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句俗話:「桃三杏四梅花五年,想吃核桃18年」,是啥意思?

2020-12-27 騰訊網

農村有句俗話:「桃三杏四梅花五年,想吃核桃18年」,是啥意思?

想吃什麼果子就要等其相應的生長時間。

咱們國家農耕歷史悠久,長年累月地沉澱了很多的農諺,這些農諺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對農民從事農業生產很有幫助。你像這句老話「桃三杏四梅花五年,想吃核桃18年」,也是一種種植農諺,主要是記錄果樹的生長掛果年限的。

相關農諺也很有意思。

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的果樹種植栽培也有不同的特點,於是地方農諺也不盡相同。和上句農諺類似的描述有以下幾種:

一是:桃三杏四李五年,要吃白果三輩傳。

二是:桃三杏四李五年,要吃蘋果等八年,棗樹當年能賣錢。

三是:桃三杏四李五年,櫻桃十年才滿盤。

四是:桃三杏四李五年,柿子結果七八年,等等。可見,各地農諺也有不同的演繹,但大宗常見的果樹結果期基本相同。

桃三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種植桃樹的樹苗,一般要等三年才能結果,吃到桃子。果樹的種植栽培,和人一樣,要從幼苗長成結果樹,相當於人的青春期。從桃樹開始定植,1到3年期間是幼齡期,這個期間桃樹長的很快,3年後就開始掛果了,結果不多,到第4年至15年期間,是桃樹的盛果期。

杏四是什麼意思?

杏樹結果期要比桃樹還要晚一年,一般要等到第4年才會掛果。當然這是讓杏樹自然生長的情況,現在杏樹種植可以提前到和桃樹一樣,可以通過嫁接定植和肥水管理,在2到3年也可以掛果,在6到7年間進入盛果期,杏樹壽命很長,可達40到50年之久。

梅花五年是什麼意思?

這個俗話不是太懂,整理一下文獻資料,應該也是果樹,梅樹有梅子樹和梅花樹兩種,一種結果吃的,另外一個開花有幾種,這裡說梅子樹。梅子樹和梨樹一樣要5年掛果,第6至7年後進入盛果期,壽命可達百年。

想吃核桃18年是什麼意思?

有的地方農諺說「想吃核桃等十年」,可見核桃樹因為品種、地域環境和氣候條件等原因,掛果時間是不相同的。但不管怎麼說,核桃樹的掛果期是要比其他果樹長的,但是還有更長的,比如銀杏樹,也就是白果樹、公孫樹,銀杏樹還要爺爺種樹兒孫才能吃到。其實現在很多早實生品種的核桃樹,有3到5年就開始掛果的了。

結語:想吃果子就要先栽樹。

每種果樹的掛果期是不同的,想要吃什麼樣的果子就要等到與其匹配的時間段,不能急躁。不過那是以前的種植手段,果樹靠自己的生長需要很長時間,但是現代農業技術的發展,可以通過新培育果樹品種或者通過嫁接改良,實現早吃果子的願望。

(作者:西方遊龍,本文由「我掌管著我的青春」創作)閱後如果喜歡,不妨關注、點讚和評論,謝謝!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諒解!

相關焦點

  • 寧吃「爛桃」一筐,不吃好杏一個,是啥意思?
    桃養人杏傷人李子樹下埋死人,有這一句農村老話,我們不難看出桃子、杏、李子,三種水果之間的對比結果,和農民對於食用它們的看法,由此得出桃子吃多吃少都無傷大雅,對於身體不會產生什麼不適,而杏和李子則是一定要管住嘴,少吃為好。
  • 農村俗話「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有句話俗話叫「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倘若十分都用盡,後輩兒孫不如人」。很多人冷不丁看到這句話時,常常會產生誤解。因為大多數人會向玄奇迷信上理解走。比如說我們村以前有個人叫「王學道」,他會一些東西,就是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一輩子為別人看病,看邪氣啥的。
  • 農村俗語:桃養人,杏害人,李子樹下埋死人,這句話什麼意思呢?
    那麼這句流傳千百年的農村俗語話到底什麼意思呢?和大家分享一下,俺的經歷與理解:一、桃養人這句話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說桃子吃了對人體是有好處的,能夠起到補養身體作用的,桃子中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果肉也比較鮮美,而且果肉含糖量高,水分也比較足,特別是像水密桃那樣的白桃品種。所以桃子也素有「壽桃」和「仙桃」的美稱,王母娘娘等諸多神仙們都喜歡吃的長壽果怎麼會不好呢?
  • 俗話「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啥意思,有道理嗎?
    生活在農村,流傳著許多的俗語,這些看似「其貌不揚」,卻也是千百年來,老祖宗智慧的結晶!當然,俗語的認知,隨著社會生產力以及科技不斷的發展,產生了很多的變化,有些俗語也就因此「沒落」,這也是人類認知世界的必然!
  • 在農村挑狗,講究「一黑二黃三花四白」,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生活在農村,這些年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大家的衣食住行都有了顯著的提高,就拿住的來說吧,十年前,大家住的還是低矮的磚瓦房,還有的是土坯房,短短的三五年間就大換樣,幾乎家家住進了三層的大樓房,家用電器應有盡有。還有出行,當年每次去城都要繞上一大圈,並且坑坑窪窪的,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難行。
  • 農村俗話:「三寸長壽,四寸無憂」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以前農村流傳至今的俗語可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包含的領域廣泛覆蓋了各方各面。儘管農村普遍文化不高,但是這些俗語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可謂是話糙理不糙。雖然各地的老話俗語會有所不同,但是意思卻是大多相通的,這些老話代代流傳一直指引著農村人。下面我們來看看一些俗語的意思,看看有沒有道理。
  • 農村吃魚俗話:「花鰱頭,草魚腰,烏魚腦殼你莫挑」,有道理嗎?
    淡水魚是餐桌上常見的美食,味道鮮美,肉質細膩,家來客人了,總要做一條魚撐撐場面,無肉不成宴,我國四大淡水魚青、草、鰱、鱅,是比較受歡迎的幾種魚,除了青魚價格略高,其他的都經濟實惠,農村吃魚有句老俗話:「花鰱頭,草魚腰,
  • 農村老農說:「雞不三年,犬不六載」,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有不少俗語,就是關於這些養殖牲畜的,像是「雞三狗四」,「雞不六載,狗無八年」,「貓來窮,狗來富」等等很多,今天就挑兩個來說一說。在你家農村有沒有流行著一句「雞不三年,犬不六載」?這裡說的三和六,都是壽命。動物的壽命和人類比起來,比較短壽。拿它們六七年的壽命來講,放在人的身上,大體相當於我們六七十歲了。
  • 農村有句俗語「五十望人三不爭,六十望棺三不有」,是啥意思,有道理...
    農村有句俗語「五十望人三不爭,六十望棺三不有」,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過去農村有一句俗語叫做「五十望人三不爭,六十望棺三不有」,下面我給大家逐一解釋一下: 「五十望人三不爭」意思是:「五十」指的是50歲,有句話叫做「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耳順」,這裡的「望」指看見,接近的意思。
  • 農村有句老話「五十望人三不爭,六十望棺三不有」是啥意思呢?有...
    農村有句老話「五十望人三不爭,六十望棺三不有」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五十望人三不爭,六十望棺三不有」,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在理嗎?
  • 農村院中栽樹有講究,俗話「院中樹一片,妻兒不相見」是啥意思?
    不論做什麼都是有講究的,農村的環境好,生活情景和諧,花草樹木讓空氣美好、生活舒服。然而農村的俗話卻說「院中樹一片,妻兒不相見」,這一看就不是什麼好話,怎麼在院子中栽樹還不好嗎?聽我慢慢的到來。其實在農村,但凡是有院子的農家,基本上院子裡都會栽有不同數量的樹木,院子越大,樹木就越多。現在是冬天,樹木基本上都是光禿禿的。然而一到了春夏,院子裡就會生機盎然,縱然太陽直射,樹底下也還是比較的清涼。我們家院子裡就有一棵銀杏樹,這是我二十多年前親手栽的,其實一共栽了四棵,但只有一棵活了下來。
  • 農村俗話:『娶妻先看口,嫁漢先看手』,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通俗易懂,言簡意賅,卻又折射出人生大道理,是中華燦爛文化的一部分,源從何方無從考究,但真知灼見卻有目共睹。在古代農耕時代,女子的地位相當低下,向來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不然視為不貞,而男子多耕種為主,男婚女嫁時,為了考察這個人的品行,往往通過看這個人的身體一部分,即可知曉其性情品行,有句農俗『娶妻先看口,嫁漢先看手』,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 農村俗語:「家貧不要『嬌嬌鳳』,家富莫摘出牆杏」,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家貧不要『嬌嬌鳳』,家富莫摘出牆杏」。由於在下學識淺薄,雖然我對這句農村俗語仔細揣摩了好久,但還是沒有能夠揣摩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家貧不要「嬌嬌鳳」所謂的「嬌嬌鳳」,實際就是「嬌嬌女」的意思,因為在過去的時候人們習慣於將青年男女比作鳳凰,所以,有些女子就喜歡用「鳳」來取名字
  • 農村俗語「房上加房,門口開塘,家敗人亡」,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房上加房,門口開塘,家敗人亡」,是啥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裡,蓋房子也是有講究的。特別是以前,一些人在蓋房的時候,首先是選好一個好位置,而他們選用的位置也是經過高人指點以後才動工程。而在蓋房屋的時候也是一次成型,什么正屋啊、側屋啊、大門啊也要一次建設好。
  • 農村吃魚有俗話,花鰱頭,草魚腰,烏魚腦殼你莫挑,是什麼意思?
    農村吃魚有句俗話,花鰱頭,草魚腰,烏魚腦殼你莫挑。是什麼意思?對於淡水魚來說,是我們餐桌之上的常客,也是我們日常最喜歡食用的肉類,魚肉味道比較的鮮美,肉質細膩而且營養比較的豐富,民間也有老話叫做吃四條腿的不如兩條腿的。
  • 農村俗話有時候有多層意思,比如這句帶鞋帽的話,裡面有生活智慧
    有句俗話叫「男怕穿鞋,女怕戴帽」是啥意思呢?很多人看到這句話,首先就會聯想到古人所說的病,並且一直都這麼傳。其實,這句話的真正意思並不是這樣的,今天咱們來說一下這句話的真正意思,然後說一下有沒有道理。一、這句話啥意思山西晉中地區有句俗話叫「丟了帽子拾了鞋,一年四季大發財」。
  • 農村俗語「五樹進宅,人窮家敗」是啥意思?老輩人大智慧,有道理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農村俗語「五樹進宅,人窮家敗」是啥意思?老輩人大智慧,有道理。農村俗話諺語相當多,每一句俗語都是很精簡,字數不多,朗朗上口,便於記憶,又能給後人帶來各種生活上的提示。這些俗語警句也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總結出來的,都是經歷過多少代人生活的經驗獲得的結論,又被一代代人口碑相傳留給了後人。
  • 農村俗話說「男怕耳輪向前,女怕鼻孔朝天」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其實,這看似很無稽和可笑,但卻折射出了一部分的人心態,而且這個在農村也早有俗話,這句俗話叫「男怕耳輪向前,女怕鼻孔朝天」。這句話在我們這邊流傳非常廣,小時候趕集時、走親戚時,到了吃飯的時候,親戚們都會看對方孩子的耳朵或者鼻子,仿佛這是一件永遠也不會厭倦的話題。
  • 農村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這句話啥意思?
    農村俗語很多都有一定的警示意義,或宣揚美好品德,或教育後人遠離奸邪。雖然伴有一定的誇張手法,但從長遠看來確實是有一定道理的。就拿今天這句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來說,一起來看看吧!
  • 俗話:「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六十不多食」,究竟啥意思?
    俗話:「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六十不多食」,究竟啥意思?我們可以對應「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一甲子」,來了解這句俗話。但是,作為四十歲的人,有過豐富的生活閱歷,已經到了不惑之年,「知者不惑」。遇事可以明辨是非,應該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已經過了不知天高地厚的年紀,就不要過於貪慾,。那麼,照理說,對很多事情應該會看的比較開,知道人的欲望無止境。好比「漁夫的故事」,他老婆的貪慾越來越大,想做「女霸王」,貪慾最終害的她一無所有。大道至簡,說明人們就不應過多貪慾,懂得適可而止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