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嬪妃脖子上的「白布條」,有何用?主要為了讓皇帝方便

2020-12-19 格子說歷史

引言

披香侍宴插山花,厭著龍綃著越紗。恃賴傾城人不及,檀妝唯約數條霞。」唐代詩人徐凝的《宮中曲二首》的這一句詩,是對宮廷中嬪妃們的貼近描述。雖然徐凝沒有像杜牧在《阿房宮賦》中用「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等誇張的形容句子,但也能讓讀者清晰地認識到,為獲得君王的喜愛,嬪妃們都已經很拼了。

美麗就如當季的花兒一樣,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衰老,乃至凋零;為將美麗留住,打扮就是非常好的輔助。歷朝歷代,除明孝宗朱佑樘只娶一個女人外,凡是能熬到成年的皇帝都後宮三千。所以,後宮的女人們爭奪侍寢權,同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無異。

沒有了顏值,很好的打扮也能夠吸引皇帝的眼光。所以,歷朝歷代後宮的服飾也隨著審美觀的不同而改變。漢朝時期,據《古今情海》引用《文海披沙》的記載,就算是非常好色的漢靈帝,他也只讓後宮們穿樸素的衣服,一般為青色和黑色搭配的帆布衣。

清朝時期,經過近2000年的發展後,後宮們的衣服已經得到很大的改革和升級,基本上相當華麗。在《紅樓夢》的記載中,它描述的雖然是明朝時期的故事,其實說的就是清朝的現實生活,書中的女子們穿戴複雜,華麗至極。在清宮劇中,如《甄嬛傳》等就成功地還原清朝時期後宮所穿的服飾。值得注意的是,清朝的後宮們脖子上都掛有「白布條」,與明朝以前的後宮女人有非常大的不同。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

一、滿族固有的文化

隨著滿洲入主中原,他們本身的文化也在悄然地發生變化,最後與中華各民族同胞一起創造中華文明。當然,他們的許多文化也傳入中原裡,對我國的服飾、居住、飲食和習俗等都有重要的影響。比如,在飲食方面,燒烤是少數民族專有,在北方地區最為流行,滿族進入中原後,燒烤也隨之在南方地區流行開來。

與許多其他的東北少數民族一樣,在滿族文化中,白色是吉祥和善解人的象徵,一直為滿族人民所崇拜和喜愛。所以,進入中原的時候,他們也將這一喜愛帶進來,並在國內傳播。

從清宮劇中可以看出,清朝的後宮們白色上都掛有「白布條」。白色為其喜愛的顏色,這樣的使用方法可以理解,但她們也可以不用掛這東西。那麼她們為什麼會這麼做呢?

清朝後宮的穿著可以區分為三個時期,第1個時期是未入主中原之前。當時,努爾哈赤剛起家不久,對內的封建體制和禮儀還沒有完成,所以貴族中的生活方式深受遺屬的影響,一般都非常隨便。

從第1任皇后孝慈高皇后和眾多側妃的穿著上便可以看出,她們的打扮都非常普通。在皇后身上,唯一看起來非常華麗的只有鳳冠與披肩;側妃則穿得非常普通,基本上沒有什麼裝飾品。

第2個階段是入主中原到乾隆皇帝前期。隨著康熙皇帝平地三藩、收復臺灣,中國又一次真正意義上完成統一,禮儀體制隨之建立起來,後宮們的穿著也跟著制度在改變。裝飾品增多、服飾精美和等級明顯,是當時的特色。

第3個階段是乾隆皇帝以後。乾隆奠定了現代中國的版圖,將封建時代推向又一個鼎盛時期,文化、飲食、經濟等得到極大的繁榮。無論是皇室還是民間,穿著都出現翻天覆地的改變。《紅樓夢》描述的雖是明朝的事,但其實以清朝為藍本,在書中連丫鬟都穿得非常講究,所以清朝時期服飾的繁榮就可想而知了。

而清朝後宮中「白吊帶」也隨著這一文化繁榮而被推到頂峰,就連曾經掌握清朝50年大權的慈禧太后也非常喜歡這樣的打扮,她留下來的許多照片中都可以看到。

那麼,清朝的後宮們為什麼會用白吊帶來打扮呢?

二、從實用到禮儀的變化

如今所流行的圍巾的裝扮,就和清朝後宮們白吊帶的打扮有極大的關係。有人說,穿圍巾是從西方傳入的,不是中國固有的。

但從地理上看,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都有戴圍巾的習慣。對於南方人而言,圍巾的確是怪異的存在;而對於北方人來說,圍巾有很好的防寒作用,可以在冬天裡保護人的脖子和耳朵,有的時候甚至可以用來包頭。

所以,白吊帶在清朝入主中原之前,是有非常實際的效用的,其最主要的功能是用於防寒。而到南方以後,天氣已經不再那樣寒冷,白吊帶也隨之失去學校用。但對於長時期生活在北方的滿人來說,這樣的打扮已經是融入他們骨髓之中的習俗,所以並沒有將自己拋棄。

進入中原後,隨著宮廷禮制制度的提高和變得越來越繁雜,白吊帶也有實際的效用變成了另外的一種功能,即可以用於表達禮儀和階級關係。那麼,它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呢?

三、為了方便皇帝

起初,滿族人民民風淳樸,婦女們基本上享有平等的待遇,階級並不怎麼明顯,所以服飾也相差無幾。清朝建立後,封建社會取代了其原有的社會制度,封建體制也隨之滲入到滿足人民的方方面面,社會等級成為了他們必須要面對的第1個問題。

在對社會進行等級分化方面,中原王朝有著極深的經驗,儒家學者更是這方面的提倡者和記錄者,將歷朝歷代的禮儀從一個朝代傳到另外一個朝代。

多爾袞帶著軍隊剛入駐北京不久,首先做的第1件事就是下葬崇禎皇帝,贏得漢族士紳和讀書人的支持。隨後,在他們的幫助下,封建體制和社會階級也隨之被建立起來。

這一等級的變化可以從清朝後宮們所使用的吊帶中看出。雖說女人們沒有多大的權力,但也被區分為三六九等。因為皇帝娶的女人過多,如果不在服飾上對她們進行分類,就很難認出她們的身份和等級。

所以,服飾的樣式,朝珠的數量和吊帶成了最主要的標識。據《清代貴族生活》的說法,白色吊帶的名稱叫做"龍華",在禮制中有極其嚴格的要求。其穿戴的方式與現如今西裝領口上的假領相似,但起著比較重要的,可以用以區分等級的功能。

一般而言,龍華有兩種,第1種是專用於冬季的純棉布料;第2種是用於夏季的絲綢材料。在龍華之上,有不同的花紋,分別表示不同等級。例如,皇后一般戴有帶龍鳳圖案的龍華,妃子和普通的侍女則不可以,如果意外戴上這樣的東西,極有可能會被殺頭。

從慈禧太后戴的龍華圖案來看,其做工之精細,是前所未有的。所以,它表達出的等級也是非常高的。

結語

一入宮廷深似海,做任何事都會有代價。許多人認為,嫁給皇帝就可以享受到無上的榮華富貴。其實不然,既然皇帝能夠給後宮佳麗及其家族帶來富貴,那麼他也是一塊香噴噴的肉,有無數人在盯著,所以後宮的競爭有多激烈就已知道。

在宮廷中吃飯,要看的不僅僅是皇帝的臉,還包括共同侍奉皇帝的姐妹們,有時甚至也要對太監低聲下氣。

因為太監管的是房市安排,沒有得到太監們的認可,也許進宮一輩子也見不到皇帝。龍華看起來華麗,但其實只不過是給皇帝帶來方便而已。後宮佳麗三千,要皇帝每一天都忙碌,不一定全都認識。況且,幾乎每隔幾年就有一批人被選秀,其人數就可想而知了。

參考資料

《清實錄》

《中國民族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古代嬪妃脖子上為啥要掛「白布條」?有什麼用?主要是讓皇帝方便
    ———《論語.季氏》古代的時候,人們對於吃食住行,服飾,等都是很有講究的,從很多電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出皇帝的妃嬪們,為了爭奪皇帝的寵愛,費盡心思裝扮自己。可是不管多美麗的花兒,也會有枯萎的一天,隨著時間的流逝,人也會慢慢變老,但是為了能夠將美麗留住,打扮就是最好的輔助,就算容貌不是最出眾的那個,但好的裝扮也是能夠留住皇帝的芳心,那麼古代妃嬪們脖子上的「白布條」究竟有何用呢?根據歷史記載,在漢朝時期,漢靈帝就要求後宮們,穿著樸素,決不允許她們穿著華麗,一般都就是青色和黑色搭配的帆布衣。
  • 清朝妃子脖子上的「白布條」,除了裝飾之外,主要是為了方便皇上
    裡面的嬪妃幾乎每個人都有那麼幾件讓人一看就想篡位的服裝。 衣服雖然是千奇百樣的,但是劇中有一樣飾品,確實人人都有的,小到宮女侍婢,大到皇后妃子。沒錯,就是他們胸前佩戴的那條白布條。
  • 清朝妃子脖子上的「白布條」,除了裝飾之外,還有什麼作用?
    而這些服飾並非是由造型師設計的,實際上在等級森嚴的古代,人們穿的衣服是有嚴格規定的,甚至從衣服的材料、顏色,到長短以及紋飾都有著嚴格的講究。 而喜歡看清宮劇的讀者可能會發現,那些後宮中的女子無論是地位高低,都會在脖子上都會圍著一條白色的布條,看上去非常的典雅。
  • 後宮妃子脖子上的「白布條」,不僅是裝飾,還是為了方便皇上
    正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很多人看歷史劇的時候,其實都是看一個熱鬧,對歷史以及劇中的細節並不理解,就如同清宮劇妃子脖子上都有一根「白布條」一樣,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一個裝飾,看起來很好看,而且乾淨衛生,但其實後宮妃子脖子上的「白布條」,不僅是裝飾,還是為了方便皇上。
  • 清朝妃子脖子上為何都有「白布條」?除了裝飾外,還有一個作用
    經常看清宮劇的人們就會發現宮中妃子們脖子上都有個"白布條",如果仔細觀察的話,便會很容易發現不同妃子脖子上的「白布條」圖案與配飾都不一樣,而這些"白布條"除了美觀衣裙,還有它本身帶來的作用。而對於衣領上面的豎領設計,是因為曾經清朝進入中原後,由於受到曾經明朝服飾的一點影響,覺得女子光著脖子並不美觀,加上龍華之後,便起到一種遮掩的作用。在《清代貴族生活》就記錄女子的衣領不能用卷領,必須要用手絹來代替它,往後漸漸規定了寬度與長度,下垂到腰部。後宮妃子領口上的"白布條"便是一種嚴格區分等級的一種方式,它也有一種特別好聽的名稱,叫"龍華"。
  • 清朝妃嬪脖子上,為何要佩戴白布條?講究太多,主要為了方便皇帝
    我們都知道,後宮女人們的戰場也是非常殘酷的,一點也不亞於真正的戰場,各宮娘娘們表面上和和氣氣,背地裡卻耍盡陰謀,有的為了自己的兒子爭皇位,有的為了登上皇后的寶座,為了名利地位大家都開始變得不再單純。這些年有不少清宮劇火遍大江南北,備受觀眾的歡迎,長時間下來,人們對清朝的服飾及妝容都有了很深的了解。
  • 清朝妃子脖子上的「白布條」,除了好看,還另有重用
    導語:對於古裝有很多人都非常熱衷,當然每個朝代的服飾,不管是從設計配色還是從整體造型上來說都會有一些差異出現,從秦朝的服裝到漢朝。再到唐朝的服裝,最後再到明清服裝,每一個都有不少的區別。當然有一些影視劇當中所展現的古裝並不是那麼全面。
  • 清朝嬪妃所穿的「花盆底」鞋,不只是為了美觀,更是為方便皇帝
    近幾年清宮劇的熱播,也很多觀眾了解到清朝的禮儀與習俗和歷史上的其他朝代都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清朝後宮嬪妃的髮型服飾乃至鞋子都非常特別,尤其是後宮娘娘們都穿著花盆底鞋,顯得身材高挑,走路的時候必須有人攙扶,看起來尊貴又嫵媚,其實她們穿花盆底鞋不只是為了美觀,更是為了方便皇帝。
  • 清朝嬪妃為什麼穿花盆底鞋?為了方便皇帝,還為了預防此事發生
    聲明:本文素材來自《中國古代風俗史》一書,作者原創,獨家首發,轉載必究,拒絕偽史,保證不涉時政。各位,清朝嬪妃喜歡穿「花盆底鞋」。所謂「花盆底鞋」,可以理解成鞋子下邊有著一個類似花瓶的東西,高度大約8——15釐米。
  • 清朝嬪妃為何要穿「花盆底」鞋?為美觀,更為了方便皇帝!
    在清代,花盆底鞋非常流行,但事實上,它們與古代的裹腳陋習是分不開的。據史料記載,自唐代以來,小腳女性就受到男性的喜愛和尊重。為了擁有小腳,五代婦女甚至開始裹腳。到了宋代,纏足文化也出現了。纏足在民間很流行。自鳴得意的人們進入習俗後,滿族婦女裹著腳走路時被漢族婦女可憐的魅力所羨慕,所以她們曾經模仿過漢族婦女的裹腳。
  • 清朝皇妃衣服上的白布條是什麼,有什麼用處嗎?
    清宮戲很多朋友都喜歡看,它有著跌宕起伏的複雜劇情,和劇中精美華麗的服飾,有的朋友可能會發現,就是劇中清朝妃子的脖子上都會有一個白色布條,那麼這個白色布條有什麼特別的用處嗎?這個白布條叫領巾,別稱「龍華」首先是服飾的原因,因為清朝宮廷裡的妃子穿的是滿族的服飾旗裝,而旗裝是沒有領子的,加上古代人們比較保守,認為露脖子很不雅觀,所以這個領巾就是遮住脖子和裝飾的作用。
  • 清朝宮女脖子上為何掛上一條白絹?不是為了保暖,是為了方便皇帝
    我們習慣性的將古代社會說成了封建社會,主要是因為古代的限制非常的多,不僅稱呼上有著講究,就連穿著都是有著講究的,衣服更多的是權利的象徵,比如說皇帝的龍袍,另外在不同的朝代,對於穿著也是有著不同講究的,比如清朝宮女的脖子上都掛著一條白絹 ,這到底是用來幹什麼的呢?
  • 清朝宮女脖子上為何掛上一條白絹?原來不是為了保暖,而是為了方便...
    雖然不能夠百分百還原,還是有一些借鑑的作用。 如果大家在看清宮劇的時候,認真的觀眾就會知道,清朝嬪妃和宮女的脖子上無一例外都掛著一條白絹。可能大家會認為,這個東西跟我們的圍巾差不多,這是可以用來保暖的。
  • 古代皇帝駕崩要嬪妃陪葬,如果嬪妃不願意怎麼辦?結局是怎樣的
    眾所周知,在我國古代,皇帝作為一國之君,所享有的待遇是全國最高的,除了居住的地方很奢華外,吃穿都很講究,最重要的是,這些皇帝不僅有主宰一切的權力,甚至還有後宮嬪妃,令許多男人特別羨慕。今天的我們,思想已變得更加開放、更加開明,到了古代,人們還是很封建、很迷信,特別是古代的皇帝,他們生前、死後都享用著榮華富貴。帝死後,不但有大量金銀珠寶為自己陪葬,也有許多後宮美女為自己殉葬。遠古時期,由於女子的身份地位相對較低,所以說,如果女子想要改變自己的身份地位的話,那就得嫁給一個有權勢的人,而在當時,做皇帝的嬪妃成了古代女子非常渴望的一件事。
  • 清朝妃子脖子上的白布條叫什麼?有什麼用呢?
    影視劇中佩戴"龍華"的妃子近幾年清宮劇撐起了整個古裝電視劇的收視率,但是在清宮劇中經常看到很多妃嬪脖子上都帶有一條白色的圍巾,這也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具體是幹什麼的呢?又有啥用的呢?
  • 古代後宮嬪妃的職責只是為了傳承香火?周朝后妃:不要小瞧我們
    文|飛魚說史古代帝王,至高無上。從嬴政自稱始皇帝那一刻起,皇帝這一稱謂背後所代表的的權威也隨之確定,並且在接下來的兩千餘年裡,這種權威性都未減分毫,直到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退位,「皇帝」一詞才漸成歷史。這種權威性是用封建制度「堆砌」而成,正是有了制度作為保證,古代王朝也成為了皇帝的「家天下」,皇帝擁有「家」裡一切物品的支配權,當然也包括女人。
  • 古代「敬事房」是什麼機構?令皇帝嬪妃又喜又恨,太監卻人人嚮往
    《明史》記載,它始於明朝永樂四年(即公元1406年),此時明朝在位的皇帝是一代雄主明成祖朱棣。朱棣參照金陵皇宮的設計格局,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用時十四年(公元1420年)終於將明朝皇宮修建完成。朱棣與西漢孝武皇帝劉徹很像,有著好大喜功的張揚性格,喜歡窮兵黷武。明朝皇宮的修建恰恰彰顯出朱棣想平定北方遊牧殘餘勢力,建立不朽功業的野心。明清皇宮的規模有多大?
  • 清朝嬪妃所穿的「花盆底鞋」,除了方便皇帝,還有一個重要作用
    清朝嬪妃所穿的「花盆底鞋」,除了方便皇帝,還有一個重要作用 相信大家在看清宮劇的時候都會發現,清朝時期的後宮嬪妃穿衣打扮都和歷朝歷代有所不同,尤其是她們所穿的花盆底鞋看起來非常特別,和現在的高跟鞋不同,清朝的花盆底鞋的鞋跟在中間,一般有五到十公分的高度,可能大家都奇怪為何清朝的娘娘們要穿著花盆底鞋
  • 古代皇帝第1次都給了誰?並非皇后和嬪妃,而是這兩類人
    我們大家都知道皇帝所居住的場所是皇宮,在皇宮中伺候皇帝的人大部分都是一些太監和宮女,除此之外就是後宮中的嬪妃了。而皇帝之所以會有著眾多的後宮嬪妃,也不過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美色罷了,除此之外最為重要的就是傳宗接代了。而在古代的時候,皇帝傳宗接代的問題是非常重視的,所以說就會有專門的人去教皇帝一些男女之間的事情。那麼就因此讓許多人心中都產生了這樣一個疑惑,有時候高高在上的皇帝的第1次都是給了誰呢?
  • 古代女子如何走上皇帝的龍床?
    選入後宮的女子大都是絕世美女  據有關史料記載,在周代,君王可以合法地擁有一百二一個妻妾。秦朝時,後宮姬妾已超過一千人。漢代後宮美女麗人多達萬人。而以荒淫無恥馳名千古的隋煬帝除擁有三個夫人、九個嬪妃、二十七個世婦、八十一個御妻之外,其他宮女難以勝數。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後看到宮女太多,一次性從宮中放出宮女就有近千人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