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你們的二師兄元元,很開心又和大家見面啦,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題是
「日本人的名字」
為什麼會想做這個話題呢?其實前幾天我剛好和梁爽老師聊天,我問梁老師,您經常去日本參加許多高端大氣的會議活動之類的,是不是也有一個正宗的日式名字方便介紹自己呀?梁老師淺淺一笑說,有呀,我的日式名字就叫「小梁爽子」呀!
我一聽就樂了。這讓我想起來一條很火的微博
除了「魯花花生油」,這屆網友還發散自己的思維,取出了「樂山缽缽雞」、「陝西biangbiang面」、「豆本豆豆奶」之類的名字,把半夜刷微博的二師兄都給看餓了。雖然這些名字帶有濃濃的中國風,日本人也不會真的起這個名字,但是反映出來的一個現象是,大部分中國人對於日本人的名字第一印象就是感覺
「莫名其妙」
其實有的時候他們的名字還真是令人摸不著頭腦。有一次我在看日本綜藝的時候,有個人的名字居然叫「初中生」,讓我一時沒有明白他是一個初中生,還是他真的就叫「初中生」。
無獨有偶,相信不少同學聽說過日本有一個很吃虧的姓叫「我孫子」,比如二師兄要是姓「我孫子」的話,大家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喊我「我孫子元元」了。除了這個姓氏,在東京附近甚至有一個城市叫「我孫子市」。但是根據日本姓名學家的考據,這個姓氏和印度外來人口很有關係,古時候由印度舶來的外來人口被稱為「阿比那古古」,所以為了表示對先祖的懷念,大家就把自己稱為「阿比那古古」,也就是突然很有咖喱味的「我孫子」。
日本的一期綜藝專門還採訪了「鼻毛三兄弟」。其實據這三兄弟解釋,他們這個名字是有「邊緣」、「岬」的意思,而他們的祖先來自於大阪府大津市,而大津市的形狀就是狹長而且臨海的,所以這個姓氏其實是反映了當地特殊的地形。
雖然日本現在有很多神奇的姓氏,但是在很久很久之前,日本人其實是不能隨便擁有姓氏的,這些姓氏必須由天皇賞賜而來,並且根據姓氏建立了森嚴的等級制度。其實這種制度和古代中國的宗法分封制十分相似,具體內容就是,掌握著中央政權的以天皇為代表的貴族階級,通過與各小國的國王建立起有血緣關係的集團來加強自己的統治,這種血緣關係的顯式表示就是天皇賜給小國國王的「氏」。而這些「氏」名的依據,有的來自官職,比如做祭祀工作的貴族被稱作「忌部氏」;有的來自統治地,比如出雲國的國王被稱作「出雲氏」。
但是隨著統治的進一步擴大,同一個氏內部也需要做區別,這個時候,大和王朝就對氏族成員按照親疏關係、功勞大小等分別授予他們「姓」,用來表示不同成員的地位、職務、門第等,就好比「公爵」、「侯爵」的感覺,所以取「姓」的方式就是參照相應職位的名字,例如「相臣」、「君子」等。
馬爾薩斯曾經說過,人口的增長那是幾何式的爆發,就算是社會上稀少的貴族階級,就那麼幾十個姓哪夠他們分的呢?也算是從中央政府那裡學來的方法,貴族世家的掌門人就好比一棵大樹的樹根,他也會根據自己後代的能力大小、血緣親疏等,再賜給各個分支自己的代號,這個代號還有個形象的名字,叫「苗字」,字面意思就是「長出來的嫩芽、分支」,正好就表示了從本家分出的支系。
所以,這些「姓」、「氏」、「苗字」,可以說是從最開始的時候就只是一個人身份地位的象徵罷了,那麼數量眾多的沒有身份沒有地位的老百姓,是不配擁有姓氏的,有也只是一個諢名而已,比如說「太郎」、「二郎」、「三郎」等等。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轉眼之間日本迎來了明治時代。通過「姓氏苗字」建立起來的集權統治雖然聽起來很靠譜,但是管理起來全國那上億的無名無姓的老百姓可是讓明治天皇大傷腦筋,於是在1870年,政府決定老百姓可以擁有姓氏權,可以給自己取名了。
但是經過千百年來的薰陶,大家早已對「姓名等價於貴族」的認知習以為常了,所以不愛當出頭鳥的日本民眾也沒有誰敢先去過一把「貴族癮」。直到明治政府頒布了《苗字必稱令》,大家才幡然醒悟,「姓氏」已經從奢侈品跌下神壇,於是下一個問題就是如何給自己取一個名字。
從這個時候開始,可愛的日本民眾上演了一次次令我們摸不著頭腦的神操作。有些膽子大的人就從原來貴族的姓氏中挑了一個,讓自己也沾沾光;有些做家臣的,乾脆就拿主人的姓氏;但是大部分的人,是那些面朝黃土背朝天大字不識一個的農民呀,他們也沒什麼好的創意,糾結了半天覺得還不如隨便起一個,所以種田的就叫什麼「田中」、「田邊」,砍柴的就叫什麼「山下」、「山本」,還有剛才提到了紀念祖先的「我孫子」和紀念生活地點的「鼻毛」,讓我們不禁感嘆,起名這麼大事怎麼能這麼隨便…
但是這還只是個開始。在近幾十年歷史上一個令人細思極恐卻又真實存在的歷史現象是,日本人經常根據一些現實中的名人或者動漫裡的人物起名。而貫穿了這百年歷史的四大天王分別是誰呢?
一號選手是荒木大輔,他的光輝事跡主要是在1980年的甲子園上替補出場卻技驚四座,只是一年級的荒木大輔竟然在正賽中投出四場完封,再加上他英俊的面龐(可能這個是主要原因),媒體蜂擁而至的報導使他立馬成為了第一代網紅。再加上他自己努力練習,使他率領的棒球隊連續五次殺進甲子園,這使他直接上升為了國民偶像。無數妹子渴望嫁給他,即使無法嫁給他,也要讓自己的兒子像他一樣優秀,於是直接催生了一世代的「大輔」們,包括日後的球王「平成怪物」松坂大輔,也直言可能是自己媽媽質樸的心願成真了吧。
二號選手是動漫《棒球英豪》裡的和也。其實《棒球英豪》的作者安達充就是荒木大輔的超級粉絲,而和也也正是以荒木大輔為藍本創作的形象。如果說直接叫「大輔」太赤裸裸的話,叫「和也」就顯得含蓄卻不失本意。於是「和也」開始制霸了新的起名榜,甚至當漫畫連載到和也去世時,編劇部被悲傷的主婦們打爆了一整天。
三號選手是和也的哥哥達也。隨著《棒球英豪》的爆紅,讓更多人注意到了另外一個主角達也,他雖然笨笨的,但是質樸純真,待人熱情,簡直就是第一代「暖男」,於是瘋狂的日本民眾把對達也的熱情展現在了自己兒子的名字上。終於,淳樸的「達也」在1987年超過了「大輔」的「和也」,登上了排行榜第一名,也導致2000年初的時候看甲子園的觀眾會驚奇的發現,怎麼滿屏幕的選手都叫達也。
四號選手是動漫《足球小將》裡的大空翼。其實足球在日本遠不如棒球那麼受寵,但是禁不住90年代初日本足球奪得了亞洲杯的冠軍,又獲得了世界盃的主辦權,這滿滿的民族自豪感讓足球的熱度一度衝上雲巔,這也讓《足球小將》獲得了空前的關注,而大空翼儼然就是日本足球健兒走向世界的象徵。所以說,「翼」開始成為新生兒名字的首選也就不奇怪了。
隨著平成中二少年中二少女為人父為人母的時候,新生兒的名字的畫風就更加新穎別致了,比如什麼「可梨実(かなしみ)」、「弟吾流(である)」、「典史(てんし)」,這真的可以說是很「適當」了,不知道他們的寶寶將來長大時是什麼心情。
從這些名字當中,反映了日本人名字的另一個特性,就是可能字是什麼不重要,音讀什麼才是關鍵。其實日本語中的漢字,除了音讀、訓讀之外,還有一種名讀,就是我的名字到底怎麼讀。他的規則是什麼呢?規則就是我想怎麼讀就怎麼讀。所以說同一個漢字,可能會有好多好多的讀音;反過來,很多父母起名字時,總是先挑一個好聽或者好玩的讀音,再反過來安插上一些漢字。因此,在日本,交換名片註定是社交第一步,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年輕人,你對對方的名字一無所知。
當然啦,名字這種每個人都必須有的東西,肯定不是那麼簡單就能夠全部介紹完的,二師兄也只是從歷史起源和一些有趣的名字的角度向大家介紹一下那些令我們費解的日本人的名字。日本有許多公司,每年都會給出各種起名排名,甚至還有專門研究人名的學會,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之後二師兄也會為大家帶來更加詳細有趣的介紹。好啦,不知道看到這裡的小夥伴,知道該怎麼給自己取一個真正日式的名字了嗎?二師兄可能會叫自己「齊木鳴人」吧,融合了一代超能力小天使齊木楠雄和一代勵志男神漩渦鳴人,這個名字也是寓意滿滿呢。你給自己起了什麼名字呢,你為什麼想起這個名字呢?小夥伴們可以在公眾號後臺回復自己的答案,二師兄有酒,等你來分享你的故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