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島嶼爭端的緣起:舊金山和約

2021-01-08 三聯生活周刊
東亞島嶼爭端的緣起:舊金山和約 2012-09-18 12:00 作者:俞力莎 王瓏琨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2年第37期

「冷戰」格局下的舊金山和會,製造了目前東亞島爭的源頭性因素。

1951年9月8日,《舊金山和約》籤字儀式的傍晚,日本時任首相吉田茂(中)與美國又籤署了《日美安保條約》

  1951年9月8日,在美國舊金山,包括日本在內的49個國家籤訂了一份「對日和平條約」,史稱《舊金山和約》。該條約旨在解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戰敗國日本的戰後地位問題與釐清戰爭責任所衍生的國際法律問題,但實際上卻是美國為了扶持日本成為其在亞太地區對抗蘇聯,確立亞洲「冷戰」格局而策劃的單方面媾和條約。受邀出席會議但被排除在和約條款談判過程之外的蘇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三國代表拒絕在和約上簽字。艱苦抗戰八年、蒙受最大戰爭損失的中國合法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則從一開始就被美國排除在和約之外。

這一切要從戰後美國對日本的單獨佔領說起。德國戰敗投降後,美國與蘇聯都開始謀求更多的勢力範圍和更大的國家利益。意識形態方面的分歧進一步加深了這種矛盾。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在德國波茨坦舉行的美蘇英三國首腦會議上,在有關德國的軍事分區佔領和戰後歐洲和平安排等一系列問題上,儘管三方最終達成協議,但美蘇之間的矛盾和猜疑加深。蘇聯提出,不僅要美國履行雅爾達會議上有關蘇軍參加對日作戰的條件外,還要參與對日本本土的軍事佔領和管制,美國卻寸步不讓。杜魯門總統一再強調:「堅持對日本和太平洋的完全控制,是美國對日本和遠東的基本方針」,「對日本的佔領不能重蹈德國的覆轍」。最後《波茨坦宣言》含糊規定,戰後日本由「盟國」實行軍事佔領和管制。

8月11日,即接到日本政府的第一次乞降照會的次日,美國將任命麥克阿瑟為盟軍最高司令官的消息通報給蘇聯。此時蘇聯宣布對日作戰僅僅兩天,只能不情願地接受了美國單獨佔領日本的既成事實。9月2日,在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裡號」上,舉行了日本正式投降的籤字儀式。自此,美國也就順理成章地把日本納入了其亞太總體戰略的軌道中。

從1946到1947年,邱吉爾與杜魯門相繼發表鐵幕反共演說和所謂「遏制共產主義蔓延」的國情諮文,美蘇戰時同盟完全破裂。由美國牽頭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以蘇聯為首的華沙條約組織相繼成立,「冷戰」格局正式形成。為了適應「冷戰」的新形勢,美國整體的亞洲戰略和對日政策進入了調整和轉變的狀態中,對日媾和問題開始被提上議程。1950年4月6日,杜勒斯被任命為美國國務院最高顧問,接管國務院遠東事務及對日媾和問題。4月25日,日本首相吉田茂派藏相池田勇人作為首相特使訪問美國,也傳達了其希望早日實現對日媾和的願望。當時,美國國務院認為,在歐洲「冷戰」加劇,中國局勢發生急劇轉變的背景之下,早日發起對日媾和可令美國掌握主動權,否則蘇聯將歸咎美國故意推遲媾和,搶先對日提出條件。國防部則認為,日本是構成美國在太平洋防衛陣線的關鍵一環,此時結束佔領會削弱美國在日本的特權。即使出於政治考慮有必要締結和約,也要有先決條件,即日本有限度地重新武裝,美國在日本駐軍並建立基地,保證日本的親西方傾向。

1950年4月6日,杜勒斯被任命為美國國務院最高顧問,接管國務院遠東事務及對日媾和問題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杜勒斯更確信應及早締結對日和約。一方面,他緊急致電吉田茂說:「韓戰,不僅給了我一個教訓,而且也給了美國一個教訓。這就是說,僅僅把日本作為反共的政治上的防線是不夠的,一定要使它成為反共的軍事基地。」吉田茂隨即表態願把日本變成美國打韓戰的軍事、經濟、技術供應基地,並答應「充實並增強警察預備隊和海上保安隊,由治安省之類的機關予以統轄」。另一方面,杜勒斯答應了美國國防部要在日駐軍與建立基地等所有要求,起草了國務院與國防部聯合備忘錄,並於1950年9月8日由杜魯門籤字通過,成為國家安全委員會NSC60/1號文件。這份文件是美國對日媾和政策的綱領性文件,之後杜勒斯擬定的對日和約草案也遵循了該文件的基本精神。

1951年3月29日,美國將對日和約草案提交給遠東委員會各成員國討論,遭到蘇聯和中國的強烈譴責與反對。蘇聯提出,對日和約準備工作應由美、英、蘇、中四國外長會議承擔,中華人民共和國應參加對日和約的準備工作,限制日本所能保持的武裝力量,外國軍隊不得在日本領土上駐留或設置軍事基地等。但美國並沒有予以理會,只對英國的意見表示了重視。英國一直認為在亞太地區潛在的主要敵人是日本而不是蘇聯,儘管這一判斷為韓戰所改變,但它仍傾向於嚴懲和限制日本,並主張在對日媾和問題上與新中國合作,因為英國當時已正式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由於美國重新武裝日本、放棄戰爭賠償、取消對日本經濟限制的做法已引起亞太國家的普遍抗議,美國不願意再失去英國及其背後的大英國協成員國的支持。杜勒斯為此特意出訪倫敦。經互相讓步和妥協後,6月19日,英美雙方發表了一份聯合聲明草案,對雙方有爭議的三個重點問題做了如下安排: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國民黨政權都不參加對日和約的籤署,由日本在和約籤署後自行選擇同哪方締約;日本放棄對臺灣及澎湖列島的主權,但和約本身將不決定這些島嶼的歸屬;同意日本以勞務賠償的方式進行戰爭賠償。7月12日,英美聯合和約草案在倫敦和華盛頓同時公布。最後由美國在7月20日通知有關國家於9月4日召開舊金山和會。

1951年8月13日,接到關於對日媾和的英美聯合和約草案文本的當天,蘇聯政府正式照會美國政府,表示蘇聯接受出席9月4日舊金山對日和約籤訂大會的邀請。這讓美國政府大感意外。它曾設想,因蘇聯政府對和約草案所提出的建議最後均未被採納,蘇聯可能會因此抵制參加舊金山和會。美國擔心,如果蘇聯的反對意見在會上引起共鳴,美國籌謀已久的對日和約可能會流產。華盛頓緊急授意東京,讓吉田茂政府向一些堅決索要戰爭賠償的國家主動表示,雖和約草案原則上放棄戰爭賠償,但日方願在和約籤訂後馬上進行賠償的談判等。當然,華盛頓的另一道指示是,不要與任何國家討論具體賠償數額的問題。與此同時,美國為了給澳大利亞、紐西蘭和菲律賓吃下定心丸,還趕在舊金山和會召開前幾日,分別與其籤訂了《美菲共同防禦條約》和《美澳新條約》。

9月5日,舊金山和會的正式會議開始後,儘管蘇聯代表多次嘗試提出和約修正案,都被大會主席、美國國務卿艾奇遜以不合會議程序為由而否決。大會議程按照美國的設想進行,最終於9月8日舉行了《舊金山和約》籤字儀式。就在《舊金山和約》籤字儀式完畢的傍晚,日美兩國代表又舉行了《日美安保條約》的籤署儀式。自此,日本成為美國在亞太地區最重要的盟友和美國亞洲集體安全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而由充滿漏洞的《舊金山和約》所確立的舊金山體制,也就在東亞地區埋下了領土爭端衝突的伏筆。 

獨島(竹島)問題的緣起與發展

獨島位於韓國鬱陵島東面約90公裡處,面積僅0.18平方公裡。韓國媒體報導,從新羅時代(公元6世紀定國號)至朝鮮時代,獨島一直是鬱陵島的附屬島嶼。朝鮮王朝自1438年起約400多年間一直對鬱陵島實行「空島政策」。17世紀初,日本人乘機侵入該島,在島上從事伐木及漁撈,直至1696年德川幕府在朝鮮抗議下被迫命令其民眾從島上退出。朝鮮為此還特派官員赴日確認鬱陵島為朝鮮領土。

日本佔領朝鮮半島期間,日本政府於1905年2月22日將獨島改名為「竹島」,並非法將其編入日本島根縣,公布了所謂的「島根縣公告第40號」。獨島距離島根縣隱歧島約161公裡。此即目前獨島歸屬糾紛的開端。

1946年1月29日,依據聯合國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的SCAPIN第677號第3條的規定,獨島從日本領土中完全被排除在外。聯合國總司令部據此規定把獨島移送給駐韓美軍管轄,並於6月22日在SCAPIN第1033號第3項中設定了日本人漁業及捕鯨船的許可區域,通稱「麥克阿瑟線」;對於日本人接近獨島的事項也做出了禁止規定。

然而,1951年8月10日,即《舊金山和約》籤訂的一個月前,美國國防部遠東事務助理國務卿迪安·臘斯克向當時的駐美韓國大使梁裕燦發來公函稱:「獨島又名竹島或利揚庫爾巖,據我們了解這塊巖礁石通常沒有人居住,歷史上也不曾被看做是韓國領土的一部分。1905年以來一直是隸屬於日本隱岐島司的管轄之下,韓國以前也絕對沒有對此島的管理進行過主張。」《舊金山和約》最後文本中沒有提到獨島的歸屬,僅於條約第二條中寫道:「日本承認韓國獨立並放棄其對韓國,包括濟州島、巨文島與鬱陵島之一切權利、名義與要求。」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慰安婦、強徵勞工、島嶼爭端,日韓舊案新「仇」不斷
    不過,目前因貿易爭端,關係陷入「冰點」的日韓雙方,似乎並沒有心情來紀念這一歷史時刻。半世紀以來,強徵勞工問題、慰安婦問題、島嶼爭議等一系列歷史問題留下的「心結」,更是讓這兩個國家的關係,跌宕起伏。資料圖:2019年8月2日,韓國民眾在位於首爾的日本駐韓大使館門前,就日本將韓國剔除出貿易「白名單」進行抗議。
  • 舊金山唐人街黑幫風雲往事
    -說起舊金山唐人街的黑幫故事,不得不提起的是1977年的午夜金龍大酒家大屠殺。那起槍擊掃射事件造成5人死亡,11人受傷,是舊金山歷史上最嚴重的槍擊案。屠殺緣起於兩個華裔幫派的惡鬥,即忠精義(Joe Boys)和華青幫(Wah Ching)之間的地盤火拼。據說是華青幫殺害了忠精義的掌門人,並踐踏了忠精義的墓地,「犯了幫派間的大忌」。
  • 中法戰爭後,清朝和越南劃界,收回了三座島嶼
    就比如中日韓等東亞國家,在地理上屬於東亞地區,文化上也屬於東亞文化圈,地理和文化保持一致。但越南就比較特殊,它在地理上屬於東南亞地區,但在文化上卻並不屬於東南亞文化圈,國際上普遍認為越南其實和中日韓等國一樣,都是東亞文化圈國家。之所以如此特殊,就是因為越南在歷史上,和中國有著很多的聯繫。
  • 一個島嶼,留下了秘密,外人無法靠近
    第一:安達曼群島與寫在人類基因組裡的歷史在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交界處有一個與世隔絕的島嶼,稱之為「安達曼群島」,這個島嶼遠離大陸,生活在這個島嶼上的原住民,早在數萬年前就與歐亞大陸上的現代人沒有任何基因交流了,他們只是在英國殖民者到來以後才逐漸與歐亞大陸發生聯繫,其中生活在北桑提內爾島的土著居民桑提內爾人
  • 專家視角 | 朱峰、武瓊:新冠疫情衝擊下東亞抗疫合作的機遇與挑戰...
    推進公共衛生和健康合作、防止未來疫情復發,已成為東亞各國保障區域發展成果、鞏固東亞作為世界三大經濟重心地位的共同責任。(一)東亞區域性抗疫合作機制建設已經初見成效 2020年1月,新冠冠狀病疫情開始在中國首先爆發。
  • 不懷好意,美國把中國島嶼「劃給越南」,妄圖挑撥越南與中國關係
    在該文章中,一張越南地圖的使用頗受爭議,美方將屬於中國的西沙和南沙群島的部分島嶼劃分給越南,似乎有意挑起中越兩國之間的矛盾。一則推文背後是美國的陰謀此前美國發布的越南地圖均裁剪了具有爭議的南海區域,而近日美方在推文中使用具有爭議的地圖,無疑是對越南發出的暗示。
  • 光景美圖分享83:舊金山(美國)無關政治擁有眾多好光景的舊金山
    該來的總是會來的,今日份的雲遊旅行目的地是來自美利堅加州的世界著名旅遊城市──舊金山舊金山(San Francisco),直譯過來是聖弗朗西斯科,另外一個名字舊金山可能更為人所知,舊金山是世界聞名的高新技術研發基地以及重要的文化金融城市,這裡甚至也是聯合國的誕生地舊金山在世界聞名的旅遊城市中算是比較著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