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地保險:新型扶貧模式建立可持續的防返貧機制

2021-01-17 雲掌財經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任務的收官之年。「後扶貧」時代,如何守住來之不易的脫貧成果,防止因災因病返貧,建立可持續防返貧機制,是當前及未來扶貧工作的重要課題。

一個月前,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翟家所焦河村王小勇家的兩間老房子被大雨衝垮,而孩子馬上要開學,學費和住宿費是一大筆開銷,家裡所剩積蓄已無力支持重建新房。突發的災難讓王小勇家再度徘徊在貧困線上。

會寧縣相關部門在了解這一情況後,通過會寧縣與中國大地保險公司合作推出的「大地防返貧保」,對王小勇一家賠付重建資金26168 元,幫他家擺脫了返貧困境。最近,王小勇一家正在熱火朝天地修建新房,眼見院牆越壘越高,他心裡終於鬆了口氣。

據了解,「大地防返貧保」是中國大地保險公司開發的「保險+防返貧」金融產品,主要針對像王小勇這樣處於貧困邊緣的農村低收入戶和人均收入不高不穩的脫貧戶,為臨貧、易貧人群因病、因災、因學、溺亡、見義勇為等造成人身意外、疾病、家庭財產損失等多種情況提供保險保障。為助力會寧縣鞏固脫貧成果,築起防返貧「攔水壩」,今年5 月底,由中國大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承保的會寧縣「大地防返貧保」項目正式落地,為會寧縣39945 戶174116 人(包括邊緣戶1225 戶5003 人)提供了28 億元的保險保障,保障範圍包含罹患疾病、人身意外、自然災害、家庭財產損失等多種情況。

專家認為,在扶貧工作轉入常規以後,將更多依靠市場機制動員資源,也只有遵循市場規律,扶貧工作才具有可持續性,因此未來金融扶貧的作用將更加重要。在加速推廣保險模式打通防返貧「最後一公裡」的同時,推進金融扶貧、帶貧作用,充分發揮金融服務三農、服務鄉村振興之功能,通過「金融+產業+保險」模式,形成合力,將有助於更好地推進鄉村振興、後扶貧時代的防返貧工作。

相關焦點

  • 中國大地保險:為服務「六穩」「六保」大局貢獻保險力量
    為減少和防止返貧現象,我國許多重視社會責任的保險企業正協助政府保障脫貧工作的順利進行,保護扶貧工作的階段性成果。為快速推進扶貧相關工作,中國大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大地保險」)創新推出「大地防返貧保」。
  • 【獨家專訪】書寫 「大地故事」
    在此基礎上,創新推出產業扶貧、教育扶貧、黨建扶貧、結對幫扶等扶貧方式,實現以「脫貧+防返貧」攻守兼備的扶貧模式,開闢扶貧新路子,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在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黃家院村,鄒女士患腎病入院治療,需要家人輪流照顧,全家收入每月僅有幾百元,生活一下陷入困境。
  • 鄂託克旗:「防貧保」築牢「防貧堤」
    鄂託克旗:「防貧保」築牢「防貧堤」 2020-12-23 19: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平安產險孫建平:保險+科技構建「造血+補血+活血」長效扶貧機制
    作為中國平安「三村工程」的實施單位之一,平安產險責任在肩,盡銳出戰,依託集團「金融+科技」優勢,在「三村工程」統一規劃下,聚焦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經過多年探索與實踐,業已形成以保險創新撬動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精準連結貧困戶的平安扶貧保「造血」扶貧模式,以「防貧惠農保」產品穩固脫貧成效的「補血」機制,以科技助力脫貧攻堅有機銜接鄉村振興的「活血」方略,跑好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接力賽
  • 全省首個地區連片承保的防貧保試點工程正式啟航
    湘西網6月16日訊(記者 周名猛 通訊員 張海水 連潔琳)6月11日,吉首市扶貧開發辦公室與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吉首支公司籤署了《防貧保險保障工程合作協議》。這是省內首個落地的地區連片承保防貧保險保障試點工程。
  • 徐鳳芹委員:完善健康扶貧機制細則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在所有致貧因素中,因病致貧是排在首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副院長徐鳳芹表示,國家和地方出臺一系列健康扶貧政策,大大緩解了貧困人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風險,減輕了貧困家庭的經濟負擔,為穩定脫貧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也暴露了一些問題:如部分貧困地區醫療保障水平過高以致小病大看,過度治療問題嚴重以致小病大治,重治輕防以致民眾缺乏基本的防病知識。
  • 經濟內循環與脫貧防貧:正向反饋、相輔相成
    經濟內循環將在未來的防貧、防返貧工作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全面脫貧也是經濟內循環得以實現的重要前提。經濟內循環:脫貧防貧的助力與保障經濟國內大循環是對經濟形勢的深刻洞察和精準預判的結果。為貧困人口找到穩定可持續的收入來源是脫貧工作的關鍵之一,而構建經濟的國內大循環就是實現產業扶貧的重要路徑和助力。在構建國內大循環中,一批發展困難的企業將得以存活,並逐步實現轉型,而一批新企業也將逐步出現。隨之而來的一批就業崗位也將安置更多貧困人口;除此之外,國內大循環也對工業生產的原材料端有更多需求,處於價值鏈最上遊的農民等將直接受益。
  • 張家口市下花園區構築「六道防線」打贏防貧持久戰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院玉順、王安國)為進一步加大脫貧防貧工作力度,河北張家口市下花園區創新構築起鞏固脫貧成果和防止致貧返貧「六道防線」,努力實現「零致貧」「零返貧」。基本保障防線。全面建立基本醫療、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基本制度,從落實政策上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建立起穩定脫貧、防止因病致貧返貧的長效機制,從根本上拔掉「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窮根。五年來,全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診9402人次,總費用3510萬元,政策範圍內費用2936萬元,區域範圍內合規醫療費用報銷比例90.2%。商業保險防線。
  • 新時代婦女扶貧減貧的中國經驗
    中國婦女扶貧減貧的巨大成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是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在扶貧減貧領域的生動實踐,為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注入了強勁動能,也為促進全球婦女減貧進程乃至全球婦女事業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經驗。一、堅持用黨的光輝思想指引婦女扶貧減貧的前進方向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婦女群體。
  • 齊心協力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
    中國脫貧攻堅成就和經驗是企業參與國際扶貧的底氣,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扶貧,既是中國減貧成就和經驗的傳播者、中國減貧故事的講述者,還是中國減貧經驗在其他國家的落地者,直接參與提供中國減貧方案和貢獻中國減貧智慧,造福當地貧困地區,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扶貧,跟國家之間的減貧合作是有區別的,我們更看重的,是企業在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上面帶來的減貧效果。
  • 陽光保險:讓陽光普照扶貧攻堅之路
    記者 肖世清多年的扶貧路上,陽光保險打造了具有陽光特色的智慧扶貧模式。憑藉積累的企業管理經驗、治理方式、信息獲取能力、市場拓展能力為鄉村賦能。截至2020年9月,陽光保險累計投入扶貧公益超過4.2億元,面向內蒙古、吉林、貴州、「三區三州」等地區的96個國家深度貧困縣實施精準扶貧。
  • 疫情「寒冰」中,中國人保彰顯保險溫度
    在脫貧攻堅戰中,56歲的中國人保員工老張成為了河南駐馬店市的一名駐村第一書記。他堅守扶貧崗位,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他建立扶貧基地、創建黨員合作社、籤訂幫扶計劃,為摘帽脫貧謀求良方;他為村民推進上門體檢、健康檔案、大病救助,消除因病致貧;他大力發展種植業、畜牧業,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 【決勝全面小康】張義鵬:穩就業強產業 防返貧促增收 紮實推進漫江...
    張義鵬在扶貧駐村工作期間傾心扶貧傾真情,對扶貧「第一書記」有著自己的理解。他帶領駐村工作隊,因地制宜,精準開發扶貧公益崗位,大力發展扶貧產業和村集體經濟項目,一面促增收、推進產業扶貧;一面穩收入、推進務工就業,讓貧困戶有了穩定可持續的增收致富產業。
  • 蔣和勝 鄒濤 李小瑜:積極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
    三是培育和引入優質帶貧主體,創新產業組織模式。一方面,壯大集體經濟,通過發展龍頭企業、農村合作社、種養大戶等形式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優先考慮貧困人口就業,帶動貧困人口發展;另一方面,引入一批經濟效益好、帶貧能力強的企業,創新產業組織模式,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帶動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建立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的內生動力能力生成機制。
  • 脫貧攻堅,為世界減貧提供中國方案
    ■ 社論  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加快減少本國貧困人口,是對世界減貧的最大貢獻,其中的精準扶貧經驗也可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借鑑。值此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的扶貧工作的艱巨性、重要性更為突顯。  但面對疫情衝擊和「六穩」「六保」壓力,我們的扶貧減貧目標並未改變。在今年3月舉行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示,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
  • 重慶「點線片面」結合構築立體防貧監測網
    重慶市堅持脫貧與「防貧」相結合,把防止返貧放在重要位置,探索建立了點上重點監測、線上專題監測、片上四級監測、面上大數據監測的立體防貧返貧監測體系,「一戶一策」制定幫扶措施,切實鞏固脫貧成果。衛生健康部門強化醫療治療監測,完善定期反饋機制,開展一般農戶大病保險試點,防止因患大病等因素導致新致貧。四是意外。對因發生重大意外,導致主勞動喪失、巨額支出等收支失衡的農戶,提前啟動監測識別程序,民政部門提前介入。
  • 脫貧攻堅的中國經驗將為世界減貧貢獻力量
    鄭風田將其歸功於反貧困領域的「中國之治」,也就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新型舉國體制。    「對於中國來說,扶貧不僅是小規模的、社會化的生活救濟,而是成建制、有計劃、有組織的國家行動。將減貧作為國家戰略,動員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來參與,集中力量辦大事,這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體制優勢和制度優勢。」他表示。
  • 中國精準扶貧經驗幫助東南亞國家減貧
    坎佔·布維奈說,中國援助項目為村莊帶來許多新理念,還建立了村級項目管理組織。「借鑑中國的減貧經驗,當地有關部門不再簡單送錢送物,而是在項目村開展更有效的『造血型』扶貧。」中老減貧示範合作項目中方專家組組長、中老國家聯合項目辦公室中方常駐負責人範西寧說,中方專家組與老方執行團隊相互學習借鑑,統籌推進項目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