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了中年,經常會對自己的人生感到無奈。雖然人生已經過半,但是自己沒有取得突出的成就,自己曾經的理想和人生價值還沒有實現,除此之外,家庭等各個方面都受到一定的壓力。 自然而然內心就會很煩悶,生活也就變得越來越沒意思了。
面對中年時發生的危機,我們可以從《易經》中領悟古人的智慧,它能夠給我們的生活提供幫助,其實我們更多的精神力量,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易經》的原話是「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意思是,君子白天黑夜都要自強不息,不可絲毫懈怠,就算到了晚上,也要小心謹慎,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災禍,逢兇化吉。
這句話來自《易經》中的第一卦,乾卦,是一條最根本的道理。它告誡我們每一個人,無論是男人,女人,年輕人,還是中年人,甚至老年人,活在世上,就要自強不息,不可虛度年華。想要過上幸福的生活,就得努力拼搏,不會因虛度光陰而悔恨,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恥。
所以說,只有「朝乾夕惕,修省不懈」,處高位不驕不躁,居下處不嘆不憂,隨時謹惕慎行,才得無咎,方可有功。
二、「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
所謂「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指的是君子與地位高的人相交,不巴結奉承、不諂媚;與地位低的人相交,不矜傲輕慢。
《聊齋志異》有一篇《夢狼》的故事,諷刺了當時貪官橫行的黑暗現實。
其中白老漢當官的大兒子有句話說,「黜陟之權,在上臺,不在百姓。上臺喜,便是好官,愛百姓。」
這裡說的是貪官汙吏們絞盡腦汁,想的是如何迎合上級投其所好,如何獻媚奉承才能討得上級歡心,心懷鬼胎地為自己搭建官場人脈網絡。
而對待百姓下屬,則不顧百姓的聲討和口碑,「視百姓如草菅,視僚屬如奴隸」,藉助自己權勢地位,極盡輕視怠慢之事。
無論在生活中還是職場上,無可避免地會有討好上司領導、卻對下屬或保潔服務人員不屑一顧的人出現。然而這樣的人雖有,但都難成大氣候。
經營功業的君子,是忠實可信的,更是一視同仁的。
唯有對上不巴結奉承,對下不驕矜輕慢,隨時都溫潤如玉,時刻都以誠相待,才能夠積蓄人脈力量,成就大事業。
三、「即鹿無虞,惟入於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
這句話說的意思是,在追捕山路的時候,如果沒有人帶領的話,再進入茫茫的林海雪原中,君子應該見機行事,與其窮追不捨下去,不如放棄,免得最終傷害自己,悔不當初。這也是教育我們在平常的生活中,一定要懂得取捨之道。
人生想要有所得,就必須有所捨棄。內心一定要清楚哪些東西對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對自己的人生是很有價值的。哪些東西對自己來說是可以捨棄,如果一個人想要獲得成功取得較大成就,那麼一定要懂得取捨之道。
人生在世,功敗垂成,皆在取捨之間。明於進退與取捨的人,才能夠走出自己的幸福大道。若是一意孤行,負重前行,定當恨惜追悔。
世間都說: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這句話說得一點不為過。何況《易經》在中國,本就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因此就有人說,讀懂了《易經》,便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
《易經》是這本經典著作,被稱為帝王之書,是很多歷史知名人物的必讀書。
孔子曾說,讀懂《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
曾國藩說,《易經》的智慧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馮友蘭曾說,「《周易》不僅是中國的,也是東方的,更是世界的,不僅是古代的,也是現代的,更是未來的;
馬雲更是將《易經》中的太極八卦的智慧應用到企業管理之中,成就了當今的阿里巴巴。
這本書能傳承千年而不衰,可見真是一本奇書。
不過很多人覺得原始版《易經》上面都是文言文晦澀難懂,不知道從哪裡下手。老哥我讀的是這本原文譯文對照版《易經》,書中把晦澀難懂的古文翻譯成我們通俗易懂的白話文,在書中領悟到了很多古人的智慧。
讀懂了《易經》,就是讀懂了人生,那麼人生又有何難?
為了讓更多人領悟《易經》的智慧,將以圖解的形式,結合現實生活場景,希望讓你成為大智慧、大格局、活得更明白的人!
身邊很多朋友想要讀《易經》,但是很多人都提到一個問題,就是《易經》裡面全是文言文,自己根本就讀不懂,有這樣煩惱的朋友們,可以讀一讀這一本《易經的智慧》彩圖全解版本。
所以,為了人生多點智慧,早點讀懂《易經》,才能更好把握未來!這本原文譯文版《易經》才50塊錢,也就是一包煙錢,就可以學習到古人的偉大智慧,讓你受益終生!可以買來自己閱讀或者送禮,都是很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