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華人差傳大會於2013年12月26日至30日在美國巴爾的摩會議中心舉行,大會第三天上午,大陸成都秋雨之福教會王怡牧師分享了教會當社會中扮演先知、祭祀、君王的三重身份,他也指出,如今的中國教會正在開始承擔普世宣教的重任。
據基督使者協會發布的消息,王怡牧師在《城市的福音:委身的呼召》的講道中見證了神在中國教會的奇妙恩典和作為,他說中國教會經過過去30年的傳福音、建立、紮根、成熟的過程後,已經普遍開始意識到中國教會在普世宣教上的責任和需要,並開始建立自己的差會以及差派跨文化的宣教士到海外。他也看到一些長期關注或參與中國宣教的機構或團體都有同樣的感動。大家的心意是一致的:推動中國教會承擔普世宣教的責任。
而且他還說,現在很多家庭教會重視門徒訓練在宣教、植堂上的角色。不僅他所屬教會和鄰近教會紛紛開始全面推動門徒訓練。他在呼召中特別提出投身全職事奉的道路不是一條悲壯的、會被家庭與世界所羈絆的道路,而是一條確認福音是一切滿足的來源,同時被十字架所摧毀自我、拒絕在任何方面信靠自己、單單信靠仰望神的美好的道路。他的信息激勵和鼓舞了許多與會的牧者領袖和弟兄姐妹們。
王怡牧師還在《城市宣教和植堂》信息張講到教會也當在社會中扮演先知、祭祀、君王的三重身份,也指出了教會應該應對中國的三重危機,以下為相關信息(內容摘錄於僕人之歌的博客):
一、先知職分
中國目前是一個不道德的現實和道德主義的文化的社會。
道德主義的主張和努力對於解決中國的問題是沒有出路的,教會的先知職分,就是反對不道德的社會現實,也反對道德主義的主張和努力。
耶穌基督的福音,不在乎你做了什麼,而在乎耶穌基督為你做了什麼。正如中文繁體「義」字所表達的。
因此,救贖的觀念是對道德解決出路的否定,對儒家思想和官方意識形態的否定,對所有道德解決方案的否定,耶穌基督的福音使唯一出路。
二、祭祀職分
中國教會的祭祀職分在中國的現實社會中靠著基督行公義、好憐憫,甘願舍己做替罪羊,透過教會的遭遇、受苦、甚至逼迫,背負十字架,被這個社會識別出來。正如一百年前,教會上層是慈禧太后,下層是義和團,中間的教會是替罪羊,承擔中國社會的苦難。現況的類似:上是政治體制,下是愛國憤青,教會是夾在中間的群體,承受中國社會轉型的苦難。
中國城市教會的公開化,不是爭取憲法的權利,而是公開受苦。沒有一個群體可以不受苦難,可以對受苦的大眾施加影響,即對社會宣教。
中國的第一波福音浪潮發起自鄉村,第二波發自城市,這兩個浪潮期待要在中國的近兩千個二級、三級城市匯合。
三、君王職分
使徒行傳第二章的美妙,不在於信主的人數和規模,而在於五旬節這一天,一個新的生命群體---教會誕生了,在這個群體中,基督為王為元首,信徒聚在一起,彼此交接、彼此相愛。這個新生群體被早期教父稱作為「天使的聯邦」。
這個生命群體不是由革命產生的,乃是在聖靈裡產生的。這個新生的生命群體有一個王---耶穌基督。這個群體,世人懼怕,又得眾人喜愛,可謂是又愛又怕。只愛不怕,是社會福音;只怕不愛,是律法主義。
每一個基督徒個體都當委身於教會的群體,因為跟隨基督、生命成長、聖潔生活(如反對婚前同居,反對墮胎等),都是基督徒個體難以持守的。
教會扮演先知、祭祀、君王的身份,也同時應對中國的三重危機。
一:教會先知的職分應對中國社會無真理的危機。
中國長期缺乏福音的真理,中國構建了自己的所「真理,」及幾千年所形成的文化傳統,而如今這個「真理」的根基已經坍塌,已經崩潰。而無神論和唯物主義無法說服人們建立自己的心靈世界和核心價值。這種情形是美國、西方、港臺所沒有、只在中國大陸獨有的現象。
二:教會祭祀的職分應對中國社會無憐憫的危機。
上層政治的高壓,下層百姓的苦毒,中間蘊含著充滿仇恨的世界。教會的祭祀職分正是回應這種無憐憫、無恩典、無饒恕、無寬容、無良善、無公正的危機。教會擔負著用耶穌基督的饒恕和慈愛來醫治全面創傷的責任。
三:教會君王的職分應對中國社會無秩序的危機。
中國的社會正在瓦解,因為構成社會的單元---家庭和婚姻---正在無解。中國社會長期缺乏正義的、合法的、有尊嚴的、建立在道德力量之上的社會群體,在教會之外沒有一個。教會是唯一一個具有新生共同體雛形的生命群體,是形成新的公民社會不可或缺的先聲和動力。
因此,宣教不是基督徒簡單的相加或鬆散的聯合,乃是要紮實地建立神的教會,一間又一間充滿活力、有基督新生命特徵的教會,正是神的國在地上的大使館。中國基督徒當以參與和擔當的心志,去歡呼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