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六十四卦中的第五十九卦風水渙卦,卦象為下坎上巽,為風行水上而四方流溢的披離解散之意,風不遇水,水不揚波,水不遇風,風難成形。
所以古聖人才以風水之遇來形容世人當渙難之際的際遇,希冀世人當渙難之時可以因勢利導的來面對自己的處境,並做出適宜的行動以挽救如冰銷溶解一般的渙散之勢。
世人一聽到渙難,便驚懼不已,以為處在此種難堪的局面之中,斷難以人之所為而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不知天下之事,事在人為,只要能順應時勢而上下齊心協力,自然可以涉難濟險而大有作為。
若是一聽到渙難便有放棄之心,那麼又何來的扭轉渙散之勢而轉危為安的奇蹟發生呢?所以在風水渙卦之中,雖然說的是人心渙散之時的不利之處境,但是在這如冰銷溶釋的處境之中,卻又隱含看離合聚散之像。
渙者,離也,《雜卦傳》中說:「風散水,故渙,渙則離而不止」,世人執此便以為渙為不佳之卦象,卻不知窮極必反,在渙卦之道中,離可複合,散者可聚,只要處在全卦中正之位的人能以至誠之心感之而聚天下之心,冒險以圖之,自然可濟天下之難,此中之道,唯在於上位者之能否依勢而行而已。
在本卦之中,上下六爻雖然都說的是渙散之難,卻又在每一個爻象當中都隱寓著聚像,如初六爻遇險而順,九二爻因陽脫險,六三爻之臨險而忘身,六四爻之成渙而忘人,九五爻之處尊而忘天下,上九爻之超然於雲天之表,似閒雲野鶴一般返樸而歸真。
六爻之中,雖然都能根據時勢而作努力,但其居功之首,首推九二爻和九五爻,九二爻為下卦坎之主,九五爻為上卦巽之主,陽剛中正之君子,在內為主,於外為尊,內外都處通暢顯貴之地,象徵著其上下君臣相得益彰之心,「剛來而不窮,柔得位乎外」,何功不可立,何事又不可成呢?
當天下渙難之際,險不渙則危無以濟,難不渙剛亂無以消,唯有世之君子,本濟世之懷,勇於擔當,以自己的剛中之德,聯合天下所有志同道合的義士君子,才能因勢利導,解天下之紛亂,散天下之鬱結,從而使危者復平,渙散者復聚而挽困厄於險難之際,非如此等君子,不足以言濟渙之道。
渙難之遇,無所不在,但其能濟渙之人,則萬裡挑一,這一點,無論是古之家國,還是現今之企業,都是極為少有的,因為人們在做事之時,每每喜歡按照自己的習慣而有過度之舉,過尤不及,無法恰如其份地去把握行事的火候。
但濟渙之道,所最貴者,在於剛來濟柔,動於內則無險困之難,柔往而輔佐於剛,止於外而無違逆之乖,以至誠之心,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方可因利而涉難,使天下將成之渙難而如陽春白雪般渙然溶釋。
能這樣做的人,就像天以風之疏散而化育群生,地以水之流通而貫注四海,天下何難不可平,何紛不可解,天下之人心,又何不可散而復聚,以成就濟渙之大道手,世之君子,能領悟此者,即使面對再困難的渙難,自然也可坦然面對了吧,不知大家以為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