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氏漂流記》:邊緣化人群生活實錄

2020-12-20 雨枕青街

在很多影迷心中,韓國電影一直算是亞洲電影裡的中流砥柱,我認為它們能取得如此口碑的原因主要體現在廣泛的內容涉獵與長期的經驗沉澱上。

類型上它們幾乎無所不包,愛情片、懸疑片、諜戰片、犯罪片……在不斷嘗試中,優秀的韓國電影人仿佛終於找到了歸宿,以不可阻擋之勢開始了對歷史及當今世界全方位的靈感捕捉。加上前輩的經驗引領與自己的創作總結,時至今日,這些韓國電影人似乎已經成為了現實主義表現大師,他們已經不滿足於講述故事,更想要用辛辣、濃鬱、甚至殘忍的筆觸去勾勒社會,揭露現實,把電影變成一記悶棍,敲在迷糊者的腦袋上,給他們啟發與警示。

前些陣子讓無數人驚呼的《寄生蟲》就是這樣的現實主義佳作,它刻畫的是處於社會底層的邊緣家庭通過吸食富人來求生脫貧。但對於一些心性溫和的觀眾來說,它在描繪人性上太過真實與血淋淋,因為過了頭,反而讓人有點接受無能。

那麼,有其他可以替代的、沒這麼陰暗的現實主義作品嗎?有,《金氏漂流記》就是一部荒誕中蘊含諷刺、幽默中體現真實的電影。它是出生在2009年的老人家,與《寄生蟲》一樣,都是描繪邊緣人群,但與後者強調窮人的貪婪與依附本性不同,它著重表現的是邊緣化個體獨立、適應與救援的過程。

所以,如果你不嫌棄這位老者別具一格的敘事,肯靜靜坐下來聆聽,就一定會從它那裡收穫感動和希望。它會告訴你,即使成為城市中的一座孤島也沒有關係,你有在孤島上重新孕育生機的本事,也有與另一座孤島相遇,創建屬於自己的陸地的能力。

01孤島的形成原因

城市是座大陸,這座大陸其實又是一架旋轉飛車,它以多數人追逐的功名利祿為中軸,在陸上生存的人們不斷旋轉。人們奔向成功的渴望越強烈,這個圓盤轉得就越快,因此那些本來就抓不牢的外圍人群,會很容易因為離心力而飛離出去。然後,他們只能在城市的周邊兜兜轉轉,繼續尋覓著靠近與接軌的機會。也有一些人,看不見任何再次成為圓盤上一份子的機會,只能就地生根,長成孤島。

所以孤島的形成原因中,即有現實裡的逼迫,又有主觀上的選擇。

金先生是被迫要成為孤島的,他一直是圍著大陸的中心——財富與地位飛速旋轉的人。不過儘管他努力謀生,竭力向中間靠近,想要獲取更安定的生存環境,社會也沒有給他這個機會。他跳進漢江想要一死了之,但意外流落荒地,由一個原本還能掌握自己生死的人,變成了一無是處的孤島。

他坐在岸上,看著浪花將從城市裡過濾的垃圾衝到岸上。鏡頭給了它們一個特寫,好像是在暗示,在優勝略汰的社會進化法則下,金先生,也如同這些垃圾,沒有能力遊向深處,就只能被裹挾到角落。

不過,因為是被動的,金先生還想搏一搏,他還不算是徹底的、已經獨立於社會的孤島,他還有強烈的回歸到社會的願望。

但求救中,電信公司只顧著售賣自己的服務與產品,絲毫不在意他說些什麼。妻子反感他的聲音,聽不見他的恐慌與顫抖。還有警察,將他流落荒島的描述視為玩笑話。不同的社會群體,展露的卻是相同的惡行——對他人的困境視而不見。城市帶領著人們不停旋轉,每個人都在奮鬥,但當他們越來越靠近中心的財富時,也就離人性越來越遠。

求救過程中,還有一個有趣的情節,江上駛過一條遊輪,船上有一名遊客正在拿著望遠鏡觀賞風景。這時候他看見了正在荒島上搖臂振呼的金先生,但他以為金先生是島上的居民,是在招手問好,於是這位觀光客也友好地伸出手臂,微笑著,揮了一揮……

這個情節展示的是一個可笑的誤會,其實也在表現社會對金先生委婉的拒絕。當時站在岸邊的他,仍然西裝革履,與周圍的蠻荒環境並不融合,卻沒有引起對方絲毫的懷疑與關注。除了刻畫木訥,這也是在隱喻冷漠,當社會要拋棄你時,就算它當時拿著望遠鏡,也看不見你的任何訴求。

到了夜晚,金先生孤身一人,面對萬家燈火帶來的繁華與熱鬧。昔日觸手可得的輝煌刺激著他,近在咫尺而不可得,一條江水分割開來兩個世界。與一般流浪電影不同,故事沒有給主人公一個完全與世隔絕的環境,他一抬頭就能看見曾經的生活和理想,這比讓他徹底地陷入孤寂要更加殘忍。

金先生脫下自己的褲子,朝對岸的高樓大廈叫囂,他有回歸社會的欲望,有想從半獨立的孤島回到集體壘疊的大陸的念想。身在島上,心卻不在島上,身心不一,個體的孤島還未形成,此時有人拉他一把,他就能上岸,但對岸的城市和人群全都毫無反應。

這也是邊緣群體的真實寫照,看似離社會很近,卻永遠沒有機會融進它。

電影叫《金氏漂流記》,但不僅僅是指代金先生,故事裡還有另一位金小姐。

因為臉上有疤痕,她常年足不出戶,即使在自己家中,也不出房間,窗簾緊閉,沒有一絲陽光。她害怕見人,也擔心別人見她。所以與金先生的不同之處在於,她想自主切斷與社會相連的臍帶,而非被迫。

但金小姐的自發性與世隔絕進行得不夠徹底,她在心上依然屬於社會。她將上網視為自己的工作,每天搜羅美圖,將別人的購物圖片盜用到自己的帳號下。靠竊取別人的美好生活,偽裝自己在虛擬世界中的光鮮形象。這不僅是因為自卑,更是在心裡渴求認同與注意,在虛擬世界中,她的心靈無時無刻不在嚮往著集體與榮譽。

不僅如此,她在現實中其實也無法切斷與社會的聯繫,在每年兩次的防空演習中,她依然要用望遠鏡去眺望這個城市,渴望在無人打擾的前提下,讓思想自由地在城市裡遊走晃蕩。另外,她的生活來源也要依靠家人,儘管她不出門、不說話,卻還是需要用簡訊來與家人進行聯絡,告訴他們自己需要什麼。

跟金先生一樣,金小姐既是孤島,又不是孤島。她自以為是的脫離行為,其實只是一種逃避。可逃脫得了街道與人群,逃脫不了能看見風景的窗與能創造另一個自己的網絡。

02蠻荒裡的境遇,仍有重新煥發生機的可能

當金先生處在社會中時,他從沒有作為一個成功的個體而受到青睞,反而在孤寂的荒島絕境中,他越發活出了讓人豔羨的美好模樣。

金先生本是個落寞透頂的人,小時候,父親嫌他技不如人,長大了,妻子怪他一無是處。在呆板的社會評價體系中,他活得兢兢業業卻不甚快活。他由社會中的大多數人群夾帶著一起向前,去追求普世的價值與利益。他或許都沒問過自己需要什麼、喜歡什麼。

當他流落荒島,脫離人群,忘記掉環境強迫他許下的奮鬥目標時,他反而能看清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麼了。不過是一個睡覺的地方,它可以是一座房子,也可以是一個玩具鴨子,大小不同,但功能類似。除此以外,需要用昂貴的器材帶來的運動樂趣,他通過廢品,也能輕易得到。至於更多的欲望,也不過是一碗炸醬麵,是的,不是可以彌補這份邋遢與落魄的軟床和金錢。

金先生的灑脫,並不是因為身處極端環境,欲望被迫進行了壓制,因為消極地壓抑欲望會帶來痛苦,但他此時是快樂的。當初在西裝革履下矜持的身體,如今可以在雜亂的草地上攀爬。當初不屑一顧的生活樂趣,現在卻在一一嘗試與經歷。他脫離了大環境的期待,反而迎來了身心更加自由的自己。

不僅是物慾得到了淨化,他本人也從社會機器上的釘子變成了為自己而戰的原始鬥士。他從只能採集蘑菇吞食,到學會了捕魚、捕鳥,甚至為了滿足對炸醬麵的念想,他開墾荒地,從鳥類的糞便中提取未經消化的種子。

在為生存而戰時,這個在社會中只能跟隨主流群體前進的吊車尾,進化出了自己的人生智慧,他從城市的食物鏈低端,一躍而上,成為了能夠自給自足的高級生物。

當初站在漢江的大橋上時,他心如死灰,現在躺在荒島的野草中時,他卻心境明朗。繁華的城市將他逼入絕境,荒蕪的孤島卻為他帶來了生機。

金小姐本來是一個在自己的虛擬世界中生活得好好的人,儘管不夠真實,但她習以為常,也算安安穩穩。並且她有強大的自制力,什麼時間做什麼,她井井有條,但當她在望遠鏡鏡頭中發現了荒島上的金先生後,她的生活就被這個闖入她世界的「外星人」打亂了。

可這份侵擾不見得是壞事,有打亂才有重組的可能。

在對金先生的好奇驅引下,金小姐發現了除衣櫥和電腦以外的新樂趣。她坐在窗前眺望世界的時間更長了,儘管她的鏡頭只對準金先生。

金小姐在望遠鏡下窺探著金先生的絕望、掙扎、求生與奮鬥,這部卑微人物成長史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她。當她得知金先生迫切地想吃一碗炸醬麵時,她叫了外賣直接送到島上,但金先生拒絕了,他讓外賣小哥轉告金小姐,炸醬麵對他來說是希望。

金小姐一口一口嚼著坨成團的面,思考著金先生的話。沒錯,她明白了,唾手可得的面只是食物,在自己汗水的澆灌下,經歷成長、抽穗、磨碎、擀壓的面,才是希望。生活要有所期待,是這份期待成為人們在清晨睜開眼睛的動力。

於是在金先生和他親手做的那碗面的作用下,她自己也有了希望,她託母親為自己買來玉米,在自己狹小的房間裡培育。

曾經暗不見日的房間有了陽光,乾涸的生命有了水分,金小姐的生命也像玉米一樣,開始蓬勃生長。

03漂泊中的孤島,仍有再次成為陸地的機會

兩座孤島在海上漂泊,只要不停歇,就會有相遇的一天,而當它們碰撞在一起時,新的陸地就生成了。對於兩個邊緣人來說也是這樣,即使他們一個身處漢江中的荒島,一個躲在閉塞的房間。

金小姐有進入這個「外星人」世界的願望,她會把手指頭伸到鏡頭下,在想像中幫助金先生,一起推動他的鴨子船前進。因為這種想要與另一個人聯通、想要與另一座島嶼合併的願望,她甚至可以鼓起勇氣邁出家門。

金小姐投遞到漢江中的漂流瓶,將兩個人連到了一起。儘管紙上只有一個HELLO,但那也足以讓金先生欣慰甚至喜悅,他自己不是唯一孤單的存在。然後他會在他的沙灘上寫下回應,發出對另一座島的問候。

但在兩座島嶼相互靠近時,暴風雨也來了,它席捲了金先生的小島,吹走了他的鴨子船、折斷了他的作物,甚至他本人也成為了非法入侵者,要被帶回城市中去。在金先生一無所有時,城市背對他,當他擁有了真正的財富時,城市又來「剝奪」他。社會不曾正視與滿足金先生的需求,卻又忍不住善心爆發,喊著不允許一個人掉隊的空口號。

這是悲劇,但同時它又通過及時的摧殘間接幫助金先生與金小姐完成了對自己的營救。

不管金先生在島上的生活多麼遊刃有餘,他終究不能退化回四條腿的猴子,他依然要回到社會中去。在公交車上,他接受旁人的側目而渾然不覺,沉浸在失去家園的悲傷中。但我認為那是短暫的痛苦,他已經學會了生存的本事,他能從一無所有的土地上種出希望,憑什麼就不能在社會中重新生活呢?誠然社會比自然複雜與苛刻,但那不失為一種挑戰。在孤島上,享受已經成為食物鏈統治者的優越與自在反而會剝奪他繼續進化的機會。

小島讓他快樂,但環境只是為他創造了一種可能,如果個人不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去開墾荒地,環境一旦變了,他的生命還是會走向枯萎。所以走進社會,勇敢地面對挫折,找到像當初面對困境時一樣的勇氣,他才能蛻變成真正的、能夠保障自身自由與幸福的人。

再看金小姐,因為金先生的緣故,她從閉門不出到全身武裝走上街道,再到最後絲毫不顧及形象,全力奔跑在大街上。她已經不在乎他人是否認同自己了,那時候,她也是一個真正獨立的個體了。她站在公交車上,和金先生面對面,他們將互相陪伴,一起經歷,給予對方面對新生活的勇氣。

那是兩座島嶼的相遇,是新的大陸的誕生。

他們之間是愛情嗎?影片沒有明說,他們的未來是否會充滿波折,這個倒不用指示了,它是顯而易見的。但不需要只為他們擔心。儘管金錢決定人的物質生活精不精緻,但人性中的愛和善決定人活得快不快樂。他們缺乏在城市裡生存的能力,但也有城市中大多數的人都沒有的東西,那就是長期退居荒島中長成的堅韌與單純。

他們在一起,就是一片新的陸地,有比以前更大的力量,能對抗更強的暴風雨。

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是眾多的,但《金氏漂流記》永遠是特別的,它有殘忍的部分,也有美好的東西。它在嘲笑個體的愚蠢時也讚美他們的真誠,它在諷刺社會的冷漠時又認可它的規則與制度。故事沒有給出完美的生存手冊,就像它沒有給出明確的結局一樣。

但生命中又有什麼是既定的呢?金先生會改變,金小姐也會突破,像陸地會分裂成孤島,孤島也會連成陸地。

相關焦點

  • 非正常人類生存手冊《金氏漂流記》喜劇?悲劇?其實都一樣
    2009年,韓國電影《金氏漂流記》上映,聽名字很像「魯賓遜漂流記」,其實電影取走了「荒島求生」的概念,但不是在荒無人煙的荒島上,而是在城市周圍的荒島上……《金氏漂流記》因其題材的獨特和情節設定的巧妙,贏得了口碑和票房的雙豐收。
  • 《金氏漂流記》:走出人生孤島的背後,是希望和愛的喚醒
    前言看了一陣子日本影片,突然想看韓國電影,無意中刷到這部《金氏漂流記》,沒想到能帶來意外的驚喜。影片講述了男主金先生人到中年面臨著失業、破產、債臺高築,妻子也離他而去,遇到這樣的變故,金先生對於人生是徹底的失望了,最終他選擇自殺。他爬上了漢江大橋,跳了下去。
  • 《金氏漂流記》:從三個角度解讀孤島求生背後的掙扎、自省及啟發
    @青簡爭行《金氏漂流記》是2009年上映的一部韓國影片,豆瓣評分8.3分,曾獲得韓國第30屆青龍獎和第46屆百想藝術大賞的最佳劇本獎提名。雖然影片的宣傳海報是一部喜劇愛情片,但我更覺得它是一部心靈治癒片。
  • 與《魯濱遜漂流記》相比,這部韓國「漂流」電影更撩人
    單純做一個以動物為主角的《魯濱遜漂流記》,並未打動廣大影迷的興趣。某影評媒體稱:「《魯濱遜漂流記》這部電影誠意滿滿,在尊重原著經典的同時又不乏創新,將魯濱遜賦予了全新的定義,人物造型與性格刻畫亦是鮮萌可愛,極具喜感。
  • 《金氏漂流記》韓國小夥意外流落荒島,從此過上不一樣的人生
    以前有一直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如果自己出去遊玩的時候不小心流落荒島,會是怎樣的一種生活體驗?你看過太多的荒島求生題材的短片,告訴我們如何在荒島才能生存下來。認為自己學習好這些荒島求生的技能就能夠撐到有人來救自己的那一天。
  • 《金氏漂流記》:大叔流落至荒島,一碗炸醬麵成了他唯一的希望
    於是隨著「噗通」一聲,在沒有人注意到的角落裡大叔跳河自殺了,在這座大橋的不遠處,依然是川流不息的車輛和來往的人群,根本沒有任何人稍微的留意一下橋上的大叔,似乎他的生死就像空氣,對這個世界、對這個世界上的人來說如若一縷空氣。當水流擊打到沙灘上面、陽光在金黃色的沙粒堆中曜曜的反射光線時,大叔忽然睜開了眼睛,他發現自己沒死,他竟然隨著河流飄落到一處荒島。「唉,真不順,想死都死不了。」
  • 魯濱遜漂流記的主人公是誰 魯濱遜漂流記的主人公
    《魯濱遜漂流記》的主人公是魯賓遜·克魯索。魯濱遜在一次航行中船隻失事,流落荒島28年時間;在這期間,魯濱遜在荒島上建設家園,過著完全與世隔絕的生活;後來魯濱遜設法救出當地土著居民 "星期五",兩人成為生死之交;二十八年後,魯濱遜和"星期五"搭乘船重返英國。
  • 靈魂漂流記——你沒讀懂的《魯濱遜漂流記》
    不關注靈魂的閱讀者都喜歡在故事中獵奇,看的時候精彩入勝,看完了,就完了,過段時間,故事也就忘了,又被另外的新奇故事取代了。當年的我就是一個這樣的閱讀者。那時我覺得《魯濱遜漂流記》是一本雖新奇卻膚淺的獵奇故事書,對當時那個正在尋求人生意義的年輕的我來說,這本書沒有多大的思想價值。但為什麼這樣一本書列在英國小說的經典之列,我甚為困惑。
  • 吃一碗長達5個月的炸醬麵,跟金氏一起漂流
    韓國電影《金氏漂流記》),用喜劇的方式講述一個身欠巨債,沒有勇氣活下去的男人,陰差陽錯漂流至漢江中心的荒島上,被最微小的希望鼓舞著
  • 韓國版的魯濱遜漂流記,不懂韓文也笑得肚子痛
    靖譯影院 2019  第一期   007進一家影院,看百萬電影您的肯定就是浪子最大的動力有部小說《魯濱遜漂流記
  • 《魯濱遜漂流記》的真實版本
    🎨《丹尼爾·笛福肖像》1719 年 4 月 25 日他的長篇小說《魯濱遜漂流記
  • 船長漂流記中文版下載 船長漂流記raft中文版購買
    船長漂流記是一款由外國廠商製作的海洋生存冒險遊戲,相信很多玩家還不知道這款遊戲的中文版在哪裡下載購買。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下。
  • 豆瓣8.3分,成年人的都市童話,原來生活真的可以把人逼成這樣?
    魅野說影視|文今天,魅野想給各位讀者介紹一部韓國經典電影《金氏漂流記》。《金氏漂流記》的故事很有意思,主角金盛瑾丟了工作,等同破產,老婆也跑了在江心小島裡,金盛瑾頑強地利用各種廢棄資源生活著,最終感動了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一個宅女金小姐。兩個人最終幸福地走到了一起。《金氏漂流記》其實有許多值得討論的元素,比如環保、比如生存的意義等等,不過魅野今天想討論金盛瑾與金小姐為什麼會如此悲慘,悲慘到他們都愛上了彼此。
  • 《魯濱遜漂流記》讀書分享
    記得剛懂事那陣子,我讀了一本名叫《魯濱遜漂流記》的書。「魯濱遜」這個富有傳奇色彩的名字,就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中,他從小就幻想著能雲遊四海,在一次航海中,風浪把他捲入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在如此困境下,他以超強的毅力在孤島上勞作生息,開拓荒地,生存了整整二十八年!這讓我明白很多,遇到困難哭沒有用,只有堅強地面對,才能戰勝困難,遇到事情不能慌張,要沉著冷靜。
  • 初中語文名著匯總|《魯賓遜漂流記》
    《 魯賓遜漂流記》   Part 1   主要內容   作者概況   丹尼爾?笛福(1660—1731)被譽為「英國和歐洲的小說之父」,他的作品《魯濱孫漂流記》對英國和歐洲小說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 電影賞析:《魯濱孫漂流記》
    電影《魯濱孫漂流記》《魯濱孫漂流記》內容梗概主人公魯濱孫,是個資產階級出身的青年,他不喜歡安逸平庸的家庭生活,不顧家人勸阻,幾次外出經商冒險。一次前往非洲販賣黑人,途徑南美洲海岸船觸礁遇難,水手船客全部淹死,只有他一人倖存。他爬上一個荒蕪人煙的孤島,從此開始了長達28年的孤島生活。
  •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真是太勵志了~
    最近,我讀了英國作家笛福的作品《魯濱遜漂流記》,讓我受益匪淺。《魯濱遜漂流記》主要講述了一個人徵服自然並拯救自己的故事。《魯濱遜漂流記》航行時,船在南美洲的一個荒島附近的巖石上,船壞了,所有的水手和乘客都淹死了,只有魯濱遜倖免於難。海浪把他卷到了岸上,克魯索開始了他28年的冒險。
  • 國外名著《魯濱遜漂流記》,一部人類文明發展史
    《魯濱遜漂流記》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部世界名著。它是18世紀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所著的一部長篇小說,作為一本冒險遊歷小說,描述了主人公魯濱遜·克魯索一次次的歷險經歷,一經發行便風靡全球。18世紀英國著名詩人和評論家科爾律治曾認為:「《魯濱遜漂流記》體現了人類的普遍性。」
  • 《魯濱遜漂流記》在逆境中生存
    《魯濱遜漂流記》是改編自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的同名小說,喬治米勒執導,皮爾斯·布魯斯南、波利·沃克等主演的劇情片。經典電影不僅是因為其中人物的表演真實而富有情感,以及劇情精彩,才被當作是經典的,更多的是這些經典的電影中表現出來的人性讓人久久難以忘懷。
  • 自由意志下的魯濱遜精神——讀笛福《魯濱遜漂流記》
    《魯濱遜漂流記》作為笛福的重要代表作品,是現實主義小說的典範,在小說發展史上有著無可取代的地位。憑藉《魯濱遜漂流記》裡詮釋的魯濱遜式精神,笛福顫慄了西方文學界。伍爾夫曾對《魯濱遜漂流記》發表過這樣的評論:「這本書的偉大名聲,給它的作者帶來了某種不公正的待遇,在它給了他(笛福)一種無名的榮譽的同時,它也掩蓋了這樣一個事實:他又是一些其他作品的作者。」《魯濱遜漂流記》作為笛福留給文學界的重要代表作品,其影響可謂是持久且深遠的。後世學者們就魯濱遜式精神不斷地進行探討,指出笛福通過《魯濱遜漂流記》闡明了個體的自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