在古巴的42枚飛彈全部撤走。

11月20日,甘迺迪宣布取消對古巴的海上封鎖,同時蘇聯也解除了最高戰備狀態。

至此,古巴飛彈危機算是全部落下了帷幕,加勒比海重新歸於平靜。

人類就此在世界「核」平的邊緣走了一遭,還好,安然無恙。

此後,冷戰風雲吹遍全世界,但政局不穩定的南美卻享受到了珍貴的平靜。

這場危機處理也成為國際關係中的經典案例,被後人不斷研究。

大家對於這場重大的人類危機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圖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古巴飛彈危機:《驚爆13天》
    在關係增進的同時,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認為可向古巴提供軍備並秘密運送飛彈來牽制美國,此前美國在土耳其、義大利和西德都部署了大量飛彈,蘇聯重要的戰略地區均處於核彈、戰略轟炸機的直接威脅之下,如果成功在古巴部署飛彈,蘇在軍事上對美才能重回平衡,此提議獲得了蘇聯政府的認可,蘇向古運送飛彈的行動在緊密進行中。
  • 差點毀滅地球的13天!古巴飛彈危機讓死神從全人類身邊擦肩而過!
    古巴飛彈危機13天,令世人無比驚駭的真相是:距離人類毀滅的最危險時刻,午夜將至,也就那麼一分鐘! 1962年10月16到10月28,古巴飛彈危機13天。
  • 古巴飛彈危機,差點毀滅世界的13天,到底危險到什麼程度?
    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差點將愛因斯坦的預言變為現實。在美蘇對峙的13天中,美國戰略轟炸機24小時在大西洋上空攜帶核彈處於待命狀態,美國本土洲際飛彈也從發射井豎立起來進入戰備狀態,美國空軍也24小時進入戰備狀態,美國集結了大規模的部隊,美國在全球海外基地也進入戰備狀態,只等待美國總統一聲令下,美國已經做好和蘇聯打一場核大戰,而蘇聯這方面一開始也不甘示弱,赫魯雪夫向潛艇下達可以隨時發射核魚雷的命令。
  • 人類存亡最危險的13天——古巴飛彈危機
    不過這次危機卻把世界各國都嚇了一跳,所以我們這裡就來說說上個世紀中,那人類存亡最危險的13天——古巴飛彈危機。這其中當真是充滿了各種較量。在核武器誕生後人類就見識了這種武器對戰爭的決定作用,隨著飛彈技術的成熟,軍事戰略空間的概念就被放大了。在核飛彈的攻擊範圍之類,敵方國家就像是睡在砧板上,寢食不安,一直與現在飛彈防禦技術這麼成熟的情況下,在國家周邊部署核彈都是各個國家的禁忌。
  • 古巴飛彈危機:人類離滅亡最近的13天
    好比兩個壯漢,老美一手掐住了老蘇的脖子(美國在義大利和土耳其布置了大量的飛彈,分分鐘毀滅蘇聯),老蘇反手捅了老美的屁股一下(蘇聯在美國的後院古巴布置了飛彈,直搗老美屁股),但是,老美卻生氣了。其實這就是一場公平的較量,挑起事端的是美國,但是老美太會裝孫子,捂著屁股對全世界說:「你們看,老蘇是個陰險小人,他在我家後院古巴布置飛彈,他不懷好意」。
  • 關於古巴飛彈危機和值得你慶幸的13天|有關蘇聯的那些書
    當天,蘇聯的飛彈部隊在古巴射落了一架 U-2 間諜機,機上飛行員喪生。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建議立即進行軍事打擊;卡斯楚向赫魯雪夫發了一封情緒失控的信件,聲稱古巴面臨美軍入侵,而赫魯雪夫向甘迺迪發了第二封信,比第一份強硬得多。
  • 看電影學歷史:古巴飛彈危機ー令全世界屏息的「《驚爆十三天》」
    天內成功處理古巴飛彈危機的故事。這次危機雖然僅僅持續了13天,但使得美蘇雙方不停在核按鈕旁徘徊,使人類處於空前接近毀滅的邊緣,世界處於千鈞一髮之際。最後以前蘇聯的妥協而告終。歷史背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世界迎來了久違的和平,但隨著國際局勢與利益的衝突,美蘇兩國展開了軍備競賽,兩國都想在世界上處於最領先的地位,於是冷戰爆發了。
  • 古巴飛彈危機中的間諜戰
    古巴飛彈危機漫畫在古巴飛彈危機中有兩個蘇聯間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分別是奧列格·潘可夫斯基和亞歷山大·費克利索夫。作為間諜的他們也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1962年8月,美國中央情報局通過U-2偵察機,在古巴比那爾德裡奧省首次發現了飛彈發射裝置。10月15日,美國人根據情報發現了在古巴部署的中程彈道飛彈、飛彈發射架和附屬設施,並確認發射裝置上安裝的是飛彈核炸彈。後院著火,這使得甘迺迪大發雷霆。1962年10月24日,美國人出動了90艘軍艦包括68個空軍中隊和8艘航空母艦,組成龐大的艦隊封鎖了古巴海域,古巴飛彈危機爆發。
  • 古巴飛彈危機:美國180艘艦隊進入加勒比海,轟炸機載核武器升空
    1962年10月16日到10月28日,古巴飛彈危機十三天。哈佛大學教授、甘迺迪總統特別助理小阿瑟·施萊辛格認為:「不僅是美蘇冷戰年代最危險的時刻,而且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危險的時刻。」在13天的古巴飛彈危機期間,美蘇之間上演了一系列驚心動魄的極限博弈。
  • 古巴飛彈危機:美國180艘艦進入加勒比海,轟炸機載核武器升空
    1962年10月16日到10月28日,古巴飛彈危機十三天。哈佛大學教授、甘迺迪總統特別助理小阿瑟·施萊辛格認為:「不僅是美蘇冷戰年代最危險的時刻,而且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危險的時刻。」 在13天的古巴飛彈危機期間,美蘇之間上演了一系列驚心動魄的極限博弈。
  • 冷戰風雲之古巴飛彈危機:人類歷史上最接近毀滅的十三天
    1962年,加勒比海地區發生了一場震驚世界的古巴飛彈危機。它是冷戰時期美蘇爭霸的產物,是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之間最激烈的一次對抗。這次危機雖然僅僅持續了13天,但美蘇雙方在核按鈕旁徘徊,使人類空前地接近毀滅的邊緣。這個事件被看作是冷戰的頂峰和轉折點。在世界史中人類從未如此近地站在一場核戰爭的邊緣。
  • 解密古巴飛彈危機:甘迺迪如何從戰爭邊緣退回來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網站14日刊登了一篇題為《甘迺迪如何從戰爭邊緣退回來》的文章,文章稱,在20年前,美國曾處於核戰爭的邊緣,那時冷戰變熱,甚至接近沸點。  在1962年10月16日,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給甘迺迪總統看了美國間諜飛機拍攝的古巴黑白照片,而照片顯示的是正在建造的蘇聯飛彈。
  • 《驚爆十三天》,古巴飛彈危機中的懦夫遊戲與談判化解
    這部2000年上映的電影的英文原名Thirteen Days(《十三天》),重現了1962年的古巴飛彈危機。但譯成中文的時候加上了「驚爆」二字來吸引眼球。「驚爆」兩字加得很土,因為這十三天裡發生的事情關係到人類的生死存亡,電影的主題是在激烈對抗的背後是如何化解危機,拯救人類。
  • 驚爆十三天:再現古巴飛彈危機
    38年前,因古巴飛彈危機,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劍拔弩張,核戰爭陰影籠罩,當時的許多美國報紙將之稱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前夜。這也是人類進入核時代後,最接近核戰爭的一次危機。最近,美國新線影業公司推出的新片《驚爆十三天》,以電影的方式回顧了這段短暫卻驚心動魄的歷史。
  • 回顧古巴飛彈危機(高清組圖)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1962年,加勒比海地區發生了一場震驚世界的古巴飛彈危機。它由蘇聯在古巴部署飛彈、美國則堅持要求撤除飛彈而引發。這是冷戰期間美蘇兩大國之間最激烈的一次對抗。這次危機雖然僅僅持續了10幾天,美蘇雙方在核彈按鈕旁徘徊,使人類空前地接近毀滅的邊緣,世界處於千鈞一髮之際。這組圖將展示這一險些將人類帶入末日的危機事件。
  • 古巴飛彈危機:人人自危的13天,危險到了何種程度?
    至今人們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還心有餘悸,特別是在戰爭結束之後,各國因為長期處於戰亂之中都渴望得到和平,因此大家都在忙於建設國家,但是也因為二戰誕生了兩個強大的國家分別是蘇聯和美國,兩個國家為了爭奪世界霸主的位置,不斷的拉攏其它國家作為自己的盟友,並且以冷戰的方式進行對峙,大家都在刻意避免戰爭的爆發,不過有些事情誰也無法左右,美蘇之間的對戰最終發展成了無法控制的局面,其中古巴飛彈危機便是主要的導火索
  • 古巴飛彈危機:差點毀滅世界的13天,到底危險到了何種程度?
    在世界歷史中,有這麼13天,雖然時間不長,但是世界卻差點毀滅,而造成這一切後果的,正是美國與蘇聯手中的核按鈕。這就是上世紀的古巴飛彈危機。在1962年的時候,美國在歐洲部分國家部署了中程彈道飛彈,由於這個國家離蘇聯眾國非常的近,蘇聯本土的安全受到了極大的威脅。因此蘇聯也不甘示弱。美國在歐洲眾多資本主義盟國部署飛彈,蘇聯也計劃在美國周邊布置飛彈。
  • 古巴飛彈危機:差點毀滅地球的13天,危及到了什麼程度?
    而這種矛盾在1962年時更是被凝聚到了持續13天的一場對峙中,被我們稱為古巴飛彈危機。當時美蘇雙方的矛盾達到了頂峰,第三次世界大戰一觸即發,雙方都將核武器的發射按鈕死死地揣在了自己的手心。可以說,當時只需要一場導火索世界就將毀於一旦了。在古巴飛彈危機前3年的的1959年,當時的古巴內部爆發了一場起義,推翻了當時的古巴獨裁政府。
  • 古巴飛彈危機內幕令美國後怕:蘇聯核武已到位
    慢動作的古巴飛彈危機」。1962年10月14日到10月28日,古巴飛彈危機持續13天。按照哈佛大學教授、甘迺迪總統特別助理小施萊辛格的說法,「這不僅是美蘇冷戰年代最危險的時刻,而且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危險的時刻」。危機過去幾十年之後,當得知俄方解禁的絕密檔案披露出的驚天內幕時,原甘迺迪政府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極度震驚,險些從辦公室的椅子上跌落。美方的幾個沒想到差點令人類經歷一場空前浩劫。
  • 古巴飛彈危機:差點毀滅世界的13天,到底危險到了什麼程度?
    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時候世界看上去一片祥和,但讓人感到恐懼的是,1962年10月,人類歷史上最危險一刻發生了,世界大多人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度過了最危險的13天,世界差點因此而毀滅,一旦美蘇按下核按鈕,整個世界都將不復存在,接下來就來看看這場事件危機到了什麼程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