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應該停止探索,我們所有的探索最終將回到我們的起點,讓我們重新認識探索吧。----艾特略
《羅拉快跑》是由湯姆·提克威導演、編劇,由弗蘭卡·波坦特,莫裡茲·布雷多等主演的犯罪愛情電影。這是一部創新藝術形式的電影,以時間循環和蝴蝶效應情節進行故事敘事,被稱為德國有史以來最棒的電影。
影片講述了不務正業的男友在一次任務中弄丟了10萬馬克,向羅拉求助,如果20分鐘不拿到錢就只有搶劫超市這一條路,羅拉為了拯救男友而奔跑,往復三次,終於迎來圓滿的結局。但是對於這三次羅拉奔跑時遇到的人卻也迎來不同的人生。
1、 偶然可以改變一切
羅拉奔跑時遇到了剛奔出家門時擋道的男人與惡狗、街道轉角處推嬰兒車的婦女、偷自行車的小偷、父親、梅耶叔叔、抬著玻璃過馬路的工人、紅色救護車等等。羅拉的行動改變著其他人的命運,也正是這些因素的細微改變也導致了羅拉和男友命運的改變。
影片在拍攝中穿插了照片的閃拍鏡頭來表現羅拉遇到的路人此後的人生,將人物的生活經歷用照片的形式記錄下來,既增加了趣味性,也有效地壓縮了時間。而這些路人的人生,因為羅拉的前後三秒鐘行動的差距,發生了巨變。
這一點點細節在時間的洪流中被不斷積累放大,正是在這種平行或者循環敘述結構中,偶然性的影響才被凸現出來。這不禁讓我們給出答案:我們活在偶然裡,就像蝴蝶效應,一念之差,差之千裡。
2、偶然中隱藏著必然
第一次和第二次,羅拉從一輛車庫裡緩緩開出的小汽車前飛奔過去,司機看呆了導致撞到了主路上飛馳而來的白色轎車,第三次,她跳上了車,防止了小汽車的相撞,就在我們以為命運發生改變時,不久後這輛載上羅拉父親的車還是在下一個路口撞上了那輛白車。我們不禁想:有些時候我們活在必然裡,一些事情就是命中注定。
我想到了一個日劇中的經典對白。
「一個休息日,你在大街上遇到了一個同事,你會認為這是什麼呢?」
「偶然吧。」
「如果後來你們結婚了呢?」
「那就是命運吧。」
有一句話,是「別把偶然當必然,別把相逢當相守」,偶然總是被賦予短促有力的浪漫感,而必然又充滿了無力的悲哀,只有看到了開花結果,我們才願意承認必然的存在。
3、偶然和必然相輔相成
我們的生命中充滿了偶然和必然,我們逃不掉也改變不了,只是有時會因果倒置,為求得必然刻意創造些偶然,抑或是把一些偶然理解成必然的宿命。其實不必細究其根源,因為答案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
佛曰:「來是偶然,走是必然。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任何一個生命的降生都是偶然的,離去卻是必然的,一個生命與另一個生命的相遇總是千載一瞬,分別卻是萬劫不復。說到底,人與人的相遇,是人生的基本境遇。我們需要的,是在萬劫不復的必然裡,探索和珍惜一切偶然。
所以我們不必費盡心思去思索,我們到底是生活在必然裡,還是偶然裡。需要的只是不停地探索,展現各種可能,哪怕又回到起點,依然向著渴望的方向。
1、 人生的巨大改變只因 「毫釐」之差
羅拉全力奔跑的三次結果不同:
第一次,她遇到了一個牽著狗的男人,嚇了一跳,快速跑過去;
第二次,她被男人絆了一跤,結果從樓上摔下來,瘸著腿走路,延遲了幾秒;
第三次,她勇敢地跨過了那隻狗,為自己爭取了幾秒時間。
而就是這前後不超過三秒的差距,讓她和男友的結局,以至於路人的人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積極的心態存在改變命運的可能
三個故事的敘述可以被看成故事在平行空間的循環往復,實際上又不止局限於此。影片多次運用這種超能力表現羅拉的勇氣,而命運之神足夠眷顧有勇氣並付諸行動的人。
第一次奔跑後,掩護男友搶劫時的羅拉不會用槍,男友現場教學,她甚至因為恐懼導致走火;第二次奔跑時她用保安的槍指向父親,父親嘲笑她是否會用槍時,她已經熟練撥下保險栓。
平行時空中,這個場景本是不可能同時發生的,但是影片似乎也在告訴我們,每一次探索看似失敗,都有其意義,那些對自我的提升或是經驗會在以後的探索中受益。
3、努力奔跑給人生提供了更多選擇
不同於男友靜止在公用電話前無助地求救,羅拉幾乎一直是奔跑的姿態,哪怕她已不知如何是好,似乎走投無路,但她依然看見前方的賭場,走了進去,奔跑和探索的勇氣給了她更多選擇。
人生就像遊戲,置身於某個場景,你無可逃避或者選擇,唯有對生命的不斷探索,最需要的是勇氣,是向即將到來的命運說「不」。
羅拉第一次奔跑後,在將死之際她沒有從戀人那裡得到滿意的答案,她不想這樣死去,向砸向她命運的袋子說「停下」;第二次,面臨戀人的死去,她依然不甘心,命令男友說「你還沒死」。羅拉在命運的關鍵節點的大叫,也充分體現了情緒和能力的爆發,裡面有對作惡之人的憤怒咆哮,也有對命運的積極抗爭。
漫畫《悠久之翼》中有一句話:「這世上沒有奇蹟,有的是偶然和必然,還有誰做了什麼而已!」面對命運的惡作劇,我們唯有努力奔跑。
1、羅拉的紅髮象徵著充滿生命的熱情與希望
為表現羅拉的精神,只有亮眼又象徵命運之血的紅色能勝任其衝擊力,於是導演給了羅拉一頭鮮豔的紅髮,紅髮奔跑於高樓大廈邊,在現代的鋼筋水泥之間展現生命力的動感,速度裡是灼人的焦急和無盡的勇氣。而其他人一概是暗淡的黑白色系。這像極了不被理解又敢於不同的我們。
2、鳥瞰鏡頭代表著個體的渺小,特寫鏡頭預示著找回自我
前面兩次羅拉的營救過程中,因為事情在慢慢向著不好的方向發展,主人公是無力的,所以在羅拉經過廣場的時候是鳥瞰的鏡頭,羅拉在畫面裡面顯得微不足道。而到了最後一次的時候,鏡頭變成了平拍,預示著主人公找回了自我,命運向好的方向改變。
3、跳接剪輯體現挫折,長鏡頭展現順利
在第一次羅拉出門的時候,拍攝羅拉向前奔跑背影的畫面是跳接剪輯的,不流暢的視覺體驗除了為了體現羅拉奔跑的速度和時間的緊迫感之外,還暗示了羅拉這一次的營救註定是不順暢的。到了第三次,同樣的角度的鏡頭,不再是跳接剪輯而是一個鏡頭拍了下來。而在拍攝羅拉奔跑的後期,鏡頭的時不時晃動,也表明體力已超負荷,但她還在堅持。
這部影片動感明快,在於大量運用了奔跑的鏡頭轉換,讓我們隨著情節而緊張並充滿激情,好像奔跑著的羅拉就是為生活而奔波的我們。在人生中奔跑著的你我,也許不在一個賽道,也許目的地不同,但是我們都曾是那個被俯拍的小點,那時我們不能一氣呵成,跳接剪輯似乎是宿命,但是終究,我們被放大,以各個角度抓拍奔跑的特寫鏡頭,因為堅持探索的我們值得這樣。
人生就是被時間綁架著一直奔跑的過程,一路上遇到無數人和事。我們只有一個選擇,就是像一頭紅髮的羅拉一樣永無止息地向前奔跑。20年了,我相信羅拉依然在奔跑,她是電影的主角,她也是我們。當生活的慣性一次又一次擊垮你的時候,記得像羅拉一樣大喊,然後快跑!
,分享有趣的書影,讓我們一起體驗百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