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敬事房」是什麼機構?令皇帝嬪妃又喜又恨,太監卻人人嚮往

2021-01-17 讀史匯

皇宮是封建帝王的宅院,無論是漢唐兩朝的長安,隋朝的洛陽城,宋朝的開封和臨安等等,它們隨著時間的變遷和朝代更迭,淹沒於歷史的長河之中。直到蒙元入主中原,才開始逐步確立以元大都為都城,此後明清兩朝皆以此為基礎進行修繕和擴建,才形成後人所看到的明清皇宮。

明清皇宮那些事兒

明清皇宮是目前僅存的皇宮建築群,距今已有整整六百年的歷史。《明史》記載,它始於明朝永樂四年(即公元1406年),此時明朝在位的皇帝是一代雄主明成祖朱棣。朱棣參照金陵皇宮的設計格局,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用時十四年(公元1420年)終於將明朝皇宮修建完成。

朱棣與西漢孝武皇帝劉徹很像,有著好大喜功的張揚性格,喜歡窮兵黷武。明朝皇宮的修建恰恰彰顯出朱棣想平定北方遊牧殘餘勢力,建立不朽功業的野心。明清皇宮的規模有多大?據不完全統計,面積多達七十二萬平方米,房間有九千餘間,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大的古代建築群。

如此諾大的皇宮,一方面是皇帝與后妃的生活宅院,一方面是皇帝與大臣朝政議事的地方,所以皇宮承具有多重的功能。到滿清時期,皇宮已經成為一座分工明確的皇家宅院,所有運作流程全部由內務府總管。順治皇帝在1654年時,效仿前朝開設「十三衙門」的基礎上,將內務府改成十三個分工細化的部分。內務府的最高長官為內務府大臣,滿清赫赫有名的和珅曾是乾隆時期的內務府大臣。

內務府負責皇宮大大小小的事務,從衣食住行到典章禮儀全部歸內務府管轄,包括廣儲、營造、七司、租稅、駟馬等等,外加日常運作的三十多個機構,共有上百的大小不等的附屬機構。其中有個十分不起眼的機構,卻有很大的影響力。它專門負責皇帝與嬪妃的私生活,卻讓讓皇帝與嬪妃愛恨交加,但在太監眼裡可是人人嚮往的肥差,不惜削尖腦袋往裡鑽,這便是敬事房。

皇宮是最講究禮儀規制的地方,包括皇帝在內,住在裡面的人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要符合相應的禮制。很多人以為清朝的皇帝富甲四方,便可以想當然地為所欲為、呼風喚雨,實則不然。皇帝的地位雖然很高,卻不能隨意更改或違背皇宮規矩。就拿清朝皇帝召幸選妃一事,皇帝都不能過於幹涉,召幸嬪妃的細節都要服從太監的管理,召幸哪位嬪妃、侍寢的時間會被一一記錄在冊。

何謂「敬事房」

說到底「敬事房」專門負責登記皇帝與嬪妃的個人生活,根據「敬事房」的規定,皇帝大婚或選妃後,后妃要日夜陪伴皇帝居住三個月,以此作為皇家的「蜜月期」。除此以外,皇帝召幸后妃時,后妃動身前,要隨身帶著一塊玉牌作為自己的標記,陪侍前後都要交由敬事房的太監,然後記錄下陪侍的時間,以此作為將來誕育皇子的證據。

那本記事的冊子有個很優雅的名字叫做「承幸簿」,密密麻麻、詳詳細細地記錄著皇帝的私生活,當然承幸簿除「敬事房」太監、皇帝本人及太后,其他人都無權閱覽。作為皇帝本人的生活秘密,「承幸簿」在皇帝駕崩時,要付之一炬銷毀掉。

「敬事房」的設立有兩個初衷,一則是維護皇家血統的純正性,因為皇帝的女人實在太多,皇帝平時很忙、時間有限,不可能逐一管理自己的后妃,所以用記錄的形式來掌管后妃的生育狀況,顯得非常方便直觀;二則為了保障皇帝的人身安全,皇帝通過「敬事房」召幸后妃,整個過程十分繁瑣,前前後後要經過三個房間,第一個房間「錦被裹之負行」,第二個房間「去衣」,第三個房間才能見到皇帝。

所以,后妃要想得到皇帝的寵幸或者皇帝召幸心愛的女人,就必須通過敬事房的運作,但是皇帝夫婦的一舉一動又處在「敬事房」太監的眼皮底下,使得皇帝和后妃對「敬事房」愛恨交加。

「敬事房」屬於皇帝與后妃相見的橋梁,皇宮的女人為了能夠有更多的機會接近皇帝,必然要想辦法來討好「敬事房」的太監,畢竟自己將來的榮華富貴全部掌握在這些不起眼的太監手裡,所以她們會通過錢財疏通太監,以此換取與皇帝見面的機會,敬事房的太監也成為宮中人人嚮往的肥差。

相關焦點

  • 古代「敬事房」是什麼機構?令皇帝嬪妃又愛又恨,太監卻人人嚮往
    《明史》記載,它始於明朝永樂四年,此時明朝在位的皇帝是明成祖朱棣。朱棣參照金陵皇宮的設計格局,耗費大量人力財力,用時十四年終於將明朝皇宮修繕完成。朱棣與西漢孝武皇帝劉徹很像,性格張揚,喜歡窮兵黷武。明朝皇宮的修繕恰恰彰顯出朱棣想平定北方遊牧殘餘勢力,建立不朽功業的野心。
  • 皇宮裡敬事房是做什麼的?太監擠破頭皮想進,嬪妃卻害怕那些太監
    皇宮裡敬事房是做什麼的?然而面對這麼多的嬪妃們皇帝在平時是如何管理這些事情呢?為了避免這些嬪妃們之間的勾心鬥角,引起宮中大事。於是就誕生了一個機構「敬事房」這項機構是由太監進行管理的,通過這項機構,可以更好的管理分配眾多的嬪妃,爭取達到雨露均沾的效果,這項機構是屬於內務府,這些掌控敬事房一切的大太監在平時的時候對皇帝之間所有的事情都了如指掌,對那些嬪妃們身體上的生理狀況也是進行過詳細的記錄的。
  • 古代「敬事房」是做啥的?為何太監們擠破頭想進,嬪妃們卻很恐懼
    古代「敬事房」是做啥的?為何太監們擠破頭想進,嬪妃們卻很恐懼大家都知道,古時候是一個階級分層很明顯的時代,人們的地位也是從高到低排列。最高的自然就是皇帝,最底層的自然就是奴隸,而古時候人們為了生活,進宮去當下人,伺候宮裡的人。
  • 古代皇帝的那些事,「敬事房」和「翻牌子」!
    說到古代封建社會權力至高無上者自然為帝,但為帝者很多時候看似呼風喚雨,卻受制繁多。如今許多人讚嘆古代帝王后宮佳麗三千,集三千寵愛在一身,但實際情況遠不如你想的那樣。三千隻是一個虛數,其實能有定級的不足百人,其他皆為宮人。
  • 古代嬪妃有宮女伺候,為何還要太監?因為3件事宮女想做卻做不了
    引言在我國古代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下,皇帝身邊有一類人,專門服侍皇帝和皇帝的妃子們,這類人便是太監,太監在我國古代是地位非常低下的一類人,因為身體上的不男不女,經常遭到各類人的歧視,但在古代嬪妃身邊,太監是不可缺少的一類人。
  • 古代嬪妃有宮女伺候,為何還要太監?因為有3件事宮女想做做不了
    前言當我們在觀看一些歷史劇時,很多人腦海中就會浮現一個問題,為什麼皇帝身邊大部分都是太監,而並非是宮女呢?按照一般的理解,作為一個大男人,在身邊總是會美女成群,但事實就是在皇帝的身邊到處都是太監,古代的太監被稱之為宦官,稍微一個不幸就可能會葬送性命,而且在當時的皇宮內宦官等級比較低,為什麼在這種情況下,古代的嬪妃身邊明明有宮女的伺候,依然還要太監。
  • 清代敬事房,就是管理太監的機構?還管皇帝,只是管理範圍很特殊
    敬事房,存在於明清兩代皇宮之內的特殊官署名稱。清朝時期,隸屬於宗人府,在諸多影視作品的演繹中,敬事房似乎只是一個管理皇宮太監的所在,但這個清朝時期存在感極強的機構,絕非只有這一個職能。《清史稿·志九十三·職官五(內務府)》有載:敬事房。專司遵奉諭旨,承應宮內事務與其禮節,收核外庫錢糧,甄別調補內監,並巡察各門啟閉、火燭關防。
  • 皇帝翻完綠頭牌後,不但要遵守「祖制」,還要被敬事房監督
    在古代封建王朝中,皇帝的權利是最大的,所有人對皇帝都有一種敬畏之心,倘若有絲毫惹得皇上不滿,那麼必然不會有一個好結局,因此在皇帝身邊,除了滿朝的文武大臣們會阿諛奉承,後宮中的女子也會為了皇帝的恩寵勾心鬥角。
  • 古代皇帝的御膳是什麼水平?|太監|皇上|慈禧|溥儀|乾隆_網易新聞
    這時還不是在床上睡午覺,醒過來的時候,就叫道:太監,拿個柿餅來。」對農婦來說,對皇宮奢靡富貴的想像就是隨時有柿餅吃。在古代,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皇帝住最好、最大的房子——皇宮,穿最珍貴的衣服——龍袍。而住在紫禁城裡的他們,到底吃什麼?
  • 古代後宮嬪妃來「例假」,碰到皇上翻牌子怎麼辦?此方法絕了
    男性都沒有辦法理解女人來例假的痛苦,女性在這段時間裡總是陰晴不定的,在這種情況下不惹女朋友生氣就算好的了,還談什麼洞房花燭夜呢?正常男性都會避免闖紅燈,畢竟這是個危險的行為。眾所周知,男人和女人有很大的區別。
  • 古代皇帝選嬪妃侍寢的潛規則:后妃年過50歲就不能侍寢
    也就是說,古代的帝王們是如何臨幸、如何駕馭這後宮的三千佳麗的呢?    故《內則》云:「妾年未滿五十者,必與五日之御。」則知五十之妾,不得進御矣。雖然帝王們有權利跟所有後宮女性發生性關係,但是有義務與這一百二十一個嬪妃定期過性生活。    實際上,皇帝打算跟哪個后妃、宮女發生性關係是很難受到「禮制」約束的,而且擁有絕對的自主權。
  • 古代皇帝駕崩要嬪妃陪葬,如果嬪妃不願意怎麼辦?結局是怎樣的
    眾所周知,在我國古代,皇帝作為一國之君,所享有的待遇是全國最高的,除了居住的地方很奢華外,吃穿都很講究,最重要的是,這些皇帝不僅有主宰一切的權力,甚至還有後宮嬪妃,令許多男人特別羨慕。今天的我們,思想已變得更加開放、更加開明,到了古代,人們還是很封建、很迷信,特別是古代的皇帝,他們生前、死後都享用著榮華富貴。帝死後,不但有大量金銀珠寶為自己陪葬,也有許多後宮美女為自己殉葬。遠古時期,由於女子的身份地位相對較低,所以說,如果女子想要改變自己的身份地位的話,那就得嫁給一個有權勢的人,而在當時,做皇帝的嬪妃成了古代女子非常渴望的一件事。
  • 古代的敬事房是做什麼的,為何嬪妃們都害怕去?原因很簡單
    看過清宮劇的人一定聽說過很多的宮殿,有些是皇帝、皇后、妃子居住的地方,有些也是官員們任職的地方,也有些地方讓那些妃嬪聽了聞風喪膽,據歷史記載,妃嬪們最怕的一個地方便是敬事房,關於他們的記載其實還是不太多的,主要在網絡文章和野史當中偏多,今天我們主要來通俗的講一下清朝的敬事房到底是幹什麼用的
  • 古代嬪妃有宮女伺候,為何還要太監?因為有三件事宮女有心無力
    這是有的,根據「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定律,皇帝也是男人,是男人就會在意女人,皇帝身邊都是清一色的糙漢子(暫時先這麼形容太監),時間久了難免會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但是影視劇中還有一個現象就是,嬪妃身邊伺候的也都是清一色的宮女,這和皇帝身邊的太監相似,都是同性。
  • 古代皇帝的X生活:妃嬪侍寢需要做點什麼?三宮六院怎麼安排?
    看電視劇,總是會好奇,古代皇帝後宮佳麗三千,每天晚上後宮侍寢是一種什麼樣性福的場面?真實的古代皇帝享受嬪妃侍寢是什麼樣的流程?今天桃桃就來給大家扒一扒,古代皇帝的X生活。妃嬪為什麼要脫光衣服抬進去電視劇裡都有,妃子侍寢前光著身子,用被子包住,由太監抬進皇帝的寢宮。為什麼呢?
  • 在古代,嬪妃被打入冷宮,為啥太監還搶著去伺候?心機太深了
    後宮的嬪妃們為了爭奪皇帝的恩寵,總是互相之間使絆子,有些過分的更是不擇手段。事情暴露後皇帝肯定很震怒,但是有時皇帝卻不會殺了她們,而是會把她們關進一個比殺了她們還讓她們害怕的地方,那就是冷宮。可以說,只要嬪妃進入了冷宮,那麼她們這輩子也就這樣了,離開後宮的政治地位中心,難以得到皇帝的寵愛,因此這個冷宮是非常可怕的。但是有那麼一群人,他們就非常的喜歡到冷宮去,那就是太監和一些身份低微的婢女,他們總是搶破了腦袋都要去伺候這些風光不再的娘娘們。那麼在古代,嬪妃被打入冷宮,風光不再,為啥太監、婢女還搶著去伺候?
  • 古代皇帝為何大多短命,不及太監長壽?你看看嬪妃的「侍寢制度」
    皇帝是一國之君,九五之尊,歷史上皇帝往往是最威風的一個,權利十分大,因此不少人擠破頭也想當皇帝。  不過有個現象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在古代,長壽的皇帝往往很罕見,歷史上的幾個高壽皇帝用手指頭就能數的出來(劉徹、武則天,蕭衍,乾隆)。
  • 古代嬪妃被打入冷宮後,為什麼太監都搶著去伺候?這也揭開人性的黑暗
    ——雅斯貝爾斯 中國古代的皇帝後宮有很多的嬪妃,這些嬪妃基本上一輩子都是在宮裡,她們的生死榮辱也是都依仗皇帝,她們選擇了這份榮寵就要去忍受孤獨。有的嬪妃甚至因為犯了錯事會被打入冷宮,冷宮就是和它的名字一樣,不僅寒冷,更多的是心冷,一進去冷宮就失去了所有的身份和榮寵,就要吃冷羹殘飯,受別人的白眼。
  • 香豔野史:古代皇帝玩弄妃子招數大全
    那麼按照制度,這些帝王的後宮究竟應該擁有多少嬪妃呢?  據《禮記·昏義》記載:「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就是說皇帝有名有分的嬪妃有一百二十一人,另外還有不計其數的宮女,隨時可供皇帝「臨幸」。後宮美女如雲,都是為了侍候皇帝一個人。  一夫多妻,妻妾成群,古代的帝王們是如何臨幸、如何駕馭這後宮的三千佳麗的呢?
  • 古代太監和宮女對食是什麼意思,是電視劇裡演的那樣嗎?
    因為古代太監和宮女的生活基本都是在高牆之內,又宮規森嚴,有的人進來了一輩子都出不去,寂寞和空虛是難免的,所以大家互相結為伴侶,一起吃飯約會,簡單說」對食」就是宮女與宮女之間或者太監與宮女之間的戀愛關係,雖然有些太監對女性還是興趣濃厚,但是畢竟太監的男性生理功能是不完整的,所以這種」對食」大多都只是雙方在心靈上互相尋找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