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想讓自己的零花錢更多,賣掉父母買的房子,這簡直就是」敗家子「的典範。大學生用房換零花錢花:不想成為「敗家子」,應先實現人格的獨立。
據媒體報導,一位1998年出生的大學生,他的父母在2015年為他買了房子。由於他的父母通常只給零用錢,他感覺自己的零花錢不夠多,在2016年,他以320萬的價格出售了這所房子。 實際上,這所房子的價值已達到550萬,收到這筆五萬元的定金後,他在一周之內就花完了。
對於這樣的事情,我感覺算得上是一件大事了。 作為一名大學生,由於他想多得到一些零花錢,他不得不賣掉父母自己買的房子,這就是 」敗家子的典範「。當這件事發生時,便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廣泛的討論,那麼當代學生應當如何才能實現自己人格上的獨立呢?
1、學會對自己負責
實現自己人格獨立首先知道自己對自己負責,而不是讓別人對自己負責。但是,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中,許多孩子只有在完全擺脫家庭後才會有快速的成長。
對於許多「敗家子」來說,他們可能不了解自己,而非常享受過程。因此,只有在自己的利益損失後,他才會反思並逐步成長。
儘管他自己損失很多錢,但是從獲得的價值來看,這可能會讓他逐漸長大並開始思考自己的行為以及行為背後的責任,這比損失一些錢更重要。
2、除接受良好的教育外,父母應該給孩子試錯的機會
為了使一個人獨立於人格,除了良好的教育和生活環境外,父母還可以放開手,讓孩子從小就擁有試錯的餘地。 只有當一個人知道自己對自己負責時,他的個性才能獨立。 如果讓別人為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那麼「敗家子」的行為自然就會發生。
因此,有時「敗家子」的行為並不完全是孩子的問題,可能與原始的家庭教育方法有關。 許多父母由於家庭條件良好,對子女沒有底線的照顧,最終他們的子女將變得無法無天,自然會走上「敗家子」之路。
3、要消除「富不過三代」的偏見
長期以來,人們對「富不過三代」懷有深深的偏見。 「富不過三代」實際上是在強調不能教育自己孩子的父母,而不是在強調富裕的家庭一定不能過三代人的命運。 從某種意義上說,富裕家庭更有可能成為讓子女成才,這是現實世界的真實寫照。
儘管在歷史和影視小說中,我們經常看到很多富不過三代的例子, 但是,如果稍微考慮一下,就會發現邏輯漏洞是顯而易見的。 他們只是嫉妒和仇恨的一種情感,沒有嚴格的邏輯機制,因此,這是一個錯誤的判斷。
寫在最後
對於這樣的大學生,現實生活中肯定有很多。 對於大學生來說,人們總是認為只有學習好就可以了,但是事實上,上大學是一個非常全面的成長過程, 不僅要很好地學習所謂的專業課程,而且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大家認為敗家子和人格獨立之間有沒有必然聯繫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說說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