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跟大家講講馬卡龍的食用與儲存,這跟馬卡龍的口感和味道直接相關。
餡料比殼更重要
馬卡龍的殼五顏六色,嬌嫩可愛,這是她最吸引人的地方。馬卡龍的餡料多種多樣,有甜(香草餡,水果餡等),有酸(莓果,檸檬,百香果等),有鹹(芝士,某些堅果,魚子醬,鮭魚等),還有辣(墨西哥辣椒餡),如同人生,豐富多彩。餡料比馬卡龍殼更重要,它賦予了馬卡龍以靈魂,餡料的好壞直接決定了馬卡龍的好壞。
(芝士餡的馬卡龍,口味偏鹹,鹹餡可以中和殼的甜)
馬卡龍也有質樸的無色素版,、使用天然的食材去調色,比如可可粉,抹茶粉,咖啡粉,堅果粉等,這類馬卡龍,配上同樣材料做的餡,從外表到內心統一和諧,樸實,如果你喜歡更樸實的馬卡龍,這種類型的應該會比較喜歡。
(用可可粉替換掉一部分杏仁粉做的馬卡龍殼,配上70%以上的黑巧克力餡,可可的苦和巧克力的醇厚完全可以遮掩掉馬卡龍殼的甜膩)
(用芝麻粉替換一部分杏仁粉做的馬卡龍殼,配上純芝麻餡,風味獨特)
馬卡龍的餡料不僅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還能平衡殼的甜度,讓你幾口下去體會到的不僅有殼的甜,更有那種留在唇齒間幸福的回味。
什麼時候的馬卡龍最好吃?
馬卡龍的殼出爐冷卻後便可以夾上餡料了,有了餡料的馬卡龍便有了靈魂。但這時的馬卡龍並不好吃,殼和餡還沒有完全合二為一,殼還是殼,餡還是餡,若是這時一口咬下去,殼會把餡從裙邊處擠出去。
(剛剛夾好餡的殼還比較硬,餡也比較軟,這時咬下去,殼會把餡從裙邊處擠出來)
好吃的馬卡龍要經過吸潮這一步,吸好潮的馬卡龍,一口咬下去,外表的酥和內心的柔軟,杏仁粉的香氣和餡料的味道完全融合,你感覺不到哪裡是殼哪裡是餡。
因為馬卡龍的殼甜度偏高,高糖量的杏仁蛋白餅受環境溫溼度和餡料的含水量影響很大,吸潮時間長了則太溼太軟甚至於變成糖渣餅;短了則太幹太硬。因此好的馬卡龍,要恰到時機,殼外層仍酥,但裡面已經柔軟潤澤。不同溼度環境下,不同餡料,吸潮的時間長短都不一樣。
(水果餡料的馬卡龍因餡的含水量較大,若吸潮時間偏長,則會造成如圖所示的情形)
選擇一粒好的馬卡龍,一杯茶或是一杯咖啡,定下心來,小口細細品味,我相信你會慢慢愛上她– 愛的不僅僅是她的外表,更是它的內餡,仿佛是一顆溼潤、柔軟、內容豐富令人回味的內心。
(一粒馬卡龍,足以陪伴一杯咖啡)
如何儲存馬卡龍
成品馬卡龍很嬌弱。大多粉馬卡龍都會用到黃油或巧克力做餡料的底料,再配以堅果,水果,淡奶油等輔料調味,因此馬卡龍是需要冷藏保存的,食用前,可在室溫下回溫一會。但室溫較高時,她很快就會塌軟,甚至溶化,花容失色。冷藏保存的時間也不宜過長,一般兩三天內儘快食用完畢,否則口感也會大打折扣。
(馬卡龍比較嬌嫩,當室溫較高時,室溫下放置的時間不宜過長。)
對於家庭烘焙者而言一次做太多,或者買了太多一下又吃不掉的馬卡龍,我們可以密封好放入冰箱冷凍。這樣能夠最大限度的保留馬卡龍的新鮮度和口感。食用前只需要經過解凍步驟即可(有人喜歡吃冷凍不解凍的馬卡龍,那樣也不錯,有些餡料可以吃出冰淇淋的感覺),但相對剛吸好潮的馬卡龍而言,冷凍後的馬卡龍風味上還是略輸一籌。
馬卡龍真的是一門大學問,從殼的製作,到餡料的調配,到保存,每一步都透出製作者的用心和智慧,愛她就慢慢去懂她吧。
作者郭蘇,上海人,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十足工科女,曾是外企職業經理人,現為全職媽媽。熱愛並精通烘焙,擅長做各種麵包及馬卡龍。
她的微博:@綠野仙蹤愛麵包
點擊本頁右上角,即可【分享到朋友圈】,如果親喜歡這篇文章,請在本文最後左下角點個【贊】。
您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關注我們:
1. 點擊標題下方的「唯美味」
2. 點擊微信 – 添加好友 – 搜索公眾帳號「vmeiweistyle」
3. 關注我們的新浪官方微博@唯美味食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