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近視的有效方法不是沒有,只是大部分家長做不到

2020-12-25 騰訊網

最近,看到了這樣兩條新聞:

山西省長治市將把裸眼視力和體重考核結果納入中考總成績的消息。

雲南將體質健康監測計入初中學生體育考試之中。

雖然我的大部分朋友都在上海和北京的,但這兩條新聞當時還是在朋友圈小小刷屏了一下。

管理學的經典名言,什麼被衡量了,什麼就會被重視。

儘管很多人都在吐槽,一邊課業壓力那麼大,一邊還要抓視力。但這個趨勢,已經很明確指出了方向。

如何戰略性地「兩手抓」,可能才是我們每個家長需要思考的。

1

打破近視的幾個迷思

談視力保護這件事,我們首先要從根源上打破幾個迷思。

1、不看、少看視頻就不會近視?

「長時間近距離看物體」都是會消耗「遠視儲備」,導致近視。

因此不僅僅是看電視,看書、搭積木,玩拼圖等等,只要符合「長時間」和「近距離」都是會有影響的。

或者上完網課,搭樂高,這也不是給眼睛休息,這些都屬於「近距離看物體」。

2、投影儀更護眼?

如果你買了投影儀,但投影的位置就是之前電視機的位置,那麼其實和看電視導致近視的風險是一樣的。

如果可以投影更遠的距離(6米以上),的確是有一定幫助的,但大部分家庭的住宅條件並不現實。

另外,尤其要提醒的是,看投影要避免黑暗房間看,室內環境和眼睛所看到的亮度反差過大,會加速眼睛疲勞。

3、藍光眼鏡更護眼?

美國眼科協會指出,除非醫學必需,你的眼科醫生建議你佩戴,不然普通人不需要戴藍光眼鏡。

沒有任何研究可以證明藍光眼鏡的有效性,當然如果你單純就覺得戴著舒服,或者有心理作用,那也行。

畢竟,對一部人來說,心理作用也是作用,如果可以緩解你情緒,那這筆錢花的也是值的。

4、護眼燈更護眼?

「護眼燈」最大的兩個賣點就是過濾藍光和避免頻閃,藍光上面一條已經說了,那麼來說說頻閃。

只要是幾百赫茲以上的普通燈具,都不存在肉眼可以感受得到的頻閃,所以都是合格的。

選擇學習燈,最關鍵是光源設置,當然還可以加一個「自己喜歡」。

避免室內環境與眼睛所看物體亮度差異過大,比如在黑暗的屋子裡只開寫字檯的燈,這會加劇眼睛疲勞。同理,不要在黑暗的屋子裡看手機或者視頻。

「雙光源」是黃金準則,也就是室內環境需要開燈,然後再要有個檯燈。

避免光源直射到眼睛,所以檯燈不要放置在正前方,也不要放置在書寫的手一側。如果是右手書寫的,那麼檯燈要放在左側。

2

保護眼睛真正有用的方法

預防近視,最關鍵的而且已經被驗證有效的就是,保證每天兩小時戶外活動。這可以說是最經濟有效的方法了。

一說到戶外活動,總會有兩個攔路虎,天氣那麼冷或者有霧霾怎麼戶外?學業那麼重沒時間,怎麼辦?

那來說說我的看法吧。

1、冬季如何戶外?

有個研究結果大家不陌生吧,相比較父母都不是近視的,單方父母近視的孩子發生近視的概率提高了2.1倍;雙方父母近視的孩子發生近視的概率提高了4.9倍。(來源:中國教育發布)

很多人看了這個研究後,得出的是近視是遺傳,但研究特地指出,不僅僅是遺傳,而是近視父母的生活習慣影響了孩子,比如近視父母本身就不愛運動等。

對於真正熱愛運動的家庭,基本上沒人會提問,冬季如何戶外的?

我周圍一朋友就是這個典型,每天只要沒有嚴重霧霾,他就帶著孩子出門,颳風下雨都出門。有時我們旁人看很無聊,就是走路,但他們樂此不疲。

我是有了小D後改變了生活狀態,養成了每天運動的習慣,而這個習慣也正面影響了小D。

我們也是每天保證至少一小時去戶外,走路、跑步、跳房子、木頭人、跳繩、老鷹抓小雞,這些都是常規項目。

如果遇到霧霾,或者的確功課多了無法保證戶外運動,那麼我們室內運動也會儘量多樣化的。

帶著孩子冬天出門,其實沒那麼複雜,但考驗的是父母自己。

自己喜歡「葛優躺」,然後還嘴巴叫著,別看電視了,我們出門吧,基本上孩子也不喜歡出門的。

歸根到底,還是意識問題,而最關鍵的永遠是父母改變生活狀態。

2、學業壓力重,沒時間怎麼辦?

這也是是最常見的說法。

我在這方面的觀點一直是,選擇,就是取捨,而不是「啥好處都被我一個人佔了「。(當然,都能佔了肯定更好,但那不是選擇時的標準,而是選擇後的「賺到」)。

學業是你當下更加看重的,犧牲了戶外活動的前提下,儘量做好下面的用眼衛生。但是也能坦然接受孩子最終會戴眼鏡的「最差結果」。

1、20-20-20法則

近距離看書看電視20分鐘後,遠眺前方20英尺的地方(大概是6米的距離),停留20秒。

2、保證日常自然光的接觸

不能出門,那麼也要多多去窗口遠眺,一定記得找機會接觸自然光,這對眼睛發育很有益。

3、創造良好的近距離環境

在之前的迷思裡也提到了,護眼燈的光源設置非常重要,遵守「雙光源」法則是關鍵。這裡就不展開了。

3

重視近視表現症狀

最後,也是需要提醒大家的,一定要留意孩子近視的早期表現,這樣才能做到早發現早幹預。

如果孩子持續出現下面的表現,建議大家一定帶孩子去眼科檢查一下。

1、看遠處東西習慣眯眼或者皺眉;

2、主動抱怨看不清黑板上的字;

3、經常歪頭看東西(除了近視也可能是斜視)

最有效的確診是否是真性近視的就是散瞳驗光,一旦確診是真性近視,那麼目前的醫療技術還無法治癒(雷射手術除外)。

大家就需要聽從醫生建議,該佩戴眼鏡就及時佩戴眼鏡,不要自己想當然地認為,「眼鏡越戴越深的」。

4

擔心時,想想最壞結果

小D之前因為早產而斜視,2歲的時候做了全麻的眼睛矯正手術,之後眼睛一直有做隨訪。

我和先生也都是高於500度的近視,她的眼睛就不屬於「原廠設置」就特別好的。說實話,我曾經也非常擔心的。

但後來我想明白的一件事是,擔心是最沒用的,我們是拿「不確定的未來」來懲罰現在的自己。

後來我問自己,她眼睛最壞結果是什麼?近視,也許還是高度近視,可能還需要再做一次眼睛矯正手術。

想明白這些後,我反而覺得沒那麼擔心了,這些「最壞結果」我能承受啊。

大家別誤會,承受「最壞結果」並不意味著我就不管女兒的用眼習慣了。只不過,我不再是帶著「害怕」,而是帶著「愛」來做這件事。

兩者區別是什麼?

帶著「害怕」,你是清除路障,視頻不行電視不行,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處處嚴防死守;又或者啥都想要,既要成績又要眼睛,結果自己把自己糾結死。

帶著「愛」,我明白,哪怕最終她還是近視,幫助她建立好的運動習慣,養成好的休息習慣,學會打造正確的生活環境,這是她生活的質量必備條件。

如果不害怕,你會怎麼選?

這幾年,我經常問自己的問題。

相關焦點

  • 長期宅家,擔心孩子會近視?最有效的預防辦法是這個……
    再加上目前整日宅在家,戶外運動幾乎沒有,網課和玩手機時間長,都會加劇孩子近視問題。那應該如何預防呢?怎麼判斷孩子是不是近視了?近視眼可以治癒嗎?藍光眼鏡有用嗎?別急,嘟媽今天全都都告訴你。1孩子怎麼就近視了呢?
  • 預防近視有哪些方法
    近視的現象是在普遍不過的現象,生活中佩戴近視眼鏡的人比比皆是,尤其是學生近視的比例尤為大。說真的配戴眼鏡時間久了不僅影響外在的形象,而且摘了眼鏡後會發現眼睛變得沒有光澤,甚至成了別人口中的「金魚眼」。最好的方法是恢復視力,到底如何才能更好的恢復近視呢?
  • 再談家長在近視防控工作中的定位與角色
    二、家長應當知道近視發生發展的過程 綜上所述,正常情況下,嬰幼兒的屈光狀態大部分都處於遠視的狀態。隨著生長發育,逐漸趨於正視,該過程被稱為「正視化」。然而,部分孩子的眼睛從遠視發育到正視後並沒有停止,而是繼續「生長」。
  • 屈光發育檔案,對孩子的近視預防有好處麼?
    很多戴眼鏡的童鞋,週遊世界享受生活,喝著一杯cappuccino遠眺美景,就會後悔小時候沒有好好愛護眼睛。「太愛看電視了。」「書讀得太多了。」「美劇該煲的都煲得7788了。」. 可惜時光不能倒退,等到後悔的時候,近視已經甩不掉了。
  • 各位家長注意!國家衛健委權威提示:這個學段近視高發!
    + 八、戶外活動真的可以防控近視嗎? 答案是肯定的。 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表明,每天2小時的戶外活動可以有效預防近視的發生和發展,是目前最經濟有效的近視防控措施。
  • 0-6歲是預防近視關鍵期,這些問題大多數爸爸媽媽都忽略了
    樣品真沒少買,下面只是我出差時客服拍照給我當天到的八個樣品,至少買了三十多款吧。研究完眼科普後,我暫時依然還沒打算團,因為鏡片品質太關鍵,而我也沒掌握到測試它好壞的方法。至於太陽鏡的使用,有些家長存在誤區,不當的做法會對孩子視力發育造成不好的影響。
  • 家長最關心的12個近視防控問題,權威解答在此
    問1.近視和散光的預防措施一樣嗎?有什麼不同?答近視的預防措施最簡單有效的方式是白天的戶外活動,每天在自然光環境下活動2小時能夠明顯減低近視的發生及發展,另外使用低濃度阿託品、或配戴角膜塑型鏡等方式也有延緩近視發展的作用。
  • 防藍光眼鏡真能預防近視、防輻射?
    宣稱預防近視、防輻射?中消協發布重要提示今年,受疫情影響,學生們都在家中上網課,家長們擔心孩子們視力受影響,往往都會購買一些有特殊功能的鏡片預防近視。因此在市場上,宣稱能有效阻隔藍光、防輻射、緩解視疲勞的防藍光眼鏡就開始熱銷了。網課熱潮帶火防藍光眼鏡在北京的多家眼鏡店,記者看到,防藍光眼鏡都擺放在最顯眼的位置。
  • 雷射手術可以治癒近視?…這些近視防控誤區,你中了幾條?
    、預防控制方法的研究和探索。但是由於眼球變長,或者角膜和晶狀體對光線的會聚能力變強,使得光線聚焦在了視網膜前面,這種屈光狀態我們叫做近視。但「假性近視」只是睫狀肌痙攣所致,並非屈光學上的近視。「假性近視」是可逆的,也是可以預防治療的。但如果沒有及時發現並解決「假性近視」,同樣會演變成真正的近視。
  • @河北家長 防控近視系列手冊發布,這樣保護孩子視力!
    誤區3:近視了,戴眼鏡或做手術就行輕度近視,佩戴眼鏡即可,而重度近視,可能造成病理性的改變,如裂孔、視網膜脫落,甚至可能致盲,這些不是佩戴眼睛能解決的。不能小瞧近視,不能任由孩子發展成高度近視。其實,是否戴眼鏡並不是影響近視度數加深的原因。配戴眼鏡是為了對近視進行矯正,不僅不會增加近視度數,還對近視的發展有阻礙作用。如果孩子已經發展為真性近視,是可以戴眼鏡的。不戴眼鏡反而會促進近視的發展,如果看東西一直是模糊的,反而容易使眼軸增長,近視發展更快。因此,應注意及時並長期配戴眼鏡。
  • 兒童近視不可逆,但也不能隨它去!這些實招家長牢記
    青少年近視眼防治已經上升到國家層面,科學合理防控兒童近視刻不容緩。如何科學合理地進行近視防控?江蘇省中醫院眼科專家魏偉教授表示,從近視的發生原理來說,如果孩子已確診近視,在目前的醫療技術條件下是不可逆的,是不能治癒的。但是通過我們中西醫方法的幹預,可以縮短近視的時間和減緩發展近視的度數,再配合科學合理的預防措施,往往臨床效果較好。「小眼鏡」為啥越來越多?
  • 近視眼矯正 近視矯正的方法有哪些
    現在可以發現很多的小孩都是帶著厚厚的眼鏡,這麼小就近視嗎,以後對眼睛會有影響嗎?這些問題總是困擾著很多的家長,那您知道近視眼矯正有什麼好的方法呢?您知道導致大部分近視的原因是什麼呢?飲食上也是可以調理的,多吃多眼睛恢復的食物,那就來看看近視眼怎麼恢復吧。
  • 戴防藍光眼鏡能防近視?專家:不能預防近視 幼兒不宜長戴
    最近,防藍光眼鏡成為家長的「新寵」——不少眼鏡店、微商趁機力推防藍光眼鏡,稱該眼鏡可阻隔藍光,有保護眼睛的作用,淘寶上甚至有商家稱自家的防藍光眼鏡有預防近視的作用。  那麼,防藍光眼鏡真的能一勞永逸保護眼睛?記者採訪了眼科醫生。
  • 兒童近視控制迫在眉睫,瑞士寶KidsPro-tech兒童防護鏡有效減緩近視...
    近視率位居世界前列,其中小學生近視發病率約30%、初中生約60%,並呈現近視發病年齡早、進展快、程度深的趨勢。目前,多數兒童都是採用佩戴近視眼鏡的方法來矯正視力。孰不知,一般的近視眼鏡僅能在一段時間內令孩子的視力恢復正常水平,卻不能減緩近視的加深。
  • 近視後不想戴眼鏡?當心度數加深,3大方法,助你「丟掉」眼鏡
    近視給生活帶來諸多麻煩,如果放縱不管,不僅會加深近視度數,演變為高度近視,嚴重時甚至可能引起失明。我們該如何有效、科學地預防近視?對於已經近視的人群,應該如何進行有效治療?某眼科專家做客家庭醫生在線直播間時,用專業指導了近視人群正確防控與治療。
  • 4歲近視800度,家長的疏忽成了孩子近視的元兇,如何保護視力
    孩子現在還小,眼睛不能做手術,戴眼鏡度數還是會一直長。 現在小姑娘不戴眼鏡看什麼都湊近的很近,眯著眼睛看,孩子爸爸為此頭疼不已。家長的疏忽和縱容成了孩子近視的元兇。這是因為眼睛長時間聚焦近處,沒有遠近調節放鬆眼部肌肉,導致近視。
  • 青少年預防近視活動暨小記者健康知識專題講座
    茂名網訊 為進一步廣泛宣傳青少年近視預防與保健知識,提高科學用眼護眼意識,增強眼睛保護能力,有效降低近視率,促進全市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昨日,茂名日報社組織近百名茂名日報社全媒體小記者參加我市青少年近視預防與保健宣傳活動暨小記者健康知識專題講座。
  • 防止近視加深不只OK鏡一條路
    我妹妹和妹夫都是高度近視;妹妹在十年前做了飛秒雷射手術,但手術只是消除了近視症狀,並不等於「治好了近視」,更不會改變基因;於是兩個外甥也毫無意外的成為了近視眼。他們在美國配過一次眼鏡(用醫保可以報銷大部分費用),但美國的鏡架款式較少,適合亞洲兒童的就更少了。於是,我就問妹妹,有沒有諮詢過角膜塑形鏡。 妹妹告訴我:她所接觸到的美國視光師和眼科醫生極少向青少年推薦角膜塑形鏡;在他們看來,第一是沒有必要,第二是存在風險;倒是華人視光師較多推薦OK鏡。
  • 「神奇」眼藥水風靡家長圈 專家:「阿託品」防治近視尚未獲國家批准
    孩子一旦近視了,度數往往一年比一年高,如何有效控制度數成了家長的一塊心病。近年網上頻頻曝出「低濃度阿託品可防治近視」的消息讓人著實心動,然而,家長們去醫院或藥店購藥時卻發現,此藥國家藥監局還未批准上市,只能通過網際網路醫院或海外代購實現。由於價格不菲還時常缺貨,更有甚者,根據網傳配方自製和使用阿託品藥劑,帶來安全隱患和健康風險。
  • 眼軸回縮訓練是近視人群恢復視力最有效的方法
    眼軸回縮訓練鏡是用來做眼睛肌群的整體鍛鍊的,通過鍛鍊,恢復肌群的整體運動能力、肌群協調能力,因此降度不反彈,眼睛變形狀況得到恢復,降度眼軸修復縮短後改善眼底,改善因近視造成的一系列問題。有的人問:你能治好近視?近視不是疾病,不能治療,高度近視出現了併發症,才需要用藥、用手術刀來修補、治療。你願意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