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沒記岔的話,科幻電影《雲圖》的開頭,是原始類人猿拿棒子敲動物腦袋的場景。更久遠的《太空漫遊2001》的開頭也是一些類人猿。
《太空漫遊2001》劇照
《人類簡史》裡說,從類人猿到智人,進化的最關鍵的一步是想像力。大約七萬年前,一個偶然的基因突變,讓某個類人猿擁有虛構並不存在事物和事件的能力,她便是第一個智人。
其時,地球上已經有從類人猿進化出的不同人類,比如歐洲的尼安特人,亞洲的北京人。比起智人,他們有更強壯的身體,更適應當地氣候環境的體質,但無一不被從東非走出的智人滅絕。
隨著智人的足跡遍布地球各地,他們不僅滅絕了其他人類,也滅絕了對他們有威脅的所有大型動物,比如劍齒虎之類。
智人唯一的優勢,就是想像力。智人可以虛構並不存在的事物,比如上帝,或者玉皇大帝。他們可以向同伴許諾:假如你借給我一斤肉,讓我今天不至於餓死,那我明天打下獵物,還你兩斤肉。——這些在我們智人看來稀鬆平常的事情,在其他任何動物,都是不可想像的。
而我認為,想像力的最前沿,便是科幻。
凡爾納的《海底兩萬年》早已看過,但並沒有被震撼到,更遑論衛斯理的那些小說。可能他們傳統型的東西還是多一點,沒那麼放開想像力。
第一次被科幻小說震撼,還要到高中時看到那本《科幻世界》。並不是一個很出名的作者,以後也沒再看過他的文章。事隔多年,我已經忘記了小說的題目,但仍記得大概的情節。那篇並不大長的小說,講述了一個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故事。一名學生無意間觸發了某個遠古的發電機,召喚出來一個外星人。外星人網絡技術非常厲害,從學校的網絡一路入侵,很快就將全球的網絡幾乎全部攻陷。它控制了全球所有的核武器發射權限,全世界所有國家都拿它沒辦法。
那名打開番多拉魔盒的學生還和外星人聯繫著。他發現,這個外星人有很多奇怪之處:它熟悉自己所學習的所有歷史,它普通話的發言比播音員還要標準。一番推測,他終於明白這個外星人才是真正的地球人,而自己以及現在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才是外星人。
原來,地球文明在高度發達後,爆發核戰爭,文明毀於一旦,所有人類都死了,只有這位將意識封存在隱秘網絡中的「外星人」除外。一個流浪的地外文明發現了地球。此時地球上的核輻射經過很長時間後已經恢復正常,這支地外文明就在地球安了家。在發現地球上的原始文明比他們更加先進後,就開始全方面學習地球文明。這就是為什麼甦醒的「外星人」發音比播音員還標準,歷史比大學教授還熟悉的原因,也是他的網絡技術呈現碾壓優勢的原因。
故事的結局,大概是這位原本的地球人,在發現地球上已經只剩下他一個人類後,停止了殺戮和徵服。對於當時的我來說,這篇小說拓開了我見識到的想像力高度,原來故事還可以這麼來,如此反轉,卻又合情合理。
後來又發現《科幻世界·譯文版》,就更一發不可收拾了。印象比較深的有《真名實姓》,講述黑客的故事。一名女黑客為了對抗強敵,在同伴的幫助下,黑掉了全球的衛星,攝像頭,通信網絡,她可以看到一切,又可以聽到一切,還可以用程序幹預一切,成為事實上的全知全能,於是她當時便有了上帝的能力。如此設定,當真讓人虎軀一震。而篇名之所以叫做「真名實姓」,也是源於一個牛逼的設定。在巫師時代的歐洲,一個巫師最大的秘密就是他的真名實姓,因為這個秘密一旦洩露,法力最低微的巫師就可以通過詛咒一個人的真名實姓,打敗法力最強大的巫師。到了高科技的信息網絡時代,歷史重現:一名黑客的最大秘密也是他的真名實姓,因為一旦秘密暴露,最弱小的黑客也能通過真名實姓查到最強大黑客的物理地址,通過物理打擊的方式打敗對手。
科幻泰鬥海因萊茵的《銀河系公民》,其想像力不止令我嘆為觀止,而且盪氣迴腸。這部長篇小說的主旨是反奴隸。它影響我關於自由意志觀點的形成。因為將人作為奴隸奴役,乃是在扼殺一個人的自由意志。當然,這只是我的自由發揮,海因萊茵並未談及難有定論的自由意志。但廢奴是應有定論的。
為了展示這部小說的想像力,我挑幾個印象深的說。在浩淼的銀河,有一些星系蓄奴是合法的。堅定的廢奴英雄老爹,就潛伏在這些星系中,伺機行林肯之舉。在一次偶然的奴隸拍賣中,老爹買下一個幼兒。「老爹」就是這個孩子對他的稱呼。老爹給了孩子良好的教育,並將自己的人脈用密碼的形式,讓孩子背在腦中。
孩子長成少年,老爹卻因行事敗露被捕。在老爹夥伴的幫助下,少年逃出蓄奴星系,進入一艘商人艦船。商人艦船都是逐利的,並不關心蓄奴與否,他們世代生活在宇宙飛船上,來往於銀河間。各個勢力也通過他們實現交流。
原來老爹的密碼人脈,是商人艦船的一種密語。內容是老爹曾在海盜手裡救過一艘商人艦船,無論是哪艘商人艦船,只要聽到這段消息,就表示老爹已不在人世,唯一報答的方式,就是好好培養這個孩子。
救到孩子的商人喜出望外,因為老爹的那個大人情,是相對於整個商人艦船界的,哪艘船能還這個人情,哪艘船在整個圈子的地位便會顯著提升。而這個孩子確實也受到了良好的培養。
通過對比出生數據——嬰兒的腳印(初生嬰兒只能錄腳印,不能錄指紋),找到了這個孩子的原籍——地球。原來這個孩子是地球上,或者說整個人類的一個大財團的唯一繼承人。他的叔叔,也就是財團老闆的弟弟,因為不滿自己哥哥不做販奴生意,竟勾結販奴者將哥嫂害死,還把自己的親侄子,也就是那個孩子,當成奴隸拿去賣了。
造化!這孩子竟回來了。叔叔拿來繼承的文件以及一些合同交給他籤字。孩子回來後,叔叔接待很好,表現的很親暱,一般來說,面對這些繁雜而厚的文件,一個毛頭小子都是看都不看直接籤字的。但別忘了,他在商人艦船上學習了好幾年。艦船上的主母教過他,任何合同,在籤字之前,都應該仔細看過。
他看出來合同的問題,也早學會老爹的智慧。他不動聲色,拖著叔叔,暗地裡查當年父母飛船失事真相。最後他終於查明真相,並將叔叔扳倒。
《銀河系公民》不僅討論了嚴肅的主題,表達了明確的反奴隸主張,也講述了一個曲折的好故事。同時,它想像了並不存在的生生世世生活在宇宙飛船上群體的生活方式:由女性作為最高領導,有著複雜的親屬關係。
科幻可以自由肆意而又最為嚴肅嚴謹的討論一些難以討論的問題。它可以設想很多極端、極限的狀態或條件,並通過故事來將觀點和思考展示出來。
大劉大火的《三體》,以及《流浪地球》都是這樣的。今天新認識的一個朋友聊到人生的意義問題,科幻小說便也有很精彩的討論。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知乎上有一個問題說,如果一切終將消亡,那麼生活的意義又在哪裡呢?
有一種科學而熱血的說法,叫做「生命為負熵而生」。然而,宇宙的熵總是在增加的,所有的生命總有一天都將消亡。沒有什麼是永恆的,所有的意義,即使曾經或許有,但終將變成無意義。
阿西莫夫《最後的問題》,就是討論的這個問題。這個問題自兩個醉漢無意間提出,一直問一直問,問了數億億年,一直到宇宙燈枯油盡,世界末日,終於有了答案。答案的第一句話:要有光,於是便有了光。
另外就是科幻愛情故事《末世》。到最後都不存在了還有什麼有意義呢?至少還有愛情啊。
PS.
其實很久沒看過科幻了,但一直訂有《科幻世界·譯文版》。這些沒看過的書堆在一起,已經有很高了:
在每天手機上的書都看不完的情況下,這些紙質書不知道何年何月才可以看完。不過,終於這幾天翻開一本,讀完一篇《威尼斯沉沒》。裡邊人物的抉擇和他對自然之力的抗爭,有一種讀散文的感覺。想著,就寫一寫關於科幻的文字吧,於是就有了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