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之亂是南朝蕭梁時期爆發的一場大亂,東魏叛將侯景在投降西魏未果、又被東魏大軍擊敗後,狼狽逃往江南,被梁武帝蕭衍收留。但侯景隨即再次反叛,引爆了蕭梁全部的宗王矛盾與階級矛盾,局勢一發不可收拾。旬月之間,侯景即已擁有超過十萬大軍,叛軍一度攻克首都建康。雖然最後侯景之亂被平定,但南朝幾十年安定富庶的局面已經被戰火所摧毀,天下局勢再也不同了。
本來南梁與北魏南北對峙,北魏爆發六鎮之亂,契胡軍閥爾朱榮崛起,控制了北魏大權。這時北魏因為全部精力都在應付內亂,又因為河陰之變,爾朱榮屠殺太后百官,一時對蕭梁的南方防線全面崩潰,梁武帝蕭衍派遣陳慶之只七千人就轉戰千裡,攻下洛陽。這也讓梁武帝產生了收復中原的幻想,覺得可以趁北方混亂的時候分一杯羹。但隨後北方迅速安定了下來,原本爾朱榮集團中的地位並不顯赫的高歡與宇文泰笑到了最後,雙雄對峙,分別扶持傀儡皇帝建立了東魏和西魏。三國之中,東魏實力最強,佔據中原與河北,佔盡天時;西魏實力最弱,但宇文泰重塑內政,著手建立了關隴集團,有人和優勢;而蕭梁則處於鼎盛階段,梁武帝統治下,已經天下安定三四十年,重視禮樂,文化最為昌盛,又有長江天險,可謂地利。
但隨著侯景之亂的爆發,一切都改變了。
侯景之亂徹底改變了南朝的格局,顯赫於東晉,統治了江左數百年的門閥士族就此灰飛煙滅。
本來自東晉肇始江左之後,頂級門閥王庾桓謝或掌握西府,或控制北府,皇權旁落。劉宋武帝劉裕篡位之後,為了避免士族力量膨脹,逐漸形成了士族居高位,寒門掌機要,皇子鎮強藩的格局。梁武帝給江南帶來50年的和平,蕭梁時期是少有的江南的平靜時代,鑑於前朝劉宋和蕭齊手足相殘,自滅滿門,蕭衍試圖以親情掌控國家。也正因為如此,蕭梁國力強盛,可以趁著北方大亂河北葛榮起義時,還能有千軍萬馬避白袍這樣的戰神陳慶之攻下洛陽。
侯景起兵之後,各路勤王的皇子們,窺視帝位覬覦神器,都為了保存實力坐等收漁翁之利,甚至在攻侯景之前開始內訌,又走上了前朝的舊路;侯景進軍三吳,極大程度的破壞了江南富庶的生活,把江南50年的積累變得殘破不堪一蹶不振;而一直居於高位的士族,因為侯景求婚被王謝拒絕過,侯景怨道:「會將吳兒女以配奴!」。攻破建康之後,大肆屠戮王謝兩族。之前桓溫屠殺庾氏,桓玄自立被滅,至是,江左門閥灰飛煙滅。
侯景之亂不但改變了江左的局勢,也讓天下三國的局勢發生了改變。
侯景原本在高歡麾下大將,專制河南十四年,飛揚跋扈。高歡知道侯景心懷不軌,只不過要依靠他對抗關隴宇文泰和江左蕭衍,所以多加籠絡。高歡死後,其子高澄嗣位,侯景歷時造反。但侯景被名將慕容紹宗擊敗,最終投奔南梁。東魏的河南之地也被西魏大將王思政收取,雖然後來高澄親徵收回了河南,但很快就遇刺身亡。高澄一死,北齊的皇位傳承徹底進入了精神病模式。
而侯景之亂期間,蕭衍的子孫們打的不可開交。依靠殘破關中對抗東魏的宇文泰和他的關隴集團終於迎來了最大轉機。趁機奪取了益州、襄樊。從而坐擁關中、隴右和巴蜀,仿秦漢建國之勢,足可以與基本盤是河北的東魏相對抗。侯景之亂期間稱臣西魏的蕭繹稱帝後不再稱臣,勢力大漲的西魏,千裡奔襲江陵,滅亡南梁。江陵陷落,10萬人被遷回北方為奴,南方士族徹底退出歷史舞臺。西魏勢力擴張到四川湖北,版圖擴大一倍。
等更南方的陳霸先收拾江河的時候,南朝已經失去了上遊,長江以北也被蠶食殆盡,再無任何餘力對抗北方,只是苟延殘喘了。而建立南朝最後一個王朝的陳霸先,也是靠鎮壓侯景起家,雖然天下還是三國,蕭梁已經變成了陳國。由此北方更強,南方更弱。侯景之亂後,江東門閥士族損失殆盡,退出了歷史舞臺,南朝的支配力量變成了以陳霸先為代表的南方土著。
不知道多年以後,帶著浩浩蕩蕩大軍渡江統一全國的關隴頂級門閥弘農楊氏的楊素,會不會感謝侯景這位讓關隴集團稱霸天下的最大功臣。
如果說侯景之亂還有好處,那就是帶來一本親歷倖存者的家傳:《顏氏家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