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在所有致貧因素中,因病致貧是排在首位。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副院長徐鳳芹表示,國家和地方出臺一系列健康扶貧政策,大大緩解了貧困人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風險,減輕了貧困家庭的經濟負擔,為穩定脫貧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也暴露了一些問題:如部分貧困地區醫療保障水平過高以致小病大看,過度治療問題嚴重以致小病大治,重治輕防以致民眾缺乏基本的防病知識。
「建議進一步發揮並細化醫療保險項目實施細則。」徐鳳芹表示,要確定合理的醫療保險籌資標準,探索長效可持續的籌資機制。針對精準扶貧醫療保險項目應實行省級統一籌資標準,由省財政建立財政專帳,專帳核算,專帳管理,實行省級統籌。讓貧困人口適當地承擔一部分保費,實行省級統籌醫療保險籌資標準核算管理。並結合貧困人口的醫療保險賠付數據以及考慮醫療費用增長,在全面精準測算基礎上,「以支定收」擬定籌資標準,以達到「收支平衡,略有節餘」。
同時,她表示,要明確和調整醫療保險責任範圍,對於參保貧困人口目錄外醫療費用嚴格監管,進行合理控費。貧困地區要根據既往醫療保險賠付數據和非貧困人口同一病種的均次費用,適當調整對於參保貧困人口目錄外醫療費用報銷的範圍和比例,避免制定過高的報銷比例。可以按照醫療費用高低分段來確定報銷比例,堅持醫療費用越高報銷比例越高的原則。比如進口藥品和醫療器械、限制性用藥、超過基本醫療保險政策規定限額的床位及醫療器械費用、基本醫療保險不可報的高值耗材以及異體器官、矯正矯形等費用,其他醫療保險或醫療救助將不予補償。
「在貧困地區實施的精準扶貧醫療保險的保障對象,從各縣市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特困戶或者低保戶,擴大到這些地區的非貧困人口。」徐鳳芹建議,為非貧困人口構建基本醫療保險、大病醫療保險和精準扶貧醫療保險三道保障線。提高貧困地區非貧困人口醫療保障的同時,擴大精準扶貧醫療保險的資金池,縮小和緩解貧困人口和非貧困人口醫療保障上差距和矛盾。
徐鳳芹表示,要進一步加強醫保基金使用的監管。完善落實分級診療,提高常見病、慢性病縣域內就診率,加強醫療機構診療行為和控費管理。還可以通過組織醫療隊,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的方式,為當地百姓進行健康宣教、科普保健知識講座、發放防病保健知識手冊等。啟動疾病風險評估及一級預防,改善基層醫療機構重治輕防的狀況。(經濟日報記者 劉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