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爆十三天》是由羅傑·唐納森執導,凱文·科斯特納、布魯斯·格林伍德主演的歷史劇情片,該片以美國為視角,講述了甘迺迪總統在科尼·奧唐納、羅伯特·甘迺迪等人的幫助下,在短短的13天內成功處理古巴飛彈危機的故事。
在圖書《午夜將至:核戰邊緣的甘迺迪、赫魯雪夫及卡斯楚》中, 作者麥可·多布斯指出:「甘迺迪和赫魯雪夫就這樣把人類帶到了核災難的邊緣, 但他們也有足夠的智慧, 懂得在為時已晚之前各退一步。」
這是冷戰期間美蘇兩大國之間最激烈的一次對抗。這次危機雖然僅僅持續了13天,但使得美蘇雙方不停在核按鈕旁徘徊,使人類處於空前接近毀滅的邊緣,世界處於千鈞一髮之際。最後以前蘇聯的妥協而告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世界迎來了久違的和平,但隨著國際局勢與利益的衝突,美蘇兩國展開了軍備競賽,兩國都想在世界上處於最領先的地位,於是冷戰爆發了。而古巴飛彈危機正是在冷戰時爆發的。
1959年1月1日,古巴取得了人民革命的勝利,推翻了巴蒂斯塔獨裁政權。領導革命的當時年僅32歲的菲德爾·卡斯楚。新政權成立初期,美國同古巴的關係還比較好,美國企圖把古巴納入美國的勢力範圍,鞏固它在拉美的統治基礎。但隨著後來的各種問題,卡斯楚領導下的古巴共和國與美國的關係越來越僵化。
上圖為卡斯楚與赫魯雪夫
當時正值美蘇冷戰時期,美國為了牽制蘇聯在其盟國義大利和土耳其建立了飛彈基地,以便牽制蘇聯或在戰爭快要爆發時可以直接打擊蘇聯本土以威懾蘇聯在國際上的舉動。
據了解,1947年以前美國只有13顆原子彈,在1948年達到50枚,但隨著1949年蘇聯原子彈的試爆成功,美國緊急在短期內將核彈增加到250枚。隨後,美蘇的核軍備競賽緊鑼密鼓地加緊進行,到蘇聯解體為止,全世界的核武器已達到5萬件左右,其爆炸當量相當於130億噸到160億噸TNT之間,所有的核彈頭大約相當於120萬枚在廣島爆炸的原子彈,這麼大當量的核武器足以毀滅人類數次。
蘇聯為了自己在未來戰爭中不處於被動,同時為了能夠直接打擊美國本土以反威懾美國,蘇聯決定在古巴部署中程飛彈,並於7月開始實施。蘇聯把運往古巴的貨物改由船隻運送,將幾十枚飛彈和幾十架飛機拆開裝到貨櫃裡運往古巴。同時,3500名軍事技術人員也陸續乘船前往。每一枚飛彈都攜帶一個威力比在廣島的原子彈大 20或30倍的核彈頭。經過偽裝的第一批武器是在7月下旬用商船運抵古巴的。因為蘇聯船隻走的是公海,而古巴共和國是聯合國承認的國家,有權採購他國貨物,因此美國對此並無任何察覺。
在1962年10月14日。在這個萬裡無雲的凌晨,兩架美國U2偵查機從南向北飛過了古巴西部上空。飛行員拍攝了大量的照片。回到美國本土後照片由專家們仔細地研究並用專業儀器放大照片上的每一個畫面。
很快,美專家們認出了一座發射臺、許多發射彈道飛彈的建築物,一枚中程彈道飛彈。在修建射程為2000英裡的中遠程彈道飛彈使用的堅固的永久基地。而且,美國鑑定專家確信,發射裝置上安裝的是飛彈核武器。
隨後,消息緊急傳到了華盛頓,白宮上下大為震驚,甘迺迪隨後召開緊急會議,商量蘇聯在古巴部署核武器的對策。
在白宮緊急會議上分成了兩派——一派是以美空軍和海軍陸戰隊總司令為首的主戰派,一派是以甘迺迪和其兄弟等的主和派。當然,最後的選擇權在甘迺迪總統的手上。
甘迺迪感嘆道:「現在我知道當年山本五十六偷襲珍珠港的心情了」
主站派認為美國應該先發質人,直接用飛彈或者核彈把蘇聯在古巴部署的飛彈基地摧毀,但美國總統甘迺迪對此深表憂慮,他擔心蘇聯會發動核報復,從而導致人類的滅亡,他不想當這個千古罪人。
在電影《驚爆十三天》中有一段對話讓我印象很深刻:
空軍司令:「我們應該向古巴進行空襲」
甘迺迪:「然後蘇聯就會進行報復」
空軍司令:「我保證不會」
甘迺迪:「你憑什麼這麼認為」
空軍司令:「因為他們不敢」
就這樣,美國總統發表全國電視講話,向全國人民匯報這一情況,但人們不知道的是,甘迺迪讓白宮方面準備了兩份演講稿——一份是關於美國空襲古巴的演講稿,另一份則是譴責蘇聯,並決定封鎖古巴海域的演講稿,幸運的是,甘迺迪最後選擇了後者。
在聯合國大會上,美國代表公然將U2偵查機拍攝到的照片公知與眾,全場譁然,蘇聯代表啞口無言,急忙起身匆匆離開了,在此之前,蘇聯在公開場合一直否認在古巴擁有任何進攻武器。
直到1962年9月2日,蘇聯才公開宣布,根據蘇古兩國達成的協議,蘇聯將向古巴供應武器和提供技術專家。
隨後,美國決定封鎖古巴相關海域,1962年10月24日,在68個空軍中隊和8艘航空母艦護衛下,由90艘軍艦組成的美國龐大艦隊出動了。美艦從佛羅裡達到波多黎各布成了一個弧形,封鎖了古巴海域。與此同時,美國飛彈部隊全部奉命處於「高度戒備」狀態,幾百架戰略轟炸機滿載核彈起飛。飛彈在發射臺上聽候指令。來往的軍隊船隻一律不得入封鎖圈,商船必須全部經過美軍的登陸檢查。
與此同時,正有數支蘇聯商船在潛艇的護衛下向古巴駛來,而商船裡面裝的正是準備運往古巴的戰略核武器。
卡斯楚給克裡姆林宮發了一封電報, 建議赫魯雪夫無所畏懼, 率先使用核武器打擊社會主義陣營的共同敵人———美帝國主義。
赫魯雪夫為了不人美國掌握蘇聯飛彈的關鍵技術,是不可能會讓美國船隻檢查的,雖然有幾隻船已停止前進或掉頭返航,但仍有數隻船隻想封鎖圈駛來,美國人不敢貿然發動「第一槍」,不斷警告蘇聯船隻停止前進,好在最後蘇聯船隻全部掉頭返航,美蘇之間的戰爭才得以避免。
如果說古巴飛彈危機是美蘇冷戰年代的高潮, 那麼10月27日的「黑色星期六」堪稱這場高潮的巔峰。當天,一起突發發事件, 令美蘇驚心動魄, 差一點觸發全面核大戰。
當天上午, 美軍一架U2戰略偵察機在古巴蘇軍飛彈基地上空偵察, 引誘蘇軍防空飛彈雷達開機, 探測和捕捉雷達信號。當時蘇軍最高指揮官不在指揮所, 主管防空系統的的副司令官擅自下令開火, 美U2偵察機被蘇薩姆-2防空飛彈擊中後墜毀, 飛行員魯道夫·安德森少校中彈身亡。
U2戰略偵察機在古巴被擊落的「噩耗」傳到美國空軍司令部後, 空軍將領暴跳如雷, 認為這是蘇軍的公然挑戰, 是蘇聯打響了古巴危機「第一槍」, 美軍絕對不能示弱。美空軍將領決定空襲蘇軍防空飛彈和中程飛彈陣地。作戰方案上報白宮後, 甘迺迪考慮再三, 否決了軍方的空襲計劃, 他決定繼續外交努力, 把大規模空襲之日延期到10月30日。
10月26日,甘迺迪突然收到了一封赫魯雪夫的來信,信中提到了蘇聯在古巴的飛彈是防禦性的,甚至提出如果美國撤出封鎖,不侵略古巴,蘇聯也將會改變。這封信實際上是赫魯雪夫的一封妥協信。後來甘迺迪與赫魯雪夫之間又陸續傳遞了好幾封信件。
11月11日,蘇聯宣布從古巴撤走42枚飛彈,並撤走伊爾—28飛機,美國也解除了對古巴封鎖,令全世界屏息古巴飛彈危機解除了。
幾乎是在古巴飛彈危機結束的同時,蘇聯克裡姆林宮內發生政變,赫魯雪夫退位,慢慢地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不久後,甘迺迪總統遇刺身亡。
縱使曾經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最後終究還是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曾經令全世界屏息的站著美蘇兩國顛峰的領導人,就這樣淡出人們的視野,成為歷史書上的名字而已。
和平來之不易,珍惜和平,享受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