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竹||秋天的懷念

2021-02-18 經典朗誦

作者 |史鐵生   朗誦 | 梅竹

雙腿癱瘓後,我的脾氣變的暴怒無常。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這時,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是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她總是這麼說。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後,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的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可活什麼勁!」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倆在一塊,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可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後來妹妹告訴我,她經常肝疼得整宿翻來覆去的睡不了覺。

那天我又獨自坐在屋裡,看著窗外的樹葉「刷刷啦啦」的飄落。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顯出央求般的神色。「什麼時候?」「你要是願意,就明天?」她說。我的回答已經讓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說。她高興的一會兒坐下,一會站起來:「那就趕緊準備準備。」「唉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麼好準備的!」她也笑了,坐在我的身邊,絮絮叨叨地說著:「看完菊花,咱們去『仿膳』,你小時候最愛吃那兒的豌豆黃兒。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著,一腳踩扁一個……」她忽然不說了。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

鄰居把她抬上車時,她還在大口大口地吐著鮮血。我沒想到她已經病成那樣。看著三輪車遠去,也決沒有想到那竟是永遠的訣別。

鄰居的小夥子背著我去看她的時候,她正艱難地呼吸著,像她艱難的一生。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又是秋天,妹妹推著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活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

相關焦點

  • 梅竹||時光如此的讓人心醉
    那些曾經的青春過往,走過中年留下的美好,在戰勝疫情的雨水洗滌下,如窗前青藤的垂蔓,旺盛成一片蔥籠,又迊接著感悟人生的鮮豔奪目的秋天!作者:歐陽文,南京市人,中共黨員,大學學歷,中央新聞單位資深記者,散文詩作家,著名文化導演。作者先後從事國家機關共青團工作、黨的新聞宣傳和文化藝術工作。
  • 梅竹往事
    80多年後的秋天,當我踏上廣東韶關這片土地,才知道長徵最初的步伐是這樣邁出的。其實,也並不真的知道。很多時候,路過一個地方,只是路過,未曾刻意留下供人追溯的痕跡,何況是匆忙的行軍途中?於是,那些嶄新的標示牌成了最清晰的也似乎是唯一的證明。
  • 梅、蘭、竹、菊,國人的精神寄託!
    《探梅》楊萬裡山間幽步不勝奇,正是深夜淺暮時。一枝梅花開一朵,惱人偏在最高枝。《嶺梅》張道洽到處皆詩境,隨時有物華。應酬都不暇,一嶺是梅花。《觀梅有感》劉因東風吹落戰塵沙,夢想西湖處士家。只恐江南春意減,此心元不為梅花。
  • 梅、蘭、竹、菊,國人的精神寄託
    《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一首》王安石華發尋春喜見梅,一株臨路雪倍堆。鳳城南陌他年憶,香杳難隨驛使來。 梅貢性之眼前誰識歲寒交,只有梅花伴寂寥。《嶺梅》張道洽到處皆詩境,隨時有物華。應酬都不暇,一嶺是梅花。《觀梅有感》劉因東風吹落戰塵沙,夢想西湖處士家。只恐江南春意減,此心元不為梅花。
  • 竹,君子不惑.
    竹,冬生草也不知在何時何地飄下秋天的第一片落葉只道用力盛放的夏已經漸漸頹敗當萬物凋零竹,卻常綠於秋冬春夏竹,四季常青,經冬不滅。竹有節,節節為空,比誰都來得通透。用一顆「空心」笑看人間煙雲,繁花落盡。遼遼天地間,遺世獨立,寧折不彎,一身的清高傲骨。
  • 梅、蘭、竹、菊,國人的精神寄託!(精美大圖100副)
    清 陳枚《月下賞梅》《贈範曄》陸凱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種竹齋》司馬光吾愛王子猷,借齋也種竹。一日不可無,瀟灑常在目。雪霜徒自白,柯葉不改綠。《於潛僧綠筠軒》蘇軾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 「梅 蘭 竹 菊」花中四君子,大飽眼福!
    ▼梅花,蘭花,竹,菊花。被人稱為「花中四君子」、「四君子」。品質分別是:傲、幽、堅、淡。共同特點是自強不息,清華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態。梅,竹,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 夜讀丨秋天的懷念
    我是青州市融媒體中心主播方燕,今晚與您分享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秋天的懷念》史鐵生雙腿癱瘓後,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 梅、蘭、竹、菊,國人的精神寄託盧俊興墨刻葫蘆作品集
    《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一首》王安石華發尋春喜見梅,一株臨路雪倍堆。鳳城南陌他年憶,香杳難隨驛使來。 梅貢性之眼前誰識歲寒交,只有梅花伴寂寥。清 汪士慎《梅花圖》《題畫梅》李方膺揮毫落紙墨痕新,幾點梅花最可人。願借天風吹得遠,家家門巷盡成春。《嶺梅》張道洽到處皆詩境,隨時有物華。
  • 懷念家鄉的秋天(作者:張松慧)
    懷念家鄉的秋天張松慧又一陣秋風吹過,枯黃的梧桐葉在空中翩翩起舞,想要最後在時空中留下飛舞的影子。
  • 把秋天的甜蜜醃進糖桂花裡!這是屬於杭州的幸福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黃偉芬 謝春暉這個時節,杭州西湖景區滿覺隴一帶,空氣中絲絲縷縷都是醉人的桂花香味,這大概也是杭州秋天的味道。這裡,連路邊的車也要比鬧市幸福一些,只停留一會,車身上就落滿了的桂花雨。
  • 盆栽吊竹梅莖節腐爛?學會匍匐根繁殖技巧,枝長葉美
    吊竹梅的葉梢為肉質且多汁,因而在生長的過程中相對較耐旱,但是不耐寒,當溫度低於7攝氏度的時候就會影響到莖蔓的生長,出現葉片枯黃或萎蔫的現象,所以無論是使用哪一種繁殖方式,我們都要按照它的生長方式進行栽培,比如土壤的酸鹼度、萌芽環境、開花期的營養供應等等,若栽培不當就會影響到花朵的盛開,要達到開花多枝的效果,根據一春經驗,栽培吊竹梅時,選擇匍匐根繁殖要優於枝條扦插繁殖,具體方法如下:
  • 【六一兒童節•關注】梅竹:我們該如何守護孩子心中的光?
    【六一兒童節•關注】梅竹:我們該如何守護孩子心中的光?專家名片梅竹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專家門診:周五下午擅長領域:兒童青少年發育、注意缺陷與多動、焦慮抑鬱等行為與情緒問題、學習困難、親子關係的諮詢與診治專門從事兒童心理諮詢工作,為健康的兒童提供成長諮詢
  •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秋天的懷念》學習內容全解
    在一種迫切的願望中,他對母親的理解升華為世界上最為動人的詩篇,《秋天的懷念》便是他懷念母親的文章。此文寫於1981年,最初發表於當年《南風報》上,那年史鐵生30歲。在史鐵生21歲時,也就是1969年到陝北延安"插隊"。三年後因雙腿癱瘓回到北京,在北京新橋街道工廠工作,後因病情加重回家療養。在生龍活虎、絢麗多彩的青春年華遭遇到生命的不幸,因而他的脾氣變得陰鬱無比、暴怒無常。
  • 操場那片竹
    竹枝杆挺拔,修長,四季青翠,傲雪凌霜,倍受中國人喜愛,與梅、蘭、菊並稱為四君子,與梅、松並稱為歲寒三友,古今文人墨客
  • 嘉珍與笑梅(上)
    她也不記得自己到底是從哪一次開始,發覺父母提起笑梅的名字時,流露出來的那種親暱和喜悅,讓她內心深處感覺到不快。那是一種說不清楚的複雜的感受,羨慕嫉妒怨恨?其實也沒有什麼道理啊。按說她應該好好的感謝人家笑梅才對,畢竟說起來都應該是自己要做的很多事,人家笑梅不聲不響的幫著做了,也從來沒有在她面前擺過功顯過勝,可是為什麼就是覺得有那麼一些不爽呢?而且這種不舒服,一天比一天強烈了。
  • 嘉珍與笑梅(中)
    雖然兩個人從來沒有明確的說出來,但是嘉珍能夠肯定,她跟笑梅之間就是從高考發榜以後開始漸漸的疏遠了。笑梅是在揚州念的商校,旅遊專業,畢業後自己去了瘦西湖,沒幾個月又回到老家的鎮上,在鎮政府下面的一個小站所落了腳。嘉珍大學畢業後跟男朋友留在了南京,輾轉輪換了好幾家單位,最後在一家很牛的廣告設計公司做了平面設計師。
  • 2021七年級上冊語文的知識點:秋天的懷念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七年級上冊語文的知識點:秋天的懷念,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 萬裡廊道皆為竹,走進這裡放鬆自己
    竹,作為四大君子之一,自然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我喜歡梅、蘭、竹、菊,這四者皆愛。因為我覺得每一個都有它們內在的品格。梅,傲立風霜而不懼,就是冬天裡的那一點紅;蘭,自身幽靜而又帶著一點點的清香,身居空谷遠離塵世間,內心安靜,不與他人爭繁華;竹,堅韌不拔,實屬君子著也;菊,秋風習習,只有它盡力盛開自己的美,到了晚秋,也只有它還在遺世獨立。這四個,皆是我們的最愛。
  • 中式庭院,非竹不可!
    為什麼說中式庭院非竹不可?專業的庭院設計人員都知道,中式庭院必不可少的設計三元素是:假山、流水和翠竹。竹子是三要素中唯一的綠植,你想打造中式庭院,怎麼能缺少竹子呢?為什麼中式庭院裡一定要有竹子?竹,四季常青,纖細柔美,神韻秀逸,生機盎然,蓬勃向上……竹的韻味最配中式庭院,重詩情畫意,意境創造,貴於含蓄蘊藉,格調清新高雅。春天雨後春筍,顯示出生機勃勃的景象。夏季鬱鬱蔥蔥,造就了竹林綠蔭的清涼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