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疼劉亦菲。
從三年前天降巨餅,《花木蘭》確認選角,網友一致稱讚她是最佳人選。
到如今的……
就這?
豆瓣4.9。
上映第二天,被上映24天的《八佰》票房反超,內地票房預測2.8億。
本以為劉亦菲背靠迪士尼大樹好乘涼,迎來事業大翻身。
終究還是翻了個寂寞。
不看不知道。
在2006年的《神鵰俠侶》之後,劉亦菲的所有作品只有一部上過6分,還是非常勉強過線的《鴻門宴傳奇》。
絕大多數時候,神仙姐姐都在爛片裡錯付了青春。
Sir在這裡就不一一細數。
比起劉亦菲的演技。
更值得深思的其實是——
劉亦菲何以至此?
問題,絕不是劉亦菲一個人這麼簡單。
01
美人劉亦菲
劉亦菲的美,是美到傾動全國的程度。
一出道便憑藉開掛的顏值為所欲為:
大熱民國劇《金粉世家》製片人遊建民一眼相中,讓她演女二白秀珠;
接著把她推薦給張紀中,拿下「王語嫣」一角;
第二年又拍了張紀中版的小龍女;
期間拿下仙俠鼻祖《仙劍》女主趙靈兒。
出道即巔峰。
為華語電視史貢獻完四道白月光後,劉亦菲才18歲。
然而沒想到的是,她的作品履歷,寫來寫去拿得出手的也只有最初的這四部電視劇。
當然這是後話。
當時的她是風光一時無兩的未來巨星。
劉亦菲甚至還走了時興的影視歌多棲發展的偶像路子。
一面打開港臺市場,交出兩部擔綱女主的電影《五月之戀》《喜歡你喜歡我》分別在臺灣和香港先映。
一面前往日本索尼總部培訓,進軍歌壇。
一年裡就發行兩張專輯,華語專《劉亦菲》和全日語專《All My Words》。
成績都不錯。
全日專裡有一首因為動漫出圈。
你們絕對熟。
《飛天小女警Z》片尾曲。
△ 天仙唱起歌來情緒濃烈很多
拍《神鵰俠侶》,年僅17歲,就能拖著一米多的長髮,在大冬天做一字馬、高抬腿等大動作。
《花木蘭》三四個月高強度訓練,早起健身、騎馬、武術訓練。《二代妖精》,不管是打酒嗝的狼狽,還是變身時的面目猙獰……不美的戲,她投入。一場喝魚缸水的戲,劉亦菲端著裝有活金魚的杯子,大口喝下。只要是中意的劇本和角色,她「完全不需要考慮自己」。劉亦菲的吃苦,是一種被包裹著的吃苦,隔離在世俗生活之外。像一個公主在城堡裡用道具學習騎馬,哪怕她摔得青一塊紫一塊,最後也未必真的能駕馭一匹馬。唯一一個獲得五次法國凱撒獎影后的女演員(從1982到2010,跨越28年),柏林電影節最佳女演員,坎城電影節最佳女演員,兩次奧斯卡最佳女演員提名。
她在《著魔》那段地鐵道長鏡頭崩潰戲,從身及心,觸目驚心,絕對可以載入影史。
她在電影裡總是別人的初戀,別人的妻子,別人的情人。
反而,他先讓你不相信,提一些天方夜譚,讓你不相信自己可以。「其實演戲,不像你想的那樣,非得按照我們的規矩來,你平常習慣什麼樣就什麼樣」。他摸清了每個演員的上限和局限,然後幫你不斷攀高,同時避免碰觸你做不來的。在王家衛之前,做演員對我而言就意味著反應,毫無原因地狂喊,像孩子一樣哭、蹦蹦跳跳。而拍《旺角卡門》時,我要尋找感情的深入點。從這開始,我就開竅了。我也決定將拍電影作為自己的事業。就說近期的例子。
原本被認為不開竅的暮光女和暮光男。
一個在伍迪艾倫手下,真正找到了表演的感覺。
一個在諾蘭的《信條》裡,徹底脫掉吸血鬼霸總的殼。
在沒有被用心雕琢之前,你很難確認哪個演員就一定是「木頭」。但一旦沒有了伯樂指導,她們的表演也可能進入找不著北的傻大姐狀態。如今的市場,大家越來越注重效率。
趕檔期、追熱點。
放下一兩年時間去培訓、學習的劇組少之又少。
「劉亦菲們」的被閒置,就代表了演技越來越得到尊重嗎?
君不見老戲骨趕場於各色狗血劇和低分片。
「戲骨搭臺,流量唱戲」的意思是——
有人負責吸引來流量,有人負責製造爆點熱搜,有人負責用專業演技為質量背書……
拍戲,更像是速成的裝配車間。
於是。
成熟的演員好用,因為不用教,上手就會演;吸引眼球,再壓榨幾個「花瓶演員」們的美貌。
這兩者之間已經形成分工。
誰還會真正花費心思,把一隻花瓶變成美玉?
名利和熱度與時間成正比的今天,又有多少人會為劉亦菲們的美去設計、雕琢。
原本能再往前一步的「劉亦菲」們。
也永遠留在了綺麗的瓶內。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莫妮卡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