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靈魂有處安放

2020-09-04 翅膀30790

文:心飛

1998年離開國企前一年在重慶四面山拍的照片

昨天終於把《三十而已》追劇到最後一集,感觸極深,久久不能平靜,差點又失眠了。

《三十而已》在熱播的時候正趕上在追柳雲龍的《勝算》,當時只看了一集,感覺還不錯,但沒時間兩劇同時追就先放下了。劇雖沒追,但在頭條上卻看了不少關於此劇的劇評,尤其是對第一女主角王漫妮的評論更是貶多於褒,更有甚者說這個角色的設定是失敗的。帶著我也來看看的心態,看完了全劇,倒覺得王漫妮這個角色更讓人感覺自然親近,居然在她的身上看到了年輕時不服輸不認命的自己呢。當然,沒她漂亮。

很多人評論她是精緻窮,掙著一萬五的工資,卻租著八千多的房子。可是又怎麼不能說她是在苟且的生活中在心中仍保持對詩和遠方的嚮往呢?

很多人說小鎮的生活多好,體面的工作,體面的對象,有家有父母照顧,有車有房有保障。可是對於有些人,在家鄉小鎮身體有處安放,但靈魂卻無處安放。有時,對外面世界的嚮往比舒適更令人割捨不下,想去追求。

最有觸動的劇情是,她的小鎮相親對象小張主任對她要放棄小鎮的舒適生活還要去上海時的不理解,劇裡小張主任說安逸和幸福不是人們都選擇的嗎?她回答說,那我可以不選擇啊!是啊,人有選擇安逸的權利,也有不選擇安逸的權利。至少,在年輕的時候,可以有選擇披荊斬棘尋找能讓自己靈魂安放的地方的權利。

想想自己,上個世紀末,在自己三十六歲的時候,從舒適的國企重要崗位上辭職出來,到如今已經二十多年了,也退休了。在別人眼裡,並沒有達到什麼成功,沒有過上別人眼裡羨慕的生活。但,自己努力了,爭取了,不是嗎?不試試怎麼知道自己不能成功呢?

記得當時總會有一句激勵著自己,就是燕雀焉知鴻鵠之志。今天看到王漫妮,看到眾多網民對她的評論,也想起了這句話。

不能以成敗論英雄。英雄是以氣概來論的。

相關焦點

  • 四處漂泊的肉身,無處安放的靈魂。
    四處漂泊的肉身,無處安放的靈魂。正收拾著被褥行李準備搬家,腦海裡突然就冒出來這樣一句話,把我的心給狠狠的刺了一下。近卅載載舟江湖漂泊無定,都記不起曾經搬過多少次住所了。但今天總感覺有點兒同以往不一樣,以前整理行裝我覺得是一種出發,可今天,我感覺自己就像是一隻喪家之犬,在做一次無奈的狼狽敗退。每個人的人生都會有兩件最寶貴的東西,一個是肉身生命,一個是內心靈魂。讓有限的生命活出精彩,把自己的靈魂給安頓好,這個人才不枉此生。
  • 回答了,自由不羈的靈魂該如何安放
    我認為人的靈魂不能遊蕩,也不能離開軀體。靈魂離開軀體就是死亡,所以,自由不羈的靈魂,如何安放,有待商榷。人的思想和心靈,可以天馬行空,自由不羈。如果說靈魂,是你可以賦予某種物質靈魂,表示給予它生命,沒有靈魂,既沒有生命。比如,文章精彩,等於賦予文章的靈魂。又比如,繪畫作品,色彩豐富,構思巧妙等等。包括所有的藝術品,都是可以賦予靈魂,給予生命的作品。我們看看典籍裡,關於靈魂一詞的應用。
  • 為什麼選擇流浪,因為靈魂無處安放
    他們沒有穩定收入,也許他們衣衫襤褸,面容憔悴,也許他們沒有體面的職業,沒有一個美好的外表,但他們有靈魂,有清澈透明的眼睛,有助人為樂的擔當,有見義勇為的勇氣。生而為人,不要把什麼高低貴賤放在嘴上,人格是平等的。他們也許曾經十分輝煌,只是遭遇了一些無法改變的變故,沒有地方安放靈魂了,那就只有流浪。
  • 讓心靈有一處安放的地方,如此才能讓人生活在快樂中
    人們為什麼不過一種極簡的生活,讓心情平靜,讓靈魂怡養呢? 對這個問題,社會學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的《斷舍離》一書系統闡釋了「斷舍離」的理念,讓人眼前頓覺一亮。是的,對於「斷舍離」人們不能簡單理解為只是清理一些日常生活中不用或者過時的東西,這只是一些能觸摸得到的東西,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清理內心的冗餘,腦子裡的雜質,讓心靈有一處安放的地方,如此才能讓人生活在快樂中。
  • 靈魂在流星閃過的一瞬 安放遙遠的星座
    我用刀子割下它的黑堆起的一層層雲,白黑參雜有幾顆星星掉下來或許更多取決於刀是否鋒利星星很快樂重來人間,別來無恙靈魂在流星閃過的一瞬安放遙遠的星座那些受傷的小鹿,小兔那些調皮的猴子,貴賓犬收起形式對待客人般吧保護心
  • 金馬執委會主席李安,自嘲「這輩子都是外人」,靈魂無處安放
    其代表作有《臥虎藏龍》、《斷背山》都獲得過奧斯卡金像獎。而他本人,也是首位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的亞洲人。李安既能準確地掌握中國倫理道德觀念,又能了解西方的價值品味和精神內涵。這就如同他本人所說:「我這個人,本來就和上海一樣,華洋雜處。」
  • 心靈的呼喚,悠閒的生活,讓內心有一個寧靜角落安放靈魂
    那麼悠閒的生活,究竟離我們的生活有多遠,忙碌真的是我們的不二選擇嗎?看看兩組與現代人密切相關的數據。33.1的北京市居民,沒有享受過帶薪休假,大約有百分之17.85的人無固定雙休日。我們對於生活有那麼多的願望,不都得有這個人在嗎?人要是自己都沒有了的話,我們又怎麼樣去擁有這一切呢?那怎樣才能不失去中國人的心靈生活,然後把外在一切做地更好。想起李漁曾經的一個故事,給新建的亭子題名且停亭。
  • 王朔的感情為何在徐靜蕾處最終無法安放
    付出了那麼多,我們不僅要問王朔的感情為何在徐靜蕾處無法安放?她當時的同學有劉孜、高峰、劉琳等人。考上大學的徐靜蕾,沒了父母的約束,變得又叛逆又肆意,出門不化妝,打扮的有點邋遢,並且還喜歡上了搖滾。》04對於王朔的付出,徐靜蕾也時時給予回應,雖然兩人相差16歲,可一個是痞子,一個是瘋子,再加上兩個人都有藝術範,徐靜蕾是愛著王朔的,不然也不會囂張倔強地跑到王朔家,公然叫板王朔的妻子沈旭佳:「我已經大搖大擺地在你家走來走去,你就把他讓給我吧。」
  • 《荒野生存》,極端放飛自我,卻無處安放靈魂
    很多作者在理想、自由追尋等方面對影片進行了探討,對主人公赴身荒野的做法有精彩的闡述。在此,我將從影片的主題呈現、敘事特色兩方面來深入解讀《荒野生存》的內涵。在第三部分,針對主人公的做法,對照現實談談我的一點思考。
  • 一個無處安放的靈魂——淺談《Holle!樹先生》觀感
    ,仿佛就是樹無處安放的一生的寫照。 ②,出院後處被幾個混的好的髮小拉去喝酒,在酒桌上,發小們一口一個樹哥,其實都是把他當笑話,包括村長的小舅子二豬。片中有一個特寫鏡頭,在十字路口上有兩個路牌,分別寫著人民大街和自由大路,像極了人生路上的兩條道路,一邊是隨波逐流融入現實,一邊是尋找通往內心的自由,沒有對錯,就看你怎麼選擇罷了。樹在現實一次次的打擊中瘋了,可他在自己的幻想世界裡卻活得無比精彩。既然無法在現實中贏得尊重和理解,那就在幻想中尋找自我安慰,這也許正是樹先生的那無處安放的命運吧。
  • 姚駿驪《小門大院》後記:寫一本安放靈魂的書
    《小門大院》後記:寫一本安放靈魂的書
  • 羅志祥520髮長文:是失去後靈魂無處安放,還是刷存在糾纏不清?
    就想問問羅先生:您這是失去後靈魂的無處安放,還是刷存在蹭熱度的糾纏不清?但不管你怎麼回答,我都沒想到你是這樣的羅志祥:Low爆了知道嗎? 有網友直接留言質疑說,「不是繁體,是本人寫的嗎?難每天半夜給周揚青發信息的只是你的替身?」我倒是覺得,這位網友說的有道理,人前人後兩個樣子,事前事後兩種態度,這是玩變臉呢?520再表白?想舊情復燃?想重建痴情男子人設?
  • 【日劇】寬鬆世代又如何:安放我們的靈魂的這個時代.
    中國很早以前就有對80後的刻板標籤說是「垮掉的一代」。「寬鬆世代」在日本也是這樣一個貶義的標籤。無非就是在日本1987年之後出生,考試不發表排行榜,以寬鬆政策教育出的孩子們。劇中的三個主角都很符合「寬鬆世代」的模型。坂間正和就是一個非常具有刻板印象特徵的「寬鬆世代」的人,在公司作為一個普通的員工,一直做著普通的事,沒有大的失誤,也沒有什麼宏大的目標。
  • FADED|無法自拔|我們都在尋找一個家園把靈魂安放
    每一個人的內心世界,都有一個願望,那就是尋找一個能把靈魂安放的家園。於是,我們不斷尋找與發現不同的生活方式,並藉助被訪者的視角,探究生活方式背後的美學意義。我們用視頻的方式記錄、呈現不同的生活美學。附|FADED|無法自拔|歌曲中英文對照中文翻譯|餘墨染You were the shadow to my light我的生命之光,有你如影隨行。Did you feel us? 感受彼此的存在,希望你和我一樣。Another start,You fade away未來,可能模糊如幻。
  • 早讀:尋一處平靜,安放得與失
    每一天都是新的起始,心中有溫暖,萬物皆可親。 人生不過一場春花秋月,有時候,除了隨遇而安,沒有更好的選擇。接受這世間所有的不公平,接受這人心所有的涼薄疏,不逃避,不抗拒,善良且帶鋒芒,面對正在經歷的所有好與不好,這就是人生。
  • 重慶|老琹造境,只為靈魂安放.
    因為她掌管有「不死之藥」仙丹以及讓人食之可成仙的蟠桃。 『在《無生滅》中,我試圖以看似毫無關聯的圖像來表現生命的輪迴與轉換。眾生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宇宙亦是生滅法,有從無來,無中生有。無論滄海桑田,世事如何變遷,只要有生命存在,異性交媾,就會有生命繁榮。』   境界  『乘物以遊心,託不得已以養中。』
  • 夜讀 | 無論有沒有人愛你,都請把自己妥帖安放
    縱使上半年有諸多遺憾,但好在我們一直在努力改變,所以生活皆明朗,未來皆可期。 凡是打不倒我們的,都會使我們更強大。2020年上半年發生了很多事,我們讀懂了生命的脆弱,也更明白了生命的可貴。 或許,我們常常被生活中雞毛蒜皮的小事所擾,總與一些不值得的人和事糾纏,可當一切和生命相比時我們才明白:人生,除了死亡,其他皆是擦傷。
  • 百家號,一個安放激情和夢想的角落
    70後,80後,論壇,年紀,當這一組名詞變成形容詞,情懷就有了,感傷也有了。這情懷,這感傷,獨屬於某一個年齡段的某一個群體。也許最後,獨屬於某一個人。但我相信,這些詞彙必然曾經在某個群體裡閃耀過。他們或許是一段橋梁——連結著童年的夢想,與青年的被現實創傷。他們也許是一個共同的磁場,安撫著天南地北只能隔著屏幕對望的靈魂,然後,笑著或哭著散場。
  • 【社評】最是「好心」滋養人,此心安處是故鄉
    要進一步以好心文化滋養人心,以新時代茂名奮鬥精神凝聚力量,將茂名加快打造成為『容得下肉身、放得下靈魂』的城市。」一年一度的徒步節,正是我們打造茂名城市文化的一次超大規模、超高關注度的生動實踐。近年來,我市在打造茂名城市文化方面一直在持續發力。
  • 舒淇早期尺度電影,那孤獨和無處安放的靈魂
    留著M頭的張震,雖說不似現在小鮮肉般吸引眼球,卻是那種越看越有味道的男人。這段故事裡他飾演的是一個沒有考上大學去當兵的文藝青年。為啥文藝呢?這段裡有一段張震與舒淇的吻戲,雙方都很投入,幕後花絮中報導兩人都很投入,甚至導演叫停兩人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