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看微信朋友圈的時候,看到這樣一則消息,說是有「馬航墜海影片」這樣的視頻千萬不能打開,有病毒,這又是一種新的木馬病毒,「馬航墜海影片」暗含木馬病毒、微信假好友套驗證碼盜取微信號、QQ號加同事借銀行卡號騙錢……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網絡時代,人們在享受高科技所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騙子們帶來了可乘之機,形形色色的網絡詐騙手法花樣翻新,一不小心便會墜入騙子設下的陷阱。
植入病毒、盜取密碼、詐騙錢財,騙子們的目的整齊劃一,利用同情心、貪財心、好奇心,手段萬變不離其中。還有幾例近期的網絡騙局,「在嗎?」一句問候成了大多數騙子設下陷阱的第一步。如果您也接到這樣的信息,一定要小心謹慎,千萬別中招。
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幾例網絡騙局,希望大家都能提高警戒心!
騙術一:熱點新聞暗藏木馬病毒
「馬航MH370航班失聯事件」牽動著每一個的心,雖然事件已經過去很久,但是任何有關於此事件的消息發出時都會引起新的一輪轟動。近期,就有人利用大家的同情心在網絡上發布名為「馬航墜海影片」,其實暗藏木馬病毒,好在不少人提前收到了好心人的提示。
昨日,市民範女士所在的QQ群裡發出了這樣一條提醒。「千萬別打開『馬航墜落印度洋』那段影片哦!好友中了毒,所有whatsapp、微信、Line全部電話通信錄都丟掉,甚至要重新安裝作業系統,切記不要登入不要點開,收到後請立即刪除。盡你所能,把這個消息轉發出去。」雖然範女士從沒收到過別人發來的「馬航墜海影片」,但還是及時地把這條消息發給自己所有的好友,以提示其他人。
昨日,記者上網搜索「馬航墜海影片」幾個字,搜索出的信息皆是此影片含有病毒的提示。
提醒:見著壓縮包別急著解壓 有附件的別輕易下載
長江路附近經營電腦維修店李先生看到此提示信息後表示,目前還沒有人因為點開「馬航墜海影片」中毒到店裡來維修電腦。但在社會熱點新聞中暗藏病毒卻是病毒釋放者最常用的傳播手段。這些含有病毒的信息通常以壓縮包的形式出現,格式或為「tar.gz」或為「zip」,不知道的人看到這樣的文件後為了查看影片,便會解開壓縮包,將病毒釋放出來使電腦中毒。
如果真的有人不幸中了這樣的病毒咋辦?李先生提醒,一定先不要在電腦上登錄任何有密碼的私人帳號,如網銀、支付寶、QQ、微博、人人網等,以防被對方盜取帳號和密碼。中毒後,應第一時間用專業殺毒軟體殺毒,然後關機,再重啟。如果還殺不掉病毒,則立即重新安裝作業系統。據悉,與「馬航墜海影片有病毒」類似的提醒還有信件名為《江蕙- 再相會》或《孫燕姿- 風箏》 的信件,內有附加檔案,約為200多K大小,也含有病毒!
騙術二:假冒微信好友騙取驗證碼
最近幾日,比「馬航墜海影片有病毒」提示信息傳播更廣泛的,是一條假冒微信好友騙取驗證碼的新型微信騙局提示信息,截至16日,記者QQ和微信裡已經接到過6條這樣的提示信息。
提示信息顯示,微信「好友」會先在微信中詢問你「在嗎?」回復之後,對方會說他手機刷機了,手機號碼什麼都沒有了,讓你把手機號發給他。一般情況下,所有人都不會防備,直接把電話號碼發過去。這時,你手機裡會接到一條寫有驗證碼的信息。與此同時,「好友」要求你把收到的驗證碼發給他,理由是刷機之後登錄微信需要好友的驗證。
好在發提示信息的網友夠謹慎,讓「好友」直接打電話。當「好友」以電話沒電為由拒絕時,這位網友直接給好友打了電話,才得知真好友的微信號已被盜。假冒「好友」騙子的騙局也隨之被識破。
後果:用驗證碼登錄微信盜號,支付寶、QQ號將連鎖失竊
為啥一個小小的驗證碼發過去之後微信便會被盜?如果把驗證碼發給對方,到底會有啥後果?李先生看過這條提示信息後分析,這種新型騙局似乎並不是在手機中植入木馬病毒,而是比較低端的直接騙取驗證碼後更改對方密碼。
「騙子得知手機號後,可在微信中點擊『用簡訊驗證碼登錄』,隨後你的手機會收到一條驗證碼信息,如果你把驗證碼發給騙子,騙子輸入驗證碼,即可成功登錄你的微信,你將被迫下線。」李先生稱,除了盜取微信號之外,現在很多帳號都會綁定手機,微信一旦被盜取,其他帳號也有可能接連失竊。此外,所有帳號更改密碼時都會需要驗證碼,也就是你在更改密碼或者是忘記密碼時,系統都會給綁定的手機發送驗證碼,只要輸入驗證碼,密碼即可更改。如果真的將驗證碼發給騙子,被盜的可能不僅是微信號,萬一是銀行卡損失將更嚴重。
如果微信號被盜,到底有啥危害?騙子有可能在朋友圈向朋友借錢,所有綁定的帳號被盜,如微信銀行帳戶、照片等個人隱私也有可能外洩,甚至牽連好友微信連環被盜。
科技世界裡,什麼都要和手機號碼綁定,無論是支付寶,微信號還是QQ號,在需要更改密碼時都需要驗證碼。千萬別因為平常需要的驗證碼多了,就放鬆警惕。
騙術三:借銀行卡號轉帳實則騙驗證碼
說到利用網絡設騙局,記者最近也接到一條信息。前幾日,記者很久不聯繫的陳姨突然在QQ上問記者「在嗎?」得知記者在線後,「陳姨」請求記者幫她個忙,說她的朋友要通過網上銀行給她轉帳2000元錢,但是她沒有銀行卡,想要先把錢轉到記者銀行卡裡再拿出來給她。因為陳姨是媽媽的好友,平時關係較好,所以記者並沒有懷疑,便把銀行卡號發了過去。結果,「陳姨」說我的銀行卡綁定了手機,要我把手機號發給她。知道陳姨平時都是跟媽媽聯繫,並沒有我的手機號,所以我立即把手機號發了過去。
此時,記者的手機裡接到一條信息,內容是個由支付寶發來的驗證碼。這時,「陳姨」又說話了,讓我把驗證碼發給她,否則轉不了帳。雖然沒在網上銀行轉過帳,但此時記者已經有些心存懷疑,便讓「陳姨」給記者打個電話。看到記者發來要打電話的信息,「陳姨」開始沉默,發了幾條信息,「陳姨」都不說話。這時,記者用媽媽的手機給陳姨打去電話,才知道,陳姨的QQ號已經被盜。
破解:看到「在嗎?」要謹慎 發語音信息別打字
利用親情騙取信任,隨後騙取驗證碼,再盜號。遇到這種騙局,到底咋識破?
李先生支招,一般情況下,騙子在找到目標後的第一步就是與對方搭話。「在嗎?」是普遍打招呼用語。如果在聊天軟體中看到這倆字,不管對方是誰,一定要謹慎警惕,打起12分精神與對方溝通。
騙子與目標聯繫上後,便開始一步步設局。想儘快知道電腦的另一端是真朋友還是李鬼?可與對方語音通話,聽聽對方的聲音。如果聲音不好識別,那麼記住以下幾個關鍵詞。「驗證碼」「身份證號」「密碼」「連結附件」。一定要記住,對方發來的連結不要隨便點開,有附件一定不要隨意下載。「驗證碼」「身份證號」「密碼」這些信息都是不能向任何人透露的,因為你並不能確定電腦的另一端到底是誰。總之,設騙局的人通常是什麼熱門就製造什麼騙局,在網絡上與人溝通,雖然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也不可無。
該死的騙子那麼多我們攔不住,但廣大網友一定要小心謹慎,千萬別中招。
感謝馬駒橋網友:good man 分享
關注馬駒橋社區網,分享身邊的事兒我們將不定時推送馬駒橋及周邊的最新資訊
官方QQ(長按可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