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企到私企,不同之處很有意思。
今年疫情衝擊下,各行各業停工的停工、停產的停產,很多中小企業因為沒有足夠現金流,在疫情還未結束時,就已經被市場淘汰。對員工來說,一場疫情,讓生活雪上加霜,「失業」「找工作」,成了懸在他們頭上的劍。
這個時候,很多人意識到公務員和國企單位的好處——旱澇保收。
但沒在國企和私企都待過的人來說,國企和私企的不同之處,是深刻體會不到的。
1.國企月薪6000vs私企月薪12000
「以前,聽一國企中層領導說,如果在私企給的工資不能比在國企高50%以上,千萬不要隨便跳槽。當時不懂什麼意思,經過社會磨練後才明白這句話多么正確,跳槽要謹慎,特別是我們這些普通人。」
這是一位農村出生的打工人說的。
這位朋友碩士畢業後,17年直接去了深圳,在一家全資國企工作,到手工資6千左右,加上五險一金、各種交通補助、電話補助,以及公司免費的食堂和月租極低的宿舍,一個月下來,基本不花什麼錢,平時公司的各種福利和禮品,自己用不完,也時不時給家裡寄了點。
年底的時候,發了小4萬的年終獎,半年下來賺了近10萬塊。
第二年,繼續在這裡幹著,陸陸續續接手重要工作,也逐漸和同事、領導打好關係,獲得他們的認可。年底的時候,稅後工資已拿到了20萬。
幹了3年,因為工作都熟悉了,而自己以前的學業感覺都要荒廢了,沒有進步空間,這個時候,他開始準備謀劃跳槽的事,到了今年,趕上疫情,加上有家公司來挖人,工作底薪加提成,承諾年薪翻倍,所以,選擇跳槽到了這家私企創業公司。
結果,感受並不好,因為是新成立的公司,今年的疫情導致沒有業務,很閒,每月到手工資2萬,各種福利沒有,年底獎金也沒指望,熬了半年,挺焦慮的,於是選擇了辭職,到老家找了份工作,離家近,還可以見見老婆孩子,而工資自然比深圳國企少了一半。
說到這段經歷,這位朋友很是後悔,覺得自己越混越差。
跳槽需謹慎,國企說稅後6000,那麼最低工資就是6000,加上六險一金,隱形福利,就超過私企稅前12k了。私企說月薪12000,那麼最高工資就是12000,只少不多。
所以說,跳槽不能只看工資,各種福利、工作時間和發展前景都需要考慮。
2.國企安穩vs私企激情
今年的疫情 ,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了安穩的重要性,國企旱澇保收,私企風險更大。
想要追求心靈的安穩,國企完勝私企。
一位朋友就職國企,負責煉油,工作輕鬆,每天按時上下班,沒啥其他事,每月工資到手,也差不多6000元。看病報銷,每季度1000多購物卡,管吃住,也是一月不花什麼錢,一年總收入差不多10萬左右,節假日過得很瀟灑,旅遊,找朋友玩。
這種一眼看得到頭的生活,確實很安穩,而且努力也白費,一個蘿蔔一個坑,論資排輩,沒到你,你就上不去。
所以,在國企呆久了的年輕人,安穩,但也會感覺日子很無聊。
而私企,追求的是結果導向,追求的績效。
一位在阿里上班的職場人,工作兩年,年薪差不多30萬左右,公司每年都有技能評定,根據等級評判工資,如果你每年都有進步,那工工資也是一步步上漲,雖然辛苦,但為自己負責,一天可以過得很充實。
想要激情,私企可以給到你。
3.國企心態vs私企心態
今年有一個網絡流行詞「打工人」。自稱打工人的大多都是私企的員工,他們常常自嘲自己是為老闆打工的。
私企講求的是創造收益,給公司帶來利益,所以,工作氛圍和國企不一樣。
很多私企,領導在的時候,員工們很安靜,關注工作,領導不在的時候,員工們開始窸窸窣窣的交流起來,氛圍也變得放鬆。
而且,對接工作,匯報工作的時候,都是給到領導選擇題,而不是問答題。
私企,公司請你來就是解決問題的,一切為了追求效率,追趕進度,提升利潤。
而國企,這裡的氛圍不一樣,他們很少有人說自己是打工人,都稱之為「工作」。
人情味比較濃,當然,官僚氣息也重,工作按部就班,按計劃執行,競爭少。
國企和私企,各有各的優勢和劣勢,如果有朋友在糾結兩者的選擇,根據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和行業,再考慮國企和私企的選擇問題。#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