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只失去了一個地方,為何就導致整個國家被威脅160年?

2020-12-20 子曰小娘子

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篡後周建立宋朝,五代就此結束。無論是什麼亂世,只要是有點本事的人,都希望能夠稱王稱霸。而五代十國的時候有一個叫作石敬瑭的人背叛了後唐,後唐主派兵攻打石敬瑭,石敬瑭見兵臨城下,自己又力量不足,石敬瑭就計劃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求救,並向其許諾:割讓幽雲十六州給契丹,每年進貢大批財物,以兒國自稱。

於是「兒皇帝」這個稱呼就這麼來了。石敬瑭稱帝後,很守「信用」,割幽雲十六州給契丹,承諾每年給契丹布帛30萬匹。幽雲十六州乃北部天然屏障,至此中原完全暴露在契丹鐵蹄之下,也讓石敬瑭從此背負上了割讓燕雲十六州漢奸的臭名,因而遺臭萬年。

石敬瑭為了確保契丹的全力支持,既尊耶律德光為父,又割讓燕雲十六州,石敬瑭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換來了後晉的建立。而燕雲十六州,又稱幽薊十六州、幽雲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以及河北北部地區、山西北部地區。若是燕雲十六州丟失之後,中原的屏障就沒有了,契丹大軍可以隨時進出中原。

所以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在地理位置上已經十分清楚了。宋和遼拉鋸了那麼久,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人家是進退自由,宋朝就很被動,而且,東京(開封)離得又很近,只要有一點風吹草動,就得匆忙應戰。可以說,燕雲十六州的戰略意義,使得中原的北宋政權感受威脅持續長達160多年。

當時趙匡胤繼位之後,先收復了南方,趙匡胤自己也明白燕雲十六州的意義,所以他打算徐徐圖之。但是趙匡胤去世的有點早,還沒有等他來得及統一南北,就去世了。所以趙匡胤去世之後,這一統一重任就落到了他的弟弟趙光義的身上。

趙光義自然是明白燕雲十六州有多重要,所以他於979年第一次北伐,不過沒有成功。這次北伐應是策略上的失誤,宋軍先攻打的是北漢。而該政權和遼有盟約,遼當時也有派兵增援,不過,被宋軍打敗了,北漢很快就投降宋。宋軍接著一路北上,當時,趙光義的想法是乘勝追擊,但是,宋軍剛剛結束和北漢的戰爭,軍隊十分疲乏。

如果繼續作戰等於是疲勞作戰,而對於遼來說,就是「以逸待勞」,單從這軍隊的作戰狀態上看,宋軍就明顯下風。而且,趙光義顯然還不明白賞罰分明的重要性,打了那麼久的仗,對士兵卻沒有一點犒賞,時間久了誰還願意跟著你做事?

所以,在幾乎沒有人支持的情況下,趙光義一個人帶兵跑到了幽州城下。而這次自然是敗了,趙光義還給人家射傷了。只不過,趙光義沒有氣餒,六年後,趙光義養精蓄銳之後捲土重來,期間,遼國內部也發生不少事情,遼景宗過世,蕭太后實控朝政。不過,這次宋軍卻錯估了形勢,以為人家是「孤兒寡母」,其實蕭太后很懂政治,在她管理下,遼國上上下下秩序井然,發展一點沒受影響。

這次,宋軍依然沒打過人家,不過,依舊沒有接受教訓。所以從979年一直到1004年,宋遼之間就這麼僵持著,這個後果就是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後來,兩國只好握手言和,這才給大宋騰出了空間和時間發展國內經濟。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相關焦點

  • 宋朝為何會毀在文官手裡,導致宋朝積貧積弱300年?
    以發運司為例,這個部門的主要責任之一是根據實時供需情況,將某地的東西運到另一個地方去。但問題在於,發運司只是一個執行機關,它並沒有權力決定要運什麼、不運什麼,有權利決定這些的是三司使。
  • 為何宋朝被這麼多人所瞧不起?宋朝經歷了什麼?能中學到了哪些?
    一、為何會有這種狀況?1. 政治環境。宋朝的軍事實力並不是特別強,那就更不別用說去擴張自己國家的領土了,其實這和軍事實力是沒有特別大的關係的,都是當時政治環境使然。我們都知道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他的皇帝位子是怎麼得來的,一場兵變,就讓自己黃袍加身了。趙匡胤心裡明鏡,如果武將權力過大,必然威脅到自己,一場「杯酒釋兵權」徹底開啟了宋朝武將的沒落。
  • 宋朝領土,不到唐朝三分之一,為何維持了170萬軍隊?
    但是,宋朝軍隊的總數卻是唐朝軍隊的3倍以上。唐朝的正規軍只有50多萬,宋朝的禁軍和廂軍,總計擁有170多萬。那麼,宋朝為何要維持這麼龐大的軍隊,這對宋朝有什麼影響呢?今天,我們就聊聊宋朝冗官冗兵的問題。
  • 宋朝時期為何大量經略南方,只因為北方安全感太低
    宋朝是一個沒有統一當時中國的朝代,想必這個觀點,大家也不會感到新奇了,因為事實其實也就是如此,那個時候,國家因為少數民族,而屢次受難,當然這個和歷史也有關係,確切的說的,再唐朝時期,當時政府喜歡用番將,也在一定程度上釀成了五代時期的一些局面,比如說後周,那其實也是異族和漢族共同建立的王朝。
  • 宋明兩朝都產生了「新儒學」,為何宋朝壓制人性,明朝卻解放人性
    那麼,宋明兩朝同樣都誕生了"新儒學",為何宋朝壓制人性,明朝卻解放人性? 宋朝的建立是大名鼎鼎的黃袍加身,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典型的武將兵變雖然後來依靠著武力逐漸統一,建立宋朝。但是,"陳橋兵變"中的"兵變"二字,就意味著趙宋的建國名不正言不順,在這樣的背景下,對於人的思想控制就變得非常的重要,因為宋朝的統治者也不想本朝再出現一個趙匡胤。
  • 宋朝超常繁榮卻換來慘敗!富幾代前赴後繼拍腦袋損壞了國家根基!
    在宋朝飽暖思淫慾有很明顯的普遍性!當年宋徽宗私下出宮狂追京都名妓李思思便是不可理解的常態,但卻是上行下效讓整個宋朝都瀰漫在這樣暖風輕歌曼舞不休的奢靡生活中。 當時的宋朝書畫發展到中國歷史上一個極高的巔峰,其中宋徽宗的書法瘦金體和畫更是被後人追捧。或者一個人的時間終究是有限,都花心思去研究書畫了,治國自然就耽誤了!
  • 走馬承受公事:皇帝監察地方的重要棋子,為何最終被拋棄?
    在宋朝獨具特色的監察體制中,走馬承受公事是最具特色的一個,這個職務在宋朝之前沒有,宋朝之後也沒有,它擁有一個奇葩的名字,僅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卻是宋朝監察體系中極為重要的一環,也是皇帝駕馭臣下的重要棋子,曾為維護趙宋王朝的統治發揮過積極作用,最終卻因過多弊病而被拋棄,也反映出整個宋朝監察體系的局限性。
  • 「文景之治」在宋朝的巧妙運用:一段跨越千年的政治智慧
    宋朝時期的很多皇帝都曾被群臣以漢文帝早立太子國家得以長久存在的例子進行勸諫而早日確立了皇室繼承人。比如在仁宗一朝,歐陽修以「漢文帝早立皇儲,奠文景之治。唐明宗遲遲不立皇儲,導致唐朝衰敗」的例子來勸諫宋仁宗早立皇儲,維繫江山永固。
  • 在高喊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封建社會,宋朝婦女為何流行再嫁風?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可以說是現代人對古代婦女的普遍影像,一個女子什麼都可以丟,但就是不能丟了貞潔,更不存在二嫁的說法,但實際上,北宋時期不管是國家高層還是下層的老百姓,對於婦女喪夫或與丈夫和離後選擇二嫁的做法都是比較包容的態度。
  • 「發達國家」宋朝為何總被四鄰欺壓
    公元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大宋,至1279年宋恭帝於臨安投降元朝,大宋國祚共歷319年,終宋之世,四鄰相繼侵入,風聲鶴唳,邊關危機重重,強敵壓境下的國家生存危機始終揮之不去。宋朝建國之初,契丹人的遼國已經興起44年,佔據北方燕雲十六州,不時南侵。宋太宗徵遼失利,宋真宗籤訂《檀淵之盟》,與遼國稱兄道弟,花錢買和平。
  • 大宋朝軍事幾何?
    「更戍法」將士常加以易置調換,使得將不識兵,兵不知將,藉以防範士兵和將領發生深厚關係,徹底消除唐末五代軍事將領以武力稱雄一方,威脅朝廷的隱患。但是,這就造成了主將因不熟悉所率各部的特性和戰鬥力,對屬下亦無威嚴可信,從而影響作戰效果無法防禦外敵的侵擾。1041年,在對西夏的好水川之戰時,戰前任福突然被調到涇原擔任主將。
  • 宋朝古錢也是文物,但是為何還不如廢紙值錢
    其實當時我也很迷,為何古老歷史的宋錢還不如廢紙呢,去查了一下,確實有些宋朝的價值只有0.5元起,沒看錯這是幾百年古董的價格,但是宋朝也是幾百年的歷史了,並且不是越老越值錢嗎,宋朝如果不值錢,難道清朝的就更值錢。
  • 對話宋史名家、《細說宋朝》著作人虞雲國,告訴你一個《清平樂...
    為何會出現這樣一個「黃金時代」,真實的宋朝是怎樣的?近日,宋史名家虞雲國攜新作雲直播,帶網友穿越「宋朝」,記者對他進行了專訪。宋仁宗時期是人才輩出、群星璀璨的黃金時代記者:《清平樂》中晏殊、歐陽修、範仲淹、蘇軾紛紛出現,宋仁宗時期為何會「君子滿朝」?虞雲國:宋仁宗在位堪稱宋朝歷史上人才輩出、群星璀璨的黃金時代。
  • 但真實的宋朝你了解多少?
    北宋的人均GDP達2280美元 唐朝最高年鑄幣量為唐玄宗時的32萬7千貫。宋朝最高年鑄幣量為宋神宗時銅幣506萬貫,鐵幣為88萬貫。兩者相差近20倍,這還不包括宋朝政府發行流通的紙幣,還有大量的黃金、白銀流入商品領域。一年既如此,幾十上百年的積累,宋朝比唐朝的經濟總量強過千倍。
  • 宋朝那些事兒:重文輕武,一項影響了宋朝320年的國策
    ——《沁園春·雪》上回談及陳橋兵變,趙匡胤建立宋朝。這回我們就來談談趙匡胤為宋朝定下的第一條基本國策——重文輕武。自五代十國走過來的趙匡胤,深知一個道理:武將只能管兵,絕對不能之幹政。遙想漢末群雄割據、唐末藩鎮自立、五代十國各種爭奪,試問導致禍亂的原因是什麼?
  • 雍熙北伐始末:宋朝做了精心準備為何還慘遭失敗?
    文/小熊貓自從北宋建立以來,一直受到北方遼與西夏的武力威脅。其中遼對宋的威脅最大,為此宋太宗在位期間多次發動北伐,希望能夠解決北方的禍患。但是隨著高粱河之戰的失敗,宋朝實力受損,但是宋太宗很不甘心,下定決心還要北伐燕雲,用武力收復燕雲十六州。
  • 《中國歷代政治的得失》錢穆:宋朝兵制是歷史上最壞的制度!
    精銳部隊也就慢慢的成為了老弱殘兵,所以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這些老弱殘兵要去幹什麼,打不了仗的兵,只能去幹一些雜活。而且當時當兵的人,都要在臉上刺字,以防逃跑。這種只在軍中做雜活的軍隊,在漢代稱作更役,唐朝稱作庸。因為先前混亂的兵役制度,所以等到了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時,這個問題已經很難解決了。
  • 漢武帝的雄才大略為漢朝清除了直接威脅和潛在的威脅
    漢武帝是中華民族的歷史上除了秦始皇之外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大漢王朝在漢武帝之前一直面臨北部匈奴的威脅,而大多都是採取的和親的做法!但是這種和親的做法只能保持一時的平安,而不能確保漢朝長久的安全!匈奴這個威脅最後被漢武帝徹底清除,逃亡到了歐洲!漢武帝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最好象徵!在對待外部威脅的時候給糖吃,說一些好聽的話,送點金銀財寶,送個女人去和親這些都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根本的問題是需要強大的力量去反擊,需要徹底的決心去實踐!一個偉大的朝代,都會被歷史所記住!漢朝在漢武帝時期展現出了中華的國威,為中華民族更加強大奠了基礎!
  • 宋朝軍隊越來越差勁,看看士兵的來源就一目了然
    中國古代兵制的演變是一個徵兵制和募兵制相互交替出現的過程,其變化的原因是各朝代經濟制度的變化,漆俠先生認為「中國封建時代的兵制,是隨著它的基礎——封建經濟制度的變革而變革的」。宋朝之前,自夏商周起至唐朝中期在建立之初,實行了諸多形式的徵兵制,他們多為國家向農民分配固定的一塊土地,農民以人頭標準向國家繳納賦稅並定時服兵役、勞役。
  • 來自宋朝人的靈魂拷問:今天你戴花了嗎?
    簪花背後所顯示的享受之意,恐怕將武將的鬥志磨滅的乾乾靜靜了,又何談對趙宋王朝產生威脅。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宋朝官員貪汙腐敗如此嚴重,因為在朝廷上下都充斥著享受之風。三、花開花落,不是花的一生,而是帝國的一生宋朝簪花風氣形成的背後有諸多不好的因素存在,人人只知享受,由花開花落感慨自己的一生,卻不知帝國的毀滅亦在瞬息之間。人人簪花進行攀比,奢靡之風盛行,嚴重損耗民力,為後來農民起義的爆發埋下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