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月,對於市公安局源城分局(以下簡稱源城公安分局)的公安民警來說,「一室兩隊」這4個字尤為熟悉。今年6月22日,河源市公安機關派出所警務機制改革試點工作在該局正式啟動,標誌著源城公安分局在繼去年底率先在全市公安機關組建破「小案」專業隊構建「大刑偵」格局以來,又一次勇立潮頭敢為先,為全市公安機關警務機制改革提供源城方案、作出源城貢獻。
10月30日,東埔派出所新業務用房全面竣工並投入使用,派出所面貌煥然一新。
其中,源城公安分局東埔派出所就是走在改革前列、經過實戰檢驗、收穫改革「紅利」的派出所之一。
改革,順應新時代公安警務的需要
合併前的東埔派出所長期以來借用源南鎮政府一辦公樓房辦公,有民警24人、職工1人,輔警28人,平均年齡為30.8歲;合併前的興源派出所成立於1990年,為一級派出所,有民警18人,輔警28人,平均年齡為31歲。
兩個派出所合併後,通過開展派出所警務機制改革,進一步推動警力下沉,緩解基層警力不足等問題,是我市建市以來首個達到百人級警力的公安派出所。其中,來自源城公安分局機關調配的民警有23人,被抽調的機關民警有著豐富的社區工作經驗、綜合能力較強,對落實精準化風險防控起到相當大的作用,進一步提高了警務工作效能和服務群眾工作能力。
在社區巡邏,是社區民警們的日常工作。
聊起東埔派出所推進這一重大改革的過程,所長賴國標總結,東埔派出所警務機制改革是順應新時代公安警務改革的需要,也是做大做強基層派出所和做牢做實社區警務的需要,通過東埔派出所的改革試點,為在全市範圍內繼續推動派出所改革積累經驗,探索道路,意義非常重大。
在基層派出所摸爬滾打了20多年的賴國標,對於派出所工作如何改進有自己的想法:「進入新時代,社會快速發展,基層派出所面臨的實際問題越來越多,警區制下,幹的不少但效能不高、隊伍中忙閒不均、民警工作的精細化專業化不足等問題已經暴露出來了,需要用一種新的模式去打破它。」
今年6月份,源城公安分局在市公安局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在治安、交警、巡警等相關警種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經過前期系統調研和充分研究討論,乘勢而上、積極謀劃、大膽創新,將難度更大、要求更高的城區派出所警務機制改革試點任務扛在肩上,在全市治安狀況最複雜、人口最密集、警情案件總量最大的東埔街道轄區開啟改革第一站、打響「第一槍」,東埔派出所和興源派出所合併成一個派出所。
壓力、挑戰、機遇撲面而來,但是賴國標說他從未動搖過,並且越來越篤定了「破局」的信心:「之所以這麼堅定,其實是因為有市區兩級黨委政府以及市公安局、源城公安分局黨委的支持,讓我們有信心和決心去打破舊的格局,建立新的格局。」
很快,就明確了以「一室兩隊」改革為核心「做精綜合指揮室、做強打擊辦案隊、做專社區警務隊」的目標,同時統一了共識,無論是人員調配、黨建隊建還是派出所的硬體建設,全部都圍繞這一核心進行深化和推進。
「破局」兩個字何其簡短,背後又需要怎樣的魄力、勇氣和堅持不懈的努力。其中,又凝聚著多少源城公安分局黨委的傾力支持、基層派出所領導幹部在實踐中的思考、形成的智慧、民警們全心託付的信任、轄區群眾對派出所工作的殷切期盼,這一切,都成為了東埔派出所勇於「破局」的核心動力。
重構,全力建設「一室兩隊」
東埔派出所的「一室兩隊」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他們對機構設置、人員調配、工作運轉模式和機制建設、社區警務站建設、硬體設施配備等方面都進行了重組。
改革工作啟動以來,東埔派出所設立了全市公安機關首個派出所綜合指揮室,也是全市公安機關首個設置在派出所的「指揮中心」,通過不斷強化派出所綜合指揮室三級指揮體系建設,依託智能指揮平臺,推動城市「大腦」等大數據應用場景與公安工作相融合,同時接入視頻巡控、圖像展示等設備以及應用系統,依託視頻巡控等科技手段實施精準指揮,系統性重塑派出所警務機制,形成對基層實戰的有力支撐。
同時,按照情報、指揮、行動一體合成的工作思路,不斷加強派出所與專業警種在力量、手段、戰法等各方面的捆綁協作,健全配套管理機制,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形成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的最大合力,實現更快破大案、更多破小案、更好地控發案的目標。
東埔派出所社區民警走進小區開展宣傳活動。
另外,為打破警區制,值班、接處警、執法辦案和勤務安排的模式,都要進行徹底改變,以適應「一室兩隊」機構的日常運轉。
除此以外,派出所班子還配套形成了包括分析研判、工作流轉、執法監督以及獎懲激勵在內的諸多規範和機制,以保障「一室兩隊」改革的順利推進和改革後日常工作的有序運轉。
「所有的安排,都是以提高工作效能、提升群眾滿意度為出發點的。」賴國標解釋。
派出所合併後改革還有社區警務室的增設,為進一步優化警力資源配置,提升警務工作效能,更加高效便捷服務群眾,市公安局源城分局東埔派出所、興源派出所合併後,同時下設4個警務區。
合併後,東埔派出所下設興源、廣場、堅基、康樂路4個警務區。其中,興源警務區管轄範圍為興源社區、文明社區、紅星社區、長安社區(部分)、建設社區(部分)、東升社區共6個社區;廣場警務區管轄範圍為廣場社區、東埔村、太陽升村、長安社區(部分)、建設社區(部分)、文昌社區共6個社區(村居);堅基警務區管轄範圍為永康社區、永安社區、永福社區、永祥社區及永和社區中山大道以東片區共5個社區;康樂路警務區管轄範圍為豐源社區、高塘村、康樂路南社區、康樂路北社區、江源社區、白嶺頭村6個社區(村居)以及永福社區、永和社區部分未納入其它警務區部分。
在社區巡邏,是社區警務隊民警的日常工作。「別人都是下社區,我們這叫在社區。」東埔派出所興源警務區警長李格介紹說:「這樣不僅能讓社區民警更好地沉入社區,提升了出警速度。」
據介紹,派出所是公安機關最基層的綜合戰鬥實體,是整個公安工作的根基,近年來,市公安局黨委始終堅持把加強派出所建設作為一項長遠的基礎性工作來抓。東埔派出所新業務用房正式投入使用後,將因勢而謀,乘勢而上,堅持以深化「一室兩隊」改革為主線,以做實做牢社區警務工作為關鍵,主動破解制約社區警務工作開展的瓶頸難題,努力構建符合新時代要求、全面對接基層社會治理的現代警務管理模式。
據悉,一直以來,受種種條件限制,東埔派出所長期借用一棟老舊的辦公樓房辦公,場地狹窄、樓房殘舊,配套設施不全,交通也極為不便,直接影響了民警辦公和群眾辦事。為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切實提高服務效能,在市、區兩級黨委政府和省、市公安機關的大力支持下,多方籌措建設資金,經過一年多的建設,位於源城區文昌北路229號的東埔派出所新業務用房於10月30日全面竣工並投入使用,派出所面貌煥然一新,接警臺、辦案中心、備勤室、廚房、文體活動室等一應俱全,各項設施符合人文設計理念,符合現代化公安工作的標準和要求,極大地方便了民警辦公辦案和群眾辦事。
正如賴國標一再提到的:「『一室兩隊』不是面子工程,更不是簡單的機構和人員的調整,是一個非常系統、非常複雜的規劃。」它還需要對人員的調配、對規則的重設、對機制的完善、對硬體的升級等等一系列措施,對「一室兩隊」的日常運行和效果發揮進行保障,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精細化、專業化、規範化、高效化的目標,釋放出「一室兩隊」改革真正的成果。
成效突出,社區百姓幸福感倍增
推行「一室兩隊」改革至今,東埔派出所的改革成果已然顯現,特別是對於民警來說,這種感受尤為深刻。
社區民警李格談起變化,不無感慨:「現在,職責清晰了,我們社區民警每天『泡』在群眾身邊,社區突出問題、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很快就能收集上來,基礎工作做得牢固,有矛盾、有糾紛、有問題直接上門,處理得又快又好。」
「如今,群眾有事都不報警了,直接下樓找社區民警就行,警情少了,大家還覺得你社區民警給老百姓幹實事了。」
源城公安分局首批警用自行車「上崗」,更方便民警零距離服務群眾。
賴國標表示:「經過改革,我們派出所有強大的綜合指揮室,就像大腦支配末梢神經一樣,很多事情不用我們操心,我們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去專注地辦理案件,有更多的時間讓我們的執法更加規範和專業。」
最顯著的效果,還體現在數據上。據統計,試點至今,該所先後偵破刑事案件、查處治安案件275宗(起);特別是在破「小案「方面,侵財類治安案件查處率同比上升24.7%,刑事案件破案率同比上升33.6%,抓獲各類違法犯罪人員173人,極大震懾了違法犯罪分子,轄區群眾安全感進一步提升。
同時,通過加強實有人口管理、轄區行業場所管控及基礎信息採集,定期組織群防群治力量開展法治和安全宣傳教育,勤走訪收集社情民意,快調處矛盾糾紛、先期處置轄區警情,進一步強化轄區行業場所管控和各類線索苗頭、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清理治安死角,淨化轄區社會風氣,先後開展禁毒宣講、反詐宣傳活動30餘場(次),排查線索苗頭80多條,調處大小矛盾糾紛160多起,取締擅自經營旅業4家,查處涉黃賭毒違法案件16宗,抓獲涉黃涉毒涉賭違法人員26名。
可以說,東埔派出所「一室兩隊」改革成效顯著,源於源城公安分局上下敢於「破局」的勇氣,全面重構的細緻,穩步求效的紮實,更源於源城公安民警始終牢記在心的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保一方平安的初心!
我們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將來,在源城公安這支銳意改革、敢於創新的隊伍裡,一定會有更多更豐沛的「一室兩隊」改革範本,在各個基層派出所開花結果,共同展露出改革強警的巨大成效,為這座城市迸發出更加強大的平安力量。
採寫 | 蘇勇軍 譚琨 林小明
原標題:《東埔派出所:全力打造全市派出所警務機制改革樣板》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