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地球可以保持旋轉?來看剛體力學對慣性提出的新定義

2021-01-08 騰訊網

什麼是剛體?從初中到高中,各種力學的定律無不是建立在質點的基礎上,比如萬有引力,我們就是把兩顆恆星看作質點來計算。但是僅討論質點的情況是不全面的,在許多實際問題中,研究的對象往往是由許多質點組成的系統,剛體就是其中一種特殊的質點系。

剛體是一種理想狀態下的模型,是指在任何外力作用下,形狀和大小都完全不變的物體。前面說了剛體是一種質點系,所以剛體可以看成許多個質點的集合,每個質點就叫做「質元」。由定義可知每個質元的相對位置不變,所以這個質點系有許多不符合實際的性質。比如聲音在剛體中傳播速度是正無窮,因為聲音的本質是振動,而剛體定義要求整個剛體同時振動,所以聲音可以在一瞬間傳播到對面。

大家都知道慣性——使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性質。一個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加速度為0,可能是勻速直線運動或者靜止。但其實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保持旋轉。剛體繞軸轉動時的慣性稱為轉動慣量,這就是地球為什麼可以保持旋轉的原因。轉動慣量只和3個因素有關:剛體質量,質量對軸的分布,軸的位置。轉動慣量的計算公式涉及三重積分,所以這裡不再列出。

運動速度越快的物體,動能越大。同樣,轉速越快的剛體,動能也越大,但是轉動與「運動」是不一樣的,轉動的動能叫做轉動動能,平時上下左右運動的動能叫做平動動能。

剛體還有一個非常突出的性質,就是不會產生彈性力。如果一個物體壓在桌子上,桌子會發生形變,如果把桌子壓垮了,就說桌子發生了變形。而由於剛體在外力下形狀不變,所以不會產生彈性力。不過這在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因為沒有絕對的剛體,桌子之所以產生支持力,就是因為桌子形變了。

說到底,生活中不存在剛體,不過在可以忽略形變的情況下把物體看作剛體,可以有效解決許多問題。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地球可以保持旋轉?剛體力學對慣性提出新定義
    前面說了剛體是一種質點系,所以剛體可以看成許多個質點的集合,每個質點就叫做「質元」。由定義可知每個質元的相對位置不變,所以這個質點系有許多不符合實際的性質。比如聲音在剛體中傳播速度是正無窮,因為聲音的本質是振動,而剛體定義要求整個剛體同時振動,所以聲音可以在一瞬間傳播到對面。大家都知道慣性——使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性質。
  • 什麼理論解釋了地球為何繞其軸自轉:慣性旋轉、磁場和太陽能
    為什麼地球不僅繞著太陽旋轉,而且還繞著自己的軸旋轉?是什麼「永動機」不允許它停下來呢?是什麼力量能夠使地球和太陽系的其他行星產生旋轉運動?長期以來,天體物理學家和其他空間研究人員都一直在這些領域尋找答案。
  • 天體旋轉靠慣性,那最初是什麼讓天體轉起來的?
    以太陽為例,下面先說下太陽為何一直在旋轉?太陽為何在長時間內而已保持旋轉狀態目前的太陽在它自己的慣性下旋轉,並不需要任何外力幫助來保持它的運行。早在17世紀艾薩克·牛頓就觀察到運動中的物體傾向於保持其運動狀態,這就是慣性定律,為啥說人家是最牛的科學家之一呢,因為這種保持自身運動狀態的現象在生活中很難觀察到。
  • 物理思維:牛頓力學中的最大BUG,到底什麼是慣性系?
    一、慣性定律所定義的慣性系牛頓第一定律也常常被稱為慣性定律,常見的完整表述:任何物體都要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直到外力迫使它改變運動狀態為止。從這個表述我們可以看到,慣性定律定義了一個參照系,即不受任何外力、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參照系,這個參照系被定義為慣性參照系,簡稱慣性系。
  • 看看「慣性系」的定義,初中物理白學了
    在初中物理中,把「慣性系」定義為受力平衡的參考系。其實真相沒這麼簡單,「慣性系」另有隱情。如果慣性系受力平衡(包括不受力),在遙遠的地方突然出現一個大質量的天體,我們身邊的「慣性系」會因為萬有引力變成「非慣性系」。
  • 地球為什麼繞著太陽轉?它又為什麼自己旋轉?
    「什麼導致了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這一問題曾困擾人類許久。因為向心力和缺少摩擦以至於不能阻止地球旋轉?還是因為牛頓第一定律的描述?如果是這樣,那麼向心力又從何而來?它是巖石被拋到宇宙並被太陽捕獲的產物嗎?對於自轉我毫無頭緒。會不會存在不自轉的行星,還是說旋轉是行星的必要條件?物理學家:我將這歸為兩個問題:「自轉最初是怎麼產生的?」和「是什麼讓行星停留在運行軌道上?」。
  • 看了這篇文章,你們可以體會我確實思考了關於慣性的問題!
    看了這篇文章,你們可以體會我確實思考了關於慣性的本質問題!我也在現有教科書基礎上,對慣性提出新的定義。對與錯,留給你們來說吧。前幾天和愛因斯坦他們聊過,他們建議我既然認為引力是慣性的源泉。那為什麼不重新定義慣性呢?這樣他們認為會和我繼續談,否則遊戲結束。我現在想想,他們的建議是如此的正確。那麼接下來我要重新定義慣性。
  • 關於慣性的幾點思考
    導讀:以下文字摘錄獨立學者物理科普書籍《變化》新的慣性定義:在引力場中,物體總保持當下運動狀態的性質叫慣性。根據新的慣性定義,牛頓第一定律應該是這樣的:在引力場中,物體所受外力為零的時候,總保持當下運動狀態的運動,叫慣性運動。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為後續定律準備了概念並定性闡明了力和運動的關係。
  • 廣義相對論的理論源頭:慣性系的不同理解,重溫基本物理概念
    2、牛頓運動定律在其中有效的參考系,稱慣性坐標系,簡稱慣性系。3、當粒子所受到的合外力為零時,粒子將保持靜止或者做勻速直線運動,這樣的參考系稱為慣性系。4、大學物理中給出的慣性系的定義:慣性定律成立的參考係為慣性參考系,簡稱慣性系。5、在動力學當中,應用牛頓運動定律時,我們都需要先建立參照系。參照系可以任意選擇,視研究的方便而定。
  • 為什麼我們看不到地球的自轉?
    對於一個足夠大的鐘表,當你距離它足夠近時是可以看到它的分針轉動的。(但要在那種指針持續轉動的鐘表上,而不是到達整分才跳動一下的鐘表。我至今還懷念我那塊秒針持續轉動的腕錶,雖然我知道實際上它看起來的轉動是由無數微小的跳動組成的。)坐在旋轉木馬上,你可以感覺到它在轉動。但若將它的速度減慢到60分之一,你將難以感受到它的轉動。
  • 物理學的每一次進步,都是建立在對慣性的新理解和認識之上
    導讀:物理學的每一次進步,都是建立在對慣性的新理解和認識之上。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也沒有把慣性概念視為一個重要的概念。而其實慣性概念是物理學的一個基石,對於此問題正確思考,有助於我們認識這個世界,這個宇宙。其實真正物理學開始飛速發展,應該從伽利略開始說起。伽利略之前的,都算不得是真正科學的的發展。
  • 地球自轉速度每秒466米,為什麼地球上的人類一點都感覺不到?
    那麼問題來了,地球自轉的線速度可以達到466米/秒,為什麼在地球上的人感覺不到地球在轉? 天體為什麼都在轉? 我們先從天體的「轉」說起。他提出如果從同一個高度釋放先去,這個時候如果是理想狀態,小球還是會保持回到原來的高度,如果不能回到原來的高度,那小球就會一直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
  • 國外科學家提出新定義, 只有一顆行星符合
    根據報導,前段時間國外科學家對宜居行星提出了最新的定義,並且在新框架下發現了24顆系外行星。看到這應該有很多讀者朋友好奇,科學家新定義的宜居行星需要符合什麼條件,這24顆系外行星真的完全符合人類的要求嗎?在了解系外宜居行星新定義之前,我們需要對宜居帶的概念有所了解。宜居帶這個概念和宜居行星一樣是人為定義的,都是科學家根據現在太陽系內的情況來進行判斷。
  • 地球自轉46億年都沒停下來,是什麼力量在推著地球轉?
    ,而永動機不需要能量就可以源源不斷地對外做功,明顯違背愛因斯坦提出的質能守恆定律,所以它不可能存在。,為什麼它沒有停止呢?地球自轉示意圖這是因為地球處於的太空是一個接近真空的空間,既然是一個真空空間,那就意味著太空是沒有摩擦力和阻力的,在一個沒有阻力或者摩擦力很小的空間裡面,給一個物體施加一個力之後,這個物體不需要提供動力就可以一直做勻速運動,地球在形成之初就獲得太陽引力的加速,同時也獲得小行星的撞擊產生的推動力,在這些力共同作用下,地球產生了公轉和自轉,由於地球質量很大,所以它的慣性也很大
  • 地球圍繞太陽旋轉,太陽系圍繞銀河系旋轉,銀河系繞什麼轉?
    每天我們打開窗戶,就可以看到早餐時明亮的陽光,晚上太陽落山過後,天空就會慢慢進入夜晚,許多人知道這是由地球自轉引起的,地球自轉產生晝夜交替,地球自轉時也圍繞太陽旋轉,地球的遷移產生了四季的變化,城市化是維持地球生物多樣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如果沒有地球繞著太陽轉,四季就不會有變化,地球也不會產生那麼多五彩繽紛的動植物
  • 還是它自身的慣性導致的?
    其自轉產生的原因是基於它本身的慣性,沒有其它任何外力的參與。牛頓提出處於運動狀態下的物體趨於保持其原有運動狀態,這就是著名的牛頓第一定律,即一切運動中的物體在沒有受到力作用的時候,總會由於其自身的慣性而保持原有的運動狀態。例如,在場地上滑行的冰球只有在它撞到障礙物或者受到足夠大的摩擦阻力時,才會減速直至停下。
  • 大家知道慣性系,你了解非慣性系嗎?
    我們的物理課本中,在學習牛頓經典力學的時候,經常存在這樣一種形式,只有在宏觀,低速的慣性系中,我們的牛頓運動定律才成立。一般課本中都體現了慣性系的「優越性」,如果不是物理專業,我們的非慣性系都是不做考慮的。
  • 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慣性和慣性定律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慣性和慣性定律,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慣性和慣性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   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 地球自轉466米/秒,為什麼在地球上感覺不到地球在轉?
    地球就是繞著太陽在公轉的,公轉周期大概是365天左右,也就是1年。同樣地,其實太陽也在繞著銀河系的質心公轉。太陽的公轉速度大概是240千米/秒,公轉的周期大概是2.5億年。同樣地,銀河系也並非是不動的,銀河系也在繞著本星系群的質心運動,速度大概是千米/秒。
  • 若地球停止自轉一秒會怎樣?科學家用慣性解釋物質變化,顛覆三觀
    隨著人類對地球的探索越來越深入,科學家們發現地球赤道的自轉速度為465米每秒,每小時運動1674公裡。於是有人腦洞大開地提出一個問題:倘若地球停止運行一秒鐘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理論上,在物理定律中物質運動的兩種狀態分別是運動和靜止,而且物質維持運動或靜止狀態一段時間後就會產生慣性。假如在一個勻速自轉的圓片上放置一個物體,圓片突然停止運動時,該物體就會因為慣性而被甩出去,那麼當地球突然停止運動時,我們也會被甩出去嗎? 科學家表示,倘若地球停止運動一秒,那麼我們周圍的事物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