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VS武漢抗疫,紀念這一輪跨越了12年的生死營救!

2021-01-18 楊國英觀察

文/樹本高

國英觀察專欄作者

512,是一個特殊的日子。

12年前的今天,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發生了一場裡氏震級達到8.0級的大地震。

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

何其慘烈!!!突如其來的汶川地震,造成了8452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50萬平方公裡範圍內的4625萬中國人不同程度受災!

12年過去了,廢墟上拔地而起的汶川新城美輪美奐,錯落有致。但歷史的記憶,並不會因時間而褪色。

緣何要屢屢舊事重提,因何要再次淚目以視?

銘記汶川,不僅僅在於緬懷逝者,致敬生者,更在於復盤這一段屬於14億中國人的災難防控史,汲取並總結經驗教訓。

很多親歷過汶川地震,以及此後的西南旱災、玉樹地震、雅安地震的人,仍然活在對人生未來不確定性的深深憂慮之中。

對於他們來說,一瞬間改變一切的災難既成歷史,但支離破碎的家庭、千瘡百孔的身體、無依無靠的經濟狀況……終將伴隨他們一生。

但別忘了,不光是百廢待興的汶川人,四川人,更多中國人的骨子裡都是堅強的,是奮進的,是化悲憤為力量的「基建狂魔」——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站起來。

12年後的今天,武漢用勝利解封和存量病例清零,「火神山」與「雷神山」的急速應援佐證了這一點——中國人,永遠都不僅僅是那個西方狹隘思維評判之下的「基建狂魔」而已!

中國人的「新基建」精神,西方人是永遠也理解不了的——那種在極短時間內無懼一切經濟與技術困難,重建一切美好事物的決心和勇氣。

汶川地震10年後,一名當時只有19歲的士兵與冒死相救的小女孩甜蜜結婚,海誓山盟終成正果。

生活不是他們活過的日子,而是他們記住的日子。也是我們為了更好的講述歷史,而在記憶中重現的日子。

對於新冠疫情也一樣,我們實時更新疫情追蹤數據,時時敲打拷問防疫流程,與WHO共同總結經驗不足,以至於為濃墨重彩的「武漢會戰」立下文字豐碑,是為了紀念那段慘痛的回憶,而紀念的本質是為了永不遺忘,是為了激勵我們更好的前行。

截至5月12日9時,全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84451例,現有確診病例241例,境外輸入1691例,疫情防控從數據上已經非常平穩。

與此同時,海外現有確診病例卻連續攀升,達到了史無前例的2436730例。

回首這一段備受歧視和指責,甚至在部分西方人眼中「逆全球化」的防疫史,我們似乎依稀能夠看到當年汶川地震的影子。

從汶川地震到武漢抗疫,可變的是時,是勢,不變的,是藐視一切困難,「人定勝天」的舉國動員能力。

何謂「集中力量辦大事」?何為讓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驚呼「一生中從未見過的動員」?

早在汶川地震時期,這樣的「中國式動員」早已初露雛形。

與08年美國颶風災難相比,當年汶川大地震,中國政府只用了美國政府的一半時間,就增派到災區2倍的救援人力。

前前後後,有超過11萬的軍人和武警,超2000人的政府醫療防疫隊,數以萬計的各省市志願者,在一周之內就趕赴了環境惡劣的現場並及時參與救援。

而武漢爆發疫情之後,14億人民,9000萬黨員,近9000個街道和近70萬個居(村)委會共同參與到了這場防疫阻擊戰中,醫療救援、物資供應(捐贈)與運輸、醫院建設、生活保障、發熱統計與檢測……全部被各省市衛健委和有關部門安排的明明白白。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裡,幾乎沒有遠離武漢「震中」的看客,每個人都像是響應國家號召,軍紀嚴明的參戰鬥士。

但更可貴的是那個比12年前更加成熟的調度員——他不僅要跟春運搶賽點,跟復工搶賽點,跟輸入性病例搶賽點,還要操心於在完成國內動員之後如何真正把世界防疫力量擰成一股繩——去義大利支援,去塞爾維亞指導,甚至是派出醫療隊馳援亞非拉小國,中國的「動員」更像是一場覆蓋數十億民調的高難度行動。

從汶川地震到武漢抗疫,「中國質造」也在逆境中成長了。

猶記當年汶川地震,由於我們缺少重型直升機,只能靠從俄羅斯租借米-26,才得以運送必要裝備和物資進入災區。

彼時,全國上下的救援直升機僅僅有80餘架,基本上是傾巢而出參與救援的狀態,即便是這樣救援物資都面臨難以空投到位的難題,許多解放軍戰士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從海拔5000多米的高空跳傘,就是為了能夠儘快展開救援行動。

12年之後,我國早已意識到直升機的重要性,數量從過去的80架發展到現在的1000多架,國產大型直升機直-8G正式投入應用。而當年汶川地震爆發時所使用的運輸直升機,直到今天仍在服役,並且沒有出現任何安全隱患問題。

也許我們的重型直升機關鍵技術仍舊與俄、美有差距,但別忘了,汶川地震中其他尚未突破的搶險救災人力與物力瓶頸,我們幾乎都已經在一一捅破天花板的路上——我們已經設計出了世界第一的重型吊機,生產力最高的礦用挖掘機,載重400噸的礦用重卡,專業救援隊也從原來的5000餘人擴展為數十萬人的市縣級搜救隊伍!(以及約1.3萬餘人的省級搜救隊伍)

「中國質造」不僅要增加數量和質量,還要查漏補缺。

據統計,汶川地震中90%以上的人員傷亡是由建築物倒塌所致。地震造成550萬間左右的房屋倒塌,近600萬間房屋嚴重損壞,受損房屋達1500萬間以上。

在這之後,汶川地震災區修復加固365萬戶受損城鄉住房,全面完成150萬戶毀損農房重建,學校、醫院的抗震標準更是比當地民用建築提高1度設防……現在,汶川的建築安全性已經在全國首屈一指。

應對武漢疫情,我們出現了和汶川地震時期相似的掣肘——醫療物資不足,缺少適配於重點人口作業區的基建管理和查漏補缺能力。(類似於汶川原有建築體系在地震高發地形上的高隱患,疫情發生之前,人口達千萬的武漢地區,常設床位和防控物資,醫療事故的應急響應和查漏補缺能力也明顯不足)

但這一次,我們的糾錯方案近乎是更摧枯拉朽的「中國速度」——醫護人員不夠,我們等不及湖北當地醫護力量增員,立即組織19個省遠程跋涉,對口支援。以最快速度解決湖北全境的需要。(全國累計馳援醫護力量過萬人)

口罩呼吸機不夠,我們還可以組織中石化、比亞迪、格力等民族企業臨時開工上馬,一度創造出日增幅300%的產能記錄。(光是車企比亞迪,近期就投產了300多條口罩生產線,口罩日產能超過2000萬,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口罩生產廠商)

沒有床位,我們也能夠18天建成雷神山醫院,10天建成火神山醫院,成功接受數千名從武漢其他醫院轉診而來的病人,「方艙醫院」的工程奇蹟甚至震驚了全世界。

不僅如此,我們還汲取了汶川建築物強度不足的教訓,在全國各地開工修建當地版本的「小湯山醫院」,防患於未然。

如今,中國的供應鏈彈性到底有多強?

比12年前的汶川地震時期更強。

汶川地震時期,震中地區的供應鏈幾乎垮塌,斷水斷電,醫療物資缺乏的時間甚至能持續長達幾個星期。

而武漢剛剛進入疫情爆發期的2月上旬,全國22個重點省份的統計數據就已經顯示,口罩企業的復工率已經超過76%,防護服企業的復工率為77%,全國重點監測的糧食生產、加工企業復工率為94.6%,煤礦復產率57.8%,電力、天然氣和成品油供應充足,民航、鐵路、水運運輸網絡正常運營。

別忘了,這是2020的年關,農民工還沒返程,上遊原材料企業甚至都還沒來得及補庫存,比起汶川地震時期更為困難。

而且,距離1月23日武漢封城僅僅過去了不到二十天,從時間上來看,各行各業的準備也很倉促。

但中國的供應鏈做到了。

不僅滿足了國內需要,甚至還能夠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從全國數億的口罩缺口,富餘到向全世界供貨38.6億級的訂單!(海關公布了從3月1日至4月4日的出口醫療物資的數據,全國共驗放出口防控物資總價值102億元,其中口罩出口量達到38.6億隻,接近40億隻,總價值77.2億元!)

汶川地震,武漢抗疫,跨越了12年的世紀劫難,盪氣迴腸的「中國式救援」,足以看哭每一個中國人。

正如雷神山醫院落成時的那句令人潸然淚下的醫訓一樣,「雷馳荊楚、術濟蒼生」,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國家能陪我們這樣走過來!!!

相關焦點

  • 災難無情人有情——紀念5.12汶川大地震12周年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中國汶川,一場裡氏8.0級特大地震猝然襲來,一瞬間,天地痙攣,滿目瘡痍。如今,十二年已過,傷口已經癒合,但留下的疤痕依然讓我們刻骨銘心。時間倒回12年前那一刻,地動山搖,山河變色,巴蜀大地被一陣劇烈的搖晃撕開了一道傷口,高樓房屋在幾十秒間化為一片片廢墟。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大的一次地震,受災面積約50萬平方公裡。
  • 紀念5·12汶川大地震11周年 跟著這些電影緬懷逝者
    1905電影網訊201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中國四川汶川爆發芮氏8級大地震,近7萬人遇難,牽動全國人民的心。如今,距離汶川大地震已經過去11年,期間有不少電影重現了災難發生時的感人事跡,描繪了災後重建的動人故事,讓我們跟著這些電影一同緬懷逝者,致敬重生。1.
  • 汶川地震10周年:盤點五部有關汶川地震的電影,北川救援真實再現
    2008年5月12日,山崩地裂,一場巨大的自然災害突襲中國。大型文獻紀錄電影《人民至上》全景式地記錄了在這場特大地震中,黨和政府以及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奮起抗震救災的全過程,許多畫面和聲音的片段為首次公開。《5·12:汶川不相信眼淚》:北川救援,真實再現。這也是一部高度記實的電影,可謂一部專門表現北川救援的電影力作。
  • 汶川大地震12周年緬懷文案_朋友圈說說微博文案精選
    今天,2020年5月12日,12年前,汶川的那場地震你一定無法忘記,12年間,儘管仍無法釋懷生命逝去的悲傷,卻凝聚了互相鼓勵、相攜前行的堅強,還有廢墟上重新站立的新生。   我們緬懷生命的逝去,也銘記危急時刻的生死救援、災難面前的大愛無疆、震後重建的守望相助。
  • 「生命之花 重生綻放」——四川汶川舉行地震12周年生命感悟分享會
    「生命之花 重生綻放」——四川汶川舉行地震12周年生命感悟分享會 5月12日,一場特殊的生命感悟分享會在「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紀念館舉行。 2020年是汶川特大地震發生的第十二年,每年5月12日,震中紀念館都會舉辦紀念活動。
  • 汶川地震十二周年朋友圈說說怎麼發?四川汶川地震周年感言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發生芮氏8.0級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 有關5·12汶川地震的九部電影
    又到了5月12日,轉眼間8年過去了,但汶川地震帶來的逝者之殤仍未被時間掩蓋。
  • 汶川地震12周年紀念日作文:12年
    12年要是回到12年前的5月12日的汶川,不知道會是什麼樣子。2020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發生以來的第12年。那一年,無疑是令人惋惜的一年,7萬多人喪生,1。8萬多人失蹤,37萬餘人受傷,這數據,現在看來也令人唏噓不已。
  • 汶川地震99張圖片記憶——請永遠記住5·12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一個無法被忘記的時間;8.0級地震,近7萬人遇難,一段8年過去依然會感到傷痛的記憶。  99張圖片,謹以此紀念我們共同經歷的那場災難,以及災難面前國人表現出來的巨大勇氣和空前團結。  在地震中痛失妻子的男子用繩子將妻子的屍體綁在背部,送她去太平間。在極大悲痛的折磨中,他努力要給予自己的妻子死後些許的尊嚴。  四川江油公安局一名普通的民警將她自己才6個月大同樣需要母乳餵養的孩子交給了父母照料,卻義務地為一些急需哺乳的地震災區孤兒餵奶。
  • 「5.12」汶川特大地震12周年紀念日5G直播引千萬網友在線觀看
    2020年5月12日是「5.12」汶川特大地震12周年紀念日,由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主辦,中國地震局發展研究中心、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管理中心承辦的中國聯通5G網絡直播紀念主題活動震撼呈現。直播前夕,在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的大力支持下,地震紀念館管理中心攜手新華社、VSTA看天下、封面新聞、四川日報、直播綿陽等多家媒體及平臺共同播放《汶川地震十二年》視頻,視頻播放熱度高達2213.6萬;央視頻、今日頭條、新浪微博、沃視頻、四川觀察、直播綿陽、鬥魚、虎牙、抖音、綿州先鋒、愛奇藝、微信12家在線網絡平臺進行了為期四個半小時的現場直播,累計觀看人數達1005萬。
  • 紀念汶川地震 《極震區》3D災難電影啟動
    2018年8再現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極震區》,在震後十周年之際正式啟動。電影《極震區》,向抗震救災英雄與人民致敬,謳歌中國軍魂,傳遞大愛的中國精神。  (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協會副秘書長張作龍為《極震區》題詞)  汶川大地震3D災難電影,集各界力量共創大作  《極震區》是關於汶川大地震救災題材的3D院線電影,不僅將5.12汶川大地震通過電影鏡頭進行全景展現
  • 汶川地震祭:打開塵封12年的影像
    5·12是個特別的日子,它是護士節、全國防災減災日;今年的5·12更為特殊,它還是汶川地震12年祭。2008年,在四川地震發生後,《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乘上幾經更改起飛時間的飛機,趕赴災區都江堰。幾經周折,記者終於到達汶川地震災區,拍攝和記錄了那場人間災難。12年過去了!我們再次打開塵封的記憶,回看那些殘酷的歷史鏡頭,你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驚世之災雷霆馳援人命關天撤離危境 情滿後方 汶川地震十二年,回望悲痛,致敬重生。有愛,就有希望!
  • 那個給汶川地震寫過歌的林俊傑,又和孫燕姿為武漢寫了首歌
    這不是林俊傑第一次為災區寫歌,2008年林俊傑用兩天一夜為汶川地震寫了一首《愛與希望》,後來一位當時就在震區的小哥上音樂綜藝唱起這首歌說,「當時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聽到廣播裡放了這首歌」,林俊傑與他合唱,聽哭了許多人。2009年中國臺灣風災和2015年塵爆,林俊傑又寫了《媽媽的娜魯娃》《I Pray For You》。
  • 走出汶川地震、親歷湖北疫情,大學生走上思政課講臺講述抗疫精神
    上海師範大學學生謝譽在童年經歷了2008年汶川地震,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時她身在湖北,並積極加入到志願者隊伍中。11月16日上午,謝譽作為「青年有責·同心戰疫」宣講團成員,和她的同窗潭禕煒、呂煥以及學校老中青三代名師一起走上了思政金課的講臺。  近日,上海師範大學集結了100篇親歷文存,全部由疫情期間身在湖北的師生所寫,並以《我在湖北》為書名,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 你投我以桃,我報你以李——武漢12名愛心志願者到汶川開展捐贈活動
    8月29日一大早汶川縣三江鎮龍竹村支部書記趙勇就站在進入三江鎮的路口等待,不時的向路口張望,今天他將迎來一群特殊的客人——武漢無敵旋風志願者聯盟的12名志願者。這群客人將在三江鎮舉行一場特殊的愛心捐贈活動。
  • 12年前汶川地震,全國救援直升機缺乏,現在數量大增是血的教訓
    人性的光輝始終存在,再苦的災難都會披荊斬棘地跨越過去。▲汶川地震舊照汶川地震發生前,這座位於四川西北部的的小縣城——汶川,並不被世人知曉。這裡常年被雲霧環繞,被稱為「雲朵上的人家」,宛如仙境。可就在2008年5月12日,人們慵懶地迎接午後陽光時,一場驚天動地的大地震轟然爆發,全國皆有震感。高達8級的地震讓縣城及周邊村鎮上的房屋瞬間垮塌,死亡人數近10萬,造成直接經濟損失8000多億元人民幣。地震發生時,許多人被瞬間埋進廢墟中,殘梁斷垣壓在許多人的身上,無法動彈。汶川需要緊急救援,黃金救援時間是一場生死拉力戰。
  • 汶川地震12年:每一年,我都去她的空間留言
    時間總是勻速前進,2020.5.12的到來卻有些倉促。或許是年初疫情留下過悲慟,轉眼才驚覺,原來 汶川地震已經過去12年了。「2008——5.12——1428」,14億人的人生記憶,被這樣一串數字連在了一起。但有 69227人除外,他們掉了線。12年後的紀念,格外鄭重一些。
  • 解放軍在汶川地震中救出的女孩,如今從軍在武漢救人
    12年前,汶川地震,她在損毀的校舍中盼到了解放軍的救援。12年後,她成為一名軍隊文職護士,主動請纓赴武漢戰疫救人……「給我一次機會,讓我報當年的恩」2008年,汶川地震,劉佳所在的中學損毀嚴重,交通受阻、通信中斷,她和同學們在無助中度過了一生中最難忘的一天一夜。
  • 汶川地震,這些故事我們忘不掉!
    緬懷逝者,致敬重生,今年是汶川地震12周年。如果說哪些英雄值得被銘記,除了現在抗擊新冠肺炎的醫護人員外,12年前那場地震中,冒著生命危險救人的普通人,同樣值得被記住。2008年5月12號,伴隨著一聲巨響,建築物瞬間土崩瓦解,汶川發生地震了。
  • 紀念「汶川地震」十年 這些感人的電影值得一看
    封面新聞訊 (記者杜恩湖)201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而關於汶川地震的感人電影近期也紛紛公映。愛情故事改編《親愛的,我要和別人結婚了》去年的九寨溝地震後,一篇名為「親愛的,對不起,我要和別人結婚了」的文章在網絡上爆出,汶川地震親歷者董蕭楊埋藏在心裡深處九年的愛情故事,因再一次的四川地震在作者李小木的筆下而深情流出,感動著成千上萬的網友們,看過的人都會情不自禁的流下淚水,時至今日,再讀此文還會忍不住溼潤了眼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