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的雄才大略為漢朝清除了直接威脅和潛在的威脅

2020-12-22 商兔

漢武帝是中華民族的歷史上除了秦始皇之外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

大漢王朝在漢武帝之前一直面臨北部匈奴的威脅,而大多都是採取的和親的做法!但是這種和親的做法只能保持一時的平安,而不能確保漢朝長久的安全!漢武帝登基之後不再採用和親的方式,對於匈奴這個危險,採取主動出擊的方式!任用人才不拘一格,衛青霍去病就是最好的說明!衛青霍去病也是不負眾望,在對匈奴的作戰中,百戰百勝,讓匈奴望風而逃!匈奴這個威脅最後被漢武帝徹底清除,逃亡到了歐洲!漢武帝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最好象徵!

在對待外部威脅的時候給糖吃,說一些好聽的話,送點金銀財寶,送個女人去和親這些都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根本的問題是需要強大的力量去反擊,需要徹底的決心去實踐!一個偉大的朝代,都會被歷史所記住!漢朝在漢武帝時期展現出了中華的國威,為中華民族更加強大奠了基礎!我們的漢族,都是漢武帝打出的國威而被後代命名的!

兩漢八百年說明了一個問題,偉大的國家不是靠忍讓換來的,偉大的國家不是靠溫柔換來的!偉大的國家不是靠妥協換來的!一個偉大的國家是靠自身的實力換來的,一個偉大的國家自身的決心換來的,一個偉大的國家是靠自身的狼性換來的!兩宋三百一十九年儘管經濟是非常的發達,但是這三百一十九年我認為是妥協的三百一十九年,是恥辱的三百一十九年,是給中華民族造成潛在威脅的三百一十九年!

宋朝所有的皇帝都沒有大的志向,沒有完成國家的徹底統一,一味地妥協於忍讓,經濟發展好了有什麼用!最後還不是成為了別人的嫁衣!宋朝所有皇帝的不作為,造成了中華民族直接的巨大威脅!歷史可以證明只發展經濟,不重視軍事,發展的成果早晚都是別人的!我們的民族性格,我們的民族精神,只能也可以漢朝,不能學習宋朝!

中華民族要想得到別人的徹底尊重,不是只給別人給糖吃,給錢花,給肉吃,給巨大的好處!我們要展示自己的實力,要讓威脅感受到自己的實力!要徹底消除掉直接的威脅,更要徹底消除掉潛在的這些!所有的威脅全部消除掉,我們這個國家才能更讓別人尊重!我們這個民族才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我們的機會才能無限大,我們的民族精神才能更加的堅定!

漢武帝的雄才大略在那個時代為中華民族的的生存安全起到了直接的作用!把北部邊疆的威脅徹底的清除,這是一個重要人物的決心經過實踐產生的安全希望!安全和空間不是靠妥協換來的,安全和空間是靠實力的展示,安全和空間是靠決心的實踐換來的!漢武帝他身上的自信,他身上的勇敢,他身上的睿智,都是我們應該學習和在這個時代所運用的!

相關焦點

  • 漢武帝走了秦始皇的老路,為何漢朝沒有土崩瓦解?
    趙翼評論說:「仰思漢武帝之雄才大略,正在武功!」可謂實至名歸。 在軍事上秦始皇和漢武帝比較相似,秦始皇「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裡」。所以無論秦朝還是漢朝,對匈奴的對戰從未停歇,以戰止戰,崇尚武力。
  • 漢武帝為何要處死太子劉據,逼死摯愛的皇后衛子夫?
    不得不說的是,漢朝從建立之初,就已經註定其不平凡的歷史。在漢朝的皇帝當中,從漢高祖爭奪天下,到後來的漢武帝的勵精圖治。整個漢朝的輝煌也就集中在了漢武帝的身上,是非功過在劉徹的身上都有所體現。尤其是在劉徹當政時期,掃清了危害整個大漢朝廷的匈奴勢力。同時在全國的政治和文化層面,不管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還是實行推恩令來削弱諸侯的勢力,都產生了對後世極大的影響。
  • 漢武帝:16登基,屢遭挫折,為何最終成就大漢輝煌?背後有怎樣歷程
    撰文|趙立波 題記:漢武帝劉徹是我國古代一位非常傑出的重要歷史人物,在位長達五十四年,佔西漢統治時間的四分之一。「漢武帝的雄才大略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成為世界文明無可爭議的中心,而漢武帝的時代,也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偉大時代之一。」
  • 他才是漢朝能力最強的皇帝,比漢武帝更厲害,只可惜大家把他忘了
    漢朝分成西漢、東漢。如果要在漢朝找一個皇帝作為「千古一帝」代言人,想必許多人第一反應都是漢武帝。漢武帝以「雄才偉略」著稱,但實際上,漢朝另有一個在許多方面比漢武帝更厲害的皇帝,此人智商奇高、能力過人,在位時將漢朝國力推向了巔峰,只可惜後世幾乎不提起他,好像把他忘了。
  • 大略造句和解釋_大略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毛澤東《論持久戰》:「然而不管怎樣的戰爭情況和戰爭行動,知其大略,知其要點,是可能的。」]遠大的謀略。[雄才大略。]大略參考例句:1、一個人的年齡常可從他臉上的皺紋大略得知。2、做為一個領袖人物,當然要有雄才大略。3、唐太宗具雄才大略,開創出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
  • 西漢七代都是明君,一個時代的雄才,這7位皇帝,你認識哪些
    其中歷來被人們所稱道的千古明君就有漢高祖劉邦、漢惠帝劉盈、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漢昭帝劉弗陵和漢宣帝劉洵。他們在西漢歷史上乃至在我國古代歷史上都是光耀千古的人物。其是非與功過,任人評說,但其在統治時期的作為確實是可以稱得上一代明君的。
  • 漢武帝臨死前,無力的眼睛看了一下鉤弋夫人,悲嘆道:太美了,賜死吧
    她們看似比平民百姓更加高貴,但是要面對的危險和寂寥,也比其他人多很多。 很多人都說她有福氣,但是在漢武帝臨死之前,卻說她太漂亮了,於是下命令殺死這位夫人。她的生死榮辱好似就在一瞬間,倏忽而過。 奇女子鉤弋夫人,入宮後備受漢武帝寵愛 漢武帝的一生充滿了傳奇,他雄才大略,平定四方,給大漢王朝成就了一個鼎盛時代。
  • 漢武帝滅亡大宛只為汗血寶馬?錯!恰好證明劉徹不愧為千古一帝!
    以三國時期為例,曹操有絕影馬,劉備有的盧馬,甚至三國演義中有太多故事都是為了爭奪貂蟬這一美女和赤兔這一名馬而展開的。而這些馬雖然有名,但是以個體而得名,但是有一種馬,卻至今成為國人心中最頂級的馬匹,這就是——汗血寶馬。
  • 漢武帝為何十分寵幸這位普通女子?這都來源於她哥哥的這首佳人歌
    漢武帝劉徹在位五十餘年,豐功偉績不可勝數。他以雄才大略勵精圖治,派兵主動出擊掃清邊患,徹底徵服不可一世的匈奴,開創漢朝盛世之基,深刻改變了中國歷史進程。漢朝之所以如此偉大,成為中華民族的代稱,漢武帝功莫大焉,他的深遠影響力,令千百年來的後世皇帝難以企及。
  • 霍去病北擊匈奴後,曾為漢朝四座城市起名,名字沿用至今未改
    當時漢朝與西域在河西走廊曾發生過一場戰爭,而正是這場戰爭的勝利,才有了後面的貿易交流。 而這場戰爭的勝利,得多虧了一位戰場之上的戰神,他就是霍去病。有霍去病駐守邊疆,才有漢朝的安穩,使得敵人不敢進犯。霍去病為漢朝立下大功,別以為霍去病只是一個莽夫,他也有文思智謀。比如他曾經為四城市起名,並沿用至今。
  • 漢朝設立御史臺和刺史,建立嚴密的監察系統
    秦朝實行郡縣制,郡縣長官由皇帝直接任命,極大增強了中央的權力。到了漢朝,並未完全承秦制,而是將周朝的分封制和秦朝的郡縣制結合起來,實行郡國並行制,這也就將周朝分封產生的諸侯獨大等問題繼承了下來,而且還出現了地方諸侯和地方官員相互勾結等現象。為了彌補這一缺陷,漢朝極大地發展和完善了官員的監察制度,在中央,設立了專門監察機構御史臺,在地方設置刺史監察地方的官員和諸侯。
  • 漢朝的徵伐,引發中亞動蕩,世界格局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在公元前兩個世紀期間,漢室從與秦、楚的戰爭中脫穎而出,這個新崛起的王朝作出了和平與和諧的承諾,但隨著漢朝的戰略從防禦轉向進攻,他們的權勢與版圖也不斷增長,深刻地影響了當時的世界格局。漢朝對外政策的轉變漢帝國從建國開始,就受外敵屢屢入侵中原的問題所困擾。初期幾位皇帝試圖和平地化解外邦威脅,以便他們專注於國內的事務。
  • 漢武帝劉徹作為上位者,為什麼會產生了「弱者文化」思想?
    之後武帝寵臣江充奉命查巫蠱案,用酷刑和栽贓方式讓數萬人因此而死。而且江充與太子劉據相處的不是很愉快,江充於是趁機陷害太子劉據,太子恐懼,起兵誅殺江充,後遭武帝鎮壓兵敗,皇后衛子夫和太子劉據相繼自殺。最終衛氏在漢朝中的權利基本上被清理乾淨。
  • 漢人稱為漢人不是因為漢武帝,別再被電視劇《漢武大帝》誤導了!
    今天有多少人無知的認為:漢人稱為漢人,是因為漢武帝攻打匈奴,打出了漢帝國的威名,所以漢人才稱為漢人。這種歷史知識的常識性錯誤竟然成為某些人掛在嘴邊的口號,比如有人說:「漢武帝被歷代都公認為雄才大略,他讓全世界知道華夏民族叫漢族,用漢字有漢文明。」漢朝人在當時被西域外族稱為「秦人」而不是「漢人」。
  • 漢武帝為什麼臨死也不放過鉤弋夫人?原因這麼荒謬
    (圖)電視劇《大漢賢后衛子夫》中的漢武帝,林峰(飾)漢武帝劉徹,西漢第七位皇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也是很多影視劇的主人公。漢武帝的人生過得太順了,順利的讓人嫉妒。就像一個職業賭徒,進了賭場就一直在贏錢,從來沒輸過。然而,贏了錢都是要輸的;出來混,都是要還的。而且賭徒一輸,就能輸到你懷疑人生。漢武帝晚年發生了巫蠱之禍,鍾愛的皇后(衛子夫)和太子(劉據)慘遭橫死,此事使漢武帝大受打擊,他那開了掛的傳奇生涯終於告一段落。巫蠱之禍時的漢武帝已經進入暮年,體弱多病。
  • 漢承秦制:漢朝從秦朝繼承了什麼?
    漢朝能長治久安,究竟從秦朝繼承了什麼?秦統一後,建立了一套以丞相為核心的中央官僚體制,主要職官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長,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務。西漢建立後的中央官僚體系基本承襲秦制,雖略有所改,但在漢武帝以前基本上沒有突破秦的模式,因而有了「漢承秦制」之說。只是在漢武帝時,中央官制出現了內朝與外朝的劃分,皇權進一步集中。
  • 漢朝「無為而治」成就文景之治,為何漢武帝「逆反」先祖,獨尊儒術?
    但也有一些比較不好的現象,例如皇帝可以直接任用自己喜歡的官員,官員可以招募許多門生並且推薦他們為官等。3.漢武帝的文化方面狀況漢朝的領土比較大,所以有許多不同地方的文化,其中包括荊楚文化、齊魯文化、中原文化、關中文化、北方文化。
  • 文景之治和昭宣中興:漢朝歷史上,有著這些名不副實
    不過,漢景帝和其父親漢文帝存在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漢景帝十分喜歡折騰。並且,在漢景帝的折騰之下,漢朝發生了很多悲劇。漢景帝在位時期,諸侯國問題成為了漢朝十分嚴峻的社會問題。當然這個社會問題確實有必要解決。不過,對於諸侯國問題的解決,其實最好的策略,漢景帝的兒子漢武帝給出了答案:那就是奉行推恩令。這個政策其實可以兵不血刃地解決諸侯國問題。
  • 如果漢武帝的兒子劉據當上皇帝,漢朝會怎樣
    公元前122年,劉據被立為太子,到公元前91年的巫蠱之禍,共在太子位29年。而漢武帝也由雄姿英發的壯年熬到兩鬢如霜的暮年。所以巫蠱之禍前,漢朝百姓一致認為劉據能繼承大統,再加上良好的口碑,承負大業便是人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