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涉及範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汶川大地震。
據統計,汶川大地震造成的重災區面積多達十萬平方公裡,嚴重損毀房屋四百五十餘萬戶,致使一千餘萬人無家可歸。「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天災無情人有情,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前有唐山後有汶川,八方支援舉國捐,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書寫出一部部可歌可泣的大愛書篇。人性的光輝始終存在,再苦的災難都會披荊斬棘地跨越過去。
汶川地震發生前,這座位於四川西北部的的小縣城——汶川,並不被世人知曉。這裡常年被雲霧環繞,被稱為「雲朵上的人家」,宛如仙境。可就在2008年5月12日,人們慵懶地迎接午後陽光時,一場驚天動地的大地震轟然爆發,全國皆有震感。高達8級的地震讓縣城及周邊村鎮上的房屋瞬間垮塌,死亡人數近10萬,造成直接經濟損失8000多億元人民幣。地震發生時,許多人被瞬間埋進廢墟中,殘梁斷垣壓在許多人的身上,無法動彈。汶川需要緊急救援,黃金救援時間是一場生死拉力戰。
為使埋在瓦礫下的人獲得重生,有些救援人員在山路崩塌的情況下,依靠步行快速奔赴災區。當地許多老百姓在自己獲救後,仍然不顧個人安危,擦乾眼淚幫助救災人員救援更多的人。與此同時,來自全國各地的無數位志願者也紛紛請願來到汶川,幫助同胞們脫離困境,而無法到達災區的人民也積極捐款捐物,做著自己的一份貢獻。一時間,中國人民的團結力又一次深深地凝聚起來,舉國眾志成城,一定能戰勝天災。在眾多救災力量中,我們不能忘記那些空中救援力量,他們對災區同胞們的獲救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由於汶川境內地勢險峻,且地震損毀了絕大部分通道,救援人員很難第一時間到達受災現場。在災區同胞安危刻不容緩的情況下,為開闢一條嶄新的生命通道,直升機救援成為當時最行之有效的救援手段。當時全國能調動的直升機一共有四五百架,而四川境內能全部調動的直升機更是稀少。於是,由全國聯控立即調集80架直升機火速飛往汶川,積極參與救援任務。當時中國國力正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直升機力量較為薄弱,80架直升機幾乎是全國所有搜救直升機的數量。
地震發生後第三天,一批批滿載著救援人員的直升機穩步降落在震中地區。當地老百姓都趴在地上,飽含淚水望著這一架架生命之機,這是他們生命的曙光。有些重災區實在不方便平穩降落,許多空降士兵在完全不熟悉地形的情況下選擇跳傘,希望能夠儘快為災區同胞排憂解難。地震發生兩天後的中午,就有15名空降兵在茂縣上空分批次地進行跳傘著落,其中有3人因氣候和地理條件因素的影響被掛在樹上或撞在石頭上。萬幸的是,他們都沒有大礙,整理好行囊後,又立即奔赴重災現場。
參與緊急救援的80架直升機來來回回飛行了4000餘次,為抗震救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正由於當年直升機數量較為匱乏,如今我國直升機救援才自那以後加快腳步不斷進步,直升機隊伍從數量、質量、人員上都有顯著進步。如今,我國的直升機數量遠遠超過1000架,國產大型直升機直-8G,可以一次投送30多名步兵,航程最遠可以到達1000公裡。即使未來再有巨大災難,相信這些直升機可以很好地為全國人民保駕護航。
結語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國家將每年5月12日定為防災減災日,國人開始系統化的學習如何應對突發的自然災害等困難。中國的各類科研技術也不斷發展,為災難中的救援力量提供著強有力的裝備技術支持。
參考資料:
《汶川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