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拉快跑》:一個故事三個版本,她在不斷探索中跑贏了命運

2020-08-26 我是麻小瓜

我們不應該停止探索,我們所有的探索最終將回到我們的起點,讓我們重新認識探索吧。----艾特略


《羅拉快跑》是由湯姆·提克威導演、編劇,由弗蘭卡·波坦特,莫裡茲·布雷多等主演的犯罪愛情電影。這是一部創新藝術形式的電影,以時間循環和蝴蝶效應情節進行故事敘事,被稱為德國有史以來最棒的電影。

影片講述了不務正業的男友在一次任務中弄丟了10萬馬克,向羅拉求助,如果20分鐘不拿到錢就只有搶劫超市這一條路,羅拉為了拯救男友而奔跑,往復三次,終於迎來圓滿的結局。但是對於這三次羅拉奔跑時遇到的人卻也迎來不同的人生。

一、電影對人生的多重性進行了探索:偶然還是必然,取決於我們的選擇

1、 偶然可以改變一切

羅拉奔跑時遇到了剛奔出家門時擋道的男人與惡狗、街道轉角處推嬰兒車的婦女、偷自行車的小偷、父親、梅耶叔叔、抬著玻璃過馬路的工人、紅色救護車等等。羅拉的行動改變著其他人的命運,也正是這些因素的細微改變也導致了羅拉和男友命運的改變。

影片在拍攝中穿插了照片的閃拍鏡頭來表現羅拉遇到的路人此後的人生,將人物的生活經歷用照片的形式記錄下來,既增加了趣味性,也有效地壓縮了時間。而這些路人的人生,因為羅拉的前後三秒鐘行動的差距,發生了巨變。

這一點點細節在時間的洪流中被不斷積累放大,正是在這種平行或者循環敘述結構中,偶然性的影響才被凸現出來。這不禁讓我們給出答案:我們活在偶然裡,就像蝴蝶效應,一念之差,差之千裡。


2、偶然中隱藏著必然

第一次和第二次,羅拉從一輛車庫裡緩緩開出的小汽車前飛奔過去,司機看呆了導致撞到了主路上飛馳而來的白色轎車,第三次,她跳上了車,防止了小汽車的相撞,就在我們以為命運發生改變時,不久後這輛載上羅拉父親的車還是在下一個路口撞上了那輛白車。我們不禁想:有些時候我們活在必然裡,一些事情就是命中注定。

我想到了一個日劇中的經典對白。

「一個休息日,你在大街上遇到了一個同事,你會認為這是什麼呢?」

「偶然吧。」

「如果後來你們結婚了呢?」

「那就是命運吧。」

有一句話,是「別把偶然當必然,別把相逢當相守」,偶然總是被賦予短促有力的浪漫感,而必然又充滿了無力的悲哀,只有看到了開花結果,我們才願意承認必然的存在。

3、偶然和必然相輔相成

我們的生命中充滿了偶然和必然,我們逃不掉也改變不了,只是有時會因果倒置,為求得必然刻意創造些偶然,抑或是把一些偶然理解成必然的宿命。其實不必細究其根源,因為答案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

佛曰:「來是偶然,走是必然。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任何一個生命的降生都是偶然的,離去卻是必然的,一個生命與另一個生命的相遇總是千載一瞬,分別卻是萬劫不復。說到底,人與人的相遇,是人生的基本境遇。我們需要的,是在萬劫不復的必然裡,探索和珍惜一切偶然。


所以我們不必費盡心思去思索,我們到底是生活在必然裡,還是偶然裡。需要的只是不停地探索,展現各種可能,哪怕又回到起點,依然向著渴望的方向。

二、電影對人生的主觀能動性予以肯定:面對不可知的未來,我們唯有努力奔跑

1、 人生的巨大改變只因 「毫釐」之差

羅拉全力奔跑的三次結果不同:

第一次,她遇到了一個牽著狗的男人,嚇了一跳,快速跑過去;

第二次,她被男人絆了一跤,結果從樓上摔下來,瘸著腿走路,延遲了幾秒;

第三次,她勇敢地跨過了那隻狗,為自己爭取了幾秒時間。

而就是這前後不超過三秒的差距,讓她和男友的結局,以至於路人的人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積極的心態存在改變命運的可能

三個故事的敘述可以被看成故事在平行空間的循環往復,實際上又不止局限於此。影片多次運用這種超能力表現羅拉的勇氣,而命運之神足夠眷顧有勇氣並付諸行動的人。

第一次奔跑後,掩護男友搶劫時的羅拉不會用槍,男友現場教學,她甚至因為恐懼導致走火;第二次奔跑時她用保安的槍指向父親,父親嘲笑她是否會用槍時,她已經熟練撥下保險栓。

平行時空中,這個場景本是不可能同時發生的,但是影片似乎也在告訴我們,每一次探索看似失敗,都有其意義,那些對自我的提升或是經驗會在以後的探索中受益。


3、努力奔跑給人生提供了更多選擇

不同於男友靜止在公用電話前無助地求救,羅拉幾乎一直是奔跑的姿態,哪怕她已不知如何是好,似乎走投無路,但她依然看見前方的賭場,走了進去,奔跑和探索的勇氣給了她更多選擇。

人生就像遊戲,置身於某個場景,你無可逃避或者選擇,唯有對生命的不斷探索,最需要的是勇氣,是向即將到來的命運說「不」。

羅拉第一次奔跑後,在將死之際她沒有從戀人那裡得到滿意的答案,她不想這樣死去,向砸向她命運的袋子說「停下」;第二次,面臨戀人的死去,她依然不甘心,命令男友說「你還沒死」。羅拉在命運的關鍵節點的大叫,也充分體現了情緒和能力的爆發,裡面有對作惡之人的憤怒咆哮,也有對命運的積極抗爭。

漫畫《悠久之翼》中有一句話:「這世上沒有奇蹟,有的是偶然和必然,還有誰做了什麼而已!」面對命運的惡作劇,我們唯有努力奔跑。

三、電影在鏡頭表現上營造出不同的人生境遇:宿命中的我們泯然於眾,找回自我方能與眾不同

1、羅拉的紅髮象徵著充滿生命的熱情與希望

為表現羅拉的精神,只有亮眼又象徵命運之血的紅色能勝任其衝擊力,於是導演給了羅拉一頭鮮豔的紅髮,紅髮奔跑於高樓大廈邊,在現代的鋼筋水泥之間展現生命力的動感,速度裡是灼人的焦急和無盡的勇氣。而其他人一概是暗淡的黑白色系。這像極了不被理解又敢於不同的我們。


2、鳥瞰鏡頭代表著個體的渺小,特寫鏡頭預示著找回自我

前面兩次羅拉的營救過程中,因為事情在慢慢向著不好的方向發展,主人公是無力的,所以在羅拉經過廣場的時候是鳥瞰的鏡頭,羅拉在畫面裡面顯得微不足道。而到了最後一次的時候,鏡頭變成了平拍,預示著主人公找回了自我,命運向好的方向改變。

3、跳接剪輯體現挫折,長鏡頭展現順利

在第一次羅拉出門的時候,拍攝羅拉向前奔跑背影的畫面是跳接剪輯的,不流暢的視覺體驗除了為了體現羅拉奔跑的速度和時間的緊迫感之外,還暗示了羅拉這一次的營救註定是不順暢的。到了第三次,同樣的角度的鏡頭,不再是跳接剪輯而是一個鏡頭拍了下來。而在拍攝羅拉奔跑的後期,鏡頭的時不時晃動,也表明體力已超負荷,但她還在堅持。

這部影片動感明快,在於大量運用了奔跑的鏡頭轉換,讓我們隨著情節而緊張並充滿激情,好像奔跑著的羅拉就是為生活而奔波的我們。在人生中奔跑著的你我,也許不在一個賽道,也許目的地不同,但是我們都曾是那個被俯拍的小點,那時我們不能一氣呵成,跳接剪輯似乎是宿命,但是終究,我們被放大,以各個角度抓拍奔跑的特寫鏡頭,因為堅持探索的我們值得這樣。


人生就是被時間綁架著一直奔跑的過程,一路上遇到無數人和事。我們只有一個選擇,就是像一頭紅髮的羅拉一樣永無止息地向前奔跑。20年了,我相信羅拉依然在奔跑,她是電影的主角,她也是我們。當生活的慣性一次又一次擊垮你的時候,記得像羅拉一樣大喊,然後快跑!


,分享有趣的書影,讓我們一起體驗百味人生。

相關焦點

  • 專業影評《羅拉快跑》
    命運無常,福禍難測——評電影《羅拉快跑》由湯姆·提克威導演的《羅拉快跑》,向觀眾講述了羅拉在二十分鐘內籌到巨大金額並營救男友曼尼的故事。沒有一部電影像《羅拉快跑》一樣,將時間、命運、金錢三者融合在一起,向觀眾揭示存在於人類生命中最根本的東西。
  • 編導|電影《羅拉快跑》影評範例
    故事情節簡單地可以用一句不含標點的話語來概述:羅拉為曼尼三次籌錢的三次不同經歷所造成的三次不同的結局。如此而已。然而導演所要闡述的思想、表達的情感都在這微乎其微的「三次」上面體現的淋漓盡致。電影的主題從題目便可看出——「跑」。整部電影都在羅拉的奔跑節奏當中進行一點點勾描、誇大。染著紅髮的羅拉像一位追風少女跑出房門,跑下樓梯,跑過大街小巷,跑過人群車輛。
  • 影評|《羅拉快跑》詳細分析
    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考慮這個問題。一部電影,既使它的場面再壯闊,它的情節再曲折,它的故事再生動,它的演員表演再出色,它能夠成為讓我們看60遍的理由麼?!「I M D B網站」上的一則報導,讓我似乎找到了答案。該報導介紹了在美國的電影院中放映《羅拉快跑》的情形:「電影院仿佛變成了一個『迪斯科舞場』。
  • 《羅拉快跑》:20分鐘拿到10萬塊,她靠奔跑改變厄運
    這是一部創新藝術形式的電影,以時間循環和蝴蝶效應情節進行故事敘事,被稱為德國有史以來最棒的電影。影片講述了不務正業的男友在一次任務中弄丟了10萬馬克,向羅拉求助,如果20分鐘不拿到錢就只有搶劫超市這一條路,羅拉為了拯救男友而奔跑,往復三次,終於迎來圓滿的結局。但是對於這三次羅拉奔跑時遇到的人卻也迎來不同的人生。
  • 《羅拉快跑》這部二十年前的電影先鋒在哪兒?
    1998年8月20日《羅拉快跑》在德國上映上映後迅速引來廣泛爭論《羅拉快跑》投資僅200萬美元近似於廣告製作成本,所以有人調侃:「它就不是個電影。」但是更多人認為,《羅拉快跑》是21世紀電影的雛形,它帶著新時代的氣息電影上映距今已經二十多年了,現在來看它還那麼有前瞻性嗎?
  • 《羅拉快跑》:愛情、命運不可知
    我更願意稱《羅拉快跑》是一部愛情電影。哪怕它看起來一點也不浪漫。上映於1998年的電影《羅拉快跑》在當時一定是一個異類。導演在這一點上也完全沒有出乎意料——第三次的奔跑營救,羅拉和曼尼都平安無恙,還平白地多了兩萬馬克。我們在慶幸死亡的陰影終於沒有再次襲來時,卻突然發現這份慶幸並沒有想像中來得那麼激動和喜悅,而電影卻已不近人情地奏起了結束曲,這對情侶的團圓結局被草草收尾。
  • 20年前,那部叫《羅拉快跑》的電影上映了.
    羅拉的奔跑就是闖關的過程,三個故事就是三次重啟遊戲,在連掛兩次之後第三次終於完美通關。導演湯姆-提克威確實是個遊戲迷。《低俗小說》用的是環形敘事結構,小故事首尾相連,打亂先後順序,觀眾會得到拼圖的快感。而《羅拉快跑》用的是三段式反覆敘事的結構,雖然故事主幹都是「羅拉必須在二十分鐘內找到十萬馬克來拯救曼尼」,但實際上那是三個獨立的故事,因為羅拉和曼尼的不同選擇事態走向了不同的結局。第一個故事的結局是羅拉死去,第二個結局是曼尼死去,第三個皆大歡喜。
  • 《羅拉快跑》:在無限的可能面前,你只有奔跑
    這就是人們對多維空間的探索。《羅拉快跑》是導演湯姆·提克威的成名作,講述了羅拉為解救男友曼尼而改變了人生的時間軸,使命運延伸向了三種不同的可能的故事。談起導演提克威,人們總是能引起心裡的一片唏噓。無疑,提克威是一個電影天才,他的電影既有好萊塢的娛樂性,同時也兼具歐洲文化的深度。
  • 《羅拉快跑》:一場四維空間的遊戲
    1998年上映的《羅拉快跑》是每個電影愛好者入門必看之作,導演湯姆·、提克威的神級思維,讓這部電影經歷了20多年的洗禮,仍不褪色。《羅拉快跑》講述的是女主羅拉需要在20分鐘內籌到10萬塊救下男友性命的故事,聽起來似乎與普通的驚險片無差,那麼它到底神在哪裡呢?
  • 一課 從電影《羅拉快跑》到「後現代主義理論」
    影片中,羅拉曾經三次「尖叫」。三次聲音撕裂穿透刺耳之外,並且都產生了神奇的效果。有關於尖叫,這是女性對自己的一種保護,一種面臨困境中的一種宣洩,一種無助時弱弱的掩飾,影片則是突破了這個傳統意義。羅拉第一次尖叫是在開場背景交代的時候,與男友曼尼的對話,她尖叫了,尖銳的聲音震碎了瓶子。
  • 三種選擇三種人生《羅拉快跑》
    三種選擇三種人生《羅拉快跑》湯姆·提克威,是個電影天才。他11歲就拍攝了電影短片,13歲正式進入電影界,28歲就拍出了電影長片處女作《一臉死相的瑪利亞》,之後連續拍攝幾部電影之後,在34歲這一年,也就是1998年,他拍攝了這部影響了電影史的《羅拉快跑》。
  • 經典影片賞析《羅拉快跑》
    因此,與其他影片不同,《羅拉快跑》中三段的連接者是影片的立意與主題。但導演精明之處在於,他將一些小細節穿插於三次營救過程當中,使得每次營救貌似是相同的故事,實則是存在聯繫和變化的。例如在「第二次營救」中的羅拉熟練地扳開了槍的保險。這正是因為在「第一次營救」中,羅拉在曼尼的指導下學會了如何開槍。
  • 《羅拉快跑》:由不停奔跑引發的人生思考
    影片的遊戲性源於它三段敘事後面影藏的一條故事線――羅拉的失敗與成長。在遊戲中,給人們帶來最為本質的樂趣實際上來自於遊戲者本身努力後自身能力的提升和所帶來的回報,這便是遊戲性。在《羅拉快跑》中,主角三次奔跑都有同一個目標――20分鐘內籌集10萬馬克,三次奔跑一次比一次接近目標,觀眾隨著羅拉一起經歷失敗積攢經驗(例如學會開槍)最後成功。
  • 影片分析 | 大型闖關遊戲《羅拉快跑》
    在平靜的湖面投下一顆石子,激起千層浪花,《羅拉快跑》凌厲快速的剪輯讓人眼花繚亂——是的,你的時間與電影中的時間流逝相同,還不夠讓人興奮嗎?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羅拉快跑,那就是「遊戲感」。如果課上提到了《羅拉快跑》,一定會分析她的分鏡頭與形式。從開頭的快速剪切與自述中,時間被撥動,湯姆提克威就選擇打破了類型片的手法。
  • 《羅拉快跑》是一部打破常規的電影,非常的獨特且具有探索意味
    大家好, 我是帶你們看電影的,樹懶看看~今天為大家帶來的電影是《羅拉快跑》,這部電影是1998年由湯姆·提克威導演、編劇,由弗蘭卡·波坦特,莫裡茲·布雷多等主演的犯罪愛情電影影片,這部電影是一部打破常規的電影,非常的獨特且具有探索意味。
  • 《羅拉快跑》
    高分貝的嗓音,配合敏捷的奔跑跳躍動作,這就是Lola,永遠奔跑著的Lola……1998年由導演湯姆.提克威Tom Tykwer拍攝的的德語影片《羅拉快跑》,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故事的三種命運,而貫穿始終的就是紅髮少女Lola火一般的往返於柏林街頭。
  • 《一個字頭的誕生》:比《羅拉快跑》更經典
    [一個字頭的誕生]是韋家輝繼[和平飯店]後獨立執導的第二部電影,他在在兩部影片中均顯示出了遮蓋不住的縱橫才氣,尤其是[一個字頭的誕生]。影片在構思和鏡頭運用等方面都別具一格,而在敘事方式上,則完全顛覆了傳統黑幫片的模式。如果不是因為它的拍攝在[蘿拉,快跑]之前,我都想稱其為[阿狗,快跑]。有句話叫做:性格決定命運。
  • 廣博丨看電影:《羅拉快跑》
    人生要不斷的向前,人生便需要奔跑。導演: 湯姆·提克威編劇: 湯姆·提克威主演: 弗朗卡·波滕特 / 莫裡茲·布雷多 / 赫伯特·克瑙普 / 妮娜·皮媞 / 阿敏·羅德 / 更多...走投無路的曼尼打電話向羅拉求救,如果羅拉20分鐘之內不能趕到,曼尼只能鋌而走險搶劫電話亭對面的超市。考驗羅拉愛情的時候到了,為了在20分鐘內籌到10萬馬克,救出曼尼,她狂奔在向銀行家父親求助的路上。紅色的電話響起,羅拉在房間接電話。鏡頭快速推向街道的電話亭,男友曼尼在電話亭內打電話。鏡頭前推速度之快讓人驚異,巧妙地用鏡頭的速度之快來表現羅拉思想的速度之快。
  • 《羅拉快跑》由誰指導呢?電影中都有哪些內容畫面呢?原來如此!
    《羅拉快跑》由誰指導呢?電影中都有哪些內容畫面呢?原來如此!《羅拉快跑》是由德國湯姆.提克威導演、編劇的犯罪愛情電影。影片主要講述了羅拉為了救男友進行了三次奔跑所發生的一系列趣事。《羅拉快跑》中影片女主人公的形象很鮮明的呈現在了我們眼前,紅色的頭髮、綠色的褲子、黑色的皮鞋,她的穿著也暗示了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大家都知道紅色似火,紅紅的頭髮如她的性格一般,脾氣火爆、焦躁、暴力,心情不好就要摔東西;同時,紅色也是這部影片當中最搶眼的顏色,它象徵著愛情;從這部影片中不難看出導演非常的擅長運用色彩上面的處理,影片中,除了羅拉之外,其他人都生活在一個暗淡的、乏味的黑白世界中
  • 《阿甘正傳》後 印度再翻拍經典電影《羅拉快跑》
    《阿甘正傳》後 印度再翻拍經典電影《羅拉快跑》 時間:2020.02.18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kino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