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團指揮到底在比劃些什麼?|柴知道

2020-12-20 騰訊網

在《貓和老鼠》中,Tom 和 Jerry 在舞臺上追逐打鬧,Jerry 一度將 Tom「送出」了劇場,但樂團的演奏仍然正常進行。

樂團指揮究竟有什麼用?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指揮?

視頻版

看完這個視頻就知道了

信我,真的超級好看

圖文版

這是小約翰·施特勞斯《蝙蝠序曲》的樂譜,不同的樂器各有一版。

它們會匯總起來形成總譜,擺放在指揮面前。一個樂團少則三五十人,多則一兩百人。雖然樂手都有自己的樂譜,但他們對音樂強弱快慢理解都不一樣,任由樂手們肆意發揮,現場會慘不忍睹

所以必須要有一個人,來指導樂隊按照同一個標準演奏指揮就是統一標準的這個人。

指揮最基礎的工作是打拍子控制節奏

這是為了確立合適的速度,防止音樂越來越慢,或者衝得太快,累死樂手。

大部分指揮都是通過右手的指揮棒來打拍子。不同的節拍,揮舞指揮棒的方式有很大區別,這叫做指揮圖示。總的來說,一個小節的第一拍一定是向下,最後一拍一定是向上的。

當然,如果只是打拍子,那指揮早就被節拍器代替了。現代指揮家更重要的工作,是詮釋音樂

這要求指揮了解不同樂器的特點音域音色合奏時的聲音,仔細研究樂譜上每一個音符標記,甚至了解作曲家的人生經歷創作背景

不同指揮家的對作品的理解不同,對同一作品在速度強弱情感上的要求也截然不同。他們會有選擇性的展現或壓抑某些音樂要素,並且通過手勢傳遞給樂隊,完成演奏。

所以同一曲目的不同指揮版本,往往有很大的差異,這本質上是對原曲目的重新演繹

有些主意特別大的指揮家,甚至會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直接修改原譜。比如古斯塔夫·馬勒就曾直接修改了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編配方式。他說貝多芬如果有一支現代管弦樂隊,也會作出這樣的改編。

在這些時候,指揮的手勢所表達的含義就複雜得多,比如表達強弱變化控制演奏的力度、速度提示某些聲部準備進入等等,讓樂團演奏出來的音樂完全不同。

另外在實際演出的時候,指揮家們還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加上一些個性化動作,幅度也因人而異。

比如指揮家譚盾就曾發布過自己獨創的指揮手勢圖;理察·施特勞斯無論遇到多麼慷慨激昂的旋律,整個人看起來都非常淡定。

為了能在舞臺上瀟灑地揮舞指揮棒,指揮要讓樂團理解自己對樂譜的改編,以及獨創的手勢,反覆不斷地磨合排練

排練的過程十分艱苦。指揮要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解釋給上百位樂手聽,並通過手勢和指揮棒向他們發號施令,不斷糾正樂手的演奏錯誤,相互折磨,才能讓樂團的演奏天衣無縫。

實際上,一名指揮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樂隊排練上,是真正的「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如果哪位朋友一上手就能指揮龐大的樂團,那主要是因為這支曲子已經非常經典,樂手們早已經能「無人駕駛」,以及這位朋友擁有無可匹敵的鈔能力

當然,也可能是大家不忍戳破真相,配合他來完成一場默契的童話。

從音樂角度來說,指揮是整個樂團的靈魂人物,他決定了整場演出或者某個作品的獨特氣質

這也是在提到一支樂團時,會隆重介紹它的指揮的原因。

在音樂之外,指揮往往還是整個樂團的「大管家」。從安排排練和演出計劃,到與樂手籤合約爭取漲薪等權益,全是指揮的活。一名優秀的指揮可以通過自己的運作,讓一個籍籍無名的樂團一夜爆紅。

最後,在電影、動畫、遊戲原聲等一些特殊的音樂會上,指揮還需要承擔一些額外的工作:活躍氣氛

比如,讓「星球大戰」的主角達斯·維達親自指揮自己的 BGM《帝國進行曲》。

去下面留言,快。

相關焦點

  • 交響樂指揮的作用究竟是啥?是在瞎比劃嗎?
    他們難道真的如我們所想的那樣只是站在臺上瞎比劃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於指揮那些事~指揮是一支樂團的靈魂人物在樂團中擁有無可爭議的權威著名指揮家阿什肯納濟曾經這樣解釋指揮家的意義 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這地方都溫柔些,優雅些~同志們,嗨起來!再嗨一點!來了來了!收尾的氣勢要憋足!憋足了!(來!
  • 樂團指揮只是每天練習揮舞嗎?
    就像我學節拍的時候學過,三拍子就應該這麼打:四拍子應該這麼打:但是現實中,好像每個指揮都有自己的風格,我看他們指揮的動作,不能說是和上面的手勢不太一樣,只能說是毫不相關……他們有時候用指揮棒,有時候直接用手,有時候甩頭,甚至有時候扭屁股。所以指揮到底有沒有認真練習如何瀟灑的揮舞?大家都在練琴的時候他們有沒有對著鏡子練習揮舞指揮棒什麼的。
  • 樂團指揮究竟有什麼作用?
    一個樂團少則三五十人,多則一兩百人。雖然樂手都有自己的樂譜,但他們對音樂強、弱、快、慢、理解都不一樣,如果任由樂手們肆意發揮,現場會慘不忍睹。所以必須要有一個人,來指導樂隊按照同一個標準進行演奏,指揮就是統一標準的這個人。
  • 科普帖 | 樂團指揮到底在臺上做什麼?看完這篇你就懂了!
    ——但你是不是也曾經迷惑過,指揮家站在那裡手舞足蹈到底是做什麼的呢?身在樂隊中,雖然有譜子,但是有時候樂團成員還是不完全清楚是什麼狀況,尤其是有些樂器,中間有時候不演奏,樂譜上面不可能標出N多個小節的休止符的,標出了,你也數不過來,因為不同樂章就算用同樣節拍,速度也是不一樣的。
  • 他們都指揮過老柴的《1812序曲》,西本智實的版本你聽過嗎
    各大版本《1812序曲》專輯封面老柴的音樂是很多樂團和指揮大師的偏愛這首《1812序曲》更是無數指揮家的心頭好著名指揮家小澤徵爾和祖賓·梅塔都指揮過或激情四射,或生動浪漫風格各異造就了《1812序曲》新的傳奇日本著名指揮家,被譽為「世界三大東方指揮家」之一。
  • 劇院小科普 | 不懂就問,樂隊指揮到底在「指」什麼?
    在劇場欣賞音樂會時他/她們永遠是古典音樂舞臺上一個最好辨認的目標之一——但你是不是也曾經迷惑過,指揮家站在那裡到底手舞足蹈到底是做什麼的呢?順便一說他們的薪水可比坐在舞臺上的其他揮汗如雨的演奏家高多了~那麼...
  • 【音樂百科】樂團指揮與首席
    樂隊指揮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通過指揮來組織和訓練樂隊,控制演奏速度,保持作品結構與形式的統一,使樂隊能夠正確、統一地演奏作品。速度無疑是相當重要的, 還有一個重點就是預備拍: 指揮在起拍的關鍵時刻所醞釀的氣氛可使各聲部準確且整齊的切入, 使演奏員的情緒可一鼓作氣地宣洩而出。一個看似可以一筆帶過、實則會導致強烈決定意義的拍子, 會給音樂帶來決定性音色。有的指揮則每逢高潮都加以強調, 有的指揮聽憑緊張氣氛自然浮現; 另一些指揮則認為必需有意識的控制才能創造出緊張。
  • 樂隊指揮到底在幹嘛呢?
    他/她們永遠是古典音樂舞臺上一個最好辨認的目標之一——但你是不是也曾經迷惑過,指揮家站在那裡到底手舞足蹈到底是做什麼的呢?樂團指揮的另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用自己的形體動作傳達給演奏員某種情緒,營造某種氛圍。▼請欣賞杜達梅爾演繹的《貝多芬第五交響曲》
  • 艾琳指揮
    最開始排練協奏曲的時候,倪老師就和樂團所有成員說,過些日子會有一個很厲害的指揮來帶我們排練,現在一定要加緊練習,不要讓指揮失望。 我們大概排練一個月後,第一次見到了指揮艾琳。 說實話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專業的指揮,完全和我的預期不一樣。 我以為指揮會是個身材魁梧,老氣橫秋頭髮花白的中老年男人。 畢竟印象中指揮大多長那樣。
  • 交響樂的指揮究竟在做什麼?
    可能很多聽過交響音樂會的讀者,包括我自己在第一次欣賞時,都產生了一個問題,就是站在指揮臺上的那位指揮家,雖然我們對他報以熱烈的掌聲,但是我們除了看到他在演出中的兩隻手的動作之外,並不明白他到底在做什麼?
  • 《音詩·驪山吟》——指揮:黃曉同 臺灣新竹青年國樂團
    2015年8月24日12點54分,中國指揮界一代宗師、上海音樂學院指揮系教授黃曉同因病在上海瑞金醫院去世,享年82歲。畢業於前蘇聯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歌劇、交響樂指揮系。應邀指揮香港音樂營交響樂團,任客席導師。譯著論文《論音樂的演奏》等連載於《音樂藝術》等刊物。數十年來他也做為指揮家,活躍在中國樂壇,指揮過中央樂團等交響樂團的演出。他的指揮嚴謹、細膩、誠摯,系統而規範。
  • 資訊 | 指揮家劉沙榮任中央民族樂團首席指揮
    據介紹,中央民族樂團首席指揮已空缺23年,劉沙指揮是繼閻惠昌,胡炳旭之後,第三任中央民族樂團首席指揮。也就意味著,中國民族管弦樂的發展,在指揮方面劉沙將會成為新一代的領軍人物和代表。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國家一級指揮,中央民族樂團首席指揮,澳門中樂團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碩士研究生導師。
  • 六月良宵在津 指揮大師閻惠昌與香港中樂團音樂會
    以上視頻為指揮大師閻惠昌與香港中樂團演奏《賽馬》片段 。指揮大師閻惠昌早年就讀於西安音樂學院,師從著名指揮家夏飛雲,著名作曲家何佔豪、胡登跳等教授,獲學士學位。剛畢業,即被中國中央民族樂團聘為樂隊首席指揮,1997年出任香港中樂團音樂總監。今年6月,閻惠昌老師將率香港中樂團登陸天津大劇院,帶來一場經典的民樂音樂會。
  • ...作曲:李博禪 指揮:黃光佑 演奏:張雅迪 協奏:臺北簪纓國樂團
    指揮家介紹 黃光佑:以敏銳細微的情感詮釋出令人驚嘆的動人音符,精準的指揮手法清晰的掌握中國音樂特性與風格,被樂界譽為優秀指揮家,常受邀於各樂團擔任客席指揮。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系。
  • 百年樂團為94年指揮、95後首席開啟聚光燈
    上海交響樂團指揮孫一凡與樂團新晉首席柳鳴演出照。(演出方供圖)「後浪」是昨晚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的主角,1994年生的指揮孫一凡與1995年生的樂團新晉首席柳鳴首次正式合作,攜手為觀眾帶來「孟德爾頌專場」,其中柳鳴還以獨奏小提琴家的身份獻演了《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這場朝氣蓬勃的音樂會,彰顯了上海交響樂團2020—21音樂季啟用本土青年音樂力量的決心和魄力。
  • 石叔誠亦指揮亦獨奏 愛樂樂團又有好戲
    中新網北京1月31日消息:本報訊剛剛送走新世紀第一個新春佳節,2001年2月9日,中國愛樂樂團在北京保利劇院舉行的交響音樂會,將由樂團助理藝術總監、著名鋼琴演奏家和指揮家石叔誠執棒指揮。  在這臺音樂會上,石叔誠將指揮中國愛樂樂團演奏貝多芬的《C大調第一鋼琴協奏曲》及格什溫的《藍色狂想曲》和《一個美國人在巴黎》,在前兩首作品中,他本人同時擔任鋼琴獨奏。  北京日報的報導說,從這臺音樂會的曲目安排上看,中國愛樂樂團在排練多樣化風格音樂的同時也注意到了市場化的選擇。
  • 中國首位交響樂女指揮與她的傳奇女子樂團
    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位交響樂女指揮,也是第一位登上國外歌劇院舞臺指揮交響樂的中國女指揮。如今她已九十高齡,仍然活躍在音樂界的第一線。在將近六十年的指揮生涯裡,她指揮演出過許多中外經典的歌劇,並培養出諸如陳佐煌、呂嘉、俞峰、三寶等一系列頂尖的樂壇指揮家。2018年,她89歲,已是耄耋之年。
  • 維也納交響樂團:卡拉揚做過12年首席指揮的樂團
    自創建開始,該團一直是維也納永久性的市立樂團,直到現在維也納市政府仍單獨對它負責,並保證其經費來源。1946年起,維也納交響樂團還成為布雷根茨藝術節的歌劇、交響樂的專職樂團。每年夏天,維也納交響樂團為布雷根茨藝術節上演的歌劇和輕歌劇伴奏。遇有重要場合,維也納交響樂團也會參加維也納藝術節的活動為歌劇伴奏。
  • 藝術科普丨不懂就問,樂隊指揮到底在「指」什麼?
    指揮的工作即是「溝通」一名指揮與觀眾的交流,從他踏上舞臺的第一步就展開了:他得讓團員在擁擠的舞臺上移出一條安全的通道,並微笑地跟觀眾和演奏家們互動,也得完成一些音樂會的儀式。進行這些動作的同時,他還得專心思考接下來開場幾個小節,如何正確又不失音樂性地指揮。一名合格的指揮至少會對一項樂器專精,而他也得對所有樂器,甚至是人聲瞭若指掌。在排練前他必須仔細讀譜,音樂的內容,很少有指揮能直接臨場識譜。
  • 2015新年音樂會:倫敦愛樂樂團與指揮瓦希裡·辛奈斯基|廣州大劇院|...
    1932年託馬斯比切姆爵士創建了倫敦愛樂樂團。幾十年來,一代又一代著名指揮家,讓倫敦愛樂的風格傳統得以綿延傳承,包括:阿德裡安娠爾特爵士、約翰渠理察爵士、伯納德眠丁克、左爾格∠爾蒂爵士、克勞斯縠斯泰德、弗朗茨韋爾澤莫斯特、庫特氠嚚爾等等。也許緣於樂團後來的許多首席指揮並非出自英國本土,而是廣泛邀請歐美大牌指揮家,才使得樂團風格趨於多樣性。