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
大意是:「知道事物的本質,一句話就可以講明白了;而不知道事物的本質,囉囉嗦嗦講了很多也講不明白,貽害無窮」。英語學習也是如此!
今天我們就用最簡潔的語言來揭示出英語 It is 句型背後的思維密碼。
談到 It is 句型,那麼先問自己:「到底什麼是It is 句型? It 在這裡到底是什麼意思? It 到底是起了一個什麼作用?」
很多同學會回答:「 It is 句型是英語強調句中的一種,有如下幾種形式」:
It is + 被強調部分 + that ...
It is/was said ( reported…)+that ...
It is impossible / necessary/ strange + that ....
......
等等
還有很多同學會回答說:「it 本身是沒有意思的,it 在這裡是形式主語」等等等。
以上回答似乎有道理,但是總覺得不盡人意,為什麼英語會和我們中文如此不同呢?
其實人類的思維是差不多的,中文和英語思維也是差不多的,只是思維的角度略有區別,表達的形式稍有不同,這就體現出英語和中文各自的「特色」來了。
而 It is 句型就是英語特有的表達特色。
我們先來看一個例句:
你在敲門,門裡的人問:「是誰」? 你回答:「是我」。
是誰? Who is it?是我? It is me.
請仔細觀察上面對話中的中文和英語表達形式。
你發現英文的表達比中文多了一個「主語」it,那麼英文為什麼不能如下這樣說呢?
是誰? is who?是我? is me.
就是文章標題所說的「英語的強迫症」體現所在。
原來英語有一個毛病,就是一個正常的句子一定要有一套基本的「主語「+」謂語」結構。
英語是一個守法公民,一定要遵守這個規則。
所以針對上面的句子,英語想方設法要滿足「一個句子一套「主語「+」謂語」」的要求,於是就祭出了 「it」神器。
這就是「it is 句型的真正思維秘密」。
看到此處,你也許恍然大悟。什麼? 竟然如此簡單?
是的,就是如此簡單!
It 並無其它「意義」,其就是為這類缺少「主語」的句子,充當主語。
英語的It is 句型還涉及到英語的另外一種表達特色,就是「重要的靠前」,也就是英語的「先重後輕」思維。
這一點,想必大家沒有意見。
好了,下面可以看例句了:
It is I who raised the question.
是我——提出這個問題的。
It is important to listen to the other person.
是很重要——傾聽別人的聲音。(如果老外一個詞一個詞往外蹦)
It is said you can see it from the space.
據說——你能從太空看到它。
It is pity to give up now.
很遺憾——現在放棄。(如果老外一個詞一個詞往外蹦)
It takes an hour to get to the railway station.
需要小時——到火車站。 (如果老外一個詞一個詞往外蹦)
It was in 2000 that I lost touch with her.
在2000年——我同她失去聯繫的。
It happened that I saw him on my way home.
碰巧——我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他。
—— 破折線前面的內容,都是說話者重點強調的。
好了,現在你是否真正掌握了 It is 句型了呢?
下一篇文章預告:英語是一個強迫症患者 —— 解密 There be 句型的思維密碼
本文作者謝瑞,著有《英語思維:解密英語語法的原理》一書和《英語思維:十課建立完美語法體系》系列視頻課程,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