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 如何判定商標侵權

2020-12-27 中華網

商標侵權判定標準是什麼——

「無印良品」「無印良品」商標權糾紛案透析

近年來,隨著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的增強,商標領域糾紛日益增多,且商標侵權形式日趨多樣化、複雜化,如何判定構成商標侵權,商標是否相同或者近似,是否容易導致混淆等問題,往往是糾紛雙方爭論的焦點,也是司法和執法人員實踐中判斷的難點。為此,商標法去年第四次修正,國家知識產權局近日也出臺了《商標侵權判斷標準》,加強商標執法指導工作,統一執法標準,強化商標專用權保護。

延續多年的「無印良品」商標之爭即是判定商標侵權的典型案例。近年來,兩家公司的商標糾紛一直在持續,訴訟結果也是各有勝負。商標之爭背後,如何更好地保障商標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始終受到業界的關注。

當「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

2019年11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就無印良品侵犯商標權糾紛案作出終審判決,駁回株式會社良品計畫及其子公司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上訴請求,維持原判。此前,一審法院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判決,良品計畫、無印良品上海公司立即停止侵犯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北京無印良品投資有限公司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賠償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公司經濟損失、合理支出,共計40萬餘元。

提起無印良品,除了人們熟知的主要經營生活雜貨等商品的日本品牌,也許少有人知道,國內也有一家生產銷售家紡用品的「無印良品」。正是這家似乎有些「默默無聞」的國產無印良品,以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為由,把日本無印良品告上了法庭。

國產無印良品商標於2001年4月28日被核准註冊,核定使用在第24類「棉織品、毛巾、毛巾被、浴巾、枕巾、地巾、床單、枕套、被子、被罩、蓋墊、坐墊罩」商品上,經續展,有效期至2021年4月27日。該商標的原始註冊人為海南南華實業貿易公司。2004年7月,該商標經核准轉讓至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公司成立於2011年6月,棉田公司為其投資人之一。棉田公司授權北京無印良品公司在中國地區獨家使用涉案商標,用於商標項下指定商品的生產、銷售及宣傳推廣。

無印良品上海公司成立於2005年5月,日本企業株式會社良品計畫為其唯一股東。近年來遍布商場的「無印良品」專賣店即是由該公司投資經營。

當市場上「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僅有一字之差,誰的商標是「正品」,自然會引起雙方以及消費者的注意和甄別。經過調查,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公司認為,良品計畫、無印良品上海公司生產、銷售的腈綸毛毯、麻平織床罩、無印良品MUJI羊毛可洗床褥、無印良品MUJI棉天竺床罩等商品侵害其對涉案商標享有的專用權,遂訴至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

被告則辯稱,良品計畫在中國未實施任何侵權行為,不應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此外,原告主張權利的商標是簡體字「無印良品」,而其使用的是繁體的「無印良品」,且為其首創,主觀上沒有侵權故意,也不應承擔賠償責任。

是商標搶註,還是正當維權

本案終審判決後,良品計畫、無印良品上海公司曾發布聲明稱,「無印良品」自1980年在日本誕生以來,良品計畫在包括日本在內的世界各地開設店鋪,註冊「無印良品」和「MUJI」商標。在中國大陸範圍內,良品計畫幾乎在所有的商品·服務類別上註冊了「無印良品」商標,但是僅在布、毛巾、床罩等商品類別的一部分上,被其他公司搶註了「無印良品」商標。

那麼,本案原告是否如被告所說,是搶註了其商標呢?對於如何認定商標搶註行為,商標法有明確規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對其商品或者服務需要取得商標專用權的,應當向商標局申請商標註冊。不以使用為目的的惡意商標註冊申請,應當予以駁回。

然而,根據法院判決書認定的事實,似乎難以得出原告搶註商標的結論。國產無印良品商標的註冊時間在2001年,當時日本無印良品並沒有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也沒有在中國大陸進行過廣告宣傳,難以說在中國大陸市場有何影響力。事實上,直到4年後的2005年,日本無印良品才在上海開了中國大陸的第一家門店。

相反,根據一審法院認定的事實,原告在獲得涉案商標權後,一直處於正常經營狀態,並多次獲得行業內獎項,可以說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此外,一審法院認定的證據表明,良品計畫針對原告涉案商標提出異議申請以來,我國商標行政管理部門已多次裁定涉案商標予以核准註冊。如,2004年1月,原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作出(2004)商標異字第20號《「無印良品」商標異議裁定書》,裁定涉案商標予以核准註冊。良品計畫不服上述裁定,向原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提出異議覆審申請。2009年3月,商標評審委員會裁定涉案商標予以核准註冊。

此後,歷經一、二審行政訴訟程序,商標評審委員會作出的上述裁定均被維持。在隨後的申請再審中,最高人民法院在2012年6月的判決中認為,良品計畫提供的證據只能證明2000年4月6日之前其「無印良品」商標在日本、中國香港地區等地宣傳使用的情況以及在這些地區的知名度情況,並不能證明「無印良品」商標在中國大陸境內實際使用在第24類毛巾等商品上並具有一定影響的事實,因此作出維持原判的最終判決。

正是基於以上事實,法院認定,本案中原告持有的涉案商標目前合法有效,應當受到法律保護。

本案被告也在終審判決後的聲明中表示,良品計畫以及無印良品上海公司在中國大陸範圍內,針對這些商品不能使用「無印良品」商標,但於2014年及2015年錯誤使用了該商標。「為消除上述行為給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等造成的影響,我司已對上述商品的商標標註情況進行了整改。」

抗辯無效,判定侵權成立

本案審理過程中,被告曾提出一系列抗辯理由:良品計畫在中國未實施任何侵權行為,不應承擔任何法律責任;良品計畫在第20、21、27類商品上擁有「無印良品」註冊商標;良品計畫的「MUJI」品牌具有知名度,被訴侵權行為不會造成相關公眾的混淆誤認等。

上述抗辯理由是否有效,被告被訴的侵權行為是否成立,首先要看被告是否在類似商品中使用了類似商標,容易導致消費者對商品來源產生誤認和混淆。

根據我國商標法等規定,類似商品,是指在功能、用途、生產部門、銷售渠道、消費群體等方面相同,或者相關公眾一般認為其存在特定聯繫、容易造成混淆的商品。認定商品是否類似,應當以相關公眾對商品的一般認識綜合判斷。商標近似是指商標文字的字形、讀音、含義或者圖形的構圖及顏色,或者其各要素組合後的整體結構相似,或者其立體形狀、顏色組合近似,易使相關公眾對商品或服務來源產生誤認,或者認為其來源與他人在先註冊商標具有特定聯繫。

一般來說,判斷商標是否構成近似,應當以相關公眾的一般注意力為標準,既要考慮商標標誌構成要素及其整體的近似程度,也要考慮相關商標的顯著性和知名度、所使用商品或服務的關聯程度,以是否容易導致混淆作為判斷標準。

一審法院認為,被控侵權產品中的毛毯與涉案商標核定使用的毛毯、被控侵權產品中的床罩與涉案商標核定使用的床罩、被控侵權產品中的床褥與涉案商標核定使用的褥子在功能、用途、生產部門、銷售渠道、消費群體等方面相同或相近,構成相同或者類似商品。被控侵權產品上使用的「無印良品」「MUJI無印良品」「無印良品MUJI」與涉案商標「無印良品」相比,僅存在「無」和「無」的差異以及有無「MUJI」的差異,構成相同或者近似商標,二者同時使用在毛毯、床罩等同一種或類似商品上,容易導致相關公眾對商品來源產生誤認。

另外,良品計畫的「MUJI」品牌是否具有知名度,不能成為其在同一種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涉案商標相同或近似商標的理由,在棉田公司合法持有涉案商標的情況下,亦不能成為合理抗辯事由。

二審中,法院認為,良品計畫在第20、21、27類商品上已註冊的「無印良品」商標與本案涉案商標核准註冊的商品類別不同,不能作為本案被訴侵權行為的合理抗辯事由。在原告名下包括涉案商標在內的多個「無印良品」商標與被告名下多個「無印良品」已在不同類別商品上分別予以核准註冊的情況下,作為分別擁有兩商標的不同市場主體,應當尊重業已形成的市場秩序,在各自商標專用權項下規範行使權利,儘量劃清商業標誌之間的界限,避免造成相關公眾的混淆誤認。對於超出己方商標專用權邊界、侵犯對方商標標誌專用權的行為均應予以制止並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至於良品計畫主張其對被訴侵權產品的製造行為發生在中國境外,在中國境內未實施侵權行為,法院認為,被訴侵權產品中,麻平織床罩等商品上顯示的產地為中國,其他被訴侵權產品即使產地在境外,但註冊商標具有地域性,被訴侵權產品在中國境內進入商品流通領域後即已侵害涉案商標專用權,良品計畫作為被訴侵權產品的製造商應當承擔相應侵權責任。

綜上,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最終判定,良品計畫、無印良品上海公司在被訴侵權產品上使用的「無印良品MUJI」「無印良品」「MUJI無印良品」標誌與涉案商標已分別構成使用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標,良品計畫生產標有上述標誌商品的行為、無印良品上海公司銷售標有上述標誌商品的行為侵害了原告對涉案商標的註冊商標專用權。(董磊)

相關焦點

  • 當"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 如何判定商標侵權?
    為此,商標法去年第四次修正,國家知識產權局近日也出臺了《商標侵權判斷標準》,加強商標執法指導工作,統一執法標準,強化商標專用權保護。  延續多年的「無印良品」商標之爭即是判定商標侵權的典型案例。近年來,兩家公司的商標糾紛一直在持續,訴訟結果也是各有勝負。商標之爭背後,如何更好地保障商標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始終受到業界的關注。
  • 無印良品、無印良品商標糾紛:侵權判定標準是什麼
    原標題:無印良品、無印良品商標糾紛:侵權判定標準是什麼來源:經濟日報商標侵權判定標準是什麼——「無印良品」「無印良品」商標權糾紛案透析董 磊延續多年的「無印良品」商標之爭即是判定商標侵權的典型案例 當「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2019年11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就無印良品侵犯商標權糾紛案作出終審判決,駁回株式會社良品計畫及其子公司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上訴請求,維持原判。
  • 商標搶註還是正當維權?當「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
    為此,商標法去年第四次修正,國家知識產權局近日也出臺了《商標侵權判斷標準》,加強商標執法指導工作,統一執法標準,強化商標專用權保護。延續多年的「無印良品」商標之爭即是判定商標侵權的典型案例。近年來,兩家公司的商標糾紛一直在持續,訴訟結果也是各有勝負。商標之爭背後,如何更好地保障商標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始終受到業界的關注。
  • 當「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一字之差,誰是正品?
    商標侵權判定標準是什麼——「無印良品」「無印良品」商標權糾紛案透析董磊近年來,隨著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的增強,商標領域糾紛日益增多,且商標侵權形式日趨多樣化、複雜化,如何判定構成商標侵權,商標是否相同或者近似,是否容易導致混淆等問題,往往是糾紛雙方爭論的焦點
  • 「無印良品」商標之爭再掀波瀾 北京「無印良品」被判侵權日方獲賠...
    來自日本的株式會社良品計畫(以下簡稱:日本「無印良品」)與北京無印良品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無印良品」)針對「無印良品」商標的爭奪再掀波瀾,北青-北京頭條記者13日獲取的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法院近日發布的民事判決書顯示,針對日本「無印良品」起訴北京「無印良品」侵權及不正當競爭一事,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法院近日一審判決北京「無印良品
  • 真假「無印良品」傻傻分不清楚!杭州一「無印良品」店被起訴
    在杭州市臨平歡樂城一樓,有一家名叫「無印良品NaturalMill」的店鋪。這家店的裝修設計、產品類別等都與日本「無印良品」門店極為相像,但在招牌上,「無」變成了「無」,英文「MUJI」變成了「NaturalMill」。11月8日,這家店鋪的經營者和產品的生產者一起被日本「無印良品」品牌的所有人告上了法庭。
  • 「無印良品」和「無印良品」,如何抉擇?
    日本無印良品和中國無印良品的官司打了十幾年,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知道,談到無印良品這家公司,其實大部分中國人都認為他是日本的品牌,所以更多人認為中國的品牌是抄襲了日本,是品牌侵權。但是兩家公司在中國十幾年的明爭暗鬥當中,打了大大小小不下於10場官司,卻各有勝負呢。
  • 無印良品和無印良品,傻傻分不清,你買的東西是「山寨」嗎?
    河南商報記者 張晶晶 首席記者 孫科提到「無印良品」,你最先想到什麼——是琳琅滿目充滿文藝範的「日本雜貨鋪」?還是「默默無聞」,銷售家紡用品的國產店鋪?如今,中日「無印良品」之爭落下帷幕,法院認定日本無印良品對北京無印良品公司構成商標侵權,判令其立即停止侵權,並賠償北京無印良品公司經濟損失等共計40多萬元。
  • 日本「無印良品」VS中國「無印良品」,究竟誰在「偷梁換柱」?
    就在最高人民法院對第1561046號「無印良品」商標行政案作出判決後不久,2014年,良品計畫以商標侵權、不正當競爭為由,於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對棉田公司的子公司北京無印良品公司提起一系列訴訟,請求判令後者立即停止對良品計畫名下「無印良品」、「MUJI」等商標的侵權行為,停止使用含有「無印良品」及「MUJI」文字的企業名稱,刊載聲明以消除不良影響,並賠償相應的經濟損失及合理支出等。
  • 消費者抖音上買到「無印良品」後懵了:我到底買的哪個「無印良品」?
    同時, 於女士還發現,最近在成都多家商場附近也有「無印良品」的櫃檯或展銷攤位在打折促銷,售賣一些家居用品,從商標、包裝等外觀上和日本的無印良品看起來很相似,「連商標都做得差不多太難辨認,我覺得很容易就沒看出來。」於女士有些疑惑,市場上這麼多「無印良品」該如何辨別呢?隨後,紅星新聞記者展開了調查。
  • 無印良品真的「丟了商標」,只因商標註冊不全面!
    導語: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判定日本無印良品在一起與中國公司發生的「無印良品」商標侵權糾紛訴訟中敗訴。相信很多人對日本的「無印良品「並不陌生,殊不知,中國也有一個「無印良品」品牌。而就在此前,中國「無印良品」把日本無印良品MUJI告上了法院,索賠金額高達六十餘萬元。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就無印良品侵犯商標權糾紛案作出終審判決,判決認為「商標註冊有地域性限制,良品計劃方侵害了中國北京棉田公司的商標權利」,維持了良品計劃敗訴的一審判決。
  • 「無印良品」相關商標申請近三百件,消費者買的到底是哪家?
    經查詢,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曾在2020年6月3日在其官方微信號上發布聲明,稱本公司為「無印良品」、「無印良品」的相關商標的在24類類別商品上的合法持有者,未授權任何企業或個人在網際網路平臺進行直播和銷售相關「無印良品」、「無印良品」產品,如在相關產品直播中發生產品質量問題及商戶投訴、侵權等問題,均與本公司無關,本公司將依法保留追究相關組織者和主播侵權責任的權利。
  • 北京「無印良品」悄然開業 MUJI:商標訴訟仍未結束
    不過經過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家本土無印良品店與日本無印良品店還是有很大不同。首先是店鋪面積不大,目測100多平方米,貨品種類、數量相對較少,有毛巾、床品、家具、廚具、餐具、文具等。其次,吊牌名稱有四種,絕大多數商品標籤上印有「無印工坊」或者是「Natural Mills」字樣,也有的商標是「無印良品」或「無印良品」。
  • 日本「無印良品」再告中國「無印良品」,一文讀懂兩家十多年商標...
    「無印良品」商標花落兩家在天貓上以「無印良品」為關鍵詞搜索店鋪,會跳出來兩個選項。一家是「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另一家則是「無印良品旗艦店」。前者是日本無印良品開設的網店,後者則是北京無印良品公司旗下店鋪。
  • 無印良品商標之爭:日本公司敗訴 部分產品只能叫MUJI
    、北京無印良品部分品類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在線上官方旗艦店和實體門店發布聲明以消除侵權影響,並賠償經濟損失50萬元及合理開支12.6萬餘元。早在日本無印良品進軍中國大陸之前的2001年4月,海南南華實業貿易公司就成功註冊了商標「無印良品」,該商標核定使用在第24類商品上,包括棉織品、蓋墊、坐墊罩、毛巾、毛巾被、浴巾、枕巾、地巾、床單、枕套、被子、被罩等。2004年,海南南華實業貿易公司將第24類「無印良品」商標權轉讓給了北京棉田公司。2011年,北京無印良品成立,北京棉田公司授權北京無印良品在中國獨家使用有關商標。
  • 直播秒殺價買到「無印良品」,女子收貨後懵了…
    同時, 於女士還發現,最近在成都多家商場附近也有「無印良品」的櫃檯或展銷攤位在打折促銷,售賣一些家居用品,從商標、包裝等外觀上和日本的無印良品看起來很相似,「連商標都做得差不多太難辨認,我覺得很容易就沒看出來。」於女士有些疑惑,市場上這麼多「無印良品」該如何辨別呢?隨後,紅星新聞記者展開了調查。
  • 日本無印良品MUJI敗訴中國無印良品,日媒和網友都表示驚呆了!!
    「無印良品」商標侵害了北京棉田紡織品商標權,此後,「正品」(良品計畫株式會社、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需放棄使用「無印良品」商標,並向「山寨」(北京棉田紡織品公司、北京無印良品投資有限公司)賠償62萬元。
  • 中日「無印良品」商標之爭,十年爭奪究竟花落誰家?
    除了這個文青範滿滿的「日本雜貨鋪」,也許很少有人知道北京也有一個生產銷售家紡用品的「無印良品」,正是這個有些「默默無聞」的國產無印良品,以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為由,把日本無印良品告上了法庭。「無印良品」商標究竟會花落誰家在網上搜索「無印良品」,會跳出來兩個網站,一個是日本無印良品開設的網店,另一個是北京無印良品旗下的網店。
  • 降價的無印良品,其實早就「掉價」了
    /@七月的錢多多大多數人也許和現場那些人一樣,對無印良品這個乾淨又簡約的「老朋友」頗有好感。只不過,昔日鐵粉們,似乎早已想不起來上一次逛無印良品是什麼時候。所謂極簡生活的各種「良品」,在中國逐漸爛了大街,無印良品已不再特別。
  • 無印良品破產保護是什麼意思 無印良品申請破產保護原因
    7月10日,據路透社報導,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MUJI)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畫(yohin Keikaku Co)周五表示,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造成的影響,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已經根據破產法第11章申請破產保護,負債6400萬美元(約合67億日元)。不過,無印良品強調,在美申請破產不影響全球其它市場的正常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