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生活費都花哪去了?過度消費不可取

2021-01-18 局外視界

作為大學生,大多數還屬於純消費者,我們的生活費主要依靠父母的給予,不能任由自己的喜好無計劃的消費,但好多同學卻意識不到。

目前,大學生生活費消費主要有兩大方面:社交和購物。雙十一的購物熱潮轟動一時,半夜起來搶購衣服、鞋、包、化妝品……很多同學搶購,不是因為衣服不夠穿,而僅僅是為了追求一時的時尚。很多同學認為衣服只能穿一季,來年再穿就過時了,不想讓自己成為「土妞」。換言之,消費是為了面子,為了滿足貪婪欲望的人比比皆是。大學生應該樹立合理的消費觀,大學生代表新一代人才群體,倘若一個個都盲目跟風,過度消費,購物成癮,那我們怎麼成為新一代社會的接班人,怎麼去推動社會的發展。

除了過度消費,社交又是大學生花錢的一大方面。大學不同於高中,社交面及其廣泛,時不時就會聚餐唱歌看電影,雖然大多數都是AA制,但是也擋不住三天兩日的社交活動。某同學一個月平均1000多,飲食和必需品不過五六百元,但是每個月花在社交娛樂上的錢就高達四五百元,這對於大學生來說確實有些不合理。有人說,人家家裡富裕,何必去指責呢。但是家庭富裕並不是學生個人努力所得,我們要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我們即將踏入社會,要有正確的消費觀念,養成節約的習慣,才能一步步去獨立的打拼自己的事業,而不是依靠父母的力量。

我們需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消費觀。我們人群中的每個人家庭環境都不一樣,經濟能力也有所差異。我們也不要過度去羨慕別人,因為我們的羨慕並不能改變現實。我們需要量力而行,不鋪張浪費,不盲目從眾,做個真實的自己很重要。

每個大學生群體當中都有那麼一些特殊的人群,他們勤學習,勤勞動,拿獎學金,做兼職為家裡分擔壓力。為家庭分擔壓力的他們我們值得去敬佩和讚美,因為他們的責任心重於一切,他們在為自己早早的鋪設過河橋,不辭辛勞,忘忽自我,但是我們不一定要把那視為唯一的「正確」。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們需要做個積極進取,不負眾望的大學生,我們所肩負的責任是整個社會,這對於醫學生來講更是重要,我們需要正確看待生活,先苦後樂,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在這個紛繁複雜的時代,我們大學生受到太多因素幹擾,對很多東西其實都是一知半解,相對迷茫,對待消費也是如此。雖說能相對科學合理的花錢,對錢有了一定概念,但是眾多因素仍幹擾我們有非理性消費的傾向,所以,適當停下來冷靜、自省、總結,對方方面面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關焦點

  • 寫給大學生:過度消費,它會讓你的生活苦不堪言
    這還是2018年的數據,所以由此可見,多少人正在超額消費,從各種借款平臺,透支著自己的工資,生活費。在大學生之中,這種現象更是比比皆是。用著花唄,穿著AJ,塗著名牌化妝品。我身邊大部分大學生或多或少都欠著花唄,幾百,幾千的都有。大學生身邊的誘惑真的太多了,看到雙好看的鞋,別人塗的好看的口紅色號,漂亮的衣服,昂貴的手機,奢華的酒店。
  • 過度消費正在透支著我們:你有過度消費的經歷嗎?理性消費去哪了
    賣腎買iphone,以前看的時候只是一笑了之,現在在看,才發現了其中的含義—過度消費。1、過度消費正在慢慢地侵蝕現在年輕人的生活。那麼何為過度消費呢?過度消費,是指不符合國情,與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且超出基本需求和支付能力的消費,是一種扭曲的、不可持續的消費方式。
  • 破題大學生過度消費需樹立正確價值觀
    金秋九月,新生入學,生活費成了不可迴避的話題。近日,一名大一女生的求助帖走紅網絡,她希望母親給自己每月4500元的生活費,但卻遭到了母親的拒絕。她覺得自己很委屈,認為一個月2000元的生活費根本不夠花。
  • 新聞觀察:大學生超前消費
    新聞觀察:大學生超前消費   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電商購物節,想必很多人都『剁手』了吧,大學生們也不例外。雖然大學生普遍沒有穩定、充足的經濟收入,但受商家促銷、自身喜好等各方面的影響,有些同學把下個月的生活費都提前給花光了。還有人不惜用上分期付款、借貸等方式,就是忍不住「買買買」。那麼,對於大學生而言,該不該超前消費呢?
  • 大學生「生活費」排行榜出爐,五個等級差距大,多數人都在第四級
    進入大學以後,每個人的生活費都有所不同,經濟條件較好的同學,每個月都會消費幾千元,而對有些家庭來說,幾千元卻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因此,大學生的生活費天差地別。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大多數學生每月生活費都在1200元左右,個別同學的生活費在2000元以上,這部分是少之又少,下面看看大學生生活費等級排名,看看各等級的差距,你在哪一個等級呢?多數人都在第四級。
  • 大學生消費現狀,生活費共分五個檔次,一個月多少錢才夠花?
    我有個認識的寶媽,就曾經和我抱怨大女兒上了大學以後,一直和她們夫妻倆冷戰,只因為她覺得生活費一個月給1500元實在太過「寒酸」,根本不夠花。這位寶媽卻覺得,同樣在上大學的侄子,一個月生活費就是1500元,人家都夠花,怎麼你就不夠花?
  • 新聞調查:當代大學生錢都花在哪了?
    在記者訪問的學生中,有人月月有餘,有人卻是「月光族」,更甚者是「負債族」,那麼大學生的錢都花在哪兒了呢?據統計,戀愛、人際交往、考證、購物已經成為現代大學生最主要的消費項目,其中戀愛、人際交往費用佔據日常消費的絕大部分。
  • 2020年大學生生活費排行榜,五個級別差距明顯,你屬於哪一級
    今年大學開學已經有一段時間,相信大部分學生都已經熟悉了自己就讀的大學校園環境和大學所在城市的消費水平,對於大一新生來說,第一次離開父母獨自去陌生的城市上大學,肯定會有很多不習慣的地方。
  • 大學生入學過度消費背後的無奈 家長燒錢直呼受不了
    這位同學說,馬上就要開學了,家人都十分高興,或多或少地都對她進行了物質獎勵,所以在選購入學用品上可以買一些稍微高檔的。8月16日,筆者所在當地一家大型手機賣場裡各商家為爭奪市場,推出各項優惠活動。大學新生憑錄取通知書買手機贈話費、購機贈藍牙耳機、甚至是直接享受價格優惠……各種宣傳標語奪人眼球,很多消費者特別是學生一族都很難經得住誘惑。
  • 大學生過度消費遭遇校園貸,家長要為其買帳?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在消費,沒有存在不消費的個體。每個人消費的多少不一,有多有少,有好有壞。消費的群體也是多樣的,有學生,老人,上班族,工人。在如今,社會消費水平越來越高,生活質量越來越好,網際網路的發展也為消費水平增加活力。
  • 大學生一個月多少生活費合適?
    大學生一個月三千元生活費會不夠用嗎?或者說大學生一個月多少生活費才算夠用?像這樣的話題底下的回答總是五花八門,畢竟一萬個人眼裡有一萬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過法。
  • 女大學生要求每月4500元生活費,大學生非理性消費為何愈演愈烈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近日,一個大一女生的求助帖走紅網絡,她希望母親給自己每月 4500 元生活費,但遭到了母親的斷然拒絕。她覺得自己很委屈,認為一個月 2000 元生活費根本不夠花。又到開學季,隨著新生入學、老同學返校,一個消費高潮周而復始,席捲各地高校,成為家長們長籲短嘆,社會輿論關注的焦點。據調查,大部分大學生每學期生活費在 1500-2000 元之間,少部分學生在 1000-1500 元之間,個別學生在 3000 元以上。2018 年全國校園市場總規模近萬億。事實表明,在龐大的數據背後,瀰漫著部分大學生非理性消費的霧霾。
  • 一月一萬、一月8百,大學生生活費差別巨大,4個檔次你家是哪級
    一線城市大學生生活費,五千一萬很常見,有的每月8百還分周轉帳 洋洋高考的成績很理想,去到了一個理想的一線城市。 沒想到媽媽一張口就是一頓質問和指責,一周時間才過去了一半,就花光了,說洋洋不會理財和節約,洋洋心中也十分鬱悶。 洋洋說道:「這是一線城市,寢室同學的生活費都有兩三千,就算是五千一萬也很常見,怎麼自己家庭條件還可以,卻連8百塊也要分周轉帳。」
  • 日本大學生要花這麼多生活費?
    成為大學生以後,交朋友的機會變多,外出聚餐、參加活動都要花錢,那麼日本的大學生平均要花多少生活費呢?想要留學的同學們快來參考看看~日本學生支援機構之前做過一個《學生生活調查結果》的報告,詳細介紹了大學生生活費的各項支出和總和。從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國立大學的大學生生活費最多,花費最少的是私立大學,全體平均花費為690800日元。
  • 大學生「生活費」等級表出爐,4個檔次差距大,你家孩子哪一級?
    相信大家在上大學的時候,每個月父母都會為我們打來生活費,自己就要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裡面,來合理的分配這些錢。 而之前在網上一直都有這麼一個問題,那就是:家長每個月給大學生多少生活費合適?對於這個問題,很多家長都發表了不同的看法,因為每一位家長給孩子的生活費都是不一樣。
  • 孩子上大學後,一個月給多少生活費合適?大學生:也就3000
    但是大家也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在給孩子生活費這件事情上,不能像初中高中一樣小打小鬧了,必須要認真對待。那麼給多少才合適呢?有一張大學生生活費等級表非常有意思,第1等的學生每個月的生活費在5000元以上,妥妥的土豪家庭。第二等的學生在2500~4000塊錢左右,也很富裕了。
  • 大學生太注重形象消費,沒必要
    近日,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2019大學生消費理財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在校大學生每月平均花銷(不含學費、家庭與學校間往返交通費)達到了1197元,其中,形象消費所佔比重最高(62%),其次是社交娛樂消費和學習消費。當生活費不夠用時,大學生會怎麼做?37%的大學生會選擇信用消費或分期付款。
  • 大學生「生活費」分5個等級,3級以上無壓力,1級日常開銷都夠嗆
    相信很多朋友都深有體會吧,進入大學校園後,我們第一個要學習的就是如何規劃自己的生活費。畢竟離開了父母的庇護,很多事情都要靠大學生自己解決,雖然家裡每個月都會打生活費,但怎麼花才夠用,這才是學生們關心的事情。前段時間就有人做了調查,並把大學生的生活費分了等級,其中3級以上的可以說是毫無壓力了。
  • 2020年大學生「生活費」等級表出爐了,網友:這差距不是一般大!
    有的父母擔心給多了,怕孩子花錢大手大腳,不該花的也亂花;給少了,又怕孩子不夠花,在學校吃苦,讓孩子太自卑。那該給大學生每個月多少生活費才夠用呢?根據《2019大學生消費理財觀數據》顯示,我國大學生目前的每月平均開銷為1197元,去除生活費較高的那部分同學去掉,多數大學生每個月的生活費應該在1000元左右。然而卻有很多同學表示,這1000元除了吃飯和基本的生活,根本不夠用!
  • 大學生每月2000塊錢生活費,還嫌父母給的太少,很無奈
    文|秘籍君有一段時間,網上一則大一女學生網絡求助帖走紅,她說目前在新一線城市上學,覺得母親給的生活費太少了。上高中的時候,母親特別大方,各種補習班動輒4000、6000塊錢,眼睛眨都不眨都給交。但是,現在上大學了,每月只給2000塊錢生活費,所以一到月底她就不得不吃食堂,連護膚品、新衣服,也不能隨意買,生活水平不如身邊的女生......看到這裡,我感覺挺無奈的,這位大一新生把「吃食堂」「不能買想買的護膚品、衣服」,當成一種「超低檔次」的消費。難道,現在的大學生生活費都這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