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珍與笑梅(上)

2021-03-03 千葉樹

第604片樹葉兒

1

今天重陽節,一早嘉珍就在猶豫,到底要不要打一個電話回去,她知道不用問笑梅今天肯定會去她們家的,也肯定會幫她父母搭把手做幾個小菜。

她記得她的紅燒肉做的特別好,就連嘉珍的老父親那樣一個肥肉幾乎不沾邊的人,也會一口氣連著吃上好幾塊。說不定她還會順便帶幾樣時鮮的食材過去。

自己遠在南京,就算今天是重陽節,就算她打了電話回去,那又能怎麼樣撒?

前幾年有一回春節,南京這邊的公司安排加班,老公的兩個好哥們一前一後都在假期裡結婚,老公希望她跟他一起參加他們的喜宴,畢竟寶應距離南京那麼遠,又不是腳一抬就到的,也免得來回趕的傷傷夠夠的,嘉珍就打電話回去,跟父母解釋說不打算回去了。

電話裡老父親還好,哦哦了幾聲說不礙事,你忙你們的,我們反正都好好的,不用煩神。

母親就不一樣了,嘀咕了說養兒養女的,人家遠在國外還趕回來團圓呢,當初我們就不贊成你嫁到南京,現在倒好,你是常年人影子不著家,你姐待在廣州不回來,姐妹倆都不管我們了。算了算了,還有什麼說頭撒!

2

嘉珍已經回想不起來,年邁的父母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把笑梅的名字掛在嘴上說個不停的。她也不記得自己到底是從哪一次開始,發覺父母提起笑梅的名字時,流露出來的那種親暱和喜悅,讓她內心深處感覺到不快。

那是一種說不清楚的複雜的感受,羨慕嫉妒怨恨?其實也沒有什麼道理啊。按說她應該好好的感謝人家笑梅才對,畢竟說起來都應該是自己要做的很多事,人家笑梅不聲不響的幫著做了,也從來沒有在她面前擺過功顯過勝,可是為什麼就是覺得有那麼一些不爽呢?而且這種不舒服,一天比一天強烈了。

嘉珍把這個意思跟老公講了,老公說她莫名其妙還蠻不講理。老公說你這叫得了便宜還賣乖,我要是嘉珍,不罵你不知好歹就算是客氣的啦。什麼是中國好閨蜜?我看嘉珍夠格!

3

嘉珍跟笑梅是同班同學,也是從小玩大了的好朋友。小時候兩個人沒少往對方的家裡跑,寒暑假裡就更不要說了。那時候嘉珍家裡來親戚,常常都要開玩笑了說笑梅就是她家的小老巴子嘛,三朵金花!

笑梅有兩個哥哥,笑梅的父母就開玩笑了說,等將來嘉珍長大了,隨便挑一個,笑梅的臉漲的通紅,笑著不說話,嘉珍倒是大大咧咧的說,沒問題!反正不管挑哪個,笑梅都是要喊我嫂子的嘛!

從小到大嘉珍跟笑梅的感情一直蠻好的,兩個人是無話不談,當然都是嘉珍跟笑梅說的多些,那時候的世界在嘉珍看來,簡直就是個巨大的萬花筒,什麼都是好奇好玩的。她就像冬雪天裡的一樹梅花,雪攪得越大,花開的越豔,對,那叫怒放。

笑梅呢,仿佛是一玻璃杯清水,擱在桌子上,陽光照上去,除了一些反光有點晃眼,其他就什麼都沒有了。嘉珍有時候問她,哎,你老是這樣多沒勁啊!笑梅就有點茫然的看她,說這樣蠻好的呀,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嘉珍就摟著她笑,說看來我們倆真得換下名字。

4

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兩個人都是在老家的鎮子裡念完的。這一路上一個歡歡喜喜,一個安安靜靜,一天天的慢慢的出落成了兩個大姑娘。

嘉珍看上去比笑梅要秀氣漂亮不少,小身材也好,像時尚畫報上的模特兒。

笑梅不知道怎麼長的,成了個白白淨淨的小胖子了,要不是模樣兒還行,真就比嘉珍差了一條街了。

兩個人一直一路來一路去的,偶爾在假期裡嘉珍人來瘋,心血來潮提出不如去郊遊吧,笑梅二話不說,準備好路上吃的用的,還有備用救急的零錢,高高興興跟著她騎上自行車就走。天黑了兩個人在筋疲力盡的往回趕。

有時候去逛個街看場電影,也是笑梅主動搶著買單。嘉珍家裡的經濟條件不是多好,笑梅就不一樣了,她是班上同學中最早按月都能有零花錢的。

兩個人好像達成了默契,在花錢上嘉珍也不怎麼跟她爭搶,她跟她說過,將來等自己上班掙錢了,再好好回請她,現在嘛只好殺富濟貧啦。

笑梅笑了嗔怪她,說的什麼話撒,這麼難聽,我們是好姐妹好閨蜜嘛,還分什麼你我,我的就是你的!

5

說起來還是高三那一年的寒假裡,有一天嘉珍一大早神神秘秘跑到笑梅家來,進了房間就掩上門,掩飾不住的興奮,她遞給笑梅一張信紙,叫她趕緊看看,說完又一把搶回去,說還是我念給你聽吧,你聽真了啊。

是她們高中年級哪個班上的一個男生寫給她的,聽上去好像什麼也沒說,卻又明擺了話裡有話含蓄的很。什麼其實我從高一開始就注意到你了,你是那麼獨特,又是那麼陽光開朗,你就像一朵會笑的鮮花,燦爛的開在青蔥的校園裡。

笑梅忍住笑好奇的問到底是誰呀?嘉珍說我哪知道撒,又沒署名,神經病。兩個人把那一頁信紙傳來傳去研究了小半天,還是沒能琢磨出來到底會是誰,這麼冒冒失失寫過來的。

嘉珍沒好氣的說,他想幹什麼呀?高三衝刺哎,想早戀也太遲了點吧?笑梅笑著點頭贊成她的說法,再說了他難道不曉得你已經是我的小嫂子了嘛,這是明目張胆的要搶親啊?!不行,回頭我要告訴我哥呢。

笑梅很少開玩笑的,突然靈感上來這麼一說,嘉珍倒是愣住了,馬上心跳加快臉也緋紅,仿佛她要做笑梅的嫂子這件事,是板上釘釘不容更改了。

 

2017年10月28日

圖文無關

來自網絡

      

 感   謝

@趙天甜授權音樂作品

@天涯海角友情配圖

      

        相關閱讀

嗨,親愛的朋友,冬天快樂!

你在秋天說要分開

紛飛的雪花,請帶去我的祝福

母親去看我的那個冬天

九月再見,你好十月!(2017年9月份目錄)

一場秋雨一場涼            (2017年8月份目錄)

春風蕩漾,憂傷躲藏,人生到底為活出意義,還是抵抗遺忘?

春風與桃李的情話:如果喜歡,隨意看看;感謝有你,一路陪伴。

我懷念的冬天的夜晚 / 寒冬驅不散你心底的暖

你要是在冬天,走過葉挺路

蘋果手機讚賞請長按這兒呵呵

相關焦點

  • 嘉珍與笑梅(下)
    之前老倆口都好像有些愧對了笑梅,仿佛笑梅沒能進了他們家門是他們的不是。直到嘉珍告訴他們人家笑梅有男朋友了,二老的心裡才好過些,嘆息了還是緣分沒到,非但自家的兒子沒福氣,連帶了自己也享不了福。合上眼睛嘉珍忽然想起來,真是奇怪呢,她跟笑梅前年加了彼此的微信,除了過年過節還有對方的生日,平時兩個人之間竟然很少互動的。這些年裡關於笑梅的各種消息,差不多都是從父母或者別的什麼熟人朋友那兒聽說的,她們之間有限的交流,多是浮光掠影的客氣和客套,透著那麼一些生分,真是不應該的啊。不想不在意,一想還真的很吃驚。
  • 嘉珍與笑梅(中)
    雖然兩個人從來沒有明確的說出來,但是嘉珍能夠肯定,她跟笑梅之間就是從高考發榜以後開始漸漸的疏遠了。笑梅是在揚州念的商校,旅遊專業,畢業後自己去了瘦西湖,沒幾個月又回到老家的鎮上,在鎮政府下面的一個小站所落了腳。嘉珍大學畢業後跟男朋友留在了南京,輾轉輪換了好幾家單位,最後在一家很牛的廣告設計公司做了平面設計師。
  • 石家莊嘉珍商務大廈規劃方案公示
    置家網消息,10月11日石家莊市城鄉規劃局發布了《關於嘉珍商務大廈項目的公示通告》,我局河北嘉珍房地產有限公司嘉珍商務大廈項目建設規劃方案的申請。該項目位於獲鹿鎮四街村龍泉路北側,用地面積19285.44平方米,建築面積107830平方米,容積率4.0,綠地率20%。
  • 湖北嘉珍亮相第23屆中國農加工投洽會
    大會以「創新引領農產品加工業、產業振興助力全面小康」為主題,舉辦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產銷對接扶貧專場、重點項目籤約儀式、鄉村產業發展論壇、中國(駐馬店)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推介暨項目籤約、全國農產品加工技術集成科研基地交流、參展產品品牌培育等系列活動,並進行線上發布。
  • 向笑梅:奮鬥的青春更芳華
    文/向炫 8月上旬,我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塔臥鎮文昌村開展社會實踐中,結識了一位身殘志堅的姐姐,她名叫向笑梅。她的坎坷人生讓我淚目,她的堅強不屈又讓我肅然起敬,她就像一束光,照亮自己,也照亮了他人。
  •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熊立新書張道洽《嶺梅》詩一首張道洽《嶺梅》:到處皆詩境,隨時有物華。許伶畫:報春卻憶去年西湖上,錦屏下瞰千青嶂。谷深梅盛一萬株,十頃雪花浮欲漲。是時雨後初晴前,日光烘花香作煙。政如新火炷傳山,逐出沉水和龍涎。醉登絕頂撼疏影,掇葉餐花照冰井。
  • 關山月畫梅
    關山月 《報新春》關山月喜畫梅,被譽為「當今畫梅第一人」,他卻自稱只算藝壇「一朵花」。其作多為巨幅作品,氣勢磅礴,構圖險而氣勢雄。在婚宴上新娘卻遲遲不肯露面:因為家裡只有兩件破舊衣衫,洗一件,穿一件,沒有得體的衣服,新娘不敢上酒席,那次婚宴就只有新郎參加。此後,兩人相依相隨逾半世紀,李秋璜都為關山月操勞。
  • 【散文】梅老師的眼睛
    梅老師的眼睛又大又漂亮,還會說話呢!記得第一次上學的時候,我特別緊張,拉著爸爸的手,躲在他的身後,不停地東張西望。忽然,我看見梅老師向我走來,我的心砰砰直跳,我悄悄地瞟了梅老師一眼,只見她面帶微笑,慈祥地看著我,仿佛在對我說:「不要緊張,我是你的老師,放鬆一點。」我瞬間就不害怕了,隨著傻乎乎地笑起來。四年級的時候,我第一次在國旗下發言。
  • 梅魂之風雅頌
    風凜,冬寒,冽骨,沉靜,梅,一種錚錚風骨凝成了粉黛。    深深的時光庭院,我執情梅韻三杯酒,依然誠守千箋的梅詩,追尋風遙遠的千古絕唱!    遐思雪中梅,花之魁,天蒼蒼,野茫茫,佳人遠,虯枝舉臂破蒼穹,一地寒天,枝上染霜,枝枝花,箋箋詩,一片情。冷的月,梅之魂!   梅蘭竹菊四君子,琴棋書畫風雅頌。
  • 桂醫電臺|我最愛的梅
    今天主播要給大家分享的文章叫做《我最愛的梅》,作者譚雲籍。「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是啊,歷史蒼涼的山谷中,梅的幽香還在和著詩意擴散,一波一波,一韻一韻,慢慢延伸,從天涯,一直到海角;從遠古,一直到現在。「眾人皆濁唯我獨清」,你高聲吟唱著盪氣迴腸的詩句,留給歷史一個背影。驀然間,你的背影裡出現了梅的風骨,那是「受命不遷,生南國兮」的堅貞。
  • 梅、雪、詩,天作之合
    聞此,我從床上躍起,快速的跑到窗前,可不是,紛紛揚揚的鵝毛大雪正在風中飛舞,這讓我興奮不已。我知道此時曹州牡丹園內的梅花,正直盛開季節。我祈禱著明天早上能夠大雪封門,這樣我就可以實現我多年來的一個夢想了。第二天早上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拉開窗簾察看雪情。哇,天隨人願!於是不顧自己車技欠佳,我一路蝸牛的驅車去了牡丹園,直奔梅園。
  • 玉雕珍品 喜上梅梢白玉杯
    中國是世界上開採和使用玉最早、最廣泛的國家。在距近的八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早期,中國的先民認識和珍視玉石的美與堅實,將其磨之為兵,琢之以佩,史前民用玉方式已經延至到美身、祭祀、瑞符、殮葬等生活的諸多方面。此喜上梅梢白玉杯,玉質潔白瀅潤,在光照下有透明感。杯口呈橢圓狀,由杯口至杯尾逐漸收攏,杯腹中空可盛酒。杯身浮雕喜上梅梢紋,「梅」與「眉」同音,借喜鵲登上梅花枝頭,寓意「喜上眉梢」、「喜報春先」。紋飾雕琢完美,未見刀痕,花瓣紋路精細可見。整體造型優美,器體輕薄,拋光琢制俱佳,是一件藝術珍品。在當時古代的銅鏡、織錦、書畫等,已有很多喜鵲的題材。
  • 李海潮賀梅再續前緣?看到李海潮的回答,子秋要上李家戶口了
    其實一開始賀梅就通過介紹認識到李海潮,只不過因為那時兩人沒有對上眼,再加上各種原因,所以相信很多觀眾和小編一樣以為兩位並不是不過話說回來,當賀梅和李海潮聊到過去時,李海潮直言說李尖尖只是不想要後媽才不喜歡賀梅的,看來只是因為李尖尖不喜歡後媽,李海潮才會和賀梅沒有進一步的發展。
  • 依然拍梅
    這是我沒有意料到的,因為往年我們常常到桂花廣場去拍櫻花,它位於磁湖北岸,那一帶桃花也不少,還有連翹啊,迎春啊什麼的,印象中不是一個拍梅的所在。上次說到桂花廣場,廣西的朋友說,到櫻花谷和桂花廣場拍梅花。廣西有櫻花,有桂花,就是沒有梅花。我說,按說嶺南是有梅花的,理由是,嶺南畫派中有一位畫家叫關山月,他的梅花也是中國畫中的一絕。所以我想,他應該常見梅花,不然如何畫好?
  • 線上線下社會,一樣也是人間百態,不只有李子柒,還有醜哥的梅紫
    今年上半年也偶然刷到了梅紫的視頻(醜哥的梅紫)。她是小兒麻痺,其實現在才知道是小兒麻痺這個病。看視頻只知道她有殘疾。全身極其瘦弱、不能站立。她的丈夫醜哥,就是臉上長了很大一塊瘤子,垂下來的,身體還是正常的。梅紫經常展示她的日常生活,怎麼努力做一點吃的。其實多半還是要靠醜哥照顧。看著很可憐,可是她一直都是笑著的。
  • 踏 雪 尋 梅
    名家如北宋林逋(和靖)一生隱居杭州孤山,不娶、無子,只顧植梅放鶴,人稱「梅妻鶴子」,愛梅之情無出其右者。其《山園小梅》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詩句,至今廣為流傳 。從正面點出了梅的剛正與頑強。偉人毛澤東以他浪漫的氣質和豐富的想像揮就而成的《詠梅》:「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它在叢中笑 」更是將梅花高潔勵人的品格推向極至。這是用梅花精神來比擬中國革命者不畏險阻、無私奉獻的共產主義精神。這種精神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是國魂。
  • 【江蘇】朱智紅|梅 娘(短篇小說)
    1梅娘終究註定要成為一株水草的。後來我一直在想。那個面孔黎黑的女人,一身玄裝,眸子裡發出詭異的色彩,截住我的去路,高深莫測地笑了笑:你是彬彬?象一個黑色的驚嘆號,她立在深秋明淨清朗的陽光下。我悚然,憶不起她是誰,與我有什麼干係?「呀,貴人,真是貴人。」
  • 梅放高潔,芬芳自在
    梅放高潔,芬芳自在,無蚍蜉之擾,儘是仙韻綽約,傲然出塵,雪中逸樂骨透春,靈通天地做本真。梅蘭風骨乃我本性,乃你芳心篤情綻放,與我傲骨清風,摯守深愛於桃源幽境。梅灑冬戀,我與幽居一隅,璧人合歡,今生續緣,性合心同,潔質高格,魂棲彼此愛情伊甸園,相伴度日。02山水之間,愛情禪意嫋詩濃,曠達心愫聰慧攏,我與你冷香熱戀情千重。
  • 【梅花亭散文】《雪伴梅,梅邀雪》
    雪伴梅 梅邀雪作者:鄉土娃 朗誦;新月細觀察,雲空尋不見,目量近丈邊,雪花紛紛揚揚圍繞身,有的落在發上,有的爬伏兩肩,有的調皮撲在懷裡,有的貼鼻子登眉毛,無禮貌,盡放肆和我親吻,如童話的白雪小公主,伴你快樂,隨你開心,幼稚玩鬧:影存雪中團
  • 去戰,勿念——隔離區「戰士」梅展展的逆行時刻
    新華社鄭州3月13日電(記者史林靜)「久別重逢,需要一個大大的擁抱……」從隔離病房撤下後,梅展展發了一條朋友圈,並配上三歲兒子的照片。  32歲的梅展展是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疼痛科病區護士長。  臨走前,梅展展反覆想,如何跟三歲的兒子解釋她的行為是責任所趨。「我告訴他,媽媽就像是奧特曼一樣,需要去打怪獸,這一次,打怪獸需要的時間長一些,你要耐心等著我。」梅展展說,兒子反倒鼓勵自己說,媽媽,怪獸來了,你要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