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學生,大多數還屬於純消費者,我們的生活費主要依靠父母的給予,不能任由自己的喜好無計劃的消費,但好多同學卻意識不到。
目前,大學生生活費消費主要有兩大方面:社交和購物。雙十一的購物熱潮轟動一時,半夜起來搶購衣服、鞋、包、化妝品……很多同學搶購,不是因為衣服不夠穿,而僅僅是為了追求一時的時尚。很多同學認為衣服只能穿一季,來年再穿就過時了,不想讓自己成為「土妞」。換言之,消費是為了面子,為了滿足貪婪欲望的人比比皆是。大學生應該樹立合理的消費觀,大學生代表新一代人才群體,倘若一個個都盲目跟風,過度消費,購物成癮,那我們怎麼成為新一代社會的接班人,怎麼去推動社會的發展。
除了過度消費,社交又是大學生花錢的一大方面。大學不同於高中,社交面及其廣泛,時不時就會聚餐唱歌看電影,雖然大多數都是AA制,但是也擋不住三天兩日的社交活動。某同學一個月平均1000多,飲食和必需品不過五六百元,但是每個月花在社交娛樂上的錢就高達四五百元,這對於大學生來說確實有些不合理。有人說,人家家裡富裕,何必去指責呢。但是家庭富裕並不是學生個人努力所得,我們要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我們即將踏入社會,要有正確的消費觀念,養成節約的習慣,才能一步步去獨立的打拼自己的事業,而不是依靠父母的力量。
我們需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消費觀。我們人群中的每個人家庭環境都不一樣,經濟能力也有所差異。我們也不要過度去羨慕別人,因為我們的羨慕並不能改變現實。我們需要量力而行,不鋪張浪費,不盲目從眾,做個真實的自己很重要。
每個大學生群體當中都有那麼一些特殊的人群,他們勤學習,勤勞動,拿獎學金,做兼職為家裡分擔壓力。為家庭分擔壓力的他們我們值得去敬佩和讚美,因為他們的責任心重於一切,他們在為自己早早的鋪設過河橋,不辭辛勞,忘忽自我,但是我們不一定要把那視為唯一的「正確」。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們需要做個積極進取,不負眾望的大學生,我們所肩負的責任是整個社會,這對於醫學生來講更是重要,我們需要正確看待生活,先苦後樂,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在這個紛繁複雜的時代,我們大學生受到太多因素幹擾,對很多東西其實都是一知半解,相對迷茫,對待消費也是如此。雖說能相對科學合理的花錢,對錢有了一定概念,但是眾多因素仍幹擾我們有非理性消費的傾向,所以,適當停下來冷靜、自省、總結,對方方面面也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