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餐飲O2O,ID:coffeeO2O】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三年前餐飲O2O曾組織一場遊學,帶領一幫老闆專程拜訪無印良品大阪店。
當時一行人看到由農夫署名的菜擺在貨架上,都感覺特別吃驚,印象非常深刻。
此次無印良品在上海開店賣菜並非首次,在東京和大阪都有開生鮮店,其中大阪Aeon Mall堺北花田店,號稱全球面積最大的MUJI菜市場,佔地面積達到4300㎡。
01
精品食材超市
日前,無印良品官宣將在中國施行MUJI marché(菜市場)生鮮計劃,其中國內首店將入駐上海瑞虹天地。
極簡、單一、樸素的風格,各式商品,水果生鮮蔬菜整齊的羅列在貨架上,明亮、簡潔、充滿儀式感,同時提供了現場加工和用餐服務。
賣菜的同時奉上的是炒菜的流程,因為要滿足年輕人「動手少、不會做、想吃好」的特點,還是那樣縝密、細心、無可挑剔。
這裡不再是平日大家皺著眉頭、想趕緊溜走的菜市場,關於菜市場的一切認知——嘈雜、髒亂、汙水、亂七八糟的商品擺放等等,都施了魔法一樣悉數消失。
在現場加工方面,無印良品結合既有的輕食、咖啡品牌,跟盒馬鮮生類似,增加現場現做場景,進行一條龍布局。
只是無印良品側重於精品食材,而盒馬鮮生逐步偏向於餐飲端,加強即時即熱的半成品,特別是盒馬火鍋的崛起,讓市場驚呼海底撈的競爭對手竟然是盒馬火鍋。
02
盒馬下了一盤很大的棋
盒馬的戰略布局非常清晰:3月19日宣布成立新的3R事業部,盒馬工坊成為3R工坊旗下品牌。3R指的是Ready to cook, Ready to heat, Ready to eat(即熱即食),目標直指餐桌。
緊緊圍繞餐桌銷售半成品菜、熟食、中式糕,盒馬工坊的熟食、半成品菜、麵點,對應著家庭宴請時的冷盤、小炒、大菜、湯羹鍋物、點心。
盒馬工坊在團隊開發SKU的同時,也與各大品牌聯名推出各種食品,比如與喜茶、奈雪的茶共同推出的奶茶味粽子;
與蘇州嚴阿姨合作的八寶粥、與新雅粵菜聯合開發的雞汁百葉包、手工紅燒獅子頭、與張飛牛肉合作的麻辣牛肉等。
一方面相互借勢做大市場,另一方面餐飲食品化、零售化的趨勢也促使餐飲企業加大對零售端的投入。
目前盒馬工坊月銷售突破一億,已經成為不可小視的餐飲新零售標杆。
盒馬鮮生創始人侯毅甚至表示:「盒馬將有50%商品外面是買不到的,是盒馬真正站在消費者角度,獨家開發製作的,是真正能夠引領品質、引領時尚的商品。」
此次盒馬火鍋的正式亮相也引發一片驚呼:海底撈真正的對手來了?
因為火鍋是一個極易標準化的市場,一旦火鍋底料、供應鏈食材實現標準化,一圍火鍋在家裡就可以分分鐘實現。
早在2019年10月17日,盒馬宣布在全國20多個城市的盒馬門店及APP上推出火鍋產品,且最快可30分鐘外送,盒馬火鍋事實上已經起步。
當然了,和海底撈等同業相比,在火鍋食材方面,還可以照顧到不同地域食客的習慣、風俗特點,不論是椰子雞火鍋還是滷味火鍋,盒馬火鍋有更多的選擇滿足用戶。
在過去一年,盒馬的門店已從159家擴展至227家,線上活躍買家也從2000萬增加至2500萬,且同店銷售收入比去年成長了32%。
在盒馬快速增長的同時,盒馬工坊、盒馬火鍋也一一浮出水面,開始嶄露頭角、攻城略地。
03
子品牌需要脫穎而出
反觀無印良品,這兩年的「聲浪」似乎弱了一些,特別是旗下子品牌沒有一個大放光芒,讓人倍感痛惜。
無印良品一手好牌,從書店、家具用品、服裝服飾、文具、食品,以致於酒店、快餐輕食餐廳、咖啡廳,一以貫之的風格非常文藝範;
但是卻沒有給與資源讓他們快速成長,以至於總是「藏」在MUJI的盛名之下,沒有自我的特質,從而 沒有長足的發展。
從官網和相關數據看,無印良品近年來的發展並不順利。
今年7月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就因受疫情影響而申請破產,而在國內無印良品自2016年就曝光產品質量問題,業績增長趨緩,門店銷售已連續兩年下滑。
以前大家都是「朝聖」一樣去看待MUJI,無印良品沒有抓住戰機,迅速做大做強子品牌,做好縱深發展,從而牢牢把握用戶。
用戶心智中有一個牢不可破的標籤——MUJI,但轉化率過低。
因此無印良品面臨一個難題,表現在整體公司品牌MUJI強大,子品牌都很弱勢、沒有存在感,典型「老子強勢、子女弱勢」的被動局面。
按國內的套路,旗下MUJI BOOKS書店、MUJI INFILL家具用品、服裝服飾、文具、食品;
以致於MUJI HOTEL酒店、MUJI Diner快餐輕食餐廳、咖啡廳等,迅速集結資源,開始獨立品牌、獨立運營。
以無印良品的號召力,每一個子項目的樣板店已經推出,正是擴大戰果的時候。剩下的就是模式搭建、招商、培訓、開店,線上線下一起出擊;
子品牌以最省事的序列一路排下去MUJI ONE\TWO\THREE......,確保一路下沉、一路開疆擴土,一年之內1000家門店分分鐘可以開到縣城。
因為有逼格、有品牌、有規模、有擴張,千城萬店不是沒有這個可能。
問題就是無印良品太文藝、太自戀,MUJI就是這樣沒有完成商業化的大變身。
04
學習MUJI有成果
這些年很多國內企業都很熱衷學習無印良品,比較突出的有小米、名創優品等企業。
小米家族的產品以已經不局限手機,約一半業務來自手機以外的業務,以智能化家庭為突破口,小米電視、小米音響、小米電飯煲、小米滅蚊器等等應有盡有。
出品都是高顏值、極簡、純色,有一點點「無印良品」的痕跡,但小米追求的快、極致、口碑,並內有止步於高顏值,目前小米的市值在5400億港元附近。
剛剛在美股上市的名創優品是當紅炸子雞,市值420億左右,成為新零售的典範。
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開十元店起家,在2004年經營「哎呀呀」女性飾品店,6年時間哎呀呀曾開出3000多家店。
其後復盤、華麗轉型,與日本設計師一起創立名創優品,僅七年時間在國內已有超4200多家門店,在電商盛行的時代完成「不可能完成」的「逆襲」。
高顏值、高品質、低成本,從前端反向整合工廠及供應鏈,是名創優品的成功之道,而這正是無印良品缺乏的地方。
2005年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無印良品目前才僅有270餘家店鋪,在規模、聚焦、整合供應鏈上出現短板。更要命的是,長期性冷淡風造成的「高高在上」,粉絲們也心生倦意、漸漸離去。
有時候你會為無印良品感到嘆息,一手好牌、滿把王炸,你說究竟為啥沒拿到最棒的結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