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菊與刀》看透日本車:異常矛盾的民族性格,讓人既喜歡又討厭

2021-01-16 手機鳳凰網

提到日本,不少人都會想到那本著名的《菊與刀》。「菊」是日本皇室的象徵,象徵美好,而「刀」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體現,象徵好戰。

正如《菊與刀》開篇所說,日本人有著截然不同的行為和思維習慣。就像菊與刀,看似恬靜淡然卻又剛烈殘忍。這種異常矛盾的民族性格,貫穿整個日本文化,讓人匪夷所思,更深刻地影響著日本汽車。

保守而喜新

沒有一個民族的特性是與生俱來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古人誠不欺我也。

日本的土地資源極為缺乏,沒有充裕的生存空間,從而導致日本人從內到外產生了一整套維護個人和集體、個人與外界的生存準則,一方面極端自律、極端服從、極端保守與內斂,但一旦爆發起來又非常可怕。

儘管當今日本社會與《菊與刀》中所描述的日本有了天差地別,但是一個民族經過漫長的歲月洗禮所形成的核心價值觀不會輕易改變。這種極端矛盾的性格反映在汽車上,就變得拘謹又高傲,樸實又暴力。

與一向以「技術激進」而聞名的德意志戰車完全不同,極端保守的日本人從不把最新產品拿到國內市場,在產品方面總會顯得慢一拍。相比德系車的「水土不服」,他們略顯狡猾的成熟車型戰略,以及對中國消費者偏好的拿捏,讓他們取得花之綻放,交出令人羨慕的成績。

在大眾把渦輪增壓推廣成熟後,日系車企也不再堅守已把技術壓榨到極致的自然吸氣發動機,而是轉投「T」懷抱,從而補齊了和德系美系的差距。

即便如此保守,日系車企還是善於在外型設計中求變創新,並大力發展混合動力,建立差異化的競爭優勢,表現出鮮明的雙重性。在電動汽車方面,如今也不再徘徊,轉向大舉進攻。

豐田、雷克薩斯就是日本人「菊與刀」性格的典型代表。它們一方面擁有著凌厲動感、富有激情的外觀設計,符合年輕人的喜好,但開起來卻又是非常平順、舒適,即使他可以跑的很快。你不覺得嗎?

勇敢而懦弱

日本人認為自己是歷史的「負債者」,這種債既有父母的「恩」,又有「皇恩」,還有別人施加的「恩」。這些恩都是必須償還的欠債。由於報恩意識的存在,日本的人與人之間產生了服從的關係,比如子女要服從父母,下級要服從上級,人人都要服從天皇。

日本社會具有森嚴的等級制度,「各守本位」是其關鍵詞,也就是每人都應安守其地位,享受其地位應得的權利並履行義務。對日本人來說,依照等級制度生活、工作就像每日的呼吸一樣自然。從幼兒時期天真無忌的生活到成年後克己謹慎的處世行為,使日本人的內心充滿矛盾。

這和國內的文化大不一樣,你是否有這樣的體會?

以豐田汽車為例,其組織結構是等級制、近乎官僚化,更像是一個「失敗停滯」的公司。許多高管對於中層管理者來說很難接近,在組織機構內部會明示每個管理層間的細微差別,反映了日本社會的等級制度。

比如,拜訪中層管理者的客人與拜訪總裁的客人會受到非常不同的禮遇。前者要求戴上訪客胸牌,接待人員對其行35°鞠躬禮;後者則被視為尊貴的客人,無須掛胸牌,接待人員對其行90°鞠躬禮。

在日本很多公司的內部,如果規定是6點半下班,但6點半領導不走,其他人都不太敢走,敢走就是膽大包天;而在一些等級森嚴的單位,中午吃個飯還得說「我先去吃飯了」,有的部門上個廁所還得報告「我離席一會兒」。

雖然日本等級森嚴,但日本人把名譽看得比生命還重要。在名譽受損的情況下,日本人一定會不惜一切代價挽回自己的名譽,甚至會不擇手段。

例如,下級在受到上級的誤解、侮辱時,會奮不顧身的予以反擊,即使這違背了等級秩序。在解決完與上級的矛盾後,他們才會處理自己冒犯上級的過失,甚者可能以自殺來謝罪。

在豐田汽車公司,發表與上司不同的見解是每天都會發生的尋常事。不同意上司、不盲目追隨上司、給上司帶來壞消息、不把上司當回事在豐田都是允許的行為,員工似乎並不擔心,只為給領導提供建設性的批評。

崇尚等級又允許自由,這種精神是很可怕的。這種矛盾、對立既不是妥協也不是求和,而是超越矛盾、對立,使組織更加多樣化,決策更加科學,驅動豐田不斷走向成功。

花之絢,刀之痛

極端的民族性格讓所有日本人都像是處女座,力圖把每件事、每個細節都做到趨於完美。

無論是豐田佐吉發明自動織布機,還是豐田喜一郎造汽車,都遵循著「百忍千鍛事遂全」的精神,堅忍不拔、絕不服輸。因此,「日本汽車」以高品質、高性價比深受消費者的青睞,也為全球帶來了全面質量管理、TPS等知名管理方法,更有「工匠精神」的美譽,成為自主品牌學習的榜樣。

然而近年來,日本已經丟掉了引以為傲的「工匠精神」,開始在偷工減料、降低成本上大做文章。

豐田汽車因「召回門」深陷危機,先後在全球範圍內召回近千萬輛;三菱、鈴木在油耗測試中採用不當手段,使得燃油經濟性測試結果好於實際情況;神戶制鋼篡改部分銅、鋁產品的檢驗數據,把產品以次充好地賣給客戶,令人震驚的是這種造假已持續10多年,且經過高層領導許可......

不僅是日本汽車行業,其他領域也是一樣,一次又一次造假、作弊、召回等事件,讓「日本製造」的人設崩塌。這是整個日本的危機。日本人不允許自己的產品有缺陷,但現實無法達到「完美」,故而集體「造假」,成為日本社會的常態。長此以往,日系車花之絢爛後,將零落成泥輾作塵。

寫在最後:

《菊與刀》所描述的日本人異常矛盾的雙重性格,其實無可厚非,這既是一種人生態度,也是生存法則。日本汽車也表現出鮮明的雙重性,產品線保守而技術穩重,還誕生了全球膜拜的精益管理體系。這是一把「雙刃劍」,等級森嚴、官僚化十足的同時又十分在乎名譽,集體「造假」帶來的危機足以擊垮百年日本製造。當前,雖然日系車在華市場份額不斷攀升,但潛在的危險正在緩慢顯現。

相關焦點

  • 「日本人何以成為日本民族的」? ——讀魯思·本尼迪克特《菊與刀》
    在《菊與刀》的封四上,印著這樣的文字——「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標誌。本尼迪克特用「菊」與「刀」來象徵日本人的矛盾性格。這個解釋不能說錯,但我以為不得要領:為什麼作為皇室家徽的「菊」與標誌武士道文化的「刀」能夠象徵日本人的矛盾性格?這兩個意象具體的內涵是什麼?其實在本書第十二章「兒童學習」的結尾,作者有明確的解說。
  • 一份解剖日本人性格和文化的研究報告——讀《菊與刀》
    這是關於解讀日本人文化性格形成的原因。如果讓我用一句話來提煉,我會想當然的用「傳統和教育決定了文化和性格」。菊,是日本皇室的家徽,秋天的象徵。刀,是日本武士的武器,身份的象徵。菊代表著溫和、愛美、禮貌、變通、溫順、高貴……刀代表著好鬥、尚武、粗暴、刻板、叛逆、粗俗……好和不好,這複雜的菊與刀的一切代表,都是二戰前日本人的性格文化特色。作者研究細緻,考察洞見入微、全面。
  • 日本社會為何如此糾結?《菊與刀》一本書看透:日本恥文化
    日本的倫理體系受中國的儒教文化影響很深,其中「忠「和」孝」也是日本人的最基本的義務,不過日本並沒有全盤接受中國的思想。在中國,「忠」和「孝」仍然有個前提——「仁」。統治者不仁,臣子就可以不忠,「仁」才是超越一切的美德,是一切倫理的前提條件。顯然天皇不喜歡這個理論,因此「仁」在日本不僅沒有成為美德,有些時候還成為了一個描述匪徒的品質。
  • 了解日本人的首選書《菊與刀》美國人著也了解美國人
    又生出另外的問題,讀什麼書,怎麼讀,如何選擇,又各人各情性,心性各異,相應也別。高下深淺,各不相同。讀書無礙乎認識世界真諦,深入知了人性,激發出我們內在的真善美慧。最近讀了一本書,美國人寫日本人的,女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寫的《菊與刀》,我們與日本一依帶水,特別是近現代有著時冷時熱無法避免的糾纏,時常帶著強大的民族情懷,我們看日本人或日本人看我們,視角都不同。
  • 「菊」代表皇家文化,「刀」代表武士文化,日本人到底是什麼性格
    《菊與刀》是介紹日本文化的一步經典著作,其中「菊」是日本皇家的象徵,而「刀」是日本武士文化的代表,通過這兩個東西,可以全面的了解日本獨特文化的形成。日本的傳統文化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在歷史上,日本的存在感很低,一直處於人們記憶中的角落。
  • 《菊與刀》: 恬靜與兇殘一線之隔
    美國人認為戰後對待日本的政策一定不能和德國一樣。所以,美國政府專門委託本尼迪克特認真研究日本人,作為戰後對日政策依據。 本尼迪克特運用文化人類學的方法,潛心研究日本文化,最終寫出一份內參報告,1946年經過整理出版成書《菊與刀》。這本書深刻影響了戰後日本的命運和格局。
  • 《奏鳴曲》北野武的菊與刀
          二戰結束後,美國政府為了順利的接管日本,派遣人類學家Ruth Benedict到日本進行考察,最後的研究報告集結成書,成為西方人眼中日本文化的範本,這就是《菊與刀》,書名中的「菊」是日本皇室的家徽,「刀」是武士文化的象徵,那時候的西方人認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就像這「菊與刀」的組合。
  • 專一與榮譽:論番劇《工作細胞》和《菊與刀》的共通之處
    本尼迪克特在《菊與刀》中談到日本人的16個「極度」反差,《工作細胞》中的輔助T細胞、殺手T細胞也將「賭上榮譽」掛在嘴邊,紅血球言行看似大大咧咧卻又對白血球的幫助極度謙恭……看似是2018年暑期開播的番劇,依舊能看到80餘年前日本人的處世狀態。
  • 左手菊花右手刀的民族,在這本豆瓣評分8.2的書裡寫得淋漓盡致
    《菊與刀》這本書豆瓣評分8.2,位居社科類熱門圖書第三位,是一本值得我們深思的書,值得我們去典藏,去細細品味。雖然這本書是描寫日本文化和他的一部分歷史,但也能激發人們的民族認同感以及理想目標。但這並不是重點,當我看完這本書,從中得到了很多知識和感受,有利有弊,值得借鑑。
  • 了解日本,就要了解日本人的性格特徵
    慢慢的對日本的看法有了更多的改變。幾乎很少統一的去解說日本人的性格特點了,因為越來越覺得一個國家和民族是非常複雜的,也是非常矛盾的。當然也有一些個人對日本人以及日本社會概括性的觀點:一、日本人有強烈的集體意識,是日本人最具特點的國民性。集體意識的特點起源於日本的「稻作文化」,日後會有解說,這裡不做解釋。
  • 日本刀與暴力美學,從《殺死比爾》到《少年漢尼拔》
    即使是這樣,冷兵器時代可以選擇殺戮的武器也是不勝枚舉,為什麼歐美電影如此推崇日本刀呢?日本刀到底蘊含著這個民族怎樣的文化內涵?這樣的內涵影射到電影中又代表了什麼?日本刀再次成為復仇的符號。美國文化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創作的《菊與刀》曾經用日本刀這樣的文化符號來解釋這個民族的文化。
  • 菊與刀:超硬核的日本愛情故事
    談起愛情,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謹言慎行的大和民族盛產兩種,一類是清新自然的純愛故事,另一類則是超硬核愛情悲劇。前者以《情書》《向陽處的她》等電影作品為代表,看似溫馨的日式柔光畫面裡,包裹著的其實是一個人的毫不自知和另一個人的義無反顧,到最後一切恍然大悟,唯獨伊人不在,徒留一地遺憾悲傷;後者便是以《失樂園》為代表,兩個理智的成年人為了永恆的愛而不惜自毀的故事。
  • 從日本和服發展,看大和民族性格及「武士道」文化融合
    在日本町人文化地位的提高的同時,手工工場的發展和活躍的市民生活促使著和服的廣泛普及與流行。從日本和服中可以窺探出中西文化的兼容並蓄,以及與本土哀寂古典、「禪靜」和內斂嚴謹的民族性格等文化。而日本島國溫暖潮溼的海洋性氣候環境特點使得和服設計得寬鬆透氣,為更好地適應日本的風土人情和氣候,一般的和服衣袍上就有8個多透氣孔,同時襟、袖、裾可以自由開合。和服中的「武士道精神」與民族心理傳統日本民族的性格特點通常是含蓄而內斂的。不管是日本的武士階級還是庶民階級,精神至上原則是始終不變的。
  • 菊之韻:制刀大師松田菊男的精品名作
    火器酷摘要:日本武士刀是世界三大名刀之一,刀文化也是日本文化中最精彩的篇章,本文介紹著名刀具大師松田菊男的幾款經典名作
  • 日本風物|鍛刀
    遠塵囂是歸回自然的外宇宙,居田園是審度心靈的內宇宙,這樣的精神為武士所鍾愛,除了武技,對內心的磨練才能使自己更強大,無所畏懼,越接近於道,越發現真我。約800度燒制後迅速進行冷卻,刀身呈現自然彎曲,刀面也會出現晶體花紋圖案,這成為鑑賞太刀品質的依據。最後燒制完成後,確認刀身有無瑕疵,調整刀彎程度,留出鑲嵌刀柄刀鍔時的釘孔,並銘刻刀匠的名字。日本民族的陰陽矛盾也在太刀上表現出來,滿足多重矛盾的同時,刀匠的苦心也隨之銘刻其中,今日不再是武器的太刀,颯爽容姿的忠實承襲傳統製作工藝,成為傳統工藝品中的翹楚。
  • 日本神話 島國菊刀物語
    搜索微信號:dili360或中國國家地理《火影忍者》、《犬夜叉》、《海賊王》……在日本動漫大行其道的今天,你可知道,其中很多人物、武器和招數,都與日本神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島國神話中的天神和英雄們,是日本人最崇敬的偶像,也是他們自認的祖先。因為是近鄰,因為有恩怨,所以不論作為朋友或是對手,都需要我們更深入地去認識和解讀。
  • 動漫壁紙,日本動漫與日本民族精神
    動漫作為日本獨具特色並具有國際影響的文化樣式,是理解日本民族的入口,它「使競爭激烈、處在生活重壓下的日本人可以輕鬆地獲得他想知道的信息,滿足了人們生活漫畫化、漫畫化生存的願望和要求。可以說,漫畫是日本人生存狀態、思想觀念的真實反映,漫畫的內容、立場也直接影響了日本人對歷史和世界的認知程度」儘管日本動漫大多數是商業行為,對日本的民族精神與價值觀的反映卻是動漫作者的集體無意識。動漫塑造了日本人的形象,既反映了日本的歷史、現實,也構造了日本的民族幻想。
  • 普通日本人如何評價中國?國外調查結果出爐,令人十分意外
    美國女作家魯斯.本尼迪克特曾寫過一本書《菊與刀》,書中有這樣的觀點:日本是一個充滿矛盾並有著雙重性格的民族,這個民族十分頑固保守,但卻總能十分容易地進行激烈的改革,日本人平日裡彬彬有禮,然而他們有時也十分倨傲蠻橫,是一個既喜歡菊花又崇拜刀劍的民族。
  • 話說稱霸日本刀具代工界的研磨技術——松田菊男KikuMatsuda
    松田菊男,出生於1951日本關市,是當代知名的刀具研磨師。松田先生精湛的研磨技術來自於家族事業的修練。菊男先生最為善長的便是稱霸日本刀具代工界的研磨技術,他的手工研磨技術可以直逼歐美先進的機器研磨,可以說是日本引以為傲的刀具製作方式。
  • 為什麼現在很多人比起日本更討厭韓國?
    網絡上對韓國的厭惡程度又高了一個層次,甚至看到許多非常偏激的言論,比如韓國人都腦殘,喜歡韓國棒子的也都是腦殘,對韓國就是地域黑。。等等,對曾經侵略過我們的日本反倒是沒這麼說過,請教一下原因是什麼?我的回答因為,他們恰恰是我們自身的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