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篆刻界的泰鬥人物小林鬥庵,有一個齋號叫「懷玉印室」,還是請沙孟海先生題寫的。
「懷玉印室」
沙孟海先生題
這個齋號的來歷,就是緣於他收藏了八方頂尖的戰國秦漢玉印。要知道,小林鬥庵的藏品中,有很多篆刻史上赫赫有名的名家名品,不乏吳讓之,鄧石如,趙之謙,吳昌碩等大家,有不少更是方節庵舊藏,拓入過《晚清四家》印譜中的。但是他偏偏用這幾方印來引作齋號,可見這幾方印在他心中的分量。
太田夢庵舊藏玉印八枚
在2019年嘉德香港秋拍《懷玉印室》專場,這八枚戰漢玉印以2394.46萬元的高價成交。
太田夢庵舊藏玉印八枚
圖自小樸藝文
其中,一方的漢代「宋嬰」玉印,曾經清末金石學家陳介祺之手,以716.5萬元成交,創近年來古玉印成交最高價。
漢 · 淡青白玉覆鬥印「宋嬰」
不過最初攢齊這八方玉印的,並不是小林鬥庵,而是另一位日本古璽印收藏大家太田夢庵。小林鬥庵年輕時曾向太田夢庵問學,因此對其藏品非常熟悉,夢庵去世後,小林鬥庵經過六年的努力,才將此八方珍寶收入囊中,他的齋號,也因為這八方玉印改為「懷玉印室」。然而,除了上述八方玉印,太田夢庵藏品的精華還在於他那上千方先秦至明清時期古璽印。
在日本學術界和篆刻界,太田夢庵是最早開始注重璽印收藏的人之一。
太田孝太郎(1881—1967)
夢庵原名太田孝太郎(1881—1967),號夢庵,室名好晴樓,巖手縣盛岡人。他跟中國學界關係頗為密切,民國初年曾寓居中國天津多年,與羅振玉、方若等人研討金石,交往頻密,為羅氏學生。晚清民國,是古璽印大量現世的時代,太田夢庵抓住了這個機遇,收藏了歷代古璽印精品上千方。
夢庵藏印的眼光非常挑剔,關於其收藏質量,我們可以從羅振玉的評價中略窺一二。1921年太田夢庵在京都輯《夢庵藏印》八冊,羅振玉在譜前序文中稱:「夢庵風雅好古……觀其鑑別之精,無一贗品,洒然異之」。1928年又輯其中秦漢印為主成《楓園集古印譜》十冊,1932年又成續集二冊。
夢庵不僅收藏,還醉心於學術研究,著有印學著作單行本十六種、論文十二篇、未刊本八種。小林鬥盦盛讚其為日本古印學研究的權威 ,稱其著作《漢魏六朝官印考》《漢魏六朝官印考譜錄》《古銅印譜舉隅》《古銅印譜舉隅補遺》為日本最高水平的古印研究著作。
太田夢庵去世後,這1092方古璽印被整體捐贈給巖手縣立博物館,可以說,這批收藏是日本璽印收藏界中時代序列最齊全、功能與風格類型最多樣的中國古璽印收藏體系。
從藝術上來說,戰國秦漢,是中國印章藝術史上的第一個高峰,是明清以來諸多篆刻名家取法的最終源頭。而夢庵藏品中戰漢古璽佔了相當篇幅,共計200方,是臨摹學習的最佳範本。
而且夢庵的收藏體系非常完備,戰國以下,兩漢魏晉南北朝官印148方,秦漢魏晉私印426方,隋唐宋元明清印315方。涵蓋中國所有歷史時期的官私印,以及少數民族政權用印。堪稱一部小型中國璽印史。
唐代官印
元代官印
明代官印
清代官印
西夏官印
自明清兩代以來,古璽印的證史補史作用尤其受到學者們的重視,太田夢庵所藏不少古官印中的官名或官署史籍失載,可以補充史書記載之不足,也有一些古官印與史籍記載相契合,可以起到證史的作用。
「原鄉左尉」,夢庵《官印考》卷九云:「原鄉縣,東漢置,屬揚州丹陽郡。隋省。在今浙江孝豐縣地。」羅福頤《秦漢南北朝官印徵存》斷為兩晉官印,引《晉書地理志》云:「原鄉屬揚州吳興郡。」《後漢書•地理志》注引《吳興記》雲中平二年由故鄣縣分置,《隋書•地理志》雲原鄉併入宣城郡綏安縣。官印「原鄉左尉」可證史籍所載之實。
「騎五百將」,官名不見於史籍,可補史籍之缺。夢庵《官印考》卷二云:「此蓋騎將之將五百人者」。孫慰祖《兩漢匯考》斷代為西漢中晚期,並考釋云:「當即率五百騎之將」。
隋官印存世量較少,「崇信府印」,銅質,背款鑿刻「大業十一年(615)七月廿日造」,是隋官印的斷代標準品。據孫慰祖考證,「崇信府」為隋兵府名,以地為名,「崇信」在今甘肅崇信縣境內,背款年號與《隋書•食貨志》所載隋煬帝增置兵府相契合。
金代官制多承宋、遼兩代,其官印存世量較多。巖手縣立博物館藏品中,金代官印數量不少。其中有些官印的背款和側款中刻有年號,鑄造年代明確,為研究金代史提供了比較重要的實物數據,亦可作金代官印的斷代標本。
如背款年號「天賜二年」可以訂正《金史》記載劉永昌政權僅存在一年的謬誤。
元世祖忽必烈在即位伊始的中統元年(1260)即令國師八思巴創製「蒙古新字」,至元六年(1269)頒行全國,其後元代官印印文多用八思巴字。現一般認為,迄今發現最早的八思巴字官印為故宮博物院所藏至元九年(1272)的「和眾縣印」。巖手縣立博物館藏元代八思巴字官印中有鑄造於中統四年(1263) 年的「圫克圫縣印」,或是迄今所知最早的八思巴字官印。
唐宋元私印押記,包括民族文字私印押記,也是巖手縣立博物館藏印的一個特色,數量大,種類豐富,其中不乏精品。
這批古璽印自從民國時期流入東瀛,除了夢庵曾少數打過幾本原鈐印譜之外,幾乎沒有任何系統資料供人查閱。如孫慰祖先生所說「由於夢庵生前鈐印的譜錄發行很少,絕大多數中日研究者和篆刻家難以見到這批資料,從這個意義上說,它幾乎是全新的。」
風格豐富,鑄印、鑿印、蟠條印,無所不包;古璽、漢印、鳥蟲印、唐宋官印,應有盡有。
鈕式主要有鼻鈕、壇鈕、亭鈕、帶鉤鈕、龜鈕、駝鈕、羊鈕、馬鈕、闢邪鈕、螭虎鈕、兔鈕、兩面穿帶印、橛鈕、人物鈕、獸形紐,等等。
質地以銅印為主,兼有銀質、琉璃質、石質、骨質、泥質等。
本書沿用原石、原鈐印譜圖書的編輯方式,書中所有印章均作高清掃描、拍攝,編排原大印蛻和放大原印、印面照片,並著録印章釋文、尺寸和重量。釋文儘量使用通行漢字,無通用漢字者作隸定,部分隸定字其後括注字意所通通行漢字,模糊不清或無法識別的字以「□」替代。裝幀形式採用裸脊,可180度平攤。
因巖手縣博物館的藏品均按照太田夢庵生前所輯三本印譜的印蛻鈐蓋順序編排館藏序號,為便於讀者使用和查找,本書亦按照三本印譜的順序分為三個章節,依據印譜中印蛻鈐蓋順序排列(個別印章因排版需要略做前後調整),並按照館藏號標註序號。每個章節的璽印分為先秦古璽、秦漢魏晉印、隋唐宋元明清印四個時期,每個時期以先官印後私印順序排列。
學術上,由上海復旦大學劉釗先生、施謝捷先生審核本書古文字釋文,孫慰祖先生作序,對太田夢庵的古璽印收藏和本書的出版給予很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