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羅大佑,是否如此也?

2021-01-09 如歌往事

這幾年網絡上有個視頻曾風行一時:一對臺灣情侶到南非旅行,在計程車上用手機播放羅大佑的《戀曲1990》,沒想到黑人司機大感興趣,連連追問,原來這是他母親最喜愛的歌,他小時耳熟而不能詳,突然聽到,親切不已。臺灣小情侶估計也和華語世界的聽眾一般大吃一驚:在遙遠的南非,竟也有羅大佑的陳年歌迷!

以這樣的段子來描述羅大佑在華語世界的地位和影響當然絕不貼切,略見一斑而已。作為一個動輒被冠以華語樂壇「音樂教父」的男人,一個周杰倫、李宗盛、許巍、老狼都自稱曾是他粉絲的音樂人,羅大佑鮮活一面似乎已經隨著標籤化而板結,仿佛曆史深處一尊神像,神情嚴肅而單調。我們似乎忘了他年輕過、憤怒過、揮灑過才情,黑衣怒馬縱橫江湖,那個在《今夜不設防》中與黃霑等人談笑風生指桑罵槐喝洋酒彈鋼琴唱紅歌的羅大佑,如今只存在他的老歌之中。

今天重聽羅大佑,讓我們重新認識這個華語樂壇堪稱偉大的音樂人。

第一首 《愛人同志》

羅大佑的歌中,我獨愛《愛人同志》。其音樂技術成熟,愛情與政治主題互為表裡融為一體,與中島美雪《給我一個永遠的謊言》有異曲同工之妙,單獨作為詩歌也十分可觀。愛情所以能與政治甚至宗教相提並論,可能因為本質上它們都是對「結合」的一種信仰和想像,人們對於宗教和政治領袖的真愛,並不稍遜於二人世界的愛情,或者三者本質並無不同?因此似乎可以理解為什麼年輕人總是成為政治和宗教運動中不竭的新生力量罷。

《愛人同志》曾作為電影《棋王》(梁家輝、金士傑主演)開頭的背景音樂,看過這部電影的朋友想必印象深刻。歌曲本身雖然更像是八零年代的臺灣文青對七零年代大陸的想像和詮釋,但它的狂躁節奏、旋律進行、歌詞推演竟能與七零年代癲狂場景完美契合,產生絕佳的反諷和警醒作用,簡直如有神助。

《愛人同志》的同名專輯發布於1988年,歌詞中夾帶大量大陸的政治用語,送交臺灣審查部門竟然一次通過!這反映的是臺灣戰後政治經濟結構的劇變,也隱隱預示著臺灣流行音樂去政治化、泛娛樂時代的到來。就在同一年,小虎隊出道,這個以模仿日本少年隊起家的男孩組合,即將席捲華語樂壇,爆發出令羅大佑相形見絀的影響力——從政治桎梏下解脫出來的人們,很快就一頭扎進了物質至上娛樂至死的怪圈。

PS 《愛人同志》與《皇后大道東》(1991)這兩首旨趣近似的歌如果並列起來解讀,相信會很有意思。

第二首 《鹿港小鎮》

羅大佑開創了一個時代。1976年出道的他1982年發行第一張專輯《之乎者也》,打破了當時流行的民謠曲風,對民族、時局、傳統、社會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深入思考和批判,給臺灣乃至華語世界帶來了史無前例的反省與思考,社會反響強烈,他由此被譽為Bob Dylan(美國著名民謠歌手,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式的「憤怒的抗議歌手」。

《鹿港小鎮》是《之乎者也》中的第一首歌,得到廣泛傳唱,也是他第一首「政治」意味濃烈的歌。歌詞中最驚心動魄的幾句,莫過於——

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黃昏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

以及

聽說他們挖走了家鄉的紅磚砌上了水泥牆家鄉的人們得到他們想要的卻又失去他們擁有的

其中對城市化負面影響的批判之辛辣,揭露現代化傲慢自大的面目之徹底,罕有其匹。

傳唱日久,人們漸漸忘卻和淡化其憤怒,轉而強化字裡行間的淡淡哀愁。彭佳慧曾在《我是歌手》的舞臺上翻唱,坦白說,鐵嗓巨肺也未必能將這首歌的凌厲完全發揮出來——假如她和羅大佑的心跳不在一個頻率上。她翻唱時的情緒,用來唱汪峰的《北京北京》或許更合適些。

PS 對照《北京北京》和《鹿港小鎮》,汪峰真是名副其實的「半壁」了。

第三首 《追夢人》

《追夢人》,臺灣電視連續劇《雪山飛狐》(1991年)的片尾曲,詞曲作者都是羅大佑。這首歌堪稱華語經典,翻唱無數,隨手列舉,都是感人的版本。連唱功甚慘的韓寒也忍不住唱過一版。看來這首歌完全可以登上八零後的摯愛歌單了。

《追夢人》一開始名為《青春無悔》,後來羅大佑硬生生加進四句歌詞,並修改了個別詞語,重新編曲並改名為《追夢人》。

如此大費周章,只為了紀念一個人,三毛。

《滾滾紅塵》主演 林青霞

1990年《滾滾紅塵》公映,編劇三毛,配樂羅大佑,兩人的合作成就了一部影史經典。次年,三毛猝然離世,羅大佑寫下《追夢人》,紀念這位才華橫溢的女子——

讓流浪的足跡在荒漠裡

寫下永久的回憶飄去飄來的筆跡是深藏的激情你的心語前塵後世輪迴中誰在聲音裡徘徊痴情笑我凡俗的人世終難解的關懷

這首歌的原唱是袁鳳瑛,但大陸聽眾最為熟悉的版本來自鳳飛飛。她的演繹溫婉而深情,柔和又堅定,餘韻悠長,回味無窮,帶給人美的感受。

這是在大陸傳唱度極高(假如不是最高)的一首羅大佑的作品。

第四首 《似是故人來》

80年代中期以後,羅大佑赴香港發展,轉向音樂的商業化探索。1990年他創設「音樂工廠」,陸續發表《明天會更好》、《東方之珠》及《皇后大道東》等歌曲,受到市場的熱烈歡迎,此外亦為多部電影製作配樂和插曲,多次獲獎。1991年的專輯《皇后大道東》,囊括香港三大排行榜冠軍,震撼香港樂壇。

專輯中的經典之作《似是故人來》,作曲羅大佑,填詞林夕,演唱梅豔芳,簡直可稱為老羅與香港樂壇結緣的象徵。歌詞用淺近的文言精妙無方地描述情事世事,冷峻中溫情脈脈,在輕快的旋律上偏澆遍無邊惆悵,喜怒有常,悲欣交集,堪稱林夕詞作中的精品。加上梅豔芳清冷幽怨的演繹,讓《似是故人來》在延續羅大佑《滾滾紅塵》、《海上花》的悲天憫人中融入哀愁幽暗的古典情愫,更增風韻情致。

梅豔芳逝世後,羅大佑曾在演唱會上以一把吉他配合阿梅唱此歌的錄音,重新合作了一個現場版的《似是故人來》。而斯人已逝,昨日豈能重來?兩手空空,只剩一個懷抱了。

第五首 《你的樣子》

IBM的人工智慧在分析了鮑勃·迪倫的歌詞之後,對他說,你作品的主題無非兩個,Time Passes,Love Fade(時光流逝,情愛消亡)。想來民謠歌手也好,作家詩人也罷,古往今來不都是圍繞這兩個主題大做文章麼。老羅也有不少這一類的歌曲,最為人所熟知的莫過於《童年》、《光陰的故事》、文章開頭提到的《戀曲1990》,以及《你的樣子》。

《你的樣子》是周潤發主演的電影《阿郎的故事》國語版的片尾曲。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與歌曲所要表達的如出一轍——在人生的路上,一個人踽踽獨行,所有孤單痛苦只能自己忍受和消化,因為歌中主角選擇了一條不同尋常曲高和寡的奮鬥之路。

歌曲頗有懷舊情調,六零後七零後喜歡,不少八零後九零後也愛唱。它打動人心之處,就在於勾起了人們對那個一臉孤憤一副傲骨的年輕人的回憶,而這個年輕人,很可能就是過去的理想的自己。

時光走遠了,你還是原來的那個你麼?

近年頻頻現身大陸秀場的那個老羅,還是原來那個羅大佑麼?

在騰訊《超級大事發聲》中那個已經唱不動的老羅,還是原來那個羅大佑麼?

出道四十年,羅大佑創造了時代,也成為時代的見證人。他看著臺灣從蔣氏父子統治轉向紛紛擾擾的西式「民主」,他看著華語樂壇從民歌時代,一步一步走向流行,與世界音樂合流。他不滿足於只做流行音樂悶聲發大財,更想用音樂去承載嚴肅的理念,去開啟民智,去實現一些有分量的理想。他曾經無限接近這個目標,但如今,這個目標似乎日漸遙不可及。

現在流行什麼?情歌。現在流行什麼?小鮮肉。

思想、批判,乏人問津,也沒人願意寫這樣的歌。甚至連音樂本身,在一個娛樂喧囂的時代,好像也沒什麼人特別去關注它的質量了。

同時代的音樂人,善於寫高超情歌的李宗盛,如今名氣和聲望都在羅大佑之上。

然而,李宗盛自己卻說:

他是時代造就的英雄,敢於揭露社會的一些現象。而我只是一個平凡的人,和他相比我會感到惶恐,他對我來說只能有過之而無不及,他才是真正的臺灣音樂界重量級人物。

但誰會同意李宗盛的觀點呢?

相關焦點

  • 題外話 |「所謂民歌者」羅大佑出道作《之乎者也》狂懟臺灣民歌運動往事
    在這個周杰倫都不太被年輕人認識的時代裡,65歲的已經算是退休老年人的羅大佑似乎更沒什麼人關心了。但是羅大佑卻偏偏又是很有分量的人,因為他剛好碰到了80年代大陸高度開放的時代,所以他的歌也非常有名。前幾年他也上過一些電視節目,2012年他才有了自己的孩子,後來又發了一張新的專輯,我本來以為2004年的《美麗島》之後羅大佑不會再發歌了。
  • 羅大佑|之乎者也
    ——鮑勃·迪倫《羅大佑:之乎者也》這是羅大佑的第一張個人專輯,也是他把從事歌曲創作六、七年以來累積的一切反覆咀嚼之後,貫注全力提煉出來的嘔心瀝血之作,雖然僅僅是羅大佑的第一張專輯《之乎者也》已經有著極高的完成度和收放自如的成熟火候。
  • 臺灣電影《搭錯車》經典歌曲回顧--羅大佑《是否》
    是否這次我將真的離開你/是否這次我將不再哭是否這次我將一去不回頭/走向那條漫漫永無止境的路是否這次我已真的離開你/是否淚水已幹不再流
  • 64歲的羅大佑還在唱歌,當年感動的你是否如故
    但一個時代的終結,如此輕易。羅大佑是什麼樣子?作為當今絕大部分華語音樂人的偶像,媒體和樂評人給他套上了「音樂教父」的光環,使本來創作周期就比較長的他,越來越像一個傳說。這首曾紅遍大江南北、被無數歌手翻唱過的《你的樣子》,或許能喚醒一點你的記憶,也是我心中很典型的羅大佑的樣子。
  • 一期一會 羅大佑 「之乎者也」
    本期,跟大家分享的是羅大佑「之乎者也」這首歌。 清湯掛麵乎尊師重道者 莫過如此也風花雪月之 譁啦啦啦乎所謂你歌的 是否如此也之之之之之乎乎乎乎乎者者者者者也也也也也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都曾經這麼說
  • 齊豫17年後再唱羅大佑《是否》,滾石一哥一姐一生僅合作一首歌?
    17年前的2002年12月31日晚,羅大佑在北京首都體育館舉辦「圍爐音樂晚會」,1.8萬人與他一起在音樂中歡樂跨年。當晚,演唱會的嘉賓就是齊豫。羅大佑,齊豫,這兩位華語樂壇的神級人物,罕見地在演唱會同臺,讓人充滿驚喜。當晚,齊豫帶來了自己的代表作《橄欖樹》、《船歌》,也第一次與羅大佑合唱了《是否》+《愛的箴言》。
  • 羅大佑《之乎者也》
    春節假期閒來無事,就水一水羅大佑的第一支專輯《之乎者也》吧。一、鹿港小鎮寫在臺灣省政府因出臺鼓勵移民、開發山區政策造成出現一系列城市糜爛、農村消亡問題的時代,羅大佑直截了當地批判政府,作為藝人是史無前例的。同時,羅大佑始終站在普通人的視角審視社會、政治,最後把對生活的迷茫與思考寫在歌裡。這種創作理念一直貫穿在他今後的作品中。哈哈,扯遠了。
  • 羅大佑:《之乎者也》
    不知道這樣命名是否科學,但總之,以這樣的面貌走上音樂,和藝術舞臺不能不讓人將它理解成為一種巧合和宿命。的確,相比其他藝人,「政治」,確實佔據了羅大佑過多的空間,就拿《鹿港小鎮》來說,它那辛辣批判的歌詞,強烈呼喊的曲調,無論對於第一次聽的聽眾,還是聽過多次的老友,都不失為一種震撼。
  • 羅大佑鑑賞指北(上)
    所謂民歌者,是否如此也。」 嘲諷歸嘲諷,羅本身就是民謠大師——《童年》和《光陰的故事》就是明證。然而,除這兩首,羅有頗多經典民謠 被人遺忘。那會1983年,現在9102年了,更加如此。黃仁宇的回憶錄,叫做《黃河青山》。我對「黃河青山」這四個字,是毫無抵抗力的。「雙手擁抱 是一片國Tu的沉默少年的我 迷惑」 古往今來,多少人莫不是如此啊。
  • 聊歌詞002|羅大佑-《鹿港小鎮》
    羅大佑-《鹿港小鎮》詞曲:羅大佑演唱:羅大佑
  • 之乎者也羅大佑
    之乎者也羅大佑  十年後,終於羅大佑的演唱會能在內地舉行,我們去看,為的是埋葬。  埋葬掉羅大佑,埋葬掉屬於羅大佑歌曲的那個年代。  事實上從北京趕到上海看羅大佑的演唱會更像是一種社交,一幫當年視羅大佑為圖騰的人們如今能夠包專機赴滬了。
  • 羅大佑歌詞創作初探
    遠攀入雲層裡的的喜瑪拉雅/回首投身浪影浮沉的海峽/北望孤獨冰冷如西伯利亞/傳情是否有這種說法/等遍了千年終於見你到達/等到青春終於也見了白髮/倘若能摸撫你的雙手面頰/此生終也不算虛假/久違了千年即將醒的夢/你可願跟我走嗎/藍色的太平洋隱沒的紅太陽/是否喚起了你的回答/纏綿的千年以後的時差/你還願認得我嗎/我不能讓自己再裝聾作啞/沉默的表達代價太傻(《戀曲2000》)據說這首歌是羅大佑攀上臺北的最高的電視塔遠望後所寫的
  • 羅大佑的這一首佳作,被世人埋沒了整整26年!
    羅大佑像極一個古典文人,既能作出激昂的戰鬥檄文,充滿「大江東去浪淘盡」的氣勢,又有不少「花褪殘紅青杏小」式的雅致小品,將流行音樂作成了一種文化。」伍佰說:「羅大佑太猛了,我聽了他的音樂,才發現這輩子,我不可能當羅大佑。」
  • 羅大佑:音樂教父的光陰故事
    而說起童年,就不能不談到羅大佑的歌曲《童年》,這首歌裡唱的正是他對兒時生活的一種嚮往。羅大佑於1954年7月20日,出生在臺灣省臺北市的一個名醫世家,在這個家庭裡,少年時羅大佑同他的哥哥、姐姐一樣,承受著嚴厲的教育方式,最終走上醫生的道路。
  • 羅大佑:還在繼續尋找純真與憤怒|羅大佑對談龍應臺
    羅大佑說,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時,誤把歌詞中的「長影」聽成「蒼蠅」,幻想如椰子般大小的蒼蠅會長成什麼樣,讓臺下聽眾笑翻。龍應臺說,一九八四年她在淡江大學教書的某天夜裡,一位同學送上一個包裹,很緊張地向她表達感謝之意,認為她直言不諱的勇氣,為臺灣帶來希望,「他說,我當時做的事情,和羅大佑是一樣的。」那個包裹裡正是羅大佑的錄音帶。
  • 羅大佑這三十年
    據說羅大佑創作此歌時,並沒有去過鹿港,他把童年時生活過的宜蘭當作模特。在他借題發揮的這座「鹿港小鎮」,他通過一個當年匆匆忙忙離開家鄉的年輕人的憤怒和質疑,表達出了家園不再的荒蕪與心痛。上世紀80年代,正是臺灣由農業社會向工商社會轉型的嬗變期,這個工商化的進程如此迅猛,以至於身處其中的大多數人完全沒有必要的心理準備。在這滄海桑田般的變化之前,舊的傳統被打破,新的秩序卻沒有建立。
  • 羅大佑:我不能再「苟且」
    最為廣為流傳的就是那: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羅大佑,創作歌手、音樂人,有「華語流行樂教父」之稱。他的作品歷經30餘年仍被傳唱,是一個時代的標誌。那一年,還是「中國醫藥學院」學生的羅大佑,拿余光中的《鄉愁四韻》去譜了曲,但他沒有發表,直到7年之後才被大眾聽到,同時引起了遊子的共鳴,是那多少深夜的淚水,是遊子不敢碰觸的「楚歌」。 羅大佑,出生於醫學之家,父母,哥哥姐姐都在醫院工作,他在小的時候就被賦予了厚望。但羅大佑從小的志願就是:想玩音樂,從未改變。
  • 羅大佑最失敗的一場演唱會,他卻為此準備了兩年
    羅大佑演唱會有別於一般香港歌手的演唱會:看他的演唱會的觀眾大多分為兩種,一種是正如羅大佑本人說的,一定是成年人,也即是說是來懷舊的,因為羅大佑已出道二十多年了。而另一種則是來欣賞他的風格、他的態度和他那獨特的唱腔。
  • 羅大佑經典歌曲音樂有哪些 羅大佑好聽的歌曲介紹賞析
    羅大佑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有著「華語流行音樂教父」之稱,對1980年代後期到1990年代初期校園民歌及整個華語流行音樂風格轉變有劃時代的影響,創作了許多的經典作品,其歌曲也是許多歌手爭相翻唱的對象,那麼羅大佑經典歌曲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 羅大佑《你的樣子》
    羅大佑《你的樣子》 你的樣子 原唱:羅大佑 作詞:羅大佑 作曲:羅大佑 我聽到傳來的誰的聲音 像那夢裡嗚咽中的小河 我看到遠去的誰的步伐 遮住告別時哀傷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