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14家 實現數量和質量雙提升

2020-12-22 中國山東網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21日訊 (記者 郝亞松) 12月21日,濟寧市「十三五」科技創新發展情況暨2020年改革攻堅重點工作新聞發布會召開,記者從發布會中獲悉,「十三五」期間,濟寧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逐步構建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體系,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濟寧市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被認定為支撐綠色發展國家級創新型城市,成功入圍國家「百城百園」計劃,獲「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示範城市,2019年研發投入強度達1.24%,建有省級以上科創平臺288家,獲省級以上科學技術獎41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成立省內首家地市級產業技術研究院,工程機械智能裝備創新創業共同體獲批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有關經驗做法被國家行業協會、省委改革辦推廣。

高新技術產業快速增長。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由「十二五」末的277家增加到目前的614家,增長122%,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28.87%達到39.3%,提高了10.43個百分點。區域創新格局不斷優化。全市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達到7家。省級以上農業科技園區實現縣區全覆蓋,數量居全省第一位。任城區、鄒城市、金鄉縣獲批2019年度山東省技術轉移先進縣(市、區),獲批數量居全省第二、西部地區第一。山東理工職業學院成為魯南唯一的省級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

產學研合作繼續深化。與100餘所高校、60餘個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關係,全市目前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共建模式,建設實驗室30餘家。高端科技人才實現突破。先後引進院士67位,推薦入選國家「萬人計劃」7人、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9人、泰山產業領軍人才25人。創新環境持續優化。在全省率先研究出臺了「市級重點研發計劃管理辦法」,探索實施項目儲備制、科技經費「基金化」改革等措施。推進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成果貸」經驗做法被中國科技金融促進會在全國推廣。《實施六大工程培育科技沃土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等一批政策文件相繼出臺,科技活動周、創新創業大賽等品牌活動持續舉辦,在全社會營造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氛圍。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濟寧市科技局以攻堅克難的決心和信心,在工作措施上創新打法出實招,推進各項工作形成品牌見實效。

成果貸經驗做法獲全國推廣。開通科技成果貸款風險補償綠色通道,目前已為116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138筆科技成果轉化貸款,共授信7.21億元,實際發放貸款5.68億元,濟寧市有關經驗被中國科技金融促進會在全國生產力系統推廣。探索以創新創業為支撐的新型產業升級模式,提升濟寧市創新型產業集群規模和質量。全市建設創新創業共同體20家,其中,工程機械智能裝備創新創業共同體獲批省級共同體,「開闢科創平臺建設新路徑」有關經驗做法被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省委改革辦推廣。

濟寧先行先試,將科技文化融合作為改革攻堅重點方向,全力構築具有濟寧特色的文化科技融合產業體系。11月,省科技廳等省直7部門及有關專家對濟寧市試點方案進行論證,對試點工作給予以充分肯定。目前,試點建設正在順利推進,並在技術研發、要素集聚、產業培育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突破。上半年經市三爭工作專班認定的對上爭取政策8項、項目4項,已獲上級財政資金1.1億元,市科技局在半年「三爭」工作考核中榮獲全市「三爭貢獻獎」。

11月,濟寧市引進國外智力聯盟成立大會暨海外人才機構對接交流會議召開,聯盟首批吸納集體會員107家,標誌著全國第一個地市級引智聯盟正式成立運行。此外,在全省率先成立孵化器眾創空間聯盟,加強經驗交流、信息共享,我市孵化器、眾創空間呈現健康有序發展局面。全市今年新增國家級眾創空間6家,居全省第3位,累計培育高新技術企業39家。產學研合作深化提升。組織開展產學研合作活動50餘次,成功舉辦產學研合作暨院士專家懇談會,總投資32.8億元的24個項目集中簽約,近一半是與院士或院士團隊合作項目,目前已落地項目20個。

在全省率先研究出臺「市級重點研發計劃管理辦法」,在重大科研項目組織實施方面採取「讓市場出題」、「項目儲備制」、「揭榜組閣制」、「經費包幹制」等一系列新機制、新措施,獲省科技廳認可,3月份,全省重特大科技攻關現場會在濟寧市召開。整合引導創新要素資源向科技扶貧一線傾斜,選派32支扶貧服務隊、253名優秀科技特派員對貧困村進行結對幫扶,實現了512個省定貧困村的科技幫扶全覆蓋。7月7日,省科技扶貧現場經驗交流會在泗水縣召開,濟寧市做了典型發言。新引進落地產業化項目12個;面向全市產業園區主導產業,共建產業研究所9個;協調山東產研院參與濟寧經開區、濟寧高新區基金共建,累計爭取到山東產研院資金1.51億元,居各地市首位。

2018年以來,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新增數量連續3年取得歷史突破,今年又新增111家高企,圓滿完成新增84家的考核任務,再創歷史最好成績,目前濟寧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14家,實現翻番。2019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申請專利3019件,主營業務收入826.61億元,高新技術產品收入665.35億元,數量和質量雙提升,成為引領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資源型城市轉型的重要引擎。

相關焦點

  • 保定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1100家
    近年來,保定市高度重視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創新生態體系建設,先後制定出臺了涵蓋科技投入、創新主體培育、創新平臺建設、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的37項政策文件,科技創新工作突飛猛進,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技術合同成交額、創新平臺數量、眾創空間數量等已連續多年居全省前列,科技創新生態體系建設走在全省前列。壯大主體,數量質量「雙提升」。
  • 濟寧市「十三五」科技創新實現質和量雙提升
    濟寧市「十三五」科技創新實現質和量雙提升 2020-12-21 17: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517濟寧移動雙千兆|助力全民開啟5G智能新生活
    近日,記者從中國移動濟寧分公司了解到,自從去年1月份濟寧移動首批5G基站啟用,一年來,濟寧移動攜手產業上下遊合作夥伴,聚焦網絡5G建設、應用創新、產業賦能,目前已規劃建設5G基站約400處,即將實現核心城區重點區域5G網絡室外覆蓋和魯南高鐵5G連續覆蓋。
  • 山東公布兩批高新技術企業 濟寧哪些企業上榜?
    近日,山東省科學技術廳、山東省財政廳、山東省稅務局發布《關於認定邁赫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等505家企業為2018年度第一批高新技術企業的通知》,《關於認定山東北鬥華宸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2064家企業為2018年度第二批高新技術企業的通知》。
  • 申報成功率93%,新區181家企業將首次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盛銳 通訊員 趙利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公示了浙江省2020年擬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名單,新區181家企業將首次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新增認定企業數量居杭州各區縣前列。由此,新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量將達到62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的多少,是衡量一個地區科創活力的重要指標。作為全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主平臺之一,近年來新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強勢增長。根據新區產業布局,將優先發展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智能汽車和智能裝備製造、新材料、半導體五大主導產業。
  • 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1000家
    「成都造」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圈粉無數,刷新國產動畫電影票房紀錄;成都先導在科創板的首發上市申請成功過會,成為四川乃至西南地區的首家科創板過會企業;在蓉的20個項目榮獲了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數量繼續保持全國前列……  據統計 ,2019年,成都預計全年增加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00家以上,總數有望突破4100家,預計高新技術產業主營收入突破9300億元
  • 溫州公布2019市長質量獎及質量管理創新獎企業名單,10家企業上榜
    為引導企業實施先進質量管理方法,提高經營績效,促進高質量發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溫州市市長質量獎評審管理辦法》相關規定,經企業自願申報、市級部門資格審查、專家組資料和現場評審、市長質量獎評審委員會綜合審查、社會公示等流程,綜合評定產生。迄今為止,全市已累計產生35家市長質量獎企業、5家市質量管理創新獎企業。
  • 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廈門總數將超2200家
    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廈門總數將超2200家廈門晚報訊(記者 王東城)近日,國家高企認定辦批覆了廈門上報的2020年第一批472家國家級高企名單,並在國家高企認定管理工作網公示了廈門第二批448家擬認定國家級高企名單。至此,廈門2020年國家級高企認定申報工作已全部完成。
  • 來賓新增9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本報來賓訊(記者/蒙進煌通訊員/林思貝)11月28日,記者從來賓市科技和知識產權局獲悉,今年該市加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9家企業遞交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申報材料,已全部通過認定。「十二五」以來,來賓市各類區域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日漸增多。
  • 三墩鎮48家企業入選浙江省2020年第一批擬認定高新技術企業
    近日,在科技部新近公布的浙江省2020年第一批8535家擬認定高新技術企業名單中,三墩鎮共有48家企業上榜,其中新認定企業19家,創近年來新高。自2018年西湖區啟動實施高新技術企業三年倍增計劃以來,三墩鎮圍繞區委區政府戰略部署,多層次多方位推進高新企業倍增工作。
  • 微神馬再次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在世界正在經歷前所未有之變革的今天,科技創新已經成為最為關鍵的變量之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更是把科技創新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體現了國家對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和戰略謀劃。長期以來,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的高新技術企業,一直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國家和地方通過稅收減免優惠、科研項目資助、資質形象背書、資本運作支持等多種政策措施,鼓勵和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
  • 【公示】2016年濟寧市高新技術企業形式審查合格企業公示
    2016年濟寧市高新技術企業形式審查合格企業公示各有關單位:
  • 浙南科技城7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標準十分嚴格,是在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內,對持續進行研究開發與技術成果轉化,形成企業核心自主智慧財產權,並以此為基礎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的企業的認可。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意味著企業在技術實力、自主創新能力、核心智慧財產權和企業管理水平等方面獲得了國家級的認可,這也標誌著企業由此踏入一個新的階段。
  • 慈湖高新區持續發力企業創新升級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成功破百
    近日,隨著安徽省2020年第二批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名單的公布,慈湖高新區2020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數再創新高,全年共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3家,同比增長48.2%,其中新認定15家、重新認定28家,年底有效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達101家,繼續位居全市前列。
  • 發展質量實現新跨越 「四新」經濟佔經濟總量比重超過40%
    發展的質量,決定著經濟能走多遠。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這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變化作出的科學判斷。其中,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與高端裝備產業規模達到4000億級,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達到1500億級,培育形成2家千億級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長3.9倍、突破3000家,新型研發機構達100家,大科學裝置實現零的突破,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邁出堅實步伐。這一系列的發展成就,為未來推動發展質量實現新跨越提供了有力支撐。
  • 河南德力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成功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河南德力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力新能源汽車」)成功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由此正式邁入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行列。河南德力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7月,註冊資金4億元人民幣,是一家集新能源汽車研發、製造、銷售於一體的現代化汽車企業。德力汽車是國內首批獲取「雙資質」的新能源商用車企業,是河南省經濟轉型重點推進企業,是安陽市四個千億級主導產業之一核心企業。
  • 煙臺建設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大力發展海洋高新技術
    十三五期間,煙臺市大力發展海洋高新技術,努力突破制約海洋經濟發展和海洋生態保護的科技瓶頸,加速推進經略海洋戰略實施。強化項目引領,提升海洋產業技術水平。積極加強對上爭取,重點支持海工裝備、海洋漁業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的科技攻關。
  • 2019年度溫州市市長質量獎揭曉 5家企業獲殊榮
    家溫州市質量管理創新獎企業。為引導企業實施先進質量管理方法,提高經營績效,促進高質量發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溫州市市長質量獎評審管理辦法》相關規定,經企業自願申報、市級部門資格審查、專家組資料和現場評審、市長質量獎評審委員會綜合審查、社會公示等流程,綜合評定產生。迄今為止,全市已累計產生35家市長質量獎企業、5家市質量管理創新獎企業。
  • 鮁魚圈:17家高新技術企業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稱號
    2020年,鮁魚圈區共有17家高新技術企業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稱號,同比增長240%,為我區產業發展增添活力。樣品展示2020年,面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遼寧盛鐸不等不靠,積極利用自身堅實的科技研發基礎,在區委區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下,向高新技術型企業邁出了一大步。
  • 祝賀「樂業樂活網「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和《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國科發火〔2016〕195號)有關規定,北京市2020年第三批2914家企業擬認定高新技術企業名單予以了公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由科技部、財政部、稅務總局負責指導、管理和監督,對企業的核心自主智慧財產權、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研發組織管理水平及各項成長性指標有著嚴格要求,除了要考察企業整體經營業績之外,更著重對企業創新研發管理水平、產品技術含量、成果轉化能力、成長性、質量保證等重要指標的考察,評審過程嚴格而苛刻。認定標準嚴苛,認定程序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