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多山。
白雲山,越秀山,帽峰山,大夫山,蓮花山,王子山,龍頭山,火爐山…………
鍾南山,是影響力最廣、美譽度最高的一「座」。
今天,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鍾南山頒授「共和國勳章」。
柱石之士,譽望所歸。巍巍南山,壯哉壯哉!
今天,我們再一次致敬,向英雄南山。
2020年,又是鍾南山。
你一定還記得,他在高鐵餐車上的一臉倦容,還記得他說「肯定人傳人」時的語氣堅定,還記得他的淚光閃閃,也會記得「我們挺過來了」的一臉輕鬆。
無畏的身影、流淚的雙眼、憂思的面容。每次出現,每個表情,都如尖銳的刻刀,在我們的腦海裡劃下深深印記。
鍾南山,如山。巋然、剛毅,砥柱中流。
「國家需要我們去,我們必須今天就去。」狀如奔馬、聲如雷鼓。明知山有虎,仍義無反顧。
鍾南山,如山。峭峻、不屈,以真為宗。
17年前,公開質疑非典病原是衣原體;公開採訪,直指疫情根本就沒有控制。不諱上,不畏權,一再撞響警鐘、直陳利害,豈顧個人得失榮辱?
悠然見南山。見南山,而悠然。一次次挺身而出,一次次仗義執言,一次次回應期盼。鍾南山給疫情下的人們以信心,以鎮定,以底氣,以支撐。
魯迅先生有言:「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埋頭苦幹,拼命硬幹,為民請命,捨身求法。鍾南山,一個大寫的中國人。
今天,我們再一次致敬,向醫者南山。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為國為民,在「高光」,在大風起兮雲飛揚;亦在尋常,在累月經年、悠長時光。
榮譽等身,他依然雷打不動,每周出診、查房。因為在他眼裡,「最重要的,是病人的生命」。
呼籲監測空氣品質,批評濫用抗生素,質疑過度醫療……六十而耳順?七十不逾矩?不,堅決不改敢言作風。
推動呼吸中心建設,鑽研慢阻肺治療,率隊攻堅新冠肺炎……耄耋之年,他神採奕奕、目光炯炯,腳下生風、步履不停。
不累嗎?
鍾南山亦是肉體凡胎,得過心肌梗塞,心臟裝了支架,出現心房纖顫,曾患甲狀腺炎……
他說:「我有周六和周日,但我要幹活。」
溫文爾雅,又是赳赳猛士;專業睿智,同時拙樸率真;勇毅堅卓,又兼寬厚溫暖。
他是「一個看病的大夫」,醫生是他最為看重的身份;他是工作狂人,對科研攻關、臨床救治始終懷有一腔赤誠。
今天,我們再一次致敬,向廣州南山。
66年前,1954年。
這年1月18日,《廣州日報》上第一次出現鍾南山的身影。
此時,鍾南山就讀華師附中。他在廣州一次運動大會上,獲得男子400米第四名。
「一天晚上,急診室接到了要求出診的電話,值班醫生鍾南山迅速按址上門診治。」
這是1972年11月28日《廣州日報》的內容。一年前,35歲的他離開北京,在廣州開啟從醫之路。
從醫生到所長,從講師到院士,從首批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到全國勞模、「抗非英雄」、感動中國人物、「最美奮鬥者」……
鍾南山在廣州成長,與城市同行。他的敢為人先、務實作風,他的開放包容、責任擔當,與城市精神一脈相承。
一個人,一份報,一座城。
60餘年,一代又一代記者,數千篇報導。
這是一個人的成長史,這是一個英雄的「煉成記」,這是一曲激揚的奮鬥歌。
數十年來,他從未滿足於已有成績,從未在困難面前低頭,從未將人生之船停泊於某個溫暖的港灣。
一直向前,永遠奮鬥。追求不息,攀登不已。
數十年來,他是醫者,又不僅僅是醫者;他是院士,但更像戰士;他在「逆行」,卻視「逆行」為直行……
一貫地有益於人民,一貫地有益於社會,一貫地有益於家國。
此所謂,南山精神、南山風格。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我們目睹著山積而高的過程,我們記錄下山高水長的點滴風採。
今天,我們又一次講述他的故事。
今天,我們再一次帶您——仰望高山。
註:報紙略有刪減,此為完整版。
文、編/廣州日報評論員 夏振彬
聯繫我們:gzrbllzk@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